08.28 掃描2萬多張照片,將榮譽還給老兵,他歷經10年還原抗戰史的真相

畫圖紙、四處談項目、跑工地,他是深港兩棲設計師;查資料、積累素材、走訪老兵,他是研究抗戰史的民間學者。畢業於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的晏歡,用十年的時間研究抗戰史,將本來就屬於他們的榮譽歸還給抗戰老兵。

掃描2萬多張照片,將榮譽還給老兵,他歷經10年還原抗戰史的真相

晏歡,1982年畢業於西安冶金建築學院(現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系,祖籍廣西,深圳建築師,抗日名將潘裕昆的外孫。多年來,長期從事建築設計工作,業餘時間專注中國遠征軍中緬印戰區抗戰歷史研究並積極參與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活動。

為了緬懷親人研究抗戰史

2005年,應民進中央委員會和江蘇省委及中國黃埔軍校網的邀請,晏歡和父母來到了當年舉行侵華日軍中國戰區受降簽字儀式的南京,參加海峽兩岸抗日老戰士見面會。活動規格很高,辦得很隆重,與會的老戰士們老淚縱橫,他們感受到了一種榮耀的迴歸。作為抗日將領的後人,那種從所未有的榮光也照耀在晏歡和他父母身上。那一刻,他就萌發了“應該去把外公的事蹟記錄下來”的念頭。

從2005年底開始,晏歡便和父親晏偉權開始為寫《抗日名將潘裕昆》積累素材。除了跑遍大陸各大城市,他們還去了臺灣;除了翻閱大量史料,他們還親身走訪了很多健在的老兵。

通過他們的講述,外公的抗戰軌跡在晏歡腦海中愈發清晰——他不僅參加過淞滬會戰、粵北戰役,還作為中國駐印遠征軍新一軍50師的師長,在緬甸戰役中,參與指揮密支那爭奪戰取得大捷;1944年8月,中國進行軍隊整編後催生了新一軍和新六軍,1945年,外公擔任新一軍50師師長,在向廣州灣進軍途中,接到了日軍投降的消息,因而轉道去了廣州然後去了九龍,作為首次踏上港英政府土地的中國軍隊,接受日軍繳械……

掃描2萬多張照片,將榮譽還給老兵,他歷經10年還原抗戰史的真相

從追憶親人到記錄整個戰場

編著《抗日名將潘裕昆》花去了晏歡和父親一年多的業餘時間。其間,他們還發現有關中印緬戰區的歷史在國內是鮮為人知的。但實際上,這個戰區是當時國際上對華物資援助的保障。1942年,為保衛當時中國唯一的對外聯繫通道——滇緬公路,中國組建遠征軍進入緬甸抗擊日本侵略。中緬印大戰歷時3年零3月,中國投入兵力總計40萬人,傷亡接近20萬人。最後在英美盟軍的支持下全殲日寇實現戰略大反攻,同時乘勝追擊,擴大了戰果,中國的抗戰取得最終勝利,開端便在於此。

在完成了外公的傳記後,晏歡和父親都認為有關中緬印戰區還可以深挖下去,這段歷史應該為更多人所知,於是,他們又開始寫作第二本書《密支那戰役全紀錄》。這一次,他們把視野從追憶親人擴大到了記錄整個戰場。

把“國家記憶”帶回家

2010年,晏歡和一名研究抗戰史的民間學者章東磐以及找的幾個志願者,一起奔赴美國國家檔案館,收集關於中緬印戰區的文字和影像資料。

這一次,他們看到了一組照片:這些原版照片都是中緬印戰場上的美國照相兵所拍攝,他們用鏡頭記錄了美軍與中國軍隊在一起訓練,還有美軍和中國老百姓交流以及中國城市、鄉村的照片,成像質量非常好,收藏也很完好,每幅照片的攝影師、拍攝地點、被攝人物都標識得一清二楚。他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最終一共掃描了23000多幅照片。

掃描2萬多張照片,將榮譽還給老兵,他歷經10年還原抗戰史的真相

帶回來的照片經精心挑選和編排,他們分別出版了《國家記憶》和《國家記憶2》兩本書,其中《國家記憶》2010年一出爐,就被評為新浪“年度十大好書”。

《國家記憶》巡展引起轟動

在圖書的基礎上,《國家記憶》的展覽水到渠成。他們確立了2011年5月21日,作為首次《國家記憶》展覽的開幕日,地點在華僑城。

一撥又一撥人聞訊後,遠道而來,希望從照片裡找到自己的親人,最後確實不少人找到了親人。晏歡他們千里迢迢從美國把照片弄回來,就是為了讓更多老兵能看見自己的身影,或者他們的後人能看見自己先輩的身影。

最後,他們將明信片、《國家記憶》的圖書,還有《尋找少校》、《發現少校》的影碟所得的利潤,全部委託“關愛抗戰老兵網”轉捐給了在世的老兵。

從2011年至今,他們又相繼在雲南騰衝、重慶、臺北、杭州、北京辦了巡展,基本每到一地,都會掀起一股集體追尋國家記憶的旋風,前來通過照片找到親人的感人故事不斷髮生。

從2005年算起,晏歡在深圳研究抗戰史已經10多年了。10年前,他很難想象到一個跟抗戰毫無關聯的城市——深圳,會在收集、保存國家記憶以及弘揚國家精神做得如此轟轟烈烈,當然這一點至今也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而晏歡個人也在深圳實現了跨界——兼建築設計師與抗戰史研究的民間學者。雖然有時也會自嘲“不務正業”,但能做一些有歷史意義的事並取得一定的成果和肯定,讓他很有成就感。

部分圖文素材來源於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