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太醫可以隨意出入後宮,為什麼皇帝從來不擔心呢?

FDGHHFHGAH


皇帝的後宮裡,除了皇上一個正常的男性經常出入外,去的最多的就是服侍各位小主的太監宮女了。

除此之外,還有另一種正常男性,可以經常進出後宮的——就是宮廷的太醫群體。

人食五穀雜糧,不免會生病。皇上和眾嬪妃也不例外,因此歷朝歷代,宮裡的御醫、太醫是必不可少的。

既然太醫是正常的男人,又能進出後宮,那就難免會出一些讓人想入非非的事情。

《甄嬛傳》裡溫太醫和沈眉莊不就是一例嗎?

而實際上,想歸想,古代發生溫實初和沈眉莊這樣事情的,可能性極小。

首先,宮廷有嚴格的太醫管理制度。

太醫院並不在內宮,需要太醫時都是宣太醫前來的。而後宮晚上也會封鎖,因此太醫是不可能24小時呆在後宮的。

妃嬪宣太醫診治,會有太監陪同,妃嬪這邊也有宮女丫鬟陪伴。眾目之下,很難有非分之舉動。

而太醫進出宮的時間,都是有專人記錄的,不可能在宮內久留。

其次,太醫多是有點年齡的“老古董”

有一句玩笑話說,學中醫的和學歷史的有相似之處,就是越老越值錢。確實如此,俗話說,老中醫。因為中醫的博大精深,學會並用到實踐上,需要長久的時間。真正醫術高明的老中醫,大多是一把老骨頭了,哪還有那麼多心思。

電視劇裡那些年輕的太醫,在真實歷史上多是不太可能的,嘴上沒毛,辦事不牢。給皇上看病,弄不好可是掉腦袋的。

最後,太醫給嬪妃診治,多是誠惶誠恐,戰戰兢兢

古代男女授受不親,皇帝的女人更是摸不得。相傳太醫診治,有懸絲把脈一術,更有隔紗診脈的手段。太醫診治,已是誠惶誠恐,發生其他事情的可能性也不大。

因此,古代的宮廷雖然規矩嚴苛,也並沒有將太醫咔嚓了再去為皇室服務的。

此外還有一點需要考慮的就是,醫學在古代多是家學,如果將太醫也變成太監,那就是竭澤而漁,以後且不說沒有醫生敢進宮,醫學傳承都是問題了。

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敬請關注@熊二History。


歷史寶藏


看過《甄嬛傳》的小夥伴一定還記得,裡面有這樣一個情節:

已經身為妃嬪的沈眉莊愛上了為自己看病的溫太醫,結果兩人還一夜春宵,最後有了娃。

粗看起來,這情節還是蠻合情理的,畢竟太醫也是男人,而且是完整的男人,天天看著這些花枝招展的妃嬪,有點歪想也正常。

但是!!!小君想告訴大家的是,這種情節在真實的歷史中是絕對絕對一萬個絕對不可能發生的!!

古代太醫雖然沒有閹割成太監而且還可以直接進後宮,但絕不可能和妃嬪有染!

“太醫,怎麼進宮的?不閹割可以嗎”

這裡僅以清代為例。清朝在宮廷內專門設立了“太醫院”和“御藥房”等醫事機構,他們直接隸屬內務府,為皇家人服務,太醫院設有院使(院長)、院判(副院長)和御醫10多人,另外,還有醫士、醫員、吏目等總共百多人。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太醫院裡沒有實習生,所有的醫生都是全國推薦上來的名醫,所以,能當名醫,想必歲數也是中年以上,白髮蒼蒼的老者更不在少數。

太醫雖然能近距離接觸皇族,但是地位並不高,頂多能混到三品,有時還不如一些掌事的大太監。

“太醫可以在宮中過夜嗎”

太醫在宮中給嬪妃診治,並不像很多影視劇裡寫的那樣,哇,一個妃子生病了,馬上傳某太醫。

真實的情況是,妃嬪生病,得由宮人通知內務府,然後由內務府再通知太醫院,最後由太醫院挑選太醫為其診治,同時,清宮太醫數量很龐大,而且大家都是分科出診,有婦科、腸胃科等,不會像電視劇裡寫的那樣,啥病都一個太醫搞定。

那太醫是怎麼給妃嬪診治的呢?

一般來說,太醫都是見不到妃子的臉,宮中會隔著一道紗簾,妃嬪們只伸出一隻手讓其號脈,或者用絲線診脈,即“懸絲診脈”。

而且太醫自進入妃子的宮中就會有專門人記錄和“監視”,妃子身邊隨時隨地會跟著一大堆的宮女太監,所以太醫想親近妃子,根本不可能!

那晚上可以留宿妃子宮中嗎?

這就更不可能了,清宮規定:除皇帝之外,15歲以上成年男子禁止夜間在後宮隨意走動,就算是皇子,到了15歲也要進入阿哥所,與後宮分開。

所以,太醫不可能晚上還在宮中和妃子鬼混。


最後,小君想說的是,太醫們為皇族診治,心理壓力是非常大的,萬一出錯就會獲罪,所以他們整個的診治過程都是各種擔驚受怕,小心翼翼,哪還會有閒心想著和妃子們搞私情。

而且,清宮妃子都長得這樣:

我想,民間女子也會比她們好看吧,太醫們為啥不去宮外找,而偏偏在宮內亂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