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把13億中國人民都拉到一個微信群裡在技術上能實現嗎?應該怎麼辦?

老溫1996


為啥拋棄那1個億中國人,他們為啥不能進群?

您的問題其實問的是“在大數量級的微信客戶端連接至同一個微信群時,微信群能否正常運行”

答案是,不考慮成本等情況,能實現。

首先,我們先說說十幾億這個概念。

有研究過網頁版微信的大大可以知道,網頁微信的B端(瀏覽器端)是通過構造一個十幾秒的長連接來實時獲取應收消息的。

那麼,我們假設下,如果所有人都用網頁版微信,那麼會同時產生十幾億的訪問,如果對一臺服務器來說,肯定得死。

當然,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增加服務器單元來解決。而事實上,微信每天有多達幾億的人在用,而且完全不存在問題。

如果進一個群呢?

想像下,如果你發一條消息,對方哪怕需要不到1毫秒接收,十幾億群員都收到,就需要幾百上千萬毫秒,100萬毫秒約等於16分鐘。

但這個問題,其實也並不算問是。

假設騰訊給每臺服務器設置十萬連接上限,那麼最多不需要幾秒,每個人都能收到消息。

所以,用成本換取時間,是可以的。

但實際上,當一個群有幾千上萬人用,那消息就刷刷刷個不停。所以,幾億成員的群,圖啥呢?大家手機根本停不下來呀。

一種思路,可能不太嚴謹。


劍歌易水


技術上做不到,不可能,互聯網的末端承受不住,手機也承受不住。

騰訊做到建設13億人的大群的問題倒是不是特別大,騰訊的服務器已經上雲了,無非就是多上一些服務器,中間的傳輸帶寬再大一點兒的問題。

現在騰訊的服務器都已經雲化了,13億人因為不在一個區域,每個人上傳的信息到各地的服務器上,騰訊各地的服務器在交互一下信息,這是可以做到的。


其實你想想,現在騰訊的微信註冊用戶數也好多億了,距離13億的差距實際沒有那麼大,實際上,每個群的信息都是經過微信的服務器中轉的,也就是你發的東西本來就是在騰訊的服務器上過一下,把這些都關聯起來,無非可能是慢一點兒,也是可以做到的。

現在的問題是怎麼發到手機上,這個群的信息量換成流量,這個就比較大了。手機有沒有這麼大的存儲空間就是個大問題了,現在的手機性能還遠遠不能滿足。

再就是互聯網的末端,中間部分問題不大,一層層的緩存服務器可以把這些數據層層推送,問題是最末端的地方怎麼辦?現在的用戶使用手機上網的話,很多都是使用基站的信號的,這麼多用戶的交互信息,到了基站這裡,基站直接就崩潰了,每個用戶一個這麼大的下行數據流,基站本身就做不到,還沒到手機,到基站就發不下去了。

總而言之,現在的技術解決不了13億人大群的應用,這個想法倒是不錯,等到手機的性能再強點兒,騰訊的壓縮技術再強點兒,基站的性能再強點兒,這個或許會實現。有說騰訊給不起網費的,可拉倒吧,如果真能向13億人同時推送,這一條的廣告得給多少錢啊,多少億一年也回來了。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個人覺得是不現實的。

在用戶方面:微信群作為一個連接有相同需求用戶的媒介,在本質上留住用戶的原因還是用戶本身在這個群體中有必要的需求,如果達不到這個需求,用戶便無需在此停留,用戶粘滯性和保留性差,13億人,按社會階層可以分為很多層次,在這些用戶中,每個人的時間成本是不一樣的,對於一個商業大佬,其需要實時有價值的信息,而不是群轟亂炸的垃圾信息,而對一些無業遊民、網絡噴子等,這裡便是自己打發時間的一個良好去處。而對於一個微信,是很難滿足這麼多人的需求,而且還需要用戶有足夠的停留。

在APP方面:一個微信群還做不到承載13億人的信息量,信息量之大,是服務器難以承受的 ,必定導致用戶體驗、APP流暢性下降,而這些原因也會導致用戶逃離這個群體。

在實現方面:如果實現將13億人拉入一個微信群,這是一個非常襟手的問題。用戶群體通過哪種途徑分享微信群,這通過個人是很難實現的。而這期間必定需要企業或國家的介入,必定會投放廣告或者其他維繫運營成本的投放,這會造成用戶的厭煩,在實現這一個過程中,大部分用戶就會離開,所以在實現上是基本不可能的。


一分鐘分享課堂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在技術層面能解決這個問題,但是技術層面解決了這個問題,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問題,需要解決。

首先,怎麼把13億中國人民拉到這個群裡?目前來說,我國的網民大概有8億,以全國人口13億來說的話,那麼還有5億人口是不上網的。那麼怎麼讓這5億人口上網並且加到這個群裡呢?新聞告知還是基層幹部上戶推廣?

其次,群建好之後,怎麼管理?群建好之後,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群,如果每個人在裡面發言的話,就有13億句話。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在裡面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的話,那麼群消息估計秒秒都刷屏。如果設置只有群主和管理員能發言的話,那麼這個群可能就成為了一個通知群。

再者,群建好之後,我們用來做什麼?群建好之後,我們可以用它來做些什麼。如果群建立了,我們是否可以通過群投票,網上問卷調查等形式選舉。此外涉及一些國家重大問題上,我們是否可以通過全國人民群眾充分了解民意,科學決策。

最後,群建好之後,如何保障群成員個人信息的安全性,群收集到的信息的準確性安全性?群建好之後,群暱稱怎麼來弄?是以微信暱稱還是以地區+姓名的形式?如果掌握群收集者有意篡改群收集信息怎麼辦?怎麼保障這些數據的準確性和安全性值得考慮。


愛在南昌


這個話題很有意思,我認為只要國家支持,完全可以實現,作為一個it人士,我認為技術上不存在太大問題。主要是國家政策支持和出資就可以。很可能未來會出現。我設想一下

可以將群分級,劃分不同子群,省到市,市到縣。這樣就很大程度解決了許多大數據量的檢索性能問題。發言人數需要進行限制,一般是政府發言人,或特許批准的人員,有公信力的人員,公眾人物等等。比如一個市可能控制到只允許有數千人發言。每天不同的發言可以再根據發言性質進行分組提示,根據我們的需要把想關注的內容下載到手機顯示。包括各類檢索,搜索,等等。都要分組,分批的以減輕服務器負擔。事實上騰訊所有微信群每天承載的消息量已經包括了全國用戶,所以技術上可行。

唯一的問題是政策層面,這樣的群對國家來說有利有弊,能否對社會穩定帶來正面影響,需要大量專家團隊論證。還要成立相關公務員部門進行管理。


滿級槓精


不管是作為微信,還是其他功能app,通常設計都是從功能上拓展。

不管是你說到的13億人群,還是多少人的群,對技術來說都不是難題,支付寶雙十一的時候多少十億筆支付都能同時完成,有需求就有市場。

但是作為老闆,他考慮的就不單單是人數的問題了,他要對整個程序適用以及成本來把握,因為我們可能有的人還不知道,內存的佔用,不是說擠過高峰就過了,它需要是一個立體型,好比一條水渠,洪水最大值通過,那這個渠道就要以洪水的高度來設計,否則下次還會淹沒。但那麼高的運營成本與人工維護,將比現在高一大截。

所以咱們微信現在這樣,是經過種種考慮的。


環球公子


人認為實現不了,首先在數據處理上沒有那麼大的服務器,普通人的人際關係也就上百人,意義何在?能有共同話題?一人一句,手機也讀取不了這麼大的信息量吧,有人@一下你看到信息的時候半輩子過去了,再回復一下一輩子過去了,在面對死亡的時候,哎,我這輩子啥也沒幹,就回復了兩條信息……



落溪客



淡然1704253


首先要人人都有手機,還需要有這樣的號召力,就算是有,還要技術上能夠支持,就算以上條件都允許了,個人感覺還是不可能實現,就是人人發一百元錢也夠嗆。


龍口安子


這是趨勢,即便現在做不到,未來也會水到渠成,為什麼?

1:文明大統一,科技文明將打包社會的一切資源。別說13億人,未來某一天所有地球人和動物,植物都會信息化發展。

2:科技文明將以信息狀態在大尺度宇宙中遷徙。比光速更快的是思想,未來文明人類會將思想以信息流投射宇宙,甚至進入高維或低緯度位面。

3:能量物質化技術,思想能量化,能量物質化。

4:容我再想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