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力帆汽車的困境與關口

力帆汽車的困境與關口

創意圖片/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重慶力帆股份今年已16次股權解押和質押,負債率高達75.02%,24.8億押寶繼續新能源項目

力帆正在面臨難解的關口。

力帆股份日前發佈2018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力帆股份實現營業收入59.79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5.06%;淨利潤為1.2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01%。在負債方面,力帆股份目前資產負債率為75.02%。新京報記者統計,今年1月至今,力帆控股已經進行了16次股權解押和質押操作,以進一步續貸。

作為力帆股份主要業務板塊之一的力帆乘用車,今年也遭遇資金流動性緊張的問題。據相關人士爆料,今年8月初,由於力帆遲遲不能給供應商結款,部分供應商前往力帆集團堵大門,天天追討貨款。此外,力帆的新能源之路也走得並不順利,曾被暫停補貼和取消生產資質,銷量遠未達到規模。

新京報記者多次嘗試聯繫力帆,截至發稿前,未得到任何回應。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力帆汽車的自身發展戰略和電動化進行並不順利,都影響到了力帆汽車的銷量和盈利。

力帆汽車陷入經營困境

力帆股份創始人尹明善和他創建的力帆一直是重慶民營企業的重要代表。1992年從摩托車市場起家,憑藉一度達到18億元的摩托車銷售額,曾經進入全國私營企業前8強。隨著摩托車行業下行,2003年,尹明善又開始進軍汽車業。

力帆汽車起步較早,產品線也建立較早。2006年,力帆第一款汽車產品力帆520面市。但十幾年來,力帆在產品、技術上一直沒有突出表現,銷量平平,缺乏明星產品,直到2016年12月才通過邁威實現了單車月銷過萬的突破。

近幾年的數據表明,沒有核心技術優勢支持,力帆的現狀十分慘淡。2016年力帆傳統乘用車銷售12.87萬輛,同比下滑3.48%;2017年實現傳統乘用車銷量12.5萬輛,同比下滑2.3%。今年7月的產銷快報顯示,今年1-7月累計銷售新車為13247輛,除了邁威和軒朗兩款車型的銷量能達到三位數之外,其餘車型均只有兩位甚至一位數的銷量。

產品銷量的低迷,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盈利水平。2016年,力帆股份實現營收110.47億元,同比下降10.99%,淨利潤為8260.8萬元,同比下降76.66%;2017年實現營收126億元,同比增長14.707%,淨利潤為1.71億元,同比增長106.46%。但以2015年3.54億元的淨利潤作為對比,依然無法挽回盈利水平大跌的態勢。新京報記者還發現,淨利潤裡新能源補貼佔比巨大。以2016年為例,淨利潤中新能源補貼達4091萬元。

根據力帆股份發佈2018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力帆股份實現營業收入59.79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5.06%;淨利潤為1.25億元,同比增長3.01%,但資產負債率高達75.02%,這是自2015年以來連續4年負債率高於70%。

資金壓力之下,力帆股份還計劃通過賣地來換取流動資金。今年2月,力帆股份發佈公告計劃在重慶兩江新區範圍內擇址修建新廠區,並對力帆乘用車現有乘用車生產基地進行搬遷,以此獲得約15億-25億元的土地出讓收益。

新能源車曾被暫停補貼和生產資質

3年前,尹明善嘗試做出大改變。2015年力帆集團以大投資修建“能源站+換電”,試圖從新能源打開突破口。但隨之爆發的“騙補”事件,極大打擊了力帆的新能源轉型。

2016年10月,力帆股份發佈公告稱,子公司重慶力帆乘用車有限公司收到財政部下發的處理決定,公司不符合新能源汽車補貼申報條件車輛共計2395輛,涉及中央財政補助資金達1.14億元,對上述新能源汽車中央財政不予補助,並取消力帆乘用車2016年中央財政補助資金預撥資格。

這則消息成為暴露力帆問題的開端。2017年5月初,工信部恢復了力帆汽車新能源車型補貼申請資質,但並沒有挽救力帆汽車的銷量。在業內人士看來,這說明力帆汽車本身的產品就存在問題,無法形成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

2017年7月,力帆旗下多款產品又面臨被工信部叫停銷售、暫停生產。對此,力帆汽車解釋稱:“力帆汽車主要是產品升級迭代,更新後的產品已經重新申報進入《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和《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

但一位新能源汽車造車企業高層認為:“這次《公告》從某個角度來講,反映出國家層面在整改市場,將以前不符合市場要求的產品全部剔除。新能源汽車的門檻和要求會越來越高。”

此外,在產品層面,力帆汽車並未有更多的佈局和動作,反而出現產品質量問題。今年8月31日,有網友在網上發佈一輛力帆新能源電動車在廣州市一馬路邊起火,疑似自燃的視頻。而後,力帆股份第一時間回應,稱網傳起火車輛確為力帆650EV電動車,事故是因為廣州連日暴雨,車輛被雨水浸泡超過2小時,而車主並未及時與服務站聯繫,繼續用車導致電池著火。

轉型依然打算髮力新能源

多重困難下,被邊緣化的力帆汽車如何自救是一個關鍵問題。

而力帆轉型的重點在新能源。力帆集團創始人、力帆集團前董事長尹明善曾坦言:“就力帆本身來看,外界對我們力帆新能源的評價很低——起了大早,趕個晚集。如果我們新能源汽車規模不上來的話,以後真的很有可能被淘汰。”

公開資料顯示,2007年,力帆成立上海中科力帆電動汽車有限公司、河南力帆新能源電動車有限公司,搭建新能源產業研發、生產、運營、銷售體系。2014年,力帆首款電動轎車320E上市,但並未取得銷量上的反響。2015年6月,力帆發佈新能源I.BLUE 1.0戰略,開啟轉型新能源的道路。據力帆股份官方數據顯示,2016年和2017年力帆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別為5550輛和7738輛。雖然實現規模擴大,但上升至行業中,這一銷量遠不及比亞迪超過2萬輛的月度銷量。

但力帆對於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充滿信心。今年5月6日晚間,力帆股份披露定增預案,公司擬向不超過10名的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2.61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4.8億元,投資於智能新能源汽車能源站項目、新能源SUV車型研發等項目及償還借款。力帆股份將藉此構建在換電模式下,以“能源站”為核心、技術研發及核心零部件製造配套的完整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力帆股份創始人尹明善在今年5月的股東大會上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力帆在新能源領域已做了大量準備,“儘管目前產量不高,但已經具備一定生態效應,從研發到生產到運行,以及資本支持,鏈條和生態已經建成,未來有望進一步穩中求進。”

開展分時租賃尋求突破

汽車分時租賃平臺盼達用車就是力帆轉戰新能源的思路。近年來,汽車分時租賃成為一個熱門新興行業。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多家汽車分時租賃平臺獲得千萬元甚至上億元的投資。盼達用車CEO高鈺在今年5月公開表示,正在進行A輪融資,預計融資規模在5億元,並稱該輪融資即將完成,將於年內公佈。

據新京報記者瞭解,盼達用車累計用戶數量已經突破300萬,較上年增長約60萬人,是目前國內註冊用戶最多的分時租賃項目。隨著汽車分時租賃行業玩家的湧進,行業的競爭和淘汰也在加快。

力帆汽車的轉型之路走得並不平坦。2017年10月尹明善宣佈退休的同時,也為接班人佈下了“要堅定不移轉向新能源”的任務,他本人在辭去力帆集團董事長職位之後,依然出任盼達用車董事長一職。

在行業內人士看來,力帆選擇新能源汽車作為突破點,選擇新興業態的風口是沒錯的。不過,母公司力帆面臨的經營困境,對盼達用車的經營和長久發展難免會造成一定影響。力帆在目前的資金窘境下,募資24.8億元繼續投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轉型之路能否成功依然有待觀察。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魏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