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中國古代的風塵女子年老色衰,不能繼續接客後,會有怎樣的結局?

林瑋盈


風塵子女吃的是青春飯,年老色衰,不少晚景淒涼(不像如今的風塵女子,個個風風光光,搖身一變成女神),她們大體有5種歸宿。

一、從良嫁人

我們在小說和影視劇中經常能看到,一些才藝雙絕的青樓女子有了心上人,想盡辦法從良,結婚生子,幸福美滿,比如“秦淮八豔”中有好幾個嫁給了當時的才子名臣,算是最好的歸宿了。

但這些畢竟是極少數,大多數年老色衰後才從良的女子,只能嫁給沒有多少社會地位的人家,比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那個女主角就是“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相當空虛寂寞冷。

當然,從良有風險,警惕遇渣男,比如名妓杜十娘就遇人不淑,最後沉箱投江。

二、翻身當老鴇

有些名妓,接客時賺錢不少,又有人脈關係和經濟頭腦,自己年老珠黃不行之後,就脫離一線,轉而自己開辦經營妓院,類似如今的“演而優則導”,畢竟熟門熟路,幹起來得心應手,實在不行還可以既當老鴇又當頭牌,一舉兩得。比如清末名妓賽金花,走的就是這個路子了;再有《鹿鼎記》中韋小寶的姐姐韋春花,也是成功轉型的代表人物。

三、妓院打雜

有些要色沒色、要才沒才的低端女子,年齡大了無法接客,從良沒人要,沒有一技傍身,又沒攢下錢,但還能幹點活,可以繼續留在妓院打雜,聊以維持生計。

四、重操舊業

有些更可憐的女性,年齡大了不能接客,也幹不了其他活兒,妓院不會白養著她們,狠心把她們掃地出門,這些人沒有其他謀生技能,為了生存,只能重操舊業,當起更低端的暗娼。

五、出家為尼

既不想繼續在妓院工作,又沒有能力維持生計的,還有一條捷徑——出家為尼。只要你真心向佛,尼姑庵還是會不計前嫌,收留你的,從此青燈黃卷,孤孤單單,了此殘生。

六、流落街頭

最最悲慘的是從良沒人要、當老鴇沒本事、妓院不想留,重操舊業沒人問,尼姑庵也不收……所有出路被堵死,只好流落街頭,乞討為生,死後無人收屍,可憐至極。

跟如今風塵女子不同的是,以往的女性絕大多數都是被迫墮落——迫於生計被家人出賣或者被人強逼入行。如果可以選擇,她們想必不會走入這個途徑。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風塵女子,以色事人,乾的是陪場湊趣的工作,想起來也確實令人辛酸。

如果生得美,年輕時,門庭若市,燈紅酒綠,大概還多少可以麻醉自己,甚至從中找到成就感。

但年長色衰,必然面臨人生的最大困境。那麼,那些年老色衰的風塵女子,她們的結局怎樣呢?

其一,最好的結局,大概是趁著年老色衰之前從良。找個合適的人,把自己嫁了,哪怕是做妾,也比做妓強。這就像如今一些小姐,大多想的是辛苦幾年,掙筆錢,以後開家小店,找個老實男人結婚。可老實男人也不一定那麼好找。

其二,自己當老鴇,管理幾個姑娘,靠從她們身上抽頭過日子。這就好比如今一些小姐年紀大了以後,自己不再坐檯,而是當媽咪。

其三,出家為尼。從燈紅酒綠的青樓到枯燈黃卷的寺廟,這落差確實有點大。但人生大抵如此。

其四,獨自過日子。依靠多年來存下的一點錢,有的風塵女子年歲大了以後,自己賃屋而居。由於沒有子女,她們還多半會去抱養一個。從此,作一個母親,與孩子相依為命。

其五,流落街頭,貧病而死。


聶作平


無論是看影視作品,還是看文學作品,風塵女子她們其實過得都是比較悲慘。雖說有些是賣藝不賣身,但必竟在封建社會,女子在外拋頭露面都是會被人非議的,更何況是在男人堆中打轉的風塵子女了。所以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有富家子弟喜歡上風塵女子,可是被家庭阻攔的橋段了。像《大宅門》裡的楊九紅,哪怕是被納進了家門,可是依然得不到婆婆的認可。

雖然會被世人看上起,但對於風塵女子而言,她們最盼望的就是能夠有一個真心愛人把自己從青樓裡贖走,從此過上平凡人的生活了。如著名的杜十娘。很多人會奇怪,為什麼杜十娘得知道自己被心愛的情郎給轉賣了時,非得跳河自殺呢?其實想想一個人一心追求的東西忽然間破碎了,她能不傷心自絕嗎?

當然也有比杜士娘幸運的,如白居易的《琵琶行》裡面的女主角曾經就是一名藝妓,她因為琴技高超倍受世家公子歡迎,後面就嫁了一個商人家。

這個嫁人從良並非是每個風塵女子都能實現的。實在遇不到願意把自己娶回家的,那就只能自己想辦法了。有年輕時長得不錯的,存了一些錢財的,她們到了年老色衰時,會自己交解除合同的違約金,然後找個地方住下,過著粗茶淡飯的日子。當然也有些人會選擇放下紅塵出家當尼姑,在青燈的陪伴下了卻殘生了。

還有一些人,她們沒法脫離江湖,轉而成為老鴰,這類人可是在要風塵中過一輩子了。


悅讀會


隨著古裝電視劇的渲染,古代的“風塵女子”給我們留下了這樣一種主觀印象,即她們都是年輕貌美的女子,穿著豔麗,往往與才子上演風流韻事。雖說有些誇張和不符合事實(比如朱元璋朝就規定行樂婦皂冠, 不許戴金銀首飾),但“吃青春飯”總算是沒錯的,前後只有短暫的十幾年。那麼這些女子年老之後,會有怎樣的結局呢?

“風塵女子”其實是個泛稱,包括了妓和娼,妓又分為官妓、私妓等不同身份的女子,而不同身份的人結局是不同的。我們這裡重點說下官妓。

娼很好理解,就是賣身的,這些人身份最卑微,或年輕時鬱鬱而終,或年老後遁入空門,只有少數能脫籍,靠著自己攢下的私財做點小營生。

而妓則多數情況下是隻賣藝的,如官妓陪伴的都是上流人士,而且往往多才多藝,比如唐朝時的青樓女子不僅能歌善舞,甚至還能跟才子們吟詩作賦,可謂色藝雙絕。當然,這些人表面上風光,但其實依然無法擺脫地位卑賤的命運。

這是因為官妓有著嚴格的籍屬,由教坊統一管理。一般來說,一入妓籍,終身為奴,只有請一定品階的官吏經准許才可脫籍,否則不能隨意離開。但前面提到,這類女子能夠依靠伎藝存活的時間只有短暫的十幾年,而年老色衰是她們無法規避的現實問題。所以,從入籍之日開始,她們就需要為將來能夠重新成為良人做準備。但最終能夠成功的寥寥無幾。具體而言,她們有以下幾種出路:

1、脫籍從良

歷朝歷代對風塵女子脫籍都有相對嚴格的規定,畢竟三教九流的封建等級觀念不能隨意打破。所以,只有運氣好的遇到不錯的地方官的,可以成功脫籍。如北宋時期,蘇軾任錢塘通判,官妓陳狀年老為由請求落籍,蘇軾於心不忍,批文同意。但這種情況畢竟是少數。

2、嫁人

嫁人是風塵女子們的最好歸宿,一種是嫁給尋常商人和普通百姓家中;另一種則是成為大臣們的妾室。比如南宋著名將領韓世忠在教坊結識了梁氏,二人一見鍾情,韓世忠特意為梁氏贖身,納為妾室。後來正妻白氏過世後,梁氏還成為了韓世忠的正妻,並隨著丈夫抗金立功歐國,受封安國夫人。此外還有明朝末年的柳如是,也是嫁給了當時的大儒錢謙益,在清兵南下時,柳如是甚至深明大義的規勸錢謙益投河,為國盡忠。

3、遁入空門或流落街頭

與上面兩種相比,這第三種出路就相對差點了,當風塵女子年老無人可要時,有可能會被趕出青樓,這些人或者遁入空門,或者就流落街頭,成為乞丐。《玉照新志》就曾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南宋曾有位名妓叫秦妙觀,因年老色衰被趕出青樓。後來一位叫陸升的官員在街頭偶遇了一位蓬頭垢面的老婦人,那位婦人哭泣的說道“官人曾聞秦妙觀名否?妾即是也。”

所以,總體而言,這些風塵女子們在年老之後,下場其實是非常悽慘的。


秦皇漢武


滾滾紅塵中,三教九流都要生存,有些女子無奈步入風塵,一入娼門深似海,入得風塵易想出風塵難。

那麼中國古代的風塵女子年老色衰,不能繼續接客後,會有怎樣的結局呢?

有書君認為風塵女子最好的結局是覓得佳婿從了良,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其次是找個老實人嫁了,忍辱負重過一生;

再次是青燈古佛相伴,削髮為尼了殘生;第四種是繼承乾孃業,做個老鴇拉皮條;第五種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流落街頭;

最可悲的一種是看錯了人押錯了寶,丟了卿卿性命。

一、覓得佳婿從了良,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風塵中也有才氣逼人技藝超群的女子,做妓也有頭牌。

如明末秦淮八豔之一的柳如是三次從良,最後終於覓得佳婿“學貫天人”的大才子錢謙益,兩人盡興山水,煮酒論詩,同窗共讀,舉案齊眉,生育一女,過上正常夫妻生;

董小宛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無所不通邂逅了才子冒闢疆,安穩度日,只因明朝兵敗,清兵入關,兩人雖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但兩情相悅,心心相惜,讓後來贊為愛情典範;

狀元洪鈞的三姨太賽金花曾是名妓,後來還陪同洪鈞以公使夫人身份出使德、俄等歐洲國家,出盡風頭,還學會外語,兩人生有一女德官,也算是從良典範。

二、找個老實人嫁了,忍辱負重過一生;

風塵女子大多數也是平凡人,年老色衰,不能繼續接客後,只得另覓出路,有些風塵女子懂得未雨綢繆,居安思危,心中自有謀劃,接客時會偷偷留下一些積蓄,為自己留一條後路。

到了年老色衰,就會用一部分積蓄為自己贖身,然後隱姓埋名,遠走他鄉,找一個老實憨厚可靠的男人過日子,能夠生養則皆大歡喜,正常過日子。

不能生養的可能會抱養孩子或讓夫君娶妾生子,有的被發現曾是青樓女子,更是毫無地位,遭人唾罵,甚至有被休的可能,只能忍辱負重過日子。

三、青燈古佛相伴,削髮為尼了殘生;

風塵女子年老色衰,不能繼續接客後還有一條出路,那就是看破紅塵,找到一座寺廟,削髮為尼,從此古剎青燈一盞,以佛為伴,晨鐘暮鼓,誦讀經書,了了凡塵。

總算不用風吹雨淋,能夠有一個住處,有口飯可吃,有容身之地,應該是一條還不錯的歸宿。

有書君就聽奶奶說過她的姑奶奶就曾是一個歌妓,年紀大了,又無心與男人過日子,就選擇了去廟裡做姑子。

還為當地的鄉親打理廟中的事務,她穿戴整齊清爽,做事麻利,大家對她還很尊重的,還結了不少善緣。

她在廟邊種了不少蔬菜,平時鬆土,澆水,除草,白天誦誦經,晚上抄抄經,日子倒也過得很清靜。

四、繼承乾孃業,做個老鴇拉皮條;

風塵女子照樣學樣,到了年老色衰學著乾孃老鴇的樣子,繼承她的衣缽,也做起拉皮條的生意。

像很有名的《鹿鼎記》中韋小寶他娘,還真在小寶的幫助下生意做大發了,甚至還想開分店。

據說賽金花後來也因被逼無奈當了“金花班”的老鴇,甚至還因為妓院死了一姑娘坐過樓。

五、生活在社會最底層,流落街頭;

其實眾多的風塵女子都在人老色衰後步入社會最底層,生活無以為繼,身體又摧殘得夠戧,但又不能不生存。

只有為人漿洗洗衣,做雜務活,做下人老媽子,或在青樓端茶送水,做飯洗衣等。

如若這些事也做不了了,就會掃地出門,流落街頭,行乞為生,命運悲慘!

六、看錯了人押錯了寶,丟了卿卿性命。

風塵女子中杜十娘本以為找到如意郎君,誰知遇人不淑,看錯了人押錯了寶,一氣之下怒沉百寶箱,跳入河中反丟了卿卿性命。

“金粉六朝香車何處,才華一代青冢猶存” 的蘇小小愛上阮鬱被情所困,病壞身體,還接濟像情郎進京趕考的鮑仁,19歲便香消玉殞。

“輦轂繁華事可傷,師師垂老過湖湘”的李師師,以為傍上皇帝,萬無一失,誰知被金人虜去,只得含恨自殺。

像這些名妓尚且命運多舛,其他風塵女子可見一斑,即便從良也壽命不長,人生多不幸!在封建社會女子地位本來就低,何況不入流的風塵女子呢!

很慶幸生在新中國,沒有了風塵女子這個行當,男尊女卑已過時,男女地位平等,不再有這種可悲的結局!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狀元。妓女行業也不例外,只不過這行乾的是體力活,吃的是青春飯,年紀大了就不好混了。但一入娼門深似海,上船容易下船難,這些妓女年老色衰以後怎麼辦呢?

一、從良

找個好人嫁了,這是古代妓女常說的一句話,但說起來挺心酸,女人一旦淪落風塵想找個好人談何容易,除非你有名有錢或者運氣夠好。舉幾個成功案例給依舊在苦海中的姐妹們做參照。(1)梁紅玉,嫁給了大將軍韓世忠,不僅打破了妾不能轉正的傳統,還得到了安國夫人和護國夫人稱號,可謂勵志典型,逆襲模範。(2)柳如是,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名字就是源於此處,後來嫁給了大才子錢謙益,雖說是妾但也好歹從良了。南明滅亡的時候柳如是拉著老公錢謙益準備投河自殺,錢謙益以水太涼為藉口拒絕了,後來做了漢奸,經常有人說某些讀書人節操連妓女都不如,那還真不如。(3)董小宛,與柳如是齊名的“秦淮八豔”,後來嫁給了大才子冒闢疆,過了九年安穩日子,也算是從良典範。

二、出家

暫驚風燭難留世,便是蓮花不染身。出家是妓女的一大歸處,既然俗世已經容不下他們,乾脆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且妓女由於職業原因,大多身體不好,難以生育,想嫁人也力不從心,出家好歹有個歸處,可以安心養老。

三、創業

在這一行坐久了,裡裡外外都摸的清楚,乾脆自己出來帶著姐妹單幹,從打工變成老闆,一來自己不用幹這個營生,二來這行利潤高,可以有錢安度晚年,韋小寶老媽就是典型的例子,韋小寶從小耳濡目染,不但想著買下麗春院,還打算搞出麗夏院,麗秋院,麗冬院,可謂理想遠大。

當然也有趕上好時候的,1949年解放軍進城後大掃除,毛澤東堅定地說:“新中國決不允許娼妓遍地,黑道橫行,我們要把房子打掃乾淨!”羅瑞卿受命後很快擬定方案,具體如下:有家可歸者,被髮放路費遣送回家;有對象者,則幫忙操持婚禮;年幼者被送進學校讀書;無家可歸者,被安排學習生產技術。到1955年我們國家大陸地區基本消滅了妓女行業,可謂一大奇蹟。



日慕鄉關


“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偷不如偷不著”,這一句明代留下的古話就深刻地反映了令人深惡痛絕的古代娼妓問題,這是因為當時的男人是將嫖妓看成一種非常合理的消遣行為。

當時由於女性身份地位低下,因此許多人才被迫選擇了從事這門屈辱的職業。當然了,那些為了金錢而自願淪落風塵的姑且不論。不過,當她們逐漸年老色衰、失去了賣身的資本後,又會怎麼度過自己的晚年呢?

最好的去處,從良嫁人

其實對妓女而言,在年老色衰之後的最好歸宿,就是選擇從良嫁人。儘管古代男權社會將嫖妓這種行為看得是非常理所應當的,但社會上又是普遍瞧不起妓女的。因此,妓女從良後很難作正室,大多隻是嫁給商人或者小官當小妾。儘管如此,許多妓女依然希望自己能夠嫁到一個好人家,不至於晚年孤苦伶仃和漂泊無依。比如唐代的詩人白居易就在《琵琶行》裡面講述了一位嫁給商人的從良妓女的故事。


為求生計,再開妓院

當然,也有一些妓女沒有找到好去處。為了解決生計問題,她們只好依樣畫葫蘆、有樣學樣,用自己的積蓄再開一家妓院,買來幾個妓女,自己來當老鴇,繼續做著這份醜惡的勾當。不過,這種情況畢竟還是少數。

漂泊半生,孤獨終老

不過最悲慘的妓女,莫過於既沒有尋得一個好去處,又沒有留下什麼像模像樣的積蓄。她們年輕時已經漂浮半生,而年老時依然孤苦伶仃,無夫無財無兒無女。死了隨便再一葬,一生就此終結。《道鹹以來朝野雜記》曾經記載說:“江南城隍廟,在南下窪。廟外為叢葬處,大凡妓女死去多葬於此。”這裡就講述了古代那些老無所依的妓女們最終的去處,那就是埋在城隍廟外。



世界人文通史


現在都流行說這種女子累了之後,就會找個老實人嫁了,老實人招惹誰了?這都是玩笑話,言歸正傳,古時候風塵女子老了之後一般都去哪呢?這個職業在歷史上已經存在很久了,甚至於古代還有官辦的青樓,管仲被稱為青樓鼻祖,因為是他開辦了第一個官辦青樓,後來很多朝代都這樣做過。

青樓是每個朝代必不可少的產業,在有些朝代還很發達,比如宋明清時候的淮河風情,八大胡同這些地方在歷史上都赫赫有名。在裡面工作的女子更是不計其數,她們中運氣比較好的,都會在客人中找到真愛,這些客人不僅有錢,還和他們有感情,她們便會選擇從良,只要客人不嫌棄她們,後半生還是很幸福的。

當然這種情況一般都是在年輕的時候,等到年老色衰,遇到對其投入真感情的客人,這種幾率是很渺茫的,年老色衰的時候,有的人已經賺夠了錢財,當起了管理者,甚至有的自己開了一家青樓來經營,或者是幹起了老鴇的工作,這都是她們年老色衰之後的出路之一。

還有一種會選擇出家為尼,歷史上不少風塵女子後來都做了尼姑,找一間不大的寺廟來度過自己的餘生,晚年比較淒涼,這種人也不少。當然更多的風塵女子下場是悽慘的,因為太多人知道她們以前是做什麼的,沒有人看得起,即使晚年從良,人們的觀念也不會改變。

有趣的是,這些女子死的時候也基本都葬在一起,而且這些人的墓地起名都很有意思,比如胭脂溝之類的名字。其實這類人的歸宿已經在意料之中,晚年過的很好的僅僅是少數。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古代風塵女子都是吃青春飯的,因此,出來幹這一行的大多都要趁著自己年輕貌美的時候努力攢錢。目的嘛,一是為了贖身,二是攢下養老的錢。但這些並不是人人都能實現的。



古代女子一旦淪落風塵,那也是相當低賤的了。當然了,這些風塵女子也有等級之分,例如書寓裡的妓女也稱先生,而么二里的妓女則只能稱姑娘。

書寓裡的妓女,其恩客都是有錢人,掙錢自然是很容易,但是花費也特別大。例如董小宛從良嫁給冒闢疆,所欠之債讓冒闢疆這個富家公子都還不起,最後還是錢謙益替她還了。



風塵女子一般都會在年輕時給自己物色一個好的恩客,最終的結果就是嫁給這個恩客做小妾。當然,如柳如是那樣被以正妻之禮迎娶的是極少數。並且風塵女子被迎娶不得在白天,只能在夜裡。

當然,么二一級的女子就沒有書寓這樣的好命。因為么二的客人也比較低端,沒有多少有錢人,所以很多么二的妓女年紀大了就只能往更低端的去處,最後實在不能接客了,也只能過著很窮苦的生活。



當然,更為低端的就不用說了,能餬口已經是很不錯了,還不算很多地痞流氓敲詐勒索之類?總之,古代女子不到萬不得已,也不至於走上這條路。像北齊胡太后那種“當後不如當妓樂”的名言,又另當別論了。


傅斯鴻


若能似董小宛般尋得真心貴人,則煙花女子之大幸

有些色藝雙全、知書達理的名妓,偶爾也會遇到貴人相助。

比如與結識趕考的學子情投意合甚至給予學子資金相助,學子在高中之後將舊情人從妓院高價贖出,做自己的妾。

或者在達官貴人在煙花柳巷與名妓兩情相悅,也能開花結果。

比如董小宛,以秦淮名妓的身份,邂逅了才華橫溢的冒襄,當然此時冒襄已有正室,感情甚好。

冒襄衝破層層阻礙,最終讓董小宛以妾的身份嫁入家中。

兩人經常徹夜討論唐詩,平時也一起搞搞文學創作,董小宛還幫忙打理書籍和手稿,而且,她自己還編了一本《奩豔》,講述女子的服飾和歌舞等。

由於後來清兵南下,在顛沛流離之亂世,董小宛很快就去世了,死時年僅26歲。

冒襄一直到晚年也對董小宛念念不忘,還特地寫了《影梅庵憶語》來紀念這位愛妾。

若能平平安安從良嫁人,也算是非常幸運的了

在關漢卿寫的《錢大尹智寵謝天香》裡,北宋詞人柳永與煙花女子謝天香相愛,後來柳永進京趕考,府尹錢可家裝要娶謝天香為妾,就把謝天香從妓院裡贖了出來,最終幫助柳永和謝天香完婚。

這是一個非常暖心的妓女從良故事,現實中,古代妓女要從良是極其困難的事情。

如果是官妓(家族被抄家或其他嚴重懲罰後,婦女被罰為官妓甚至世代為妓),基本上就是政府的奴隸,只有皇帝或地方長官解除了她們的奴籍,她們才有可能得到自由並可能從良嫁人。

而一般妓女,則需要在自己年老色衰之前,積攢一筆足夠的贖身費,再碰上性格好一點的老鴇能夠同意,那就可以自由了。

但大多情況下,妓女縱然積攢了足夠的錢,也會遭到老鴇拒絕,甚至讓妓院的龜公毆打恐嚇妓女,乃至搶走她的錢,這些都有可能,總之,想走沒那麼容易,不把你徹底榨乾,很難脫身。

那些身價非凡的妓女,一朝紙醉金迷,最終命運多坎

如我們在影視劇裡所看到的,凡是那些名噪一時的高級妓女,基本上都是過著紙醉金迷的日子。

當然她們一方面是為了尋求心理平衡,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年老色衰後做好物質基礎。

南宋的徐蘭,聞名天下,吳興的沈承務和她交往了半年,就花費了數百萬巨金。

明代名妓呼文如,結識了進士丘謙之,後者欲納呼文如為妾,遭到父親的強烈反對,最終丘謙之索性帶著呼文如遠走高飛、終日鼓瑟琴絃,相伴終身,非常美滿,呼文如成為明代著名的女詩人、畫家。

但明代的名妓景翩翩就沒這麼好的命了,她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可惜沒遇上好男子,最終窮困而死。

一般的妓女,即使從良後,大多也是命運坎坷。

很多三教九流之徒,即使娶了那些從良的女子,大多也是貪其錢財,一旦把妓女的錢財揮霍完,就把妓女冷落遺棄。

即使遇上還算好的人家,妓女由於自己的出身問題,即使擁有不菲錢財身家,也只能在家中低調行事、夾著尾巴做人。

出家為尼、該做老鴇、卑微而死……妓女的命運大多還是不幸的。

很多妓女年老色衰後,也自己轉行做了老鴇,她們年輕時備受蹂躪,年老時卻更加變本加厲地逼迫妓女接客。

也有不少妓女選擇削髮為尼,以在佛門青燈下為自己的人生懺悔、了此殘生,在妓院,她們至少有一個穩定的衣食住處,也不用遭人白眼。 

還有更多地妓女則在年老色衰後,就很快消失在歷史風塵之中,不再為世人所知。

總之,古代妓女的最終歸宿,大都是極其不幸而悲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