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影像」是誰把石樑、洞壺滴漏拍的這麼美!

浙東天台,佛教仙山

浙江天台山

素以“古、幽、清、奇”

而著稱於世

自1600多年前東晉文人孫綽寫下

“天台山者,蓋山嶽之神秀者也”

揭開了天台山的面紗


「影像」是誰把石樑、洞壺滴漏拍的這麼美!


「影像」是誰把石樑、洞壺滴漏拍的這麼美!


石樑驚險,飛瀑豔絕

石樑飛瀑就藏在

這座“佛國仙山”之中

距離天台縣城28公里的城北方向

就是它的所在地



「影像」是誰把石樑、洞壺滴漏拍的這麼美!


石樑飛瀑集天下山水奇觀為一體

清初詩人潘耒曾作有一詩

“峰巒一一插霄漢,澗瀑處處奔虹雷”

“中國第一代驢友”徐霞客

曾二次造訪石樑飛瀑

「影像」是誰把石樑、洞壺滴漏拍的這麼美!



「影像」是誰把石樑、洞壺滴漏拍的這麼美!


叢山蒼翠中,幽深古寺邊

一石橫空,雙澗爭流

急流從梁下三十多米高的

峭壁上呼嘯而下

色如霜雪,聲勢如雷

素有“冰雪三千尺,風雷十二時”之說



「影像」是誰把石樑、洞壺滴漏拍的這麼美!


「影像」是誰把石樑、洞壺滴漏拍的這麼美!


再說那瀑布自上而下如一把利劍

筆直衝入水潭中

飛波若舞,散沫似珠

點滴透明,清涼似雪

手伸入水潭之中

一股涼意頓時侵襲了四肢百骸

身上的每一個細胞瞬間充滿了活力



「影像」是誰把石樑、洞壺滴漏拍的這麼美!


靠近攢珠潭

遠遠便能看到

一條寬二丈左右的巨大石樑

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唯一的

花崗岩一座天生石橋

全長6米,梁下有洞高約3米

橋背窄處僅0.3米



「影像」是誰把石樑、洞壺滴漏拍的這麼美!


「影像」是誰把石樑、洞壺滴漏拍的這麼美!


驚豔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驚險

當年徐霞客從石樑俯視百丈深淵時記載道

“餘從樑上行,下瞰深淵,毛骨俱悚。”

而站在石樑橋下翹首仰望

只見水從天落,如萬馬奔騰

似聞長空雷鳴,石破天驚

在那石樑底下站上幾分鐘

飛濺的水珠夾帶著絲絲涼意撲面撲來



「影像」是誰把石樑、洞壺滴漏拍的這麼美!


「影像」是誰把石樑、洞壺滴漏拍的這麼美!


摩崖石刻,飛瀑故事

飛瀑旁有多處摩崖石刻

有形似書法家米芾的“第一奇觀”

清末維新派領袖康有為

題“石樑飛瀑”題刻

石樑腹部有郡守劉璈題的“前度又來”

所有這些都安靜地佇立在這裡

見證了千百年來連綿不斷地

頌讚著石樑飛瀑

看著一首首長詩從這裡寫出

聽著一聲聲驚歎從這裡發出


「影像」是誰把石樑、洞壺滴漏拍的這麼美!


「影像」是誰把石樑、洞壺滴漏拍的這麼美!



「影像」是誰把石樑、洞壺滴漏拍的這麼美!


方廣寺內,禪茶一杯

你以為石樑飛瀑能在不勝枚數的

避暑之地拔得頭籌

僅僅靠的是清麗幽靜的山水風光嗎?

當然不是!!!

它還有一種寧神靜心的魅力



「影像」是誰把石樑、洞壺滴漏拍的這麼美!


在石樑的峽谷中

有三座方廣寺

其中中方廣寺、下方廣寺名聲尤甚

曾在1983年

被國務院列為漢族地區重點寺院

而上方廣寺已廢,可惜


【中方廣寺】

中方廣寺依崖而建

寺院側門連結石樑飛瀑的石樑

站在寺院中

可以俯視縱橫直流的飛瀑

親身感悟徐霞客當年“毛骨俱悚”的驚歎

寺廟始建於東晉興寧年間

開山祖師為曇猷尊者

自創建後曾毀建多次

其中最大的擴建整修是宋朝的兩次



「影像」是誰把石樑、洞壺滴漏拍的這麼美!


重修後的中方廣寺除了寺廟常規建築

大殿、觀音殿、祖師堂等殿堂外

其中最具特色者一為曇華亭

二為五百羅漢銅佛殿

曇華亭

架於石樑之上

憑欄可俯瞰溪水深潭

石深飛瀑全景盡收眼底

該亭始建於南宋理宗景定二年

天台籍宰相賈似道

為紀念他的父親而建

歷時七百年,世事滄桑,不知幾度


【下方廣寺】

下方廣寺位於石樑飛瀑下方

是五百羅漢應真地

在古寺中

也可以觀石樑飛瀑

現存的古方廣寺是新建的佛寺

整座佛寺為一典型的江南園林建築

面向石樑深澗而建

外牆上鑲嵌著

“五百羅漢道場”字樣的石刻

其最大的特點

就是在大雄寶殿之後

建有一座“五百羅漢堂”

供奉著千姿百態的五百羅漢塑像


「影像」是誰把石樑、洞壺滴漏拍的這麼美!


相對於中方廣寺震耳的瀑布聲

這座下方廣寺顯得幽靜許多

寺前風和日麗,寺後松竹秀蔚

推開門窗,石樑飛瀑盡收眼底

那座奇險豔絕的石橋

千百年從未改變過模樣

一簾瀑布從它的橋拱中穿過

傾瀉而下

濺起的水珠白如霜雪,清透爽朗

身與心彷彿都被這古寺靜謐所暈染

“心靜自然涼”說的就是這一種境界吧


「影像」是誰把石樑、洞壺滴漏拍的這麼美!


從天台的方廣寺中

曾經流傳出聞名中外的

“羅漢供茶”靈瑞

它的產生正是茶道“分茶”技藝的體現

取石樑中的金溪之水

採華頂山上的雲霧茶

用獨特的茶藝

喝一口佛家茶水杯中的蓮花盛開

盛夏高溫天裡,坐在古寺中

品上一杯天台茶,禪意悠揚

這是獨屬於天台的“佛系”避暑吧


「影像」是誰把石樑、洞壺滴漏拍的這麼美!


銅壺滴漏,珠簾春水

若說石樑飛瀑為奇絕

那麼同為石樑景區的一員

銅壺滴漏就可稱得上是驚險



「影像」是誰把石樑、洞壺滴漏拍的這麼美!


銅壺滴漏位於石樑飛瀑東邊

大約5公里處

有一個腹大口小的壺形瀑布

壺高15米,徑長達7米

巖壁光滑

因水流常年作用而呈古銅色

衝高而下的瀑布落入壺中

迴旋打轉

然後從形似壺嘴的巖隙中噴出

注入深淵

形成一泓碧潭

宛若古代計時工具“銅壺”之滴水

故名“銅壺滴漏”



「影像」是誰把石樑、洞壺滴漏拍的這麼美!


在銅壺滴漏下游數百米處

還有一條長十餘米、寬尺餘

上寬下狹的天然石澗——“龍游澗”

每逢大雨過境,水流增多

湍急而下時

水噴數十米,猶如白龍躍空

石澗旁還有一40餘米的瀑布

貼崖下墜

如一匹白練掛於巖壁間

又似千萬串銀珠下掛

組成一張輕柔可卷的水珠簾

清名人齊召南稱“珠簾春水”


「影像」是誰把石樑、洞壺滴漏拍的這麼美!


飛瀑下聆聽山水神秀

古寺內靜享禪音香茶

這才是夏天最正確的打開方式

「影像」是誰把石樑、洞壺滴漏拍的這麼美!


小銅壺滴漏,跌水之景

小銅壺滴漏,是一處跌水之景

因為跌崖潭壁頗似古代計時工具“滴漏”而得名

它的水從西邊釣水潭那邊過來

到了這裡

小銅壺滴漏,是一處跌水之景

為跌崖潭壁頗似古代計時工具“滴漏”而得名

它的水從西邊釣水潭那邊過

河床陡然下降

溪水衝出一道巖縫

平拋而下,一落數丈

猶如蛟龍入淵,激湧迴旋不已

內壁形如甕膽,色如青銅,光滑如鏡

真是一把碩大的神壺

同斷橋坑的“銅壺滴漏”相比

一大一小,一隱一顯,一雄一幽

各有千秋

都是造化的傑作,臺嶽的奇觀

「影像」是誰把石樑、洞壺滴漏拍的這麼美!




「影像」是誰把石樑、洞壺滴漏拍的這麼美!



「影像」是誰把石樑、洞壺滴漏拍的這麼美!


部分照片拍攝:飛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