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各地突擊穩投資!理由—西部公共設施建設相比東部明顯不足

各地突擊穩投資!理由—西部公共設施建設相比東部明顯不足

近期,國家發改委赴各地調研,基礎設施建設補短板提速,各地紛紛推出重點項目。政策君認為,隨著基礎設施補短板的加快,基礎設施乃至整體固定資產的投資增速有望大幅提升,基礎設施建設補短板將成為未來推進經濟發展的一個重點。

9月7日,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吉寧強調,要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六穩”工作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穩投資作為當前經濟工作的一項重點任務抓緊抓好,保持首都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良好態勢。

有這種緊迫感的,不止北京市一地。

河南省今年推出第一批A類重點項目1056個,總投資2.54萬億元

湖北省政府發佈了《湖北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十大戰略性舉措分工方案》,方案共涉及58個重大事項,91個重大項目,總投資達到1.3萬億元

日前,廣東省表示將與廣西一道,共同向國家爭取支持合浦至湛江鐵路按350公里/小時標準加快調整可研審批;爭取規劃建設張家界至海口、南寧經玉林至深圳等重點線路高鐵;

深圳機場晚間公告稱:擬逾68億元投建衛星廳工程項目,將擴充深圳機場的航空主業保障資源與經營資源,能夠保證航空主業業務量的快速持續增長。

而在被高度重視的“西部”,據國家發改委的要求,目前西部各省(市、區)正在梳理此前西部大開發相關政策落地情況,國務院督查組也正在西部多地密集調研督導西部開發工作。

目前,寧夏、四川、雲南、陝西、青海、新疆、廣西等西部12省份均在加快重大項目投資進程,包括召開重大項目推進會督促項目儘快開工建設,建立重點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增補重大項目申報,謀劃儲備一批新項目等。其中,公路、鐵路、民航、水利、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仍是重點,吸引民資參與成為突出亮點,包括推動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民間融資多元化等引民資新政將加快釋放。

近期,廣東、山西、福建、貴州等地紛紛公佈一批向民間資本推介的重點領域項目清單,總投資規模超千億元,項目主要涉及交通、水利、環保、旅遊等領域。此前,發展改革委已聯合民航局發佈《民航領域鼓勵民間投資項目清單》。預計未來在鐵路、油氣、電信等領域相關部委也會推介鼓勵民間投資的項目。

作為基建“補短板”的重要領域,一系列助力農村基建的政策有望加快出臺。此外,農業農村部正在全面摸底包括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在內的鄉村振興投資需求,旨在為謀劃鄉村振興重大工程奠定基礎。據梳理,多地已啟動農村公路提升改造計劃,擬投千億提升改造農村公路。發展改革委正在研究提出《深化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這對全面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具有重要作用。

統計顯示,今年以來,以172項重大水利工程為代表的水利建設全面提速,截至目前,今年新開工重大水利工程8項,累計有130項工程開工建設,19項基本建成併發揮效益

,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資規模超過1萬億元,提前完成了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水利在建投資規模達到1萬億元”的目標任務。

水利部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加快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加快推進未開工項目的前期論證和審查審批,充分發揮水利建設的投資拉動作用、經濟支撐功能和生態環境效應。

而為配合這一“穩基建”政策,國有大行對今年的信貸額度進行了一定程度的上調,四大行擬新增信貸額度,銀行下半年重點投向 基建、地方債和零售。如工行將今年新增信貸計劃投放從年初的9000億元,上調至1萬億元。在貸款投向上,除基建項目外,多家銀行表示將加大地方債投資,提高小微、房貸和消費貸等零售信貸投放。

萬億專項債發行提速,9月將超5000億。從目前專項債的發行種類來看,土地儲備專項債券發行佔比較大。專家表示,基礎設施領域是專項債資金的主要投向,專項債的大部分資金實際都會進入基建合理可期,粗略估算,

會有幾千億專項債資金為基建輸血

受上述“穩投資”的政策影響,9月伊始,多地水泥企業紛紛提高水泥銷售價格。9月1日以來,湖南長株潭、常德等地南方、華新、中材、海螺等主導企業陸續上調各品種水泥價格,漲幅在20至40元/噸不等。江蘇南部、上海地區水泥價格近兩日也跟隨上漲。水泥品種只是大宗商品“金九銀十”的一個縮影。多位大宗商品研究人士表示,儘管國內外形勢趨於複雜,但傳統的“金九銀十”仍然可期,PTA、螺紋鋼、鉛、氧化鋁等品種下一階段表現相對被看好。

多年高速增長後 中國基建投資還有空間嗎?

政策君注意到,雖然經歷多年高速增長,基礎設施存量並沒有嚴重過剩,基本處在和經濟發展相適宜的水平,問題在於邊際上相對GDP上升過快。西部地區基礎設施資本存量在總體過剩的同時,城市公共設施建設相比東部地區明顯不足

1、基礎設施資本存量是否已經過剩

國際比較表明,雖然基建投資已歷經多年的高速增長,中國當前的基礎設施資本存量相比經濟發展水平只是略有偏高。這和居民部門槓桿率頗為類似,從存量來看不具備進一步提高的空間,但也很難說已經嚴重偏離合理水平。

真正的問題在於,2013年-2017年基礎設施存量相比經濟增速邊際上攀升的速度過快。給定6.9%的資本折舊率和80%的資本存量GDP之比,基建投資資本形成GDP之比從2017年的11%+降至10%附近是較為合意的水平。

2、尋找基建投資的空間:結構視角

分省基礎設施存量的測算顯示,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存量GDP之比已相當於東部地區的兩倍,考慮到人口淨出口的規律難以改變,西部地區基礎設施總體上已過剩;

分結構來看,西部地區的過剩集中在“鐵公基”等傳統基礎設施上,城市管廊、汙水處理和公共交通等城市公共設施存在較大的缺口

西部地區基建補短板應集中在城市公共設施上,同時全國層面應調整基建資源過度向西部地區集中的現狀。

3、基建告別高增,回到個位數增長的新常態

當前基建投資實際增速已降至負增長,假設在政策調整的助力下,年底增速反彈至1%附近,對應名義增速4.5%左右,基礎設施存量GDP之比將結束2013年以來的快速攀升、實現企穩;

糾偏過後,為保持基礎設施存量GDP之比基本平穩,基建投資實際增速應回升至略低於經濟增速的水平。以未來三年實際GDP年均增長6.3%為例,基建投資實際增速的中樞應在5%附近

4、如何避免基建對宏觀槓桿率的進一步推升?重在提升效率

基建投資是2009年至今中國宏觀槓桿率攀升的重要推手,其衍生的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十年間共計達40萬億

但基建投資並不必然以抬升宏觀槓桿率為代價:應著力提升投資的效率,基建投資若能高效的轉化為基礎設施質量的提升和可得性的提高,其帶來的增長效應可以對沖投資相關債務對槓桿率的抬升;此外,基建投資不應再以犧牲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為代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