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化濁解毒法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兼次症舉隅

化濁解毒法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兼次症舉隅

慢性萎縮性胃炎屬中醫“胃痞”“胃脘痛”等範疇,國醫大師李佃貴經多年臨床觀察,認為濁毒是慢性萎縮性胃炎(CAG)的主要病機之一,化濁解毒法是治療本病的有效方法。因此提出和創立了濁毒學說,認為濁毒為病理產物之一,同時又為致病因素,與慢性萎縮性胃炎關係甚為密切。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症狀常缺乏特異性,多見痛、脹、痞、滿、呆、噯、燒、酸、瀉、秘十症,舌質多紅或紫暗,舌苔黃燥或黃膩,脈多弦滑或滑數,腹診可見板結、分層、條索等,均為濁毒內蘊之表現。李佃貴首次提出濁毒學說,對慢性萎縮性胃炎表現的兼次症,有較好療效,現總結典型病例如下:

慢性萎縮性胃炎兼銀屑病

張某,男,39歲,就診時間:2009年10月12日。主訴:胃脘脹滿1年。現病史:患者1年前開始出現胃脘脹滿,院門診做胃鏡示:慢性萎縮性胃炎,十二指腸球部炎。曾口服中藥煎劑,症狀時輕時重。現症:胃脘脹滿,進食後加重,噯氣頻頻,口苦,納差,寐差多夢,大便2~3日1次,黏膩不爽,雙上臂、面頰部可見密佈斑疹,色紅有膿點,舌暗紅,苔黃厚膩,脈弦滑。自述銀屑病史十餘年,曾內服外用多種藥物均未效。屬濁毒內蘊,胃氣上逆,治以化濁解毒,和胃降逆,予自擬化濁解毒方加減:藿香12g,佩蘭9g,生薏仁15g,茵陳15g,白花蛇舌草15g,黃連15g,蒲公英12g,雲苓15g,白朮9g,菖蒲12g,鬱金12g,廣木香9g,香附15g。水煎服,日1劑。14服後,胃脘脹滿、噯氣明顯減輕,患者驚喜發現,雙臂及面頰部皮疹減輕,且無新生皮疹。加減治療2個月,皮疹基本消失,隨訪半年未復發。

本例患者慢性萎縮性胃炎伴銀屑病,其發病與濁毒密切相關。李佃貴認為濁毒既是一種致病因素,同時也是一種病理產物。濁毒內蘊脾胃,可見胃脘脹滿等症,濁毒蘊結皮膚可見皮疹、膿點,選用生薏仁、佩蘭、茵陳,化濁;白花蛇舌草、蒲公英、黃連,清熱解毒;同時配以五加皮、地骨皮、丹皮、白鮮皮,寓“以皮治皮”之意,使濁毒之邪從皮而出,給邪以出路,從而達到邪去正安的目的。

慢性萎縮性胃炎伴反覆口腔潰瘍

李某,男,56歲,就診時間:2009年4月18日。主訴:胃脘脹痛5年,加重10天。患者慢性萎縮性胃炎病史5年,胃鏡診斷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病理示黏膜中度炎症。就診時症狀:胃脘脹滿、疼痛,噯氣,口乾苦,唇舌反覆潰瘍,經年不斷,舌痛,大便乾結,2~4日1次,舌暗紅,苔黃厚膩,脈弦滑。屬濁毒內蘊,燻蒸口舌。治則:化濁解毒,生肌斂瘡。給予自擬化濁解毒方加減:藿香12g,佩蘭9g,生薏仁15g,茵陳15g,白花蛇舌草15g,黃連15g,公英12g,雲苓15g,白朮9g,冬凌草12g,兒茶9g,元參15g,青黛3g。日1劑。1周後胃脘脹痛明顯減輕,唇舌潰瘍較前表淺,無新生潰瘍。按上方加減治療一個月,胃脹基本不明顯,潰瘍消失。隨訪半年未復發。囑其清淡飲食。

慢性萎縮性胃炎多因飲食不節、損傷脾胃,致脾失健運,溼濁內生,濁毒內蘊於裡而見胃脘脹痛、噯氣等症狀。胃經“起於鼻翼兩側……而下鼻外側,進入上齒齦內,回出環繞口唇,向下交匯頜唇溝承漿處。”濁毒之邪,循經上擾,而見口腔潰瘍反覆發作,經久不愈。李佃貴運用化濁解毒方清化脾胃溼濁熱毒,使濁毒去,脾胃調。李佃貴每遇濁毒內蘊所致口腔潰瘍,必加冬凌草、兒茶、元參、青黛等藥。李佃貴認為冬凌草具有解熱、降燥、潤喉作用,對於口舌生瘡、上焦火熱均有較好治療作用。兒茶在《醫學入門》有“消血、治一切瘡毒”的記載,在《本草正》中說它能“降火生津,清痰涎咳嗽,治口瘡喉痺”。元參、青黛,有清熱解毒涼血作用,《嶺南採藥錄》記載可“滌瘡及痄腮”。在化濁解毒基礎上加用上述藥物,使多年痼疾得愈。

慢性萎縮性胃炎伴糖尿病

張某,男,58歲,就診時間:2008年7月9日。主訴:間斷胃脘脹滿堵悶10年,加重3天。就診時症狀:胃脘脹滿堵悶,噯氣連連,口乾口苦明顯,無食慾,周身乏力,大便黏膩不爽,每日2~3次,小便黃,面色晦暗,舌暗紅,苔黃膩,脈弦滑。患者2009年做胃鏡示慢性萎縮性胃炎,病理示胃竇黏膜中度腸上皮化生,胃體小彎黏膜輕度不典型增生。後間斷中藥治療。2型糖尿病史5年,每日予胰島素皮下注射,早、中、晚各2u(單位)、14u、12u。李佃貴據患者症狀,辨證為濁毒內蘊,瘀血阻絡,治以化濁解毒,活血化瘀。予自擬化濁解毒方加減:藿香12g,佩蘭9g,生薏仁15g,茵陳15g,白花蛇舌草15g,黃連15g,蒲公英12g,雲苓15g,白朮9g,山甲珠9g,川芎9g,全蠍9g,蜈蚣2條,三七粉2g(衝),冬凌草12g,壁虎6g。治療1個月時,患者胃脘症狀不明顯,且明顯感覺乏力減輕,血糖平穩下降,將胰島素用量逐漸減少,以上方為基礎治療半年,患者胃脘無症狀,停用胰島素。

糖尿病屬中醫“消渴”範疇,歷代醫家認為消渴主要病因為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勞欲過度,陰虛燥熱為其主要病機。消渴病人因飲食、情志、勞欲致使脾失健運,溼濁內生,日久鬱熱而成濁毒,為消渴的致病因素;同時濁毒蘊結體內,不能正常排出體外,可使體內形成脂毒、糖毒,從而產生高血脂高血糖等。李佃貴用化濁解毒法,尤其對山甲珠、蜈蚣、全蠍、壁虎等蟲類藥物的應用,可以達到以毒攻毒的作用,使體內濁毒儘快排出,恢復機體正常狀態。

慢性萎縮性胃炎伴抑鬱症

李某,女,45歲。訴間斷胃脘脹痛五年,加重半年。患者五年前開始出現胃脘脹痛,曾作胃鏡示慢性萎縮性胃炎,半年前症狀加重,胃鏡示慢性萎縮性胃炎,病理:腸上皮化生(中度)。刻症:胃脘脹痛,生氣後加重,噯氣,反酸,口乾口臭,納差,煩躁,寐差,大便日1次,艱澀難出,舌暗紅苔黃厚膩,脈弦細滑。症屬濁毒內蘊,瘀血阻絡,治以化濁解毒活血化瘀,予化濁解毒方加減:藿香12g,佩蘭9g,生薏仁15g,茵陳15g,白花蛇舌草15g,黃連15g,蒲公英12g,雲苓15g,白朮9g,五加皮15g,合歡皮15g,龍膽草9g,生龍牡各15g,梔子12g,豆豉6g。14付。日1劑。服藥後胃脘脹滿減輕,心煩寐差明顯好轉,仍有噯氣,在上方基礎上加菖蒲20g,鬱金12g。守方治療3個月,諸症悉除。隨訪3個月未發。

脾胃在情志發病過程中很重要,不僅直接調攝情志,還可通過經絡氣血,影響其他臟腑,以達到對情志的調節作用。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常因飲食、情志等因素,使脾失健運,溼濁內生,日久鬱熱蘊毒,濁毒內蘊而見諸症:濁毒內蘊胃腑,胃失和降,見胃脘脹滿、疼痛;濁毒內蘊腸道,見大便黏膩不爽;濁毒淫侵,上擾心神,神失調攝,而見煩躁、易激惹、寐差等症狀。朱丹溪曾提出“氣鬱”“血鬱”“痰鬱”“火鬱”“溼鬱”“食鬱”等六鬱觀點,李佃貴認為慢性萎縮性胃炎伴抑鬱症的發病與濁毒致病有關,臨床上採用化濁解毒為大法,每多用化濁解毒藥物的同時,配合刺五加、合歡皮、生龍骨、生牡蠣等鎮靜斂神,亦即《註解傷寒論》中所說:“龍骨、牡蠣,收斂神氣而鎮驚。”

本文四例在慢性萎縮性胃炎基礎上伴發銀屑病、糖尿病、抑鬱症、口腔潰瘍,分屬不同系統疾病,但其有共同特點:其發病臟腑與脾胃有關,病因與濁毒內蘊密切,病機演變過程均可歸納為脾失健運→溼濁困脾→日久蘊毒→濁毒內蘊→臨床症狀各異。因此李佃貴在治療疾病時,凡見舌質暗紅或紫暗,舌苔黃厚膩,脈弦滑,大便黏膩不爽,面色晦暗等症狀,均採用化濁解毒法治療,取得良效。此亦即中醫學中“異病同治”原則。臨床只要掌握濁毒內蘊這一共性,便可用化濁解毒法,往往屢試不爽。(張金麗 河北省中醫院)

搜索“renpeng_swxt"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件,只專注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