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學員分享:從三支一扶到公務員,一個尋找人生價值的過程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青春,不一定驚天動地,卻一定感人至深。

從2006年開始,每年都會有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跨出美麗的校門,毅然選擇到基層一線。

走入簡陋的教室,悉心幫助村裡的孩子認知世界、構築夢想;

撲進基層衛生機構,為改善農村的醫療狀況默默地奉獻;

忙於田間地頭,把科學種養殖新技術帶給了奔向小康的村民。

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中實踐,以青春書寫別樣年華,用奉獻實現自我價值。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期滿成功上岸的基層通訊員的成長。

學員分享:從三支一扶到公務員,一個尋找人生價值的過程

一個基層通訊員的成長

孫習之,2015年9月到2017年8月從事“三支一扶”服務,2017年服務期滿後,通過公務員考試成功上岸。回憶起兩年的三支一扶,感慨滿滿。

初次見面,身著藏藍色碎花裙的孫習之看起來很文靜,大大的眼睛笑起來很美。她說,平日裡都是自己拿著攝像機風風火火地去記錄別人,現在有機會分享自己的經歷與成長,她感覺有些不好意思也很開心。

在西營門街道辦事處,她從事的是基層宣傳工作。雖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出身,經常跟文字打交道,卻從沒有接觸過宣傳工作。緊張的工作節奏,不規律的工作時間,全新的工作內容,讓初入職場的她倍感壓力。她向周圍的領導、同事請教,學習拍照、錄像、編輯、存儲等設備的使用。並且開始大量地閱讀報紙、觀看新聞,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

學員分享:從三支一扶到公務員,一個尋找人生價值的過程

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年內,孫習之陸續向西青報社、電臺、電視臺、北方網、文明辦等信息平臺報送各類稿件三百餘篇。其中刊登在《天津日報》《今晚報》的稿件就有五十餘篇。北方網、文明網等網絡信息平臺的刊登率達到90%。有些群眾看到與自己有關的事情被刊登在報紙上,總會開心地要一份,留起來。說起這些工作上的小成績,孫習之的成就感溢於言表。

孫習之不再滿足於做一個單純的記錄者和傳播者。她開始有意識地挖掘社區裡的好人好事,希望向社會傳播一些聚集在我們身邊的正能量。在得知家住小稍直口社區的徐莉雲阿姨一家義務照顧孤寡老人徐三奶奶四十餘年的消息後。孫習之和同事們一起將這個感人的故事拍攝成專題片,讓尊老愛幼、無私奉獻的美德更好地傳承和發揚。

學員分享:從三支一扶到公務員,一個尋找人生價值的過程

進入“三支一扶”服務隊伍之初,孫習之並不十分清楚自己能為服務對象做些什麼,更多的是一種“被動”選擇。

現在的孫習之已經非常清晰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它們是西營門街阿姨、伯伯們親切呼喊,更是一份紮根基層服務群眾的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