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8 不好意思,我要發朋友圈了

我們大概都經過了這麼一個階段,從某一個時間開始,越來越不愛發朋友圈。

尤其是男生,不再期待展示自己一段段新的經歷,不再期待有人點贊,不再喜歡在朋友圈下跟人一條接一條的聊天。

開始顧慮,我的朋友圈會不會被領導看到然後產生不必要的想法。開始疑惑,這個點讚的是誰,這個評論的又是誰,我怎麼想不起來了。開始擔心,當一個人評論了一句話,我卻不知道該怎麼互動。

於是我們都越來越不發朋友圈了。

不好意思,我要發朋友圈了

一場對抗信息不對稱與信息過載的艱苦實驗

從去年開始,因為工作變動的原因,我不得不開始大量閱讀網上的消息,我需要從浩如煙海的網絡信息中,找出那些可能對團隊產生微妙影響的因素。

於是,已經很信息過載的我,再次加碼。

最多的時候,我大概關注了500個微信公眾號,每天要花3個小時以上刷頭條,然後還會把100多個網站挨個看一遍。這本身沒什麼,以來,我們從中收穫的東西依然是價值可觀的,我的僱主也為了我幹這件事付出了我還可以接受的薪酬福利。於是我樂此不疲,甚至於每天一睜眼還沒下床,就開始進行了工作。我的團隊們也保持著高漲的熱情,我們的覆蓋更加全面而精準,我們的響應速度越來越快。我們引入了很多技術性的手段來幫我們提高效率,藉助各種工具,採用各種策略。我們得到了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他們以強大的技術和人力保障,為我們提供了有效的服務。

我們一路狂奔,一點點逼近極限。直到有一天,可能我們終於看到極限出現在了地平線的盡頭,可能終於我們有了那麼一點點資本說我們可以看到極限的另一面是什麼了。

我突然發現,好像極限的另一頭,依然是下一個極限。

極限的另一頭告訴我,親,你並不能真正的觸摸到信息不對稱的核心。信息不對稱就一座冰山,當你滿心歡喜的剷掉它浮在水面上的那一部分,期待著撥開碎冰看到埋在山下的寶藏,它只是晃動著浮起來一截,告訴我下面的冰還多著呢。

網絡上真正有價值的信息在哪裡?

就算忽略掉網絡和現實社會仍然存在脫離的問題,只說網上,那麼網絡上真正有價值的信息在哪裡?

一大批比較初級的自媒體是首先忽略掉的。他們為了掙錢而輸出信息,這本身沒有錯。但是對於我們來說,這必然產生問題。關於各種標題黨,關於一系列被稱之為知識“負”費的嘗試,有足夠多的人在嘗試扒掉他們的底褲。曾經的一批優質自媒體,有的因為資本的介入、變現的壓力而走樣,有的因為創始人的躁動而軟化,真正好的,也愈來愈少。

各種官方媒體。不得不說,官方媒體到今天很多保持著相當的水準,信息的質量是很高的。但是現今的大環境是,官媒形成了一種屬於自己的話語體系,這個話語體系要轉化為非相關人士能夠聽懂的語言,是需要相當的技巧的。一般人做不到。在新媒體的裹挾下,官方媒體也加入了灌水和灌雞湯的隊伍,就更加增加了從水和雞湯裡撈出乾貨的難度。乾貨很乾,但是水和雞湯也越來越深。曾經優質的雜誌在壓力和市場的雙重作用下,視角越來越轉向小資情調的話題。當然這些話題也沒有錯,只是暫時幫不上我而已。

有一些喜歡說話的自身專家。他們雖然有的發展成了自媒體,但是他們和一般的自媒體是不一樣的。有點像早期的知乎,他們的很多觀點獨到,乾貨滿滿,發言也不求回報或者至少不會為了求回報而亂說話。但是大佬也忙,大佬也不會經常出來說話。現在網上的噴子那麼多,說錯話又容易招來攻擊,大佬也越來越不說話了。或者說,大佬紛紛開始抖機靈了。(這裡就不得不向各位堅持高質量輸出的大佬表達一下我的敬意)

互聯網垂直行業媒體是非常優質的信息來源。但也不是沒有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沒人關注的事情說了沒人聽,有人關注的事情每個人都在說。就比如說那麼多轉幣圈/鏈圈的朋友究竟想幹什麼,我看了很多,但還是看不懂,只感覺大家都好狂熱和暴躁。做垂直媒體,如果沒有點信仰,寫出來的東西沒法看;信仰的濃度太高了,也沒法看。這個尺度很難。

最關鍵的是,信息真的爆炸了。曾經我只是為了自己獲取信息,我都覺得信息在爆炸。當我將獲取信息當做工作而獲取信息的時候,我發現這個爆炸真的太可怕。每一個信息源,都不可能保證每一條都有足夠的乾貨符合我的需要,那麼反過來想,我能夠關注他們的所有並且試圖理解他們的所有麼?太難,我做不到。確實有很多號是我為了某一篇文章而關注的,但是過後他再也沒寫出過我工作需要的第二篇文章。寫的當然是很好,作為讀者我很喜歡,作為工作需要,我則真的覺得唉呀媽呀你怎麼淨寫些沒用的東西。

在嘗試了各種算法、工具、平臺之後,我終於反映過來,我最高質量的信息來源,在朋友圈。

感謝那些為我篩選信息的人

是的,今天的朋友圈裡還是有一些朋友,會熱衷於分享。

經過長期的觀察我就發現,觀察不同行業的朋友進行的分享,是去除垃圾信息的相當有效的途徑。

受益於我之前連續的幾次嘗試不同的賽道,我剛好在好幾個領域有了一些朋友。這些在一個行業深耕多年的朋友,除了本身就是自媒體或者是為了自身公司訴求轉發的那些文章之外,他們轉發的東西,質量都很高。

他們不會轉發各種特別低端的軟文。要麼就是轉了然後寫一大段留言諷刺之。

他們不會轉發各種低於行業平均成果水平的東西。除非他們也在學習。

他們經常會告訴我們他們正在看的書,他們正在思考的問題,他們正在關注的事情。事實上,最近我買的幾本書,都來自於朋友們的分享。(比如說最近這幾本書都是我朋友圈裡看到有朋友在看的,我覺得都挺不錯)

不好意思,我要發朋友圈了

不好意思,我要發朋友圈了

不好意思,我要發朋友圈了

撥開所有的微商,投票,早安,晚安,曬食物曬狗曬自己等話題,我發現,我朋友圈的東西,秒殺各路平臺和媒體。這其實就是一本雜誌,一本質量特別高的多行業綜合雜誌。

感謝我的朋友們,為我篩選了信息。

所以最後,我可能也會開始發點朋友圈吧

也告訴大家我看好的問斬個,我在乾的事情,我關注的問題,我讀的書……

希望有一天大家想起我來,也能感覺到我是多少分享了一些乾貨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