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630噸小麥要裝火車,10位農民裝卸工說給7500包了,8小時裝完


一位朋友告訴作者,他的糧庫有一批小麥需要從當地調撥到西北去,第一批是630噸,今天火車站給了10節車皮,他感覺這種題材、人物都非常好,問是否有意拍攝這個場景?作者:那是當然了。

作者驅車50多公里來到糧庫,正趕上他們在協商裝載事宜。這一批小麥總共630噸,需要在當天晚上22點前裝載完畢,午夜就要發車,本地的10位裝卸工很是爽快,說給7500元他們包了。

該火車貨運站既是當地糧食收購儲備庫,又是豫北農業縣向全國輸送糧食的一個港口,每年外撥調運糧食幾百萬噸。圖為堆積如山、等待裝載運走的630噸優質小麥。

這10位裝卸工都是來自附近農村的農民,都是身強力壯的硬漢子,他們分為三組,每組分別為4人、3人、3人,平均每人裝一節車廂、603噸小麥,需要在8小時完成,這樣算來一個人一小時就要裝7.5噸。圖為一名裝卸工動工之前補充能量。

本車皮一節車廂可以裝載小麥60噸,每袋小麥在50多公斤,一個車廂裝載1000多袋。分工後,裝卸工分別從火車的兩邊、中間開始裝車。

雖然已是秋天,但是當天中午的氣溫還在30°左右,不到20分鐘,這些肩扛背駝裝車的農民就汗流浹背。

有效的裝載時間是從14點開始,要在22點共8個小時內完成,平均每分鐘一個人就要裝兩袋,所以,裝車時看著他們都是一溜小跑。

正在背糧的老王說“裝卸糧食都是一溜小跑的,身上壓著百十斤哪有慢慢騰騰的,要的不但是腰板硬,還要腿上有功夫,不然裝半個車皮就趴下了”。

看著這些吃苦耐勞的農民裝卸工,肩扛背駝配合的如此熟練,並不是很吃力的樣子,作者給一旁計數的糧庫人員鄭大哥說,你們糧庫這些農村裝卸工身體真棒啊,大家幹活協作的真好。

鄭大哥告訴我說,這10位裝卸工都是附近村裡的農民,都是上了年紀的人,年齡也基本相當,平均在58歲,但身體都很棒,平常沒事就幹自家的農活,有事大家齊上陣,幹活都非常賣力,沒有人偷懶,處的也好,經過幾年合作、搭幫,是最好的一班組合。

他說“幹裝卸工非常吃苦受累,雖然身體好,但是一場活下來他們也是腰痠腿痛,別看他們一天掙的多,那可都是辛苦錢,他們不怕吃苦就擔心沒活幹”。

工作一個多小時他們稍微休息一下,王大哥說“我們每天完工數錢是最開心時刻,今天包下來總共7500元,大夥每人掙720元,餘下300元幹完活一起去能二兩、好好吃一頓,補養補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