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有些廣告公司早就該倒閉了,不用等到下半年

前兩天,圈子裡有篇《下半年,廣告圈的事業狂潮要來了》,在圈子裡刷屏了。大家感受到經濟下行帶來的危機感,紛紛轉發。

我一直覺得,這種文章要看代表了誰的利益,比如前幾年就一直有一陣鼓吹4a要死的風氣,很大程度就是甲方和小公司吹起來的。甲方嘛,吐槽下4a,正好壓壓價。創意熱店嘛,罵罵4a,自己才能搶生意。

而最近大概是受到經濟下行的影響吧,大家都比較喪,藉著這個機會,我說幾句我對廣告行業的看法吧。

有些广告公司早就该倒闭了,不用等到下半年

最近有個說法,說廣告公司從知識密集型產業慢慢變成勞動密集型產業了。其實這可以從廣告人的地位反映出來。大家有沒有感覺到,這些年,乙方的地位越來越低了。鐘楚紅能嫁給一個廣告導演,做廣告的張志明能開得起路虎,現在呢?廣告人的地位卻直線下降。甲方對我們越來越不客氣了。

而為什麼廣告人的地位降低呢?問題在於統的廣告公司,能為客戶提供的價值越來越低了。誰能給我們帶來價值,我們就尊重誰嘛。我們就是這麼勢利眼。

說這個問題,我想先聊聊不同行業的方法,在這個世界上,賺錢有很多種賺法,最低級的,是靠體力勞動,高級點的靠腦力勞動,再往上是靠資源,最上是影響力,靠資本賺錢。

第一個層級,靠體力勞動賺錢。

這個很好理解,沒技術含量,對應的行業:百度快遞,58家政,搬磚挖煤等。幾乎沒任何行業門檻。沒有不尊重任何職業的意思。但是沒有任何一個挖煤工人,能夠靠挖的又快有好,成為煤老闆的。

第二個層級,靠腦力勞動賺錢。

這個是大部分白領處在的地方。而且有個特點,知識學習難度越強的,收入越高。比如我說幾個收入高的行業,醫生,律師,程序員。醫生,往往要本碩博連讀八年,律師要考很難通過的律師資格證,程序員,在大學的辛苦程度遠超文科划水專業。知識壁壘高,收入就高。

有些广告公司早就该倒闭了,不用等到下半年

第三個層級,靠資源賺錢。

壟斷了一些資源的行業,靠販賣資源賺錢的。比如通訊資源:聯通移動。石油資源:中石化。媒體資源:報紙和網絡媒體,這些你在其他地方買不到,所以不得不買。再貴也得買。

第四個層級,靠影響力賺錢的。

靠影響力怎麼賺錢呢?比如做榜單,像新榜,福布斯排行榜,還有做比賽,獎項。大家最熟悉的戛納廣告節,2015年的利潤有 3.97 億人民幣,申報費高達一件作品10000多人民幣,獲獎了?獎盃只給你一個,多了自己買,又是3000多。而像世界盃,FIFA從2010年南非世界盃中賺取了23.6億美元的利潤。

第五個層級,靠錢賺錢的。

這個更好理解了,個人收房租,投資、銀行放貸、還有股市幣圈裡,莊家割韭菜。

傳統廣告行業呢,是第二層級+第三層級,靠從業人員的腦力勞動+販賣媒體資源來賺錢的。

因為在傳統廣告公司,在電視+報紙時代,媒介形式單一,廣告公司可以因為大批量的採購,拿到最低價格,壟斷了媒體資源。廣告人也有一定知識門檻。

而互聯網打破了這一切。

越來越多的媒介形式出現:各種App、Kol,媒介越來越碎片化了,廣告公司拿不到優勢價格了。Kol價格你要加一手,開屏的價格你要加一手,那我為什麼要找你買?

同時,互聯網也讓廣告知識的入門更加容易,也讓廣告人失去了知識壁壘。坦白講,廣告行業門檻本來就不高,畢竟我們祖師爺奧格威都是個廚子轉行的。而且這門檻還越來越低,以前你要學廣告,還要去廣告公司拜師學藝,現在呢,網上隨手可以看到《3天教你寫10w+》,畢業就去做微信小編,操盤過幾個項目就可以自稱營銷專家。這就是為什麼說,廣告行業從知識密集變成了勞動密集。

有些广告公司早就该倒闭了,不用等到下半年

所以,如果說廣告行業會有失業,那一定是因為傳統廣告公司能提供的價值在降低。如果你還待在那種,靠賣媒介賺點差價,靠低價幫客戶運營雙微,創意能力也不怎麼行的廣告公司,經濟危機來了,它們會第一個倒閉。如果你還在這種廣告公司,可以考慮離職了。

而與此同時,新型的廣告公司會蓬勃向上。這幾種會活的比較好,我來預測一下。

1.Kol型的廣告公司:

持續運營著某個自己的ip,壟斷了媒介資源,大點的像是咪蒙的公司,小點的像是自媒體工作室。她們掌握了一些不可替代的資源,也許不大,但能活的不錯。

2.掌握了大量賬號的段子手公司:

像是樓氏鼓山蜂群大禹,在微博抖音平臺孵化了大量自己掌握了的賬號,你要投放,你就繞不過他們。

3.創意和執行極其突出的廣告公司:

這個不用說了,優質的創意和執行能力還是個很強的壁壘。

如果你還待在這樣的傳統廣告公司,我建議你思考下未來的自己的出路,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如果沒有,那就多學幾個技能吧,

畢竟,多學幾個技能,就是提高你個人的不可替代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