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房價崩盤後會發生什麼?

@Spontaneous

我老家,18線城市,14年崩過一次。12、13年房價高漲,民間借貸橫行。房價從2000+飆漲到6000+。整個城市擴容一倍都不止。全民投資。要不買房,要不出借高利貸。當然高利貸都是流入房地產。沒餘錢借高利貸的,把自住房屋拿去抵押貸款,然後再拿去放高利貸。

那兩年,老家商業異常繁榮,消費極度高漲,因為所有人都覺得自己有錢了。那時候流行KTV,湧現出很多各種非常奢華的KTV,隨隨便便一個KTV都是幾千一晚上。同時,月薪幾千塊的工薪階層,開始覺得幾千塊一件的衣服很便宜,瘋狂買買買。還有就是,突然湧現出了很多豪車。崩盤起於何處?很簡單,房地產開發賺的錢不夠還高利貸了。而當地最大的地產商為了續命,把錢拿到澳門豪賭,全部輸光。

然後,一夜之間,直接崩盤。

房價從6000+腰斬。整個城市都是爛尾樓。消費急轉直下,大量飯館停業。那一年過年放鞭炮的人都極少。不少激進的家庭一夜之間沒了所有積蓄,還揹負大量債務。沒錯,說的就是我媽。14-17,這幾年,整個經濟都極度萎靡。政府靠抵押醫院、學校等優質資產,來給公職人員發工資。18年,這一波行情之後,房價重回6000+,甚至開始出現萬元樓盤。爛尾樓終於有了解套的跡象。上一波被套的人,唯一的期待就是,房價再火幾年,能把幾年前放出去的高利貸本金拿回來。

所以,我想說崩盤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無非就是,提前奢侈幾年,然後以過幾年苦日子為代價。只是,少數激進的人需要付出多一些代價罷了。不過在高潮的時候,他們也是最爽的。僅此而已。

@凱風

不用看國外,國內就有兩次極具代表性的局部樓市崩盤。

一次是1990年代的海南樓市大崩盤,另一次是2011年前後的溫州房價泡沫破裂。

  1. 1.海南樓市大崩盤

海南樓市大崩盤,其直接原因是宏觀調控的釜底抽薪,間接原因是過度炒作和擊鼓傳花式投機。

1993年6月,面對樓市過熱,中央出臺宏觀調控政策,限期收回違章拆借資金、削減基建投資、清理所有在建項目,招招對準房地產市場。與此同時,國務院還宣佈終止房地產公司上市、全面控制銀行資金進入房地產業。

所有資金都為投機而來,沒有基本面的支撐,調控之下,海南房價自然應聲而落,房地產開啟了史上最慘烈的大崩盤之一。

大量房地產企業倒閉,無數人血本無歸。這些企業在海南留下了600多棟爛尾樓、18834公頃閒置土地和800億元積壓資金。部分爛尾樓長期得不到盤活,一度變為養豬場,為海南留下“天涯海角爛尾樓”的奇觀。為企業提供資金的銀行也陷入其中,不少銀行的不良資產率達到60%以上,僅建行一家,先後處置的不良房地產項目就達267個。

面對困境,海南積極自救。1995年,海南省政府決定成立海南發展銀行,以解決金融機構被套房地產而導致的資金困難問題。然而,這一銀行僅僅支撐了兩年,便因擠兌危機而被迫關閉,成為成為中國銀行倒閉第一案。

1999年開始,海南用了整整七年時間,才將房地產庫存清理完成。直到2010年前後,在中國樓市暴漲的大背景下借,“國際旅遊島”國家規劃的東風,海口房價才重新觸及當初的高點。然而,很多人卻沒有機會享受這一“成果”了。

2018年,海南建島30週年,自由貿易港和開放賽馬等政策輪番加持,海南樓市再度成為炒作熱地。為防歷史重演,海南隨即祭出了全省限購的重磅手段。對於一個島外購房佔比高達88%的旅遊地區來說,這無異於封堵了所有炒房的路徑。

效果如何,能否堅持,有待觀察。

  1. 2.溫州房價泡沫破裂

溫州炒房團在國內可謂無人不知,每一次的房價暴漲中,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然而,

2015年開啟的這輪大暴漲裡,溫州炒房團卻突然銷聲匿跡,到底發生什麼了?

這要從2011年說起。

當年,隨著銀根收縮,調控趨緊,加上溫州產業空心化嚴重,實體經濟不振,不少企業資金鍊斷裂,一時間,“老闆跑路”成為溫州企業的常態。後來在街頭門店廣為傳播的“江南皮革廠老闆黃鶴”,就是其中一員。

溫州民間借貸危機由此爆發,企業資金鍊斷裂,眾多小工廠跑路,引發踩踏效應,一時哀鴻遍野。

民間借貸就像是一個套環,一環套一環。無數企業和個人牽扯其中,只要有一個環節斷裂,整個多米諾骨牌形成連鎖反應,進而形成普遍踩踏,房價應聲而落,一蹶不振。

因為民間借貸危機導致樓市泡沫破裂,這在住房市場化之後還是第一遭,溫州就此成為樓市泡沫的縮影。

到2015年6月,溫州房價已經連續38個月環比下跌,均價從最高點的接近3萬元跌到最低點的1萬多元,近乎腰斬。

直到2016年底,在漲價去庫存和棚改貨幣化的助推之下,溫州房價才開始艱難復甦,整體漲幅落後於全國。

  1. 3.崩盤後會如何?

海南和溫州,是區域崩盤的兩大代表。兩個城市的共同特點,都是崩盤前樓市投機氣氛強烈,不同點在於一個死於宏觀調控的釜底抽薪,一個死於民間借貸資金鍊條的破裂。

崩盤後,這兩大城市都備受困擾。海南大崩盤,困擾了當地10多年時間,海南再90年代初一度經濟增速高達50%以上,崩盤的這10多年GDP增速卻不到10個點,跑輸全國。直到後來國際旅遊島、自由貿易港等各項政策的輪番加碼,海南才恢復當初的榮光。

溫州式崩盤,影響雖然稍弱,但溫州經濟也度過5年的艱難時期,經濟增速一度由浙江省前三位跌至全省末位。溫州的房地產也基本錯過這一輪行情,直到2017年在大規模棚改政策加碼之下,溫州房價才恢復六年前的水平。

區域性崩盤影響相對有限,全局性崩盤,看看日本是怎麼樣陷入“失去的二十年”就明白了。國情不同發展階段不同,但崩盤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卻沒有什麼差別。

不要再有僥倖心理。

@琨之大

  1. 1.高槓杆負債炒家會失去原有資產,且背上鉅額債務。根據法律我們沒有個人破產製,房價如果暴跌,炒家如果資金鍊斷裂只能選擇斷供,銀行會因為抵押物估值下降,提前告知補充一部分還款作為抵押物差價,高負債的炒家連首付都是借來的,當然也無法償還。

(《物權法》第一百九十三條,抵押財產價值減少,抵押權人有權要求恢復抵押財產的價值,或者提供相應擔保。不恢復抵押價值也不提供擔保的,有權要求債務人提前清償債務。銀行在這個基礎上還在房貸合同里加了一條:所有因素導致抵押物貶值銀行均可要求業主增加擔保。)

  1. 2.斷供後房產被收回,拍賣後仍然欠款的會被列入失信名單,債務仍然在個人名下永遠不會消失。

進入名單後無法乘坐飛機、高鐵、無法旅遊度假、無法擁有資產、無法進入星級酒店、無法出國、無法進入高檔消費場所。

這一點早就寫在合同和法律裡了,只不過過去房價一直上漲罷了。當然,面對老賴的激增和抵押物的無法變現,銀行大概率不直接收回拍賣,但是欠的貸款,還是要一分不少還的。

3、1990年日本房地產泡沫覆滅,部分人意識到一生無法償清貸款,為了不影響妻女生活,和妻子離婚,過上流浪生活。有些咬牙用一生薪水支付高位買下的房產。

過去了近30年,現在日本核心城市房價仍然不足30年前的30-40%價格(不是某些人信口雌黃說的日本房價已經漲回)。

4、如果不是高槓杆炒家,情況會好很多,只是原有的歲月靜好會一夜消失。房產無法變現。靠食無法繼續保持生活,需要重新工作。

剛需情況稍好,只要沒有失業就會繼續還貸,且因為是唯一住房銀行也不會進行收回,只是購房人心理上覺得資產貶值會有較大落差。

  1. 5.以投資和出口結構為主拉動的經濟數據會受到較大影響,房地產上下游幾十個行業會受到裁員、收入下降不可避免。
  2. 6.大多數人會重新意識到辛苦勞動和勤奮並不可恥可笑,不勞而獲、拆遷代表幸福的各種畸形認知會被扭轉。實業會重新被拾起,人們會意識到鋼筋水泥原來只是鋼筋水泥,換不來芯片高科技。
  3. 7.廣大丈母孃思路轉變的也許比你想象的還快,從只認房子轉變為看是否負債和擁有一份持續穩定收入。
  4. 8.雪山崩塌後,人們會噓唏感嘆,但太陽照常升起,味道還是那個味道,街道仍是那個街道。

當然,按現在的推演,一方面盡力維護名義評估價,樓凍失去流動性,新房二手房倒掛,三四五六七線城市最PSL棚改一波儘量轉槓桿,長期來看,房產稅長效機制稅出臺後成為重要稅源,房產逐漸失去金融屬性,長期不再成為財富象徵,絕大多數無法變現離場。

經濟上,一部分民企、P2P債爆違約逾期明斯基,放任市場消滅一部分債務,一部分降準+MLF+債轉股+去產能用於保大企,以“反覆拉鋸”之態勢,以時間換空間,既結構性去槓桿,同時又通過適時寬鬆和積極財政釋放流動性每一種策略都再根據國內外環境動態調節變化。

@匿名用戶

杭州崩過,2010年全國第一,比上海還貴,很多區域跌了三分之二,09年下沙開發區炒到兩萬多,2015年跌到7千!

啥影響,除了幾個開發商售樓部被砸,偶爾一條別墅斷供跑路的新聞,基本沒有影響,崩盤也不是一天完成的,是陰跌好幾年,所以不會有太大感覺,除了高槓杆的炒房客賣不出去跑路的!別聽他們忽悠什麼崩盤了全國人民失業,吃不上飯,杭州恰恰是這幾年拋棄炒房,長出一大批互聯網企業寫在下面,房地產上漲賺錢的只有兩個,銀行和賣地的,地價高了大家都懂,銀行賺錢是貸款金額高了,我為什麼不說開發商,開發商利潤和前面兩個比起來簡直毛毛雨,還要被限價和強制銷售,很少能享受房價上漲的紅利,捂盤要被全社會指責,除去建安成本和融資利息以及亂七八糟的附加費用,其實利潤不多。

至於房價下跌全民失業連鎖反應簡直是無稽之談,房價不管怎麼漲,建築材料以及工人工資都是那個價,他們不會受到房價上漲的收益,上海的房子難道和小縣城建築材料不一樣嗎,不一樣的是地價,這就好像股票崩盤賣電腦的失業,一樣搞笑,你股票漲上天,賣電腦的不還是那個價,上漲才會帶來百業俱損,實業蕭條,上車的勒著褲腰帶還貸,沒上車的六個錢包搜刮一遍,還談什麼消費,實業房租成本也跟著上升,整個社會財富都被地價和銀行吞噬了.

@喵星觀天

現在看來,房價崩盤後不會發生什麼。

股市有個現象:股票在莊家手裡的時候,股價會一路上漲,等股票大頭到了散戶們手中,股價就暴跌了。

其實房地產也一樣,房子還在房產商、富豪手中囤著的時候,房價會一路上漲。房價越漲,散戶購買熱情越高漲。等莊家把貨高價出手了,有閒錢的散戶們發現自己人手兩套房的時候,出手又不好出手、租又租不出去,房價便開始下跌了,弄不好會腰斬。就好比每家每戶都有“大學生”的時候,曾經的天之驕子,就不值錢了。畢竟如果房子還在地產商手裡,goverment可不敢讓房價暴跌,畢竟地產商還有銀行的貸款要還。如果房價暴跌,地產商會破產,銀行貸出去的錢可就收不回來了。

所以國家越是去庫存,房價越漲。房價越漲,搶購房產的人越多。庫存消化不了,房價降不下來。去庫存不是目的,只是過程,最終效果是榨乾社會流動資金。市場流動資金不竭,去庫存不止。等去庫存完成(流動資金榨乾)了,散戶們人手幾套房的時候,就別指望房子值錢了。商品只有囤在商家手裡的時候,才是最值錢的。散戶從來都只是接盤俠。

如果去庫存還沒完成,房價就下跌,那麼房地產商資金鍊會斷裂,導致銀行貸款還不上,銀行資金鍊斷裂,銀行面臨破產,國家會擔心,畢竟金融風險可不是鬧著玩的。但是隻要有散戶完成接盤、即便散戶們揹負一屁股債務,國家也不需要操心。畢竟去庫存一旦完成,開發商、銀行算是解套了,不存在資金鍊斷裂的問題。所以去庫存完成之日,便是房價腰斬之時。至於說接盤俠的債務,那是個人的事了。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匿名用戶

日本房價崩潰後,失業率只是增加了2%,平均工資沒怎麼變,你要說失去的二十年,那是因為之前GDP漲的太快了,一個人均資源那麼少,人口數量上億的國家當時比美國人均還高,這根本是把後面的發展空間提前透支了,是肯定無法持續的,再加上老年化,而且中國韓國崛起競爭力太強,想不失去都難。

硬要說是房產泡沫導致,那臺灣和歐洲經濟死氣沉沉也是房產泡沫崩潰導致?。香港房價都崩潰過幾次了,照樣鶯歌燕舞,美國房價08年崩潰,現在生龍活虎,是誰在危言聳聽?

還有用津巴布韋來作對比的,津巴布韋的經濟崩盤和通膨跟房地產錘子關係啊?風牛馬不相及。而且中國和津巴布韋人種一樣?勤奮程度一樣?對教育和科技的重視一樣?中國人勤奮力,智商,社會文化是接近日本人還是非洲人?中國產業能力,自循環的大市場是津巴布韋能比?

自循環的大市場是日本美國都比不了!為了論證當前房產經濟的合理性,把中國產業和經濟能力貶的那麼低,如果產業和經濟能力那麼低,那就更不可能支撐當前的房價了,強力維持後,延後崩盤的後果只會更嚴重。房價飆升,導致各種社會成本高企,實體經濟難以為繼,社會風氣大壞,到處是勤勞致貧,炒房和拆遷戶暴富,房東們可以天天睡覺收大筆租金,辛苦學習十幾年讀了名校讀了研究生出來996工作卻連棲身之所都承擔不起,社會笑貧不笑娼。這樣的風氣不可悲?房價飆升的經濟是一種綁架式和傳銷式的殭屍經濟,將社會中的人分為殭屍和人兩個階級。你沒買房時,希望殭屍病毒快點被清除,買了之後就成了殭屍,開始吃人肉喝人血。

香港早就陷入了這種殭屍經濟,導致上車的人不想房價崩潰,所以大家都一起住著豬籠狗窩大小的房子,還在沾沾自喜資產升值,斯德哥爾摩病症嚴重到了極致,讓自己和後世永遠過著螻蟻一般的生活。香港的房地產產業可以說是全球最畸形的,好的不學,向最壞的學習。這樣的房地產本質是先富收割“後未富"。有錢的先富哪個不是早年就買房甚至擁有多套房的?能被漲價去庫存趕鴨子上陣和現在還在焦慮要不要上車的基本都是相對弱勢的中下層以及年輕人。即便年輕人內部,有六個錢包的先富後代也能早上車,享受房產迅速升值,而那些沒有六個錢包和六個錢包不足的年輕人則是妥妥的被飆漲房價落下的絕望階級。這種病態的房地產不應該崩盤嗎?崩盤後,經濟只會更健康。

.有人擔心銀行崩,崩不了,去庫存差不多後,負債的是居民,跌到2015年,那麼之前買的沒虧,不會棄樓,這兩年買的投機和投資的比較多,剛需比例一般,給只有一套房接盤高房價導致按揭還款額比較可觀的剛需減免個稅和房產稅(這個操作上可以根據每平米按揭還款額和崩盤後的所在區域每平米房價估值評估),相比其他人,他們心理和經濟得到補償,也不會棄供,至於炒房和投資房的,很多是先富,資產也很大一部分能抵償債務。

而銀行在房貸這個大客戶流失的情況下,資金會更積極流入給實體經濟。至於說房地產相關行業受影響,首先,房子和基建不可能一直蓋,這個擊鼓傳花的遊戲總有一天要結束,相關行業總有一天要受影響,任由這個遊戲變得越來越大,受影響的相關行業越大,結束那天越麻煩。這幾年供給側改革,殭屍企業倒閉很多,相關人員受影響也很大,社會出現大問題了嗎?

@納蘭

我希望房價崩盤 不是為自己 ,是為了這個國家 ,現在的房價漲幅已經影響了整個民族的人生觀,務實上進的人變少,投機的多了,可現在政府還是隻想限價,不降價,害怕影響經濟.二戰後 ,德國滿目瘡痍,現在還不是歐洲第一.對於國家,一個務實、上進、嚴謹、善良的民族群體比什麼都重要。在戰爭面前,破房子只是炮灰,該給這些人教訓了,房市不僅吸的是實業的血,是在透支整個民族的未來

@概率遊戲

銀行會有一些壞賬,會有一些房地產商倒閉,個別高槓杆炒房團跳樓,但是,全社會成本下降,實體經濟會大好啊。

實體經濟好,對已經買房的剛需來根本不是壞事,反正房子你也不會賣,賬面損失而已,月供還是那麼多,但實體經濟變好,你的整體收入會增加啊。

至於高槓杆炒房的,就必須承擔風險,這也沒什麼說的。

日本樓市最高跌掉了八成,海南也曾經崩盤過,杭州,溫州,鄂爾多斯都有過房地產大熊市,不見得出現多大的社會問題。只能漲不能跌的論調,純粹是製造恐慌而已。我們大A股熊了這麼多年,也不見得有什麼社會問題。

另外,房價上漲只有小部分人得益,大部分人買單。暴跌實際上是動了小部分人的利益,對大部分人都有利。看不清楚這一點,只能繼續當韭菜了!

@藺且

我們拿日本舉個例就知道。

房價反映了國民經濟的內卷生態的後果,讓一套房耗盡幾代人的積蓄。國民經濟的內卷生態是什麼?這裡詳細講一講。最典型的經濟內卷生態是日本,其次是08年金融危機之後的中國。為什麼這兩個案例如此典型呢?因為中日都是依附型的經濟體,都是以出口導向為主的生產國,屬於美國全球經濟殖民體系產業鏈的一部分。

造成經濟內卷生態,共需要經歷如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生產國輸出商品,買入信用,也就是美元;美國輸出信用,買入商品。

第二步,生產國積累信用,進行信貸擴張和產能擴張,商品更加地廉價。以美國為主的消費國,製造業企業破產,製造業勞務市場崩潰,資產價格持續走低,公眾部門和私人部門,購買力下降,負債上升。

第三步,美國購買力崩盤,債務危機爆發,傳導到國際上,表現為總需求的崩潰。

第四步,中日等生產國,出口導向受挫,商品賣不掉,信貸擴張就形成了壞賬,產能擴張就形成了庫存。在出口崩潰的前提下,如何處理壞賬問題和庫存問題呢?日本和中國走向了不同的選擇。日本的選擇是,擴大內需。所謂的擴大內需,其實就是擴張政府債務,擴張居民債務,用擴張後的債務,來承接壞賬和庫存,這就造成了大量的殭屍企業,是日本失去三十年的根本原因。中國的選擇是,去庫存,去產能,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調整結構,這樣可以避免出現大量的殭屍企業。在穩住基本局面的同時,另一方面則是輸出資本和產能,這就是一帶一路的戰略,該擴張的還是需要擴張。因為不進行擴張,內卷的壓力就會很大。還有一個更關鍵的戰略,就是產業升級,把高端市場的需求,從發達國家手裡搶過來,截留在本國境內。

第五步,經濟內卷生態,本質就是由本國政府和國民,承擔壞賬和庫存,並且,還要承擔美國輸出過來的金融災害。因為美國出現債務危機,肯定是以全球央行的名義,直升機撒錢來紓解本國的危機。這本質上就是對其他國家的金融掠奪,是通過對儲備美元國家徵收通脹稅,甩掉本國的債務負擔。

某些買辦,大概是想走日本路線,使中國經濟,走上徹底的內卷生態,到泡沫無法收拾的時候,再刺破樓市,致使中國像日本那樣一蹶不振,失去二十年甚至失去三十年。買辦就是買辦,他們骨子裡還是為美國人的利益服務的。中國要不重蹈日本的覆轍,核心還是在於和美國的金融較量。首先,肅清買辦,金融戒嚴,凍結跨境資本流動。其次,以攻為守,以產業政策吃掉美國的高端產業,圍剿美國最後的堡壘,迫使美國進入經濟內卷生態。再次,以發展消化掉國內的債務風險,然後坐等美國債務危機爆發。只有這樣,年輕人和他們父母的日子才能好過。很多讀者朋友,諮詢要不要買房的問題,這裡想說的是,任何投資的第一要務,是計算風險,而不是期望收益。第二要考慮的是流動性,大貴价錢買的東西,萬一砸手裡就不好了。

@lorenz

老實說,我個人是非常討厭,別人拿日本房地產崩盤來說事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我覺得中國永遠不會崩盤,而是因為萬一中國房地產崩盤,要是能變成日本當年的樣子,你應該感到慶幸。

簡單來說,其實房地產崩盤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日本模式,一種是津巴布韋模式,並且前者的後果遠遠沒有後者嚴重,不是說房地產崩盤就一定能夠幸運地演變成日本模式。

我本人是工程師出身,對於中日在科技以及工業上的差距,我不想把真相說出來,免得被噴,但是我可以舉幾個例子。

  1. 一.一支圓珠筆的出廠價大約為0.1-0.15元,中國前些日子能夠國產筆尖鋼了,但是筆尖鋼是什麼檔次的鋼材呢?一噸9萬元,跟豬肉是一個數量級的存在。瑞典山特維克(世界500強)最牛逼的合金刀具,要拿等重黃金來換(僅限外國人),大概也就是一噸3個小目標吧。最近有部電影很火,叫做《我不是藥神》。我想說的是,電影裡面描述的情形,完全適用於我們九萬多個工業部門。唯一的不同僅僅在於,有沒有格列衛,決定了病人的生命,而有沒有軸承,螺絲,密封圈,高精度傳感器,導軌,馬達,氣動元件,液壓元件etc,則決定了工程師的生命,僅此而已。
  2. 二.中國現在芯片投資概念很火,但是每採購100億美元的設備,就有99.3億美元用於採購國外設備,其中有一半是日本設備(網絡數據,但是應該差不了多少)。
  3. 三.我當年在一上市公司工作,我司的合格供應商裡面,就有很多不到十人的山寨工廠。但是你千萬不要小看這些山寨廠,這些廠全部都有德國進口的設備,小不代表質量差。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外國的設備製造商對我國本土的設備製造商已經呈現出一種“趕盡殺絕”的態度,以至於我國現在連最low的山寨工廠,都買得起德國原廠設備,那誰還買國產設備?

第四,到了年底敢不給工程師發年終獎的老闆有很多,但是做設備敢用中國軸承的老闆,我就不信你能找得到。

第五,綜上所述,這就是為什麼日本政府敢於自己刺破自己的房地產泡沫,因為日本除了房地產,還有大把大把的高科技企業可以賺錢,可以說中國的製造業基本上就是為德國日本的設備廠打工。所以日本房地產泡沫刺破了,也就打個三五折,不至於連底褲都沒了。

但是,如果日本除了房地產,沒有其他支柱產業,那就不是相同的結果了,更可能出現的結果是當地政府手上已經徹底地沒招,除了加大印錢的力度,不斷苟延殘喘,已經沒有其他方法了,結果就是惡性通貨膨脹,比如津巴布韋,委內瑞拉,阿根廷etc。

好,再補充四點...

看大家熱心的評論裡,有四個觀點重複了多次,我就不逐一回復了。

  1. 一.很多東西中國不是不能做,而是不願意做。如果你在學校讀書的時候,聽到一個學渣說,很多考試不是我不能考及格,而是我不願意考及格,你會有什麼感覺?其實這句話並沒有錯,但是一個學渣沒資格這樣說,學霸可以。等你什麼都能做的時候,你才有資格說在X聯招聘或者X程無憂上說,我願意做什麼不願意做什麼。
  2. 二.難道中國什麼東西都能自己做出來,才算是發達國家嗎?當然不是。的確,哪怕是美國也不可能掌握全部核心技術。但是,請想象以下場景。如果A手上有一項獨門技術,B很需要,這種情況下,就相當於A抓住了B的小雞雞。反過來則是B抓住A的小雞雞,加起來便是A跟B相互抓住了對方的小雞雞。這時候誰都不敢用力對不對?這時候就產生了合作共贏的可能,A和B可以互相交換各自的獨門技術。現在有一個C,他很需要A跟B的獨門技術,但是他手上並沒有A和B需要的獨門技術,想象一下這是什麼畫風?這時候AB之間是合作的關係,AB跟C是合作的關係嗎?確切來說是主人跟狗的關係對不對?為什麼美國只跟盟友分享核心技術而不是跟全世界分享核心技術,原因跟為什麼李嘉誠不跟你分享他的商業秘密是一樣的。不要怪別人,先掂量掂量一下自己。所以問題的關鍵不在於自己的小雞雞有沒有被抓住,而在於有沒有抓住別人的小雞雞。也就是說,關鍵不在於一個國家或地區有多少個環節受制於人,而在於有多少個環節能夠制約別人。如果手上有能夠制約別人的技術,哪怕只有一個,比如臺灣的半導體產業鏈,別人也不敢輕易玩貿易大戰。但是如果一個都沒有。
  3. 三.什麼樣的產品算國產?我舉一個極端的例子,有個中國老闆在中國買了一塊地,建了一個廠房,進口了一條全自動生產線,生產使用原料也是進口的,再僱一個保安加一條狗,請問這個工廠產出的產品算不算國產?我提供兩個答案。站在經濟學的角度,這就是國產的產品。站在工程師的角度,這也算國產?你TM在逗我?好,不要再爭了。
  4. 四.關於筆尖鋼的更深層次的論述。很多網友都說,筆尖鋼不是什麼技術含量很高的東西,進口花不了多少錢,研究出來了出口也賺不了多少錢,這一點我是同意的。因此我們國家根本沒必要去研究這些low的東西,這我就不敢苟同了。玩過RPG的朋友們都知道,什麼是技能樹。

我就問兩個問題。第一,你們會用技能樹裡面最low的技能去打怪嗎?肯定不會。第二,那你們為什麼還要去升級那些最low的技能?你連打個遊戲都知道,在虛擬世界裡,要按照技能樹乖乖地一個技能一個技能去升級,然後到了現實世界,你卻告訴我科技樹其實可以“彎道超車”,這是一個智力正常的人應該有的想法嗎?、

@不如一默

有錢有房的繼續有錢,影響不到什麼。沒錢沒房的頂多每個月獎金少點。房價崩了,真正影響的,是那些辛辛苦苦努力上進,幾年的積蓄,再掏空全家六個口袋,用盡全家一輩子的力氣,好不容易買了個郊區老破小,然後房價說崩就崩,毫無道理的讓這些人再搭入下半輩子精力,去為泡沫買單。街道依然車水馬龍,商場依然人來人往,酒吧依然燈紅酒綠。太陽照常升起,照的白骨粼粼。

@Joey zhang

我的回答貌似引起很多人誤解。補充了幾次,不如在最開始總結下我的想法。

這個問題首先是讓我想起身邊很多朋友,都是工薪階層,近期還在想買房,換房,完全看不到這麼做的風險。我的答案就像是個風險提示。也是給認為房價永不可能跌的人一個善意的提醒。

首先,現在的房價,特別是北上廣,對大多數人來說,真的太高了。現在接盤冒著非常大的風險。貸款至少是20年的,房價不跌還好,一旦跌了或是流通性很差的話,家庭和事業中任何一點風險都沒法承受。

其次,國家大政方針的制定,考量的角度非常廣非常深,不是段子手可以揣測的,什麼決策都有可能。某個決策一旦推行,不是幾個人一哭二鬧三上吊就能阻止的。

原答案-----------------------------------------------------------------------------------------

先說一個現實的例子,朋友的朋友,在上海,金融行業某券商工作,標準的金領。今年上半年以舊換新,買了大房子,按揭每個月20k。他月薪40k,再加上他愛人也有工作,感覺按揭無壓力。但是剛首付後,公司就宣佈由於金融市場環境等因素,採取集體降薪,他的工作降到了每個月7k。現在他和他愛人兩個人的工資剛夠還房貸的,正在糾結怎麼辦。

其實周邊這樣的人很多,總體對未來太過自信,刨去系統性風險不說,如果自己失業或是個人原因無法繼續工作,那按揭根本無以為繼。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公司白領,特別是中年人無法接受被裁,甚至自殺的原因之一。

這裡有很多人也考慮到了一些風險,但是由於認為房價永遠不可能跌,始終都會漲,所以即使還不起房貸也可以把房子賣掉。有這樣想法的人持有這樣的邏輯,房價跌會嚴重影響經濟,造成很多人收入降低甚至是失業,繼而造成大量個人貸款違約,銀行爛賬。甚至中產階級還會上街遊行影響社會穩定。

我想說的是,廣大中產階級太高看自己的社會地位了,也完全不瞭解中國社會。

  1. 一.中產階級沒有還不清房貸就破產這個選項。如果你這樣做,就意味著你在這個城市所有的積蓄,甚至是整個家庭所有的積累都付之東流了。而且,你和你的家庭再沒法在城市生存,只能找地方種地。還有你的孩子都無法正常生活。看看前段時爆出的各種老賴小孩高考後無法報道的新聞,很多人還在下面拍手叫好。完全沒有法制觀念,父母欠債不還,竟然可以影響小孩求學。所以,中產階級絕大多數會砸鍋賣鐵,勒緊褲腰還貸的,不可能破產。
  2. 二.高位接盤房價,經濟下行後就要出去遊行的中產階級太少了,根本沒有影響力。政府不會有太大壓力的。想想看當年推行職工下崗時的慘烈場景吧,那時候下崗影響的工人肯定比現在在大城市買房的外地中產階級多得多。遊行,自殺什麼都用上了,該推行的事情還是推行。當前高房價帶來的弊端大家已經說了很多,是否要房價下去,其實就是領導人的一個決定,這個選項一直都在菜單中。講這些是希望近期準備在大城市買房的人慎重。

月薪能不能降那麼誇張確實我也沒考證過。但大城市中年人的壓力真實存在。現在流行一個段子:千萬不要罵年輕人因為他們馬上就會拍屁股走人,往死裡罵那些有車有房的中年人吧,他們是不敢辭職的。

關於老賴的孩子上學的問題。可以推斷中國人是不可能欠銀行錢不還的,否則全家每個人都要活在貧困線才能不被說成是老賴。父債子償是傳統,大家都覺得沒問題。我覺得缺乏法律依據。

評論有朋友說老賴的子女是限制上私立學校,屬於高消費。請問各位,中國人現在能在是否為高消費上達成共識嗎?就不用說不同城市了,同一個城市不同收入人群差距也是巨大的。高收入人群普通的日常開銷對很多人來說就是高消費了。照這個邏輯,欠銀行錢後,你吃什麼都會受限,豈不是更可怕。從這些新聞或說傳言中我害怕的是銀行權限或說公權力的無限制。大家現在拍手叫好可能是因為長久以來對老賴的偏見認識,覺得能借錢花的都是些做生意的大老闆。其實現在借銀行錢花的老百姓更多。借錢給個人是最靠譜的,這是銀行和民間借貸的共識。房地產的大窟窿交給這幫人就好,早晚能給填上,這輩子還不上子女還,祖祖輩輩無窮盡也。

有很多人誤解我對老賴有同情心。我只是對這種做法感到不安。(政審嚴,老賴子女就不能上學?)這跟黑社會要債沒什麼區別了,全家老小都可以作為要債的籌碼。未來養老,就醫,上學全都受限,不怕你不還錢。還有人覺得老賴不可能是自己,自己有錢不可能不還的。但你要知道,不只是現在的錢,未來的錢也要還,反正沒有破產一說,銀行不急的,實在不行給你續二十年。

@John Lu

房價的問題,本質上還是債務問題。

現代金融體系下,銀行釋放流動性的時候,同時也創造出巨量的債務。現在中國有200多萬億的債務,這是極其龐大的,把整個社會的財富拿來還債都不夠,甚至經濟的增長都很難還掉利息,距離明斯基時刻也不算太遠。

而高位的房價是保持經濟平穩的重要砝碼,因為高房價是一劑強有力的麻醉劑。目前根據官方,房地產總市值早已超過300萬億,實際應該超過很多。這樣就製造出一種錯覺,那就是大家有能力把債務還完。於是銀行就假裝貸款能夠收回,政府企業個人就假裝債務能夠還掉,大家還能續下去,等哪一天創造出足夠多的財富,然後解決問題。

如果生硬的捅破房價,那就意味著明確把問題暴露出來,債務還不了啦!然後當然就是大家面對現實,開始賴賬。企業沒了房價帶來的資產支撐,只好紛紛破產,甚至地方政府都有可能在這個行列。同時銀行面臨天量壞賬,信用也要完蛋。普通老百姓受到的最主要影響就是,企業大面積破產,導致可能丟掉工作。

然後就是還貸的壓力咯。不過我黨還是非常流氓的,開始大搞債轉股,把企業的鍋給銀行背上,這樣就能維持運轉,所以大面積失業的可能性也不高。唯一可慮的就是人口和消費問題,太多的債務導致民眾消費能力大減,然後內需不振;生育當然也生不起,人口也就陷入大危機。

接下來就取決於政府走什麼路線了,大抵有兩種。

一種是實誠型,就是日本啦。接受現實,全民一起慢慢還債,經濟停止增長,內需不振,外加生育垮塌。我們目前居民槓桿率非常高,突然崩盤的話基本就是這種結果。

另一種是耍賴型,說白了就是印錢。還不起?沒關係,印錢還。但這會造成問題,債倒是還了,但通脹爆炸,錢變成紙,津巴布韋參考一下,金圓券參考一下。

當然,有一個流氓是不一樣的,那就是美國。次貸危機之後,美國也是大開印鈔機解決問題。但美元是國際貨幣,他可以全世界買買買,真金白銀的買回來,這就等於靠印紙創造出了巨量財富。剪全世界羊毛,治自己的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