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爺爺奶奶照顧孩子,爸爸媽媽就可以不管了嗎,你怎麼看?

半溪


那隻能說你自己中的果子,甜與苦,等你老了自己慢慢品嚐,老人教育並且養育了我們成人,本該安享晚年,老了發揮餘熱果真是好事,年輕人若是讓老人當主力軍替代你們,來培養下一代,別等孩子長大了和你們對著幹,別等孩子說話傷到你們,孩子雖是天真可愛,他們的記憶力超級厲害,記住最特別的事情。生活中孩子在童年時期天真爛漫,青少年時期有自己的主見,成年時期學會怎麼立足社會,中年時期著重培育下一代,老年時期可安享晚年,不過發揮一下餘熱,帶著小孫子何嘗不可。人的一生很短暫,錯過了一去不復返,珍惜現有的,每一個時期承擔每一個重量,違背自然規律,不要怪孩子傷害你我她,老人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們光種不呵護,等收割時,旁人碩果累累,你們卻是小豆芽。

爺爺奶奶帶孩子,必定性格磨合圓潤,沒有脾氣,孩子不怕,到時就像野地裡的野草,無從下手。爺爺奶奶帶孩子,不像年輕人,精力充沛,不會嬌生慣養,該來的脾氣會唬住孩子,孩子從小就會察顏觀色,這何嘗不是好事呢?


一生一世只為一諾


父母親有責任和義務教育孩子,爺爺奶奶的照顧只能是輔助,不佔據家庭教育的主導。如果本末倒置,將會產生很多不良影響。

親子關係疏遠

小時候,爸爸媽媽忙於工作,所以大多數時間都是和爺爺奶奶在一起。剛開始還眼巴巴地盼望著,隔三差五地能和爸爸媽媽一起玩。後來時間長了,也就淡漠了,因為想了也沒有什麼用。雖然知道爸爸媽媽是為了這個家,但是經常不在一起,難免就疏遠了。加之交流太少,基本上也沒什麼溝通,感情自然不如和爺爺奶奶那麼深厚。很多時候,在一起無話可說,甚至連尬聊都覺得彆扭。一直到我生了孩子以後,慢慢地才變好了一些。




缺乏安全感

說真的,不是說爺爺奶奶照顧得不好,而是因為他們照顧得太好,反而會讓人覺得心裡空落落的。多麼希望他們也能偶爾關注一下孩子的內心需求,哪怕抽時間多說說話也好。父母親長期當甩手掌櫃,孩子就越是缺乏安全感。要麼叛逆,要麼沉默。


陋習的養成,源自於父母疏於管教

很多父母親總是抱怨老人溺愛孩子,可是隔輩親本來就難免會多一份寵溺與寬容。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老年人當然會加倍對孩子好。作為父母親,你的引導和教育方式才是最重要的。別奢望你能改變父母,你能做的是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用正確的方法教他做人做事。當你的孩子滿身都是陋習的時候,想想為人父母都做了些什麼。別怪老年人,要怪就怪你們自己不負責。


老年人幫忙帶孩子,完全是出於心疼年輕人,既要上班賺錢,又要兼顧家庭。他們沒有責任和義務來幫你教育孩子成材,你自己的孩子請自己上心教育。


小王子愛上狐狸


爺爺奶奶帶孩子好處多不可否認,勤儉節約、禮貌待人是他們具有的傳統美德,老人帶孩子比較有經驗有耐心,但孩子培養教育不可只靠爺爺奶奶,父母不能放任不管,親子教育不能缺失,親子教育都是不能缺席,一旦缺席,孩子的人生將是一種缺憾。

現在社會競爭很激烈,為了給家人和孩子創造更美好優越的生活條件,年輕人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基本沒有時間看管孩子,把孩子交給雙
方老人,這無形之中就跟孩子產生了距離。

俗話說隔輩親,爺爺奶奶疼孫子孫女,什麼都會百依百順,有求必應,老人在孩子面前不會說不,對他們的照顧,生怕不周到,這樣就過於溺愛孩子。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是第一任老師,言傳身教自關很重要,孩子好的德行都是從小樹立,爸爸媽媽的陪伴對於孩子的童年來說,不可缺少的。

並不是說爺爺奶奶就培養不好孩子,他們有他們的傳統教育方式,他們把自己的子女也都培養成人了,由於現在社會思想的意識觀點跟他們那個時代有很大的不同,老人身體健康狀況不如以前,孩子經常受爺爺奶奶的深教育難免性格習性會跑偏。

基於爺爺奶奶帶孩子,父母親要和爺爺奶奶平時多溝通,掌握孩子的動態,狀況,平時不管多忙,每天都要抽空和孩子說說話,多瞭解孩子的喜怒哀樂,如果是留守兒童,父母一定要創造時間,多回家看看孩子和爺爺奶奶,多和孩子互動,從中及時發現問題就解決問題,不能讓孩子成為生活的犧牲品。


瓜花花媽


可以讓老人帶孩子,但要有個度。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3fd0002b3c2521e414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