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為何袁枚被稱為文學史上的突進者,他的詩又緣何充滿哲理色彩?

在中央電視臺《經典詠流傳》節目中,清代大詩人袁枚的一首詩《苔》被才華橫溢的鄉村教師梁俊和可愛的小姑娘用現代歌曲的方式唱了出來。“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詩人袁枚不僅用著短短的四句詩歌描寫出了歷來不受人重視的苔蘚的生長狀態,也將苔賦予了頑強拼搏,努力向上的精神。這首詩不僅僅是苔蘚在平凡中生長的寫照,也是袁枚生活和思想的寫照,更是梁俊和他的學生們的寫照。其實《苔》這首詩還有另外一首“各有心情在,隨渠愛暖涼。青苔問紅葉:何處是斜陽?”這首詩通過詠歎青苔的生長環境的貼點,讓我們感受到了苔受本性和境遇種種限制的苦悶。兩首詩一起讀,讓我們對袁枚產生了更大的興趣。那袁枚到底是何許人呢?

为何袁枚被称为文学史上的突进者,他的诗又缘何充满哲理色彩?

袁枚

袁枚,字子才,號存齋,生於康熙五十五年(1716)三月二日,卒於嘉慶二年(1797)十一月十七日,身歷清康、雍、乾、嘉四朝,主要生活在乾隆盛世。祖籍杭州,七歲入學,十五歲補廩,二十三歲中舉,二十四歲中進士,入翰林院。在乾隆五年至乾隆十三年(1740—1748)他曾兩度入仕,後決意乞歸,入隨園頤養天年。通過考察康雍乾嘉四朝的知識界群體,再看袁枚詩歌,如戴震、鄭板橋、蔣士銓等人均與他有過交集,可知袁枚在清代前中期學術界中的地位。袁枚的一生可以用傳奇兩個字來形容,其在思想史、文學史、詩歌和散文創作等領域均有巨大的成就。在乾隆時期與趙翼、蔣士銓起名,相較於後者,袁枚的全面研究尚有不足。他的詩、古文、駢文、文學評論,具有超於常人的成就。根據沈玲的《袁枚詩學研究》,目前袁枚被稱為“文學史上的突進者”、“思想史上的失蹤者”、“人性的通達率性者”,而袁枚思想集中體現在他的詩歌和散文上。作為性靈派的代表詩人,據聞其詩每一首都是好的。

为何袁枚被称为文学史上的突进者,他的诗又缘何充满哲理色彩?

《隨園詩話》

根據臺灣著名詩人、散文家、評論家張健教授的劃分,袁枚的詩歌大致可以分為文哲、史地、藝術、動植物、器物等五大類。民國學者楊鴻烈曾在《袁枚評傳》裡說“袁子才是一位中國罕見的大思想家,差不多沒有幾個人知道”。他的詩歌無論什麼種類,都有自己的哲學思考。無論是對光陰不由人(一日復一日,流水何匆匆!幸而天下人,光陰與我同)的反思,還是對古今人不同(我見書中人,與今不相似。我醉還問書:畢竟何人是?)的感悟,在惋惜之外,更添一股超脫之感。這是筆者對袁枚最欣賞到地方。袁枚的詩歌裡面,雖然有鬱郁不得志的失落感,但跟劉禹錫的“我言秋日勝春朝”的那種積極向上不同,帶有更多的哲理色彩。對於袁枚的研究還要進一步深入研究,以上就是筆者對袁枚及其詩歌的初步認識。

为何袁枚被称为文学史上的突进者,他的诗又缘何充满哲理色彩?

清朝文人生活

參考文獻

1. 沈玲:《隨心隨性,隨情隨緣——袁枚詩歌研究》,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2. 張健:《袁枚詩新論》,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2012年版。

3. 章培恆等編:《袁枚詩歌選譯》,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年版。

为何袁枚被称为文学史上的突进者,他的诗又缘何充满哲理色彩?

華 興 春 秋

为何袁枚被称为文学史上的突进者,他的诗又缘何充满哲理色彩?
为何袁枚被称为文学史上的突进者,他的诗又缘何充满哲理色彩?

小編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趙培文 鬱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