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信陽日報 商城縣:發展全域旅遊 助力鄉村振興


信陽日報 商城縣:發展全域旅遊 助力鄉村振興


裡羅城民居 鮑 雲 攝

本報記者 曾令菊 通訊員 曹良剛

這裡,藍天白雲,山林疊翠,溪流潺潺;

這裡,山水如詩,田園如歌,風景如畫;

這裡,就是商城縣。

商城縣,是一座紅城。1929年5月爆發了著名的商城起義,成立了河南省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府。八萬英雄的商城兒女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鄧小平、劉伯承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在這裡留下了戰鬥的足跡,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開》從這裡唱響全國。

商城縣,是一座綠城。這裡生態優良,宜人宜居,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6.7%,公益林面積達到180.5萬畝,空氣負氧離子含量平均每立方厘米20.7萬個,年空氣優良天數在320天以上,素有“江南北國、北國江南”之美譽,是國家級生態示範縣。

立足生態優勢 打造旅遊品牌

“這裡的景色太美了,山清水秀,空氣清新,玻璃吊橋、華佗谷、紅軍洞,還有充滿鄉愁的吊鍋晚餐、讓人忘卻煩惱的篝火晚會,好玩的地方和項目太多了,這次旅行太令人難忘了,明年夏天一定再來體驗一下這裡驚險刺激的漂流。”結束在商城縣金剛臺西河景區的兩日遊,從鄭州過來的李先生高興地說。

該景區依託現有美麗的自然資源,深挖“旅遊+體育”“旅遊+教育”“旅遊+扶貧”“旅遊+互聯網”行業新模式,逐漸發展成了集生態旅遊、研學旅行、地質科普、戶外拓展、高山峽谷漂流等多功能於一體的旅遊區。

“我們景區自2014年開業以來,遊客接待量近千萬人次,目前市場已擴展到鄂、豫、皖、蘇、浙等10餘省市。”西河景區負責人江建軍介紹。

據悉,該縣像西河景區這樣的國家4A級景區2個,黃柏山景區和金剛臺貓兒峰景區。此外,該縣還有湯泉池、觀音山2個3A級景區。商城作為大別山革命根據地紅軍主要抗戰地,其紅色旅遊資源還入選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和全國30個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一,100個紅色旅遊精品景點之一。

該縣旅遊業的另一個亮點就是發展茶旅遊業。該縣按照“茶產業推動旅遊業、旅遊業帶動茶產業”的發展思路,統籌種植、加工和生態茶園觀光旅遊一體化發展,“黃柏山、湯泉池、金剛臺三日遊”2016年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評為首批全國10條茶鄉之旅特色線路之一。

“商城地處北亞熱帶北緣,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全境有大小山峰300餘座,大小河流700餘條,大小水庫130餘座,年降雨量1200餘毫米,動植物種類繁多,有近3000種。我縣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擁有全國155個基本旅遊資源類型中的64類,資源單體達105個。”該縣旅遊服務中心主任胡餘均介紹。

進入新時代,該縣充分把握和利用國家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河南省南部高效生態經濟示範區建設等重大政策機遇,認真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理念,加強與大別山區鄂豫皖三省的跨(省)區域旅遊合作,採取“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旅遊主導、融合發展,產城一體、集約發展”的發展方式,重點謀劃打造建設“一核、三園、四區、六鎮、八帶”,使商城成為“鄂豫皖居民休閒度假養生首選目的地”“河南旅遊產業轉型升級先行區”。

把優良的生態作為幸福商城的物質基礎,將優化生態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該縣始終秉持綠色的政績觀,讓生態文明理念融入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和各領域,實現了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搞旅遊開發,絕不能破壞生態環境。”商城縣委書記李高嶺介紹,該縣在規劃中明確了保護生態這條紅線,嚴格按照產業、村莊、土地、生態環境和公共設施“五規合一”的要求,遵循“利於生產、利於生活、利於生態”的原則,打造投資的“盆地”、服務的“高地”、生態的“寶地”,走出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據統計,近5年來,該縣累計接待遊客1500餘萬人次,年均增長18.3%,累計實現旅遊綜合收入92.66億元,年均增長36.8%。今年上半年,該縣接待遊客263萬人次,實現旅遊消費總額15.8億元。

建設美麗鄉村 帶動全域旅遊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小橋流水人家”,綠樹白牆灰瓦,平坦潔淨的水泥路、新穎別緻的休閒小亭……意境優美,處處皆景,讓人賞心悅目。走進商城縣湯泉池管理處七里衝村,彷彿置身於一個神奇的“世外桃源”。

“我村這幾年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搞好環境衛生,改善人居條件,同時充分發揮地域優勢,大力發展鄉村遊。”七里衝村黨支部書記高永龍介紹,截至目前,七里衝村共投資3000餘萬元,打造了沈灣、迎水衝等4個美麗鄉村示範點,對100餘戶村民房屋進行了徽式外觀改造,新修村組道路19.6公里……

村子越來越美,遊客越來越多。“自從我家開了農家樂之後,收入如同芝麻開花節節高。”七里衝村村民李延謀看著每天人來人往的遊客,心裡樂開了花,今年又投資200多萬元建了一個水上餐廳。

近年來,該縣倡導民居依山傍水、因勢因地而建,保持鄉村農耕之美、田園之美、自然之美、傳統之美,實現一村一規、一村一品、一村一韻、一村一景,著力打造鄉情可依、鄉愁可寄,既有現代文明,又有傳統文化的美麗鄉村。

商城縣在美麗鄉村建設中,還注重加強傳統村落保護,讓傳統村落以獨有的人文底蘊和內涵繼續留存。據瞭解,截至目前,全縣共投入近2000萬元,修復打造國家級傳統村落5個、省級傳統村落12個,將其作為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做強做大鄉村旅遊品牌,帶動更多村民脫貧增收。

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群眾是主體,資金是保障。該縣積極探索以縣財政預算為主,群眾自籌一點、項目整合一點、社會捐贈一點、市場化運作一點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4年共投入資金7億多元,在一道道山灣、自然村(組)裡打造出500多個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點。這些美麗鄉村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為該縣發展全域旅遊注入新的活力。生態遊、體驗遊、紅色遊、健康遊、鄉村遊、休閒遊蓬勃興起,“一山一水一洞天,一步一景一畫廊”的全域大公園引得遊人競相前來。2017年12月17日,由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的2017(第三屆)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商城縣喜獲“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示範縣”榮譽稱號。

“將村規民約和家風家訓融入鄉村精神文明建設,開展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美麗鄉村建設不只是改善了村民的生產生活環境,更重要的是培養了村民良好的衛生習慣,激活了一度沉睡的鄉村。”商城縣委農辦汪鋆介紹,該縣堅持“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觀摩”“一年一考核”的督導考評機制,對年度美麗鄉村建設和改善人居環境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先進單位、先進個人進行表彰獎勵,充分調動了鄉村改善人居環境的積極性。

“美麗鄉村是我家,門前栽樹又種花,環境優美人長壽,農村不比城裡差。”如今,看著越變越美、風景如畫的村子,村民們也紛紛感慨作詩。

“2016年11月,商城縣入選國家旅遊局公佈的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以來,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服務為核心、項目為支撐、招商引資為保障、整合資源為抓手的原則,依託品牌景點和美麗鄉村,全力推進全域旅遊示範縣創建工作。”商城縣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

“目前基本形成以休閒度假為主導、以觀光和專項旅遊產品為支撐的多樣化旅遊產品格局,全面建立以‘如畫商城、養生福地’為統領的旅遊品牌體系,確保旅遊業作為國民經濟戰略性重要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的地位。”胡餘均告訴記者,“當前,我縣正在進行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縣創建活動,一旦創建成功,將為商城縣旅遊業帶來一次全新的提升和跨越。我相信,這一天,很快就會到來!”

發展旅遊產業 助力鄉村振興

“我家農家樂的食材都是本地自己種養的,生意很好,遇到節假日遊客多的時候,中午得準備七八桌,不算酒水,一頓飯忙下來毛利潤有一兩千元,現在的好光景在以前我壓根不敢想!”說起自家農家樂的生意,商城縣西河景區內的好日子農家樂老闆張德貴笑得合不攏嘴。

“我們積極鼓勵引導附近的農戶開辦農家樂、小商店、特色商品店,目前已帶動旅遊區內的柯樓村、東河村和鄧樓村村民和貧困群眾發展農家樂30多家、小旅館10多家、土特產商店50餘家,解決了近400人的就業問題,戶均年增收近2萬元。”西河旅遊公司董事長江建軍介紹,“西河景區在招聘清潔工、護漂員、景區服務人員時優先向貧困戶傾斜。前不久公司還和13個貧困村簽約了產業帶貧協議,村集體每年獲益5萬元。”

據瞭解,該縣重點依託成熟景區和特色資源,大力發展農家樂、鄉村旅館、休閒垂釣、生態種植養殖等產業,帶動全縣50餘個旅遊重點村的500餘戶2000餘人脫貧致富,鄉村旅遊就業人數1萬餘人。

“實踐證明,旅遊產業是促進農村經濟融合發展的黏合劑,是推動農村經濟轉型的催化劑,是提升農村產業融合的有效途徑。”商城縣長周哲如是說。

為了展示和弘揚中國傳統農耕文化,促進鄉村旅遊的發展,4月22日,以“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為主題的首屆大別山(商城縣)插秧節在伏山鄉里羅城村舉行。來自鄂豫皖三省26個地市的近萬名遊客,冒雨現場感受“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傳統耕讀文化。

“本次插秧節旨在再現豫南古樸的春播場景,生動展示大別山地區底蘊深厚的傳統耕讀文化,探索農旅融合新路子,創新發展田園旅遊新業態,尋找出一條適合我縣鄉村振興的旅遊新模式。”伏山鄉黨委書記李獻林介紹。

日前,商城縣還開通了空中旅遊觀光項目,遊客乘坐直升機從湯泉池飛往黃柏山只需10分鐘,可以從空中領略商城的大美風光,這為該縣全域旅遊發展又增加了一個新亮點。

“對於商城來講,發展旅遊是實施鄉村振興的一個最有效的抓手。我們的目標就是‘村莊變景點,田園變公園’,打造一個個美麗的田園綜合體,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道路,把商城真正變成一個全域旅遊的大景區,讓老百姓在全域旅遊中脫貧致富,過得更加幸福!”李高嶺對於未來的發展信心滿滿。

為充分發揮生態優勢,藉助旅遊帶動鄉村發展,該縣按照因地制宜、注重特色的原則,大力發展糧油、茶葉、油茶、中藥材、綠色蔬菜等特色生態農業,將糧油、茶葉、油茶三大產業科學規劃,建設高產糧油、茶葉、油茶基地各50萬畝,連續8年榮獲“全國重點產茶縣”稱號。

為拉長農產品產業鏈,增加附加值,該縣各類“山字號”深加工企業應運而生。目前,全縣有農產品加工企業近400家,市級以上農產品加工產業化龍頭企業18家,以山信糧業、兄弟米業等為代表的糧油加工業,以茗陽茶業、黃柏山茶業為代表的茶產品加工業,以長園茶油、商大油脂、華寶精油為代表的茶油產品加工業,以詹氏蜂蜜園、中原制鬃、和盛農業等為代表的特色農產品加工業漸成體系。

2017年,該縣生產總值全年完成183億元,同比增長8.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00多元,同比增長8.1%,商城真正實現了美麗與發展同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商城這樣一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人們將旅遊這個綠色產業與農業融合發展,讓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成為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載體,廣大農民正在從鄉村振興中獲得更多幸福感!

信陽日報9月12日商城專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