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歷史上有哪些核動力轟炸機?

我也很絕望351


原子能憑藉其優越性改變了整個世界,核動力的發明大大增加了海軍水面戰艦的續航時長,更是成就了核潛艇這種終極兵器的戰略地位,長期以來,受制於平臺所限,這種近乎於“永恆動力”的技術一直以來只能實際應用於艦艇上面,

但在冷戰期間,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比如:核能驅動的戰略轟炸機?不過,這聽來充滿工業朋克風格的武器並不僅存在於藝術作品當中,而是美蘇兩國真真切切搞出來過的東西,

其中,又以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研製的圖119“燕子”核動力戰略轟炸機為典型代表,這架飛機看起來和圖95“熊”幾乎一模一樣,因為它正是由圖95M改裝而來,且早期型號也叫作圖95LAL,

但仔細觀察仍可以看到區別所在,圖119背部微微隆起,因為那裡安裝著一臺小型化的BBP核反應堆,這臺反應堆通過機艙內複雜的傳統設施驅動機翼兩側的4臺NK14A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產生飛行動力,由於來源是核能動力,理論上來講,只要飛行員餓不死,圖119連續繞飛地球80圈都不需要停歇,因而也被蘇聯高層稱之為“永不疲倦的燕子”。

試想一下,這架圖119核動力戰略轟炸機就像一艘在空中巡航的核潛艇,隨時攜帶著核炸彈,隨時隨地趕赴轟炸區域,甚至它本身就是一枚巨型核彈,就像一把利劍,不分晝夜地懸在敵人腦袋上,多麼具有威懾力的武器,為啥沒發展起來呢?原因就一個,不安全。

為了減少核反應堆那不斷向外擴散的輻射以及放射性物質對機組人員乃至地勤人員造成的傷害,BBP核反應堆被一層厚重的金屬防護罩層層包裹著,並在核反應堆以及駕駛艙之間的空間加裝了兩道由重金屬鉛以及橡膠製成的密閉隔離門,還分別在機首,機身,和機尾處各自安設可一個輻射傳感器,可以說,設計師確實是試圖在最大程度上屏蔽核輻射了,

可惜,悲催的圖119飛行員並未因此倖免被輻射波及,在1961年三月到八月的五個多月時間裡,圖119先後進行了34次試飛,由於飛行員較長期地暴露在核輻射環境下,部分機組人員出現了身體不適的情況,

但核動力轟炸機不僅會威脅到機務人員的安全,由於它本身就是一顆巨大的核彈,一旦進入戰爭狀態,作為一種作戰飛機,難免被敵方火力擊落,這要掉在對方領土還好說,萬一在自己領空內被擊落,那就得不嘗試了,後果惡劣程度將不亞於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洩漏事故,

另外,對於轟炸機這個載體本身而言也是一個大問題,核反應堆核心部分重量不過2噸重,但為了抑制住核輻射而架設的那些厚重防護層卻讓整個反應堆最終的重量達到近20噸重,

要知道,增加幾十噸重量對於排水量動輒幾萬的大型艦艇而言可以並沒有什麼影響,但換做最大飛行載重總共才幾十噸的轟炸機的話,顯然是一種難以承受的負擔,有限的空間被核反應堆擠佔,也就意味著載彈量的減少,用轟炸機最為核心的優勢去交換長久的續航,這並不明智。

後來,隨著火箭技術,精確制導技術的成熟,核動力轟炸機唯一的續航優勢也淪為雞肋,美蘇都將發展重點放在彈道導彈以及核潛艇上面,而轟炸能力差,危險性又高的核動力轟炸機最終被淘汰在了歷史長河裡。


迷彩虎軍事


歷史上有過哪些核動力轟炸機.

在冷站巔峰時刻美蘇可以說都是沉迷核動力無法自拔,核動力,戰艦,核動力潛艇,核能燈塔。核彈地雷。核火箭筒。核動力導彈,核與核動力飛機,自然也不會被放過的。

核動力飛行器方面就必須要提一提,美國的NB-36H核動力轟炸機,蘇聯的圖95LAL


20世紀的四五十年代的核動力狂熱直接導致的美國的康維爾公司改裝了兩架B-36H轟炸機,為這兩架b36h轟炸機加裝了一個反應堆(只能說是試驗性的,在飛機上搭載反應堆,反應堆其實並沒有提供動力)NB-36H搭載試驗反應堆在1955至1957年間共完成了47次飛行。NB-36H最終於1957年末在沃斯堡基地安然退役。

當然了,和NB-36h一樣,蘇聯的圖95LAL轟炸機都是使用的常規動力,只是搭載核反應堆進行數據實驗而已。

而且也都是無疾而終

為什麼核動力飛機掛了?原因很簡單,第一點這東西漏了咋整?

第二點,如果飛機墜毀,會導致非常嚴重的核洩漏事故.

第三點,就算飛機沒有墜毀,在日常飛行中,也會產生大量的輻射,對於飛行員的健康極為不利。

第四,洲際彈道導彈出來了,要什麼的飛機

所以核動力飛機自然是死透了

但是無限續航的核動力巡航導彈已經回來了。恐怖的,令人窒息的核動力發動機。回來了


嘯鷹評


二戰後美國和蘇聯在冷戰不斷升級的核軍備競賽中,美蘇都採取了一些並行的技術戰略相互對抗,兩個超級大國都研製出了實用的核動力噴氣發動機,但是出於對核輻射的考慮,並沒有進行完全的實驗,甚至沒有後續的研製和取代計劃,各國之所以放棄對核動力戰略轟炸機的發展除了輻射以外還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核動力轟炸機在項目研製上要面臨非常高昂的費用支出。尤其是相比核動力轟炸機的各種替代方案,核動力轟炸機的造價更是難以接受。而且,1960年蘇聯成功地擊落了一架飛行在2萬米高空的u2偵察機,除了外交影響以外,u2的擊落也表明了,是轟炸機憑藉著核動力飛到更高的2萬米甚至是3萬米也不可能避免完全不會被攔截,即使有大量的觀點認為一架載有核反應堆的轟炸機在其他國家上空飛行本身就是一種威脅,但是出於對國防軍隊建設性的考慮,美國和蘇聯還是放棄了對這種利用高空突防的核動力轟炸機。

其次,空中加油也正在隨著時代的進步而獲得質的提升,在上個世紀50年代,美國空軍就開始組建其戰略加油機隊,美國空軍甚至是蘇聯空軍完全可以用更可靠的加油機延伸戰術飛機的航程來達成更遠距離的戰略打擊和戰略轟炸,加油機概念的普及基本上消除了核動力轟炸機飛行距離的優勢。此外,巡航導彈核潛艇設計的改進也為核威懾提供了更好的途徑,第一艘運載彈道導彈的喬治華盛頓號核潛艇不僅能提供必要的戰略打擊能力,而且還首次提出了戰略威懾性巡航。也就是說,與其將核反應堆裝袋戰略轟炸機上,還不如在潛艇上做同樣的功夫,畢竟潛艇不需要考慮飛行最大重量,巡航導彈也不需要載著寶貴的飛行員進入敵方領空。


貞觀防務


不請自來。核動力的轟炸機,還沒有見過相關的資料。但是,我倒是知道,納粹德國飛機設計師設計過蒸汽動力的大型轟炸機,好像是梅塞施密特公司的,4發動機或6發動機,為了轟炸美國曼哈頓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