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唐太宗時期的突厥族名將阿史那社爾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文史磚家


阿史那社爾,是東突厥汗國處羅可汗的次子,在公元609年出生,以下是他的生平:

620年,11歲的阿史那社爾在漠北設立牙旗,統帥薛延陀等鐵勒部族;

626年武德九年,鐵勒部族趁頡利可汗南下攻打唐朝指使突厥國內空虛而起兵造反,擊敗了阿史那社爾和欲谷設二人率領的突厥軍隊;

628年貞觀二年,阿史那社爾被剝率領部族西遷,擊敗內亂的西突厥汗國,自立為都布可汗。在成為可汗後,阿史那社爾不顧勸諫,一心要攻打薛延陀為主的鐵勒汗國。阿史那社爾以5萬騎兵攻打薛延陀,激戰3個多月都沒有擊敗薛延陀。阿史那社爾部下發生士兵逃叛,最後被薛延陀趁機擊敗。阿史那社爾不得不退守高昌。

635年貞觀九年,阿史那社爾因為害怕西突厥的報復,率領一萬部族投奔唐朝,唐太宗封他為左騎衛大將軍;

636年,唐太宗將妹妹衡陽長公主賜婚給阿史那社爾,並封他為駙馬都尉,掌管禁苑的兵馬;

640年貞觀十四年,阿史那社爾擔任行軍總管,和侯君集共同攻滅高昌國。攻下高昌國後,包括侯君集在內的其他將軍都將高昌國的財寶佔為己有,但阿史那社爾以沒有得到唐太宗的允許為由而絲毫不取。班師回朝後,李世民因為阿史那社爾沒有不問自取導致最後只能分配得一些不值錢的東西,就特意從自己那一份裡拿出高昌寶刀和雜彩1000段給阿史那社爾,並讓阿史那社爾驗校北門左屯營,封其為畢國公。

645年,阿史那社爾又先後參與唐朝和高句麗和薛延陀的戰爭;

647年,唐太宗任命阿史那社爾為昆丘道大總管,負責在西域的行動。阿史那社爾和鐵勒將領契苾何力共同以突厥、鐵勒十幾萬人擊敗龜茲國,迫使于闐國臣服唐朝。

649年,唐太宗去世,阿史那社爾表示願意為唐太宗殉死。但唐高宗李治非但不同意,反而升任阿史那社爾為右衛大將軍。

653年,阿史那社爾被封為鎮軍大將軍;

655年,阿史那社爾去世,年47歲,被追贈輔國大將軍、幷州都督,配置昭陵。為了紀念阿史那社爾平定龜茲的戰功,他的墳墓被建成蔥嶺的形狀。

簡述,處羅可汗兒子、統領漠北、自立為都布可汗,最後投降唐朝,成為一代名將。阿史那社爾在唐朝的經歷,正是唐朝開放精神的見證,也是唐太宗部分漢人、蠻夷都視為子民的國策的見證。

唐朝的開放,就開放在它實行一個民族身份平定的國策。這才有突厥王子阿史那社爾、鐵勒人契苾何力、慄特人安祿山、高句麗人高仙芝、突騎施人哥舒翰等非漢人名將。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阿史那·社爾是唐初名將,突厥處羅可汗次子。據說因為機智勇敢,十一歲時就被任命為部落首領。他愛民如子,擔任拓設十年,從不徵收賦。後因突厥內部紛爭,率部歸附唐朝。 對於突厥王子的歸順,唐王李世民給予極高的待遇。不僅封他為左驍衛大將軍,又將皇妹衡陽長公主嫁給社爾,讓他統領屯兵靈州。歸附唐朝的社爾對李世民感恩戴德,誓死效忠唐朝。一生為唐朝拼殺征戰屢獲戰功。



最主要的功績如下,社爾擔任交河道行軍總管,隨侯君集平定高昌。被賜寶刀、錦緞,封畢國公。後來社爾隨唐太宗遠征高句麗。在與高句麗交戰時,社爾雖屢中流矢,仍撥箭繼進,所部奮勇作戰,最終大獲全勝,回軍後兼授鴻臚寺卿。與各路唐軍一同平定曾經反叛自己的薛延陀。薛延陀的被滅終於消解了社爾心中的仇恨。也使唐朝北部邊境從此得到安定。



平定龜茲是社爾一生中最重要的功績。當時社爾被任命為昆丘道行軍大總管,與契爾何力、郭孝恪等將領征討龜茲。此戰大獲全勝,生擒龜茲王。平定龜茲使西域震動,西突厥、于闐等國都爭相臣服唐朝,給唐朝納貢。至此,唐朝勢力深入到西域的縱深地區,控制了西達蔥嶺(今帕米爾高原)的廣大地區,開闢了通往西域的南路交通要道。


後來唐太宗駕崩,社爾請求以身殉葬。突厥有活人殉葬的野蠻風俗,阿史那社爾想以這種方式表明對唐太宗的忠心。李世民深知社爾的為人,生前囑咐唐高宗,任他為右衛大將軍。後又進封鎮軍大將軍。社爾死後追贈輔國大將軍、幷州都督,賜諡為元,陪葬昭陵,墳冢被修成蔥山的形狀,以表彰他平定龜茲之功。


樂樂愛收藏


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很多個朝代,基本上都是以漢族為主體民族,漢人的統治也佔了大部分時間,但是中國古代也是強敵環伺,幹掉一個又有新的對手出現,主要就是北方的少數民族一直威脅著中原王朝的安全。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的北方邊境一直是歷朝歷代的防禦重點。北方遊牧民族民風剽悍,全民皆兵,以遊牧生活為主,擅長馬上作戰。而中原早就進入了農耕文明,經濟文化都高度發達,中原的繁榮一直為北方部落所眼紅。

所以一直以來中原與北方部落都處於戰爭狀態,勢不兩立。在中原王朝強勢時,北方少數民族的侵擾相對來說會老實一點,但是中原王朝衰落時,他們就會趁火打劫,成為政權的催命符,而且往往是徹底消滅一個對手,又會有新的對手在草原上成長起來。比如漢朝和匈奴,晉朝和先輩族,唐朝和突厥,宋朝和女真族、契丹族,明朝和滿族、蒙古族等等。

但是,唐朝歷史上卻出現了一個突厥族的名將,為唐朝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我們都知道,唐朝跟突厥是勢不兩立的,突厥的頡利可汗甚至直接打到了長安城門口,要不是李世民心理素質強大,採用了心理戰術,當時長安舊的被攻陷。那這個突厥名將是怎麼回事呢?

阿史那社爾是突厥的王族,突厥帝國強盛時期,東到遼河,西至鹹海,用兵數十萬,與唐朝針鋒相對,戰火不斷。阿史那社爾原本是突厥處羅可汗的次子,他因為智勇雙全被任命為部落首領,與頡利可汗的兒子分別統治鐵勒、回紇、同羅等部落。

阿史那社爾統治的部落,實行寬鬆的休養生息政策,甚至十年都未徵收過賦稅,其他部落的首領都對他十分愛戴。當時,頡利可汗一直想侵入中原,阿史那社爾也經常勸阻頡利可汗進犯中原,但是他的建議沒被頡利可汗採納,在渭水之盟中,阿史那社爾第一次見到了李世民。

渭水之盟不久後,東突厥發生內亂,薛延陀和回紇等反叛,阿史那社爾率兵救援也被薛延陀擊敗,不得已,阿史那社爾只能率部落往西逃走。之後,西突厥也發生了內亂,阿史那社爾趁機前去詐降,設計得到了西突厥大半的國土和兵馬,自立為都布可汗。

阿史那社爾重新崛起後,成為了突厥新的霸主,但是他始終忘不了薛延陀的反叛,一心想擊敗薛延陀,為先可汗報仇,部下勸他先穩定勢力再說,阿史那社爾不聽,執意要出兵對付薛延陀。兩軍交戰一百多天,薛延陀再次打敗了阿史那社爾阿史那社爾敗走高昌國。

隨後阿史那社爾隻身入長安,向李世民投降,將自己和部下全部歸順唐朝。唐太宗封阿史那社爾為左騎衛大將軍,並將自己的皇妹嫁給了阿史那社爾,阿史那社爾就成為了大唐的駙馬,負責鎮守靈州。

阿史那社爾歸唐之後,與之前的屢戰屢敗簡直判若兩人,有史料記載阿史那社爾得到了唐朝軍神李靖的指點,作戰才能一路飆升,為大唐立下了汗馬功勞。在侯君集奉命前往平定高昌國時,阿史那社爾作為副手隨軍,立下了赫赫戰功。瓜分戰利品時,阿史那社爾拒絕了自己的那份,唐太宗稱他“清廉”,並封他為畢國公。

唐太宗親征高句麗時,阿史那社爾親自上陣,帶著士兵奮不顧身的殺敵,絲毫不顧高句麗的箭雨,阿史那社爾中箭了也毫不在乎,士兵見他如此勇猛,也被鼓舞,隨後也跟隨主將奮勇作戰,最終唐軍大獲全勝。

在大唐收拾外患時,阿史那社爾作為“天可汗聯軍”的統領率領十幾萬軍隊進攻薛延陀。聯軍所向披靡,連破鬼茲、處密等國的都城,又不斷擊敗曾經的老對手薛延陀。阿史那社爾的一連串勝利使整個西域震動,他將大唐的邊界推進到西域和帕米爾高原。

李世民去世時,舉國同悲。突厥人有一種風俗就是活人為私人殉葬,阿史那社爾親自面見唐高宗李治,要求為唐太宗殉葬。此時阿史那社爾正處於事業的巔峰期,李治雖然為之動容,但沒有答應他的要求。六年後,阿史那社爾去世,追隨唐太宗而去。李治將阿史那社爾埋葬在了昭陵中離唐太宗最近的那塊地方。

阿史那社爾雖然是突厥的可汗,也曾與大唐為敵。但是他愛護部落子民,為了部落子民的生存,他低下了頭顱,投降李世民。歸唐之後,對唐太宗忠心耿耿,為大唐的江山社稷立下了悍馬功勞。最後唐太宗讓他領兵擊敗了薛延陀,打破了他的心魔。阿史那社爾對唐太宗也非常感激,甚至為了唐太宗自願殉葬。如此跨民族的君臣情義,在歷史上也是很難得了。


風逍逍兮易水寒


唐太宗李世民駕崩,阿史那社爾請求殉葬,高宗不允,6年後,阿史那社爾去世,陪葬昭陵算是得償所願了。

阿史那社爾十一歲時就當上了部落首領,用現在的話說,他是個機智勇敢的孩子,至於這個孩子有什麼背景?相信不是每一個十一歲且機智勇敢的孩子都能當首領(•́⌄•́๑)૭✧,因為他是突厥王族,處羅可汗次子。

與欲谷設共同建立雛形政府機構,關鍵人物有三:

頡利可汗:阿史那·咄苾

頡利可汗之子:阿史那·欲谷設

本文的主角:阿史那·社爾

合夥人:欲谷設&社爾

統治區域:分別統治鐵勒、回紇、同羅等部落。

值得稱道:社爾擔任拓設(部落首領)十年,從不徵收賦稅。

可以說社爾是個缺乏有效管理的人(被管理)

明明是一員悍將,老天偏偏讓他去做首領,做可汗,結果當然會非常糟糕,人品解決不了打仗問題,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軍事上在戰略級別素養奇差,並且還不聽勸說,最終被西突厥所乘,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會最終促成他歸順大唐帝國。

左驍衛大將軍→靈州(今寧夏吳忠)。

皇妹衡陽長公主嫁社爾,駙馬都尉。

交河道行軍總管。

統領北門左屯營,封畢國公。

加兼授鴻臚寺卿。

瀚海安撫大使。

昆丘道行軍大總管。

借用一句評價:

劉昫:歷代武臣,壯勇出眾者有諸,節行勵俗者鮮矣,矧蠻夷之人乎!如馮盎智勇守節,社爾 廉 慎 知足,蘇尼失恩惠,史忠清謹。凡用兵破吐蕃、谷渾,勇也;心如鐵石,忠也;不解萬均官,恕也;阻延陀之親,智也;舍高突勃之死,識也。

知足:

有人勸他收取厚賦以供自己享用,社爾道:“部落富裕,我便滿足了。”諸首領因此對他非常愛戴。

廉潔:

侯君集平定高昌。當時,唐軍眾將都私取戰利。社爾以未曾奉詔為由,分毫不取,後來接到敕旨,才領受一些老弱僕戶和殘次物品。唐太宗對他的廉潔謹慎非常讚賞,賜他寶刀、錦緞,並讓他統領北門左屯營,封畢國公。


戰功:

簡單列舉就是隨太宗征討高句麗、平定薛延陀、平定龜茲、大破羯獵顛、生擒龜茲王。

社爾先後攻破龜茲大城五座,共得小城七百餘座,俘獲男女數萬人。社爾召集城中父老,宣示弔民伐罪之意,立王弟葉護為龜茲王。唐軍攻滅龜茲,使西域震動,西突厥、于闐等國爭送駝馬、軍糧。

總的來說是個廉潔奉公的好人,戰功卓絕的好將軍,帝王座下的得力下屬,忠心耿耿的臣子。


古今通史


阿史那社爾是初唐名將,是外族加入唐王朝並屢立戰功的悍將之一,他對得起唐王朝,唐王朝也對得起他。

1、基本情況:

突厥王族,部族內部爭鬥失敗投奔唐朝,之後在征討高昌、薛延陀、高句麗、龜茲、于闐戰爭中屢立軍功,51歲去世,畢國公、輔國大將軍、幷州都督,諡元,陪葬李世民昭陵。唐安西都護府就是阿史那社爾平滅龜茲後建立的,下轄龜茲、于闐、碎葉、疏勒四鎮,社爾大功。

2、人物評價:

(1)不錯的諡號。忠肅恭懿曰元,從諡號可以知道,社爾一生沒犯過錯誤,對唐王朝忠誠、恭敬,是個比較高的評價;與社爾齊名的鐵勒族契苾何力諡號是“烈”,也不錯;但比如百濟族黑齒常之,被周興陷害,死了就死了。

(2)不錯的風評。從《新唐書》《舊唐書》記載的幾件事情就可知道,此人很恭謹,不貪心,深得李世民信任。貞觀十四年他剛來5年,平下高昌後,眾將私下拿戰利品,社爾說沒聖旨不敢拿,聖旨下來之後也只拿破舊不好的,李世民很高興;郭孝恪是社爾副手,好享受,用具奢侈,失誤戰死。之前要給社爾送這些東西,社爾沒接受。李世民在郭孝恪死後也大發感慨,覺得社爾比郭孝恪強多了;

(3)史書評價:《舊唐書》說社爾廉慎知足,這四個字評價不低。

3、唐初重用胡將造就了盛唐氣象,開元之後失去控制造成安史之亂。

唐初,阿史那杜爾等一大批外族將領加入唐軍,並取得了輝煌的戰績,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唐末。但唐初,文官任節度使,或者由李靖、侯君集等領兵大將為帥,胡人為衝鋒陷陣的將領,既重用又控制。而開元之後,李林甫為了防止節度使入朝為相威脅自身,開始由胡將任節度使,唐玄宗接受了這個愚蠢的建議。之後安祿山不但直接任節度使,還同時兼三個重要軍鎮節度使,後來還被封王,唐王朝因此失控。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


理工男讀歷史


阿史那社爾(以下簡稱社爾)是突厥人,唐初少數民族軍事將領,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夫。

他替李世民守宮門,唐太宗駕崩後他請求為李世民殉葬,以表對李世民的忠心。活人為死人殉葬,是突厥的野蠻風俗。即位的唐高宗否定了他的請求,所以社爾在唐初非常出名。

攻佔半個西突厥

社爾智勇雙全,11歲起擔任部落首領,一干就是10年,從不徵收賦稅。有人勸他收取厚賦以供自己享用,社爾道:“部落富裕,我便滿足了。”

626年薛延陀、回紇等部落反叛突厥,擊敗欲谷設。社爾救援欲谷設,也被薛延陀擊敗。社爾率部西走,投奔可汗浮圖城。

630年東突厥滅亡,西突厥內亂,社爾乘機出兵,攻佔半個西突厥,獲得兵馬10餘萬,自立為都布可汗。

不久,社爾發誓報仇雪恨,親率5萬騎兵征討薛延陀,惡戰100多天,社爾部下紛紛逃回西突厥,薛延陀趁機追擊,迫使社爾敗走高昌國。

歸附大唐

635年社爾害怕西突厥進逼,便率部歸附唐朝,唐太宗將皇妹衡陽長公主嫁給他。

640年社爾隨侯君集平定高昌,唐軍眾將紛紛謀取戰利,而社爾分文不取,唐太宗非常讚賞他的廉潔謹慎,賜他寶刀、錦緞,讓他統領北門左屯營,封畢國公。

645年社爾隨唐太宗遠征高句麗,他與高句麗交戰屢屢中箭,仍撥箭前行,所部奮勇作戰,最終大獲全勝。

征討龜茲

647年社爾與契爾何力、郭孝恪等將領征討龜茲。

648年社爾擊破西突厥處月、處密二部,龜茲為之震動,龜茲王率5萬兵馬抵抗,也被社爾擊退。不久,攻克龜茲都城,龜茲王倉皇西逃。社爾率精兵追擊600裡,龜茲王退保大撥換城(今新疆阿克蘇),社爾連攻40日終於生擒龜茲王。

社爾先後攻破龜茲大城5座,小城700餘座,俘獲男女數萬人。唐軍滅龜茲,西域震動,西突厥、于闐等國爭送駝馬、軍糧。

649年唐太宗駕崩,社爾請求以身殉葬。唐高宗不許,改任他為右衛大將軍,653年進封鎮軍大將軍。

655年社爾去世,追贈輔國大將軍、幷州都督,賜諡為元,陪葬昭陵。

(圖片、資料源於網絡,如侵權請告之,立馬刪掉相關部分)


天寧閣


在民間傳說中,門神的歷史原型被認為是唐太宗手下的兩員猛將秦瓊、尉遲恭,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他真正歷史原型,其實是突厥族名將阿史那社爾。更鮮為人知的是,阿史那社爾本是突厥可汗,在降唐後又成為唐太宗的妹夫,並且在皇帝去世後一度還要以身殉葬,人生經歷可謂極具傳奇色彩。今天,我就來聊聊阿史那社爾。



阿史那社爾出身東突厥王族,是處羅可汗的次子、頡利可汗之侄。阿史那社爾自幼便以智勇聞名於國內(“年十一,以智勇聞。”見《新唐書·阿史那社爾傳》),年僅11歲便被任命為拓設(部落首領),並建牙旗於漠北,與頡利之子欲谷設分別統治屬國鐵勒、回紇、同羅等部落。


阿史那社爾管轄漠北諸部十年間,從未向屬部徵收過賦稅,由此遭到其他首領的嘲笑,說他不懂得經營致富之道。對於同僚的奚落,阿史那社爾卻說:“如果屬部豐衣足食,對我來講就是最大的富足之事。”其他首領聽後,都倍感慚愧,此後對阿史那社爾都倍加敬重。


頡利可汗上臺後,先後數次入侵中原,導致兩國間兵連禍結、仇怨日深。對於頡利可汗的舉動,阿史那社爾嚴重不認同,他認為東突厥最大的威脅在於西突厥,而非唐朝,為此曾多次勸阻頡利可汗,但均未被採納(“頡利數用兵,社爾諫,弗納。”引文同上)。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後,頡利可汗再度大舉攻唐,此時鐵勒、回紇、薛延陀等部乘漠北空虛,全都反叛東突厥,並大敗前來鎮壓的欲谷設與阿史那社爾。兩年後(628年),阿史那社爾再次被薛延陀擊敗,因擔心會遭到叔父的懲罰,便率眾逃奔可汗浮圖城。


貞觀四年(630年),東突厥被唐朝擊滅,而此時西突厥也陷入混戰之中,由此給阿史那社爾壯大勢力創造了絕佳條件。阿史那社爾為擴張地盤,便派人向西突厥咄陸可汗詐降,在麻痺對方的情況下,突然大舉偷襲,在很短的時間裡便攻佔西突厥近一半國土。阿史那社爾既然兵強馬壯,便自立為可汗,史稱都布可汗。


後遇頡利滅,而西蕃葉護又死,奚利邲咄陸可汗兄弟爭國,社爾揚言降之,引兵西上,因襲破古蕃,半有其國,得眾十餘萬,自稱都布可汗。見《舊唐書·阿史那社爾傳》。



阿史那社爾自立為汗後,對薛延陀當年的背叛行徑耿耿於懷,於是不顧群臣反對,毅然發重兵討伐薛延陀,結果大敗虧輸。阿史那社爾兵敗後,不敢重返可汗浮圖城,便一路東向逃至高昌國,數年後又因畏懼西突厥前來進討,索性便率部歸降唐朝,時在貞觀九年(635年)。


唐太宗此時正致力於用兵西域,所以在聽聞阿史那社爾歸順的消息後非常高興,為表示籠絡之意,不僅將他的部落妥善安置在夏州,還下令阿史那社爾封為左驍衛大將軍,並把皇妹衡陽長公主嫁給他為妻,與其結成至親關係。



阿史那社爾入朝後,因為忠誠勇敢深得皇帝信任,不久便被授予宿衛重任,屯兵於皇家苑囿之中,負責保護皇宮安全(“九年,率眾內屬,拜左騎衛大將軍。歲餘,令尚衡陽長公主,授駙馬都尉,典屯兵於苑內。”引文同上)。雖然正史沒有明言,但“門神”真正的歷史原型,無疑是阿史那社爾,而非秦瓊和尉遲恭。


阿史那社爾守衛皇宮長達五年時間,期間兢兢業業、忠於職守,深得太宗皇帝信任。從貞觀十四年(640年)開始,阿史那社爾作為朝廷倚重的大將,先後參加過討滅高昌、遠征高句麗、平定薛延陀、攻拔龜茲等戰事,因屢建奇功被封為畢國公,極受朝廷禮遇。


因為唐太宗對阿史那社爾有庇護、提攜之恩,所以在太宗駕崩後,阿史那社爾出於對恩主的感激之情,請求以身殉葬。新即位的唐高宗聞訊後,趕緊派人加以勸阻,並言明先帝遺詔不許阿史那社爾殉葬,後者這才作罷(“屬太宗崩,請以身殉葬,高宗遣使喻以先旨,不許。”引文同上)。



此後數年間,阿史那社爾繼續輔佐唐高宗,並接連晉升為右衛大將軍、鎮軍大將軍,所受寵遇不減於前朝。永徽六年(655年),就在太宗皇帝駕崩6年後,阿史那社爾帶著對故主的深深思戀,也在病榻上壽終正寢,享年才52歲。


史料來源:《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


文史磚家


阿史那社爾、執失思力、契苾何力是唐初三大來自草原地區的將領,其中尤以阿史那社爾最為著名,他是東突厥處羅可汗的次子、頡利可汗的侄子,智勇雙全,十來歲來時就做了部落首領,和堂兄弟欲谷設分別統治鐵勒、回紇、同羅等的部落。

社爾小小年紀卻非常有遠見,他在統治部落的十年內,從來沒有徵收過稅賦,有人以為他傻,不知道為自己斂財,而社爾卻認為只要治下的子民富裕,就代表他是富裕的。所以這樣的社爾也是吸引了很多首領的歸附。

處羅可汗去世之後,其弟頡利可汗繼位,頡利可汗對大唐的用兵是非常多的,而社爾經常勸說叔叔致力於自己的發展,而不是總挑起戰爭,只是頡利可汗並不理會社爾。後來東突厥為大唐所滅,西突厥也面臨內亂。

社爾趁機攻佔了西突厥的大片土地,自立做了都布可汗。只是他這可汗的位子並沒有做長久,就在薛延陀和西突厥的夾擊下率部族投降了大唐。當時是貞觀九年,李世民對於社爾的歸順自然是熱烈歡迎,並展現了自己做為大國國君的風範,將社爾的部族安排在了靈州,並讓社爾做了左驍衛大將軍,不久之後李世民又把自己的皇妹衡陽長公主下嫁給社爾為妻。

社爾作戰非常英勇,先是跟隨侯君集攻滅高昌,在這個戰役中,做為統帥的侯君集貪戀高昌國的珍寶,並縱容部下劫掠財物,而社爾則不肯搜刮這樣的財物,只是在接到李世民的詔書的時候才肯接受部分已經損壞了的財物,這讓李世民另眼相看,要知道將領很容易就會在戰場上犯這樣的錯誤,看到敵人地盤上的珍寶就兩眼放光,侯君集犯過這樣的錯誤,為將來的謀反埋下了伏筆,而後來的王文度和程知節也犯過這樣的錯誤,班師回朝後被免官。

而社爾這樣嚴格遵守軍紀的將領是非常難得的。後來他又跟隨李世民征伐高句麗,參與平定薛延陀。貞觀二十一年,社爾以昆丘道行軍大總管的身份平定龜茲,這大大震動了西域各國,很多小國紛紛想大唐帝國示好。

社爾做為曾經的突厥的可汗,歸順大唐後能如此忠心為國實為罕見,而更難能可貴的是,社爾對李世民也是非常的忠心。在社爾歸順大唐之後,李世民對其愛護有加,不僅讓他做了自己的妹夫,還對他有提攜之恩,總之,社爾在大唐並沒有因為他是草原人而受到李世民的慢待,因此,社爾對李世民還充滿了感激之情。在李世民去世的時候,社爾竟然想為李世民殉葬,只是被唐高宗李治所阻,李治告訴社爾先帝在遺詔中言明不允許殉葬,社爾這才打消了殉葬的念頭。

永徽年間,社爾雖然擔任右衛大將軍,但再也沒有出征過,後來晉封為從二品的鎮軍大將軍,於永徽六年去世,陪葬昭陵,為了紀念其平定龜茲之功,李治特意命人將社爾的墳墓修成蔥山狀,也算是對社爾的一種認可。

這位來自草原的王,自歸順大唐後,一心為唐帝國著想,即便去世後也沒有回到家鄉,而是陪在李世民身邊,如果有來生,或許,他還是願意跟隨在李世民身邊,拋頭顱灑熱血。


尚宮女史


阿史那社爾,系唐朝名將,並且娶了唐朝公主,突厥族,同時是唐朝駙馬。

阿史那社爾堪稱唐朝名將,真正做到了南征北戰——他為唐朝,向東,打過高句麗,向西,打過突厥和龜茲。

可謂一生戰功顯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