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多數事故背後都存在“僥倖心理”

今年以來,哈爾濱市發生多起較大道路交通事故,經交警部門分析,這些事故背後都有交通違法的身影,更深層次原因是違法僥倖心理。

據統計,下午和夜間為交通事故多發時段。特別是傍晚和夜間,道路視線不清,燈光不明,更易發生道路交通事故。

應存畏懼心理,杜絕違法僥倖

據交警部門統計,未按規定讓行、無證駕駛、逆行、違法超車、在同車道行駛中不按規定與前車保持必要安全距離以及其他影響安全駕駛的行為仍是引發亡人事故的主要違法行為。導致這些違法行為的直接原因就是駕駛人心存違法僥倖,為圖便利趕時間、圖“快感”,肆意違法爭道搶行等。

【案例】今年1月13日1時9分許,李某駕駛小型轎車沿哈肇公路行駛至宋家溝大橋附近超越同方向車輛時,與對向駛來車輛相撞,造成小型轎車內兩名乘車人搶救無效死亡。

【交警警示】事故中的駕駛人李某違法超車時,心存違法僥倖、寄希望於對向無車通行,才導致慘劇發生。與其發生交通事故後再懊悔,不如時刻保持對交通事故的畏懼心理。

要文明禮讓,遵守路權通行規定

除了單方事故外,絕大多數道路交通事故均是由“路權紛爭”附帶的交通違法引起的。其實,對於可能出現的“路權衝突”,《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裡有細緻明確的規定,除了按信號燈通行外,如斑馬線前禮讓行人、進環島讓出環島、無燈控路口轉彎讓直行、遇路段變狹窄後交替通行等。但在實際操作中,有些人隨意違法變道、加塞、狹窄路段相互爭搶、違法佔用對向車道通行,甚至闖信號通行等,產生極大交通安全隱患。

【案例】今年7月23日1時許,朱某駕駛出租車在南崗區黃河路上闖紅燈,與一重型自卸貨車相撞,朱某當場死亡。

【交警警示】文明禮讓,杜絕在日常出行中爭道搶行,避免與其他車輛發生“事故交集”。同時,在“維護自己路權”的同時,也應從遠離事故、保障自身安全順利出行的角度出發,不要因意氣之爭刻意“搶回路權”。

遇行人應文明禮讓,切忌爭道搶行

在傷人、亡人道路交通事故中,機動車與行人事故佔了較大比例,夜間無信號燈路口、國省道路沿線村屯路口、縣鄉道路村屯路段等更是事故多發區域。

【案例】今年1月21日5時34分許,張某駕駛重型廂式貨車沿南崗區102國道行駛,與橫過道路的行人相撞,造成行人當場死亡。

【交警警示】駕駛人不僅要在斑馬線上依法讓行,在平常行車中也應加強觀察、瞭望,及時發現過街行人。在遇到行人通行時,不要寄希望於對方會主動避讓自己,應主動選擇減速、讓行,以免因行人做出無法預料舉動引發“路權衝突”,造成交通事故。機動車轉彎、尤其是右轉彎時,易形成視覺盲區,此時切忌心存僥倖快速通過。

機場路、學府路、長江路等易發事故

經交警部門分析,城鄉接合部和縣(市)地區仍為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多發、易發區域,其中涉及的主要道路有:慶木公路、雞訥公路、呼白公路、濱水大道、機場路、天恆大街、學府路、三環路、松北大道、中源大道、長江路、哈平路。高速公路、國省道路則是發生較大事故的重點區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