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人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個動機嗎?

De-zhong


先搞清楚什麼是動機?

慾望-->目標物,慾望指向目標物就是動機。

個人認為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動機,只是有時動機被有被自己意識到。

動機有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之分。

同樣的學習努力,但在動機之上可能會完全不同

努力學習,是為了媽媽獎勵的玩具、或者其它外在的獎勵。這個就是外在動機。

慾望-->目標物【玩具、其它外在獎勵】。

努力學習,是為了自已的興趣、好奇,這個是內在動機。

慾望-->目標物【興趣、好奇】。

努力學習從動機上來說有些人會持久,有些人則不能

從動機上說,外在動機的目標物【外在獎勵】,一旦消失了,努力學習就缺少相應的動機,依靠外在動機來做某件事情不能持久,因為是出於外在驅動。

從動機上來說,內在動機的目標物是興趣、好奇。出於自我驅動,因此則會持久。

人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動機的

大家可以用【慾望-->目標物】來自我檢查。有些動機隱藏得比較深,是無意識的,但動機還是存在。


認知框架


有有動力的事情,也有沒有動力的事情,不要把人想的太過於複雜,其實沒有這麼複雜,有動機的無非就是為了利為了益,還有什麼 為了名為了利,為財產美人為了讓別人對你刮目相看對你有一個新的認識?沒有這麼複雜,有的時候做一件事真的就是不走心的無意之舉。只是覺得這是自己利潤能及的事就是順帶著搭了把手。


希一希


不敢絕對的說,但大部分的行為是跟動機有關的。動機和行為是雙向的關係。有一定的動機會促使人產生某種行為,而這種行為又會加強動機。舉個例子,吸菸的人會不自覺地給吸菸找理由,來強化動機。而戒菸要成功就必須有能被戒菸不斷強化的動機。戒菸的的人喜歡勸別人戒菸,炫耀自己戒菸的效果。也是出於強化動機的需要。再比如,兒童教育提倡的鼓勵的方式,就是強調幫助孩子建立能夠在學習中不斷被強化的動機。動機和行為的關係是行為心理學的主要課題,是很有意思的心理學分支。


日衝信息 黃


有動機就有動力!一般都是這樣!但是也有服務性的!為了自己的生活!為了自己愛的人和愛自己的人!這都是動機!為了更好的生活!為了理想!為了信仰!我們繼續努力吧!孝敬父母!善待他人!認真做事!做人!為自己和後代積德行善!家和萬事興!平安是福!


張秋偉


個人覺得是的。你想做什麼,才會有下一步行動,這是不是就是動機?

比如說吧,你肚子餓了,反射弧反映到大腦裡就是該找東西吃了。所以,下一步,你才想吃東西,然後再進一步思考吃什麼。

再比如,你今天心情不好,是因為被媽媽批評了,她為什麼批評你?是因為你事情沒有做好。你就想討她歡心,這是不是動機?

還有,過年回家。看見小夥伴們都開了好車,帶了女朋友,你是不是想著我也多掙點錢,找個知冷知熱的女朋友?然後就有了奮鬥的目標,這是不是動機?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