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打羽毛球 記住這5個心得,你就離高手不遠了!

[心得錄1]


高遠球--

曲折的上升 永遠的追求

高遠球,每個打了三個月以上的都知道:是基礎的基礎,是重中之重。從入門到中級到高手,從幾個月到三五年到十年如一日的,都在孜孜以求高遠,平高,平高,高遠。

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經過刻苦的練習,反覆地琢磨視頻,細緻地觀察身邊的高手,或者水到渠成,或者瞬間頓悟,欣喜地發現自己高遠有成。

懷著興奮的心情打敗平日的對手。可很快,就會發現有新的高手,依然用高遠,平高,把自己完虐,而自己彷彿已經練成的高遠,比較之下,依然蒼白無力。

高遠,是一個階段性的曲折向上,不斷提升的過程。高遠,首先能達到的是遠。多遠是遠?從自己底線,打到對方兩條底線之間。


打羽毛球 記住這5個心得,你就離高手不遠了!


此為遠。只要不是孩子,有點力氣,掌握了基本的動作,側身,亮肘,鞭打,握緊,就能打得夠遠了。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高。剛剛走完第一步的,發現自己的球經常被對方起跳截住。毛病很明顯,沒有高度,不能過對方的頂。這時候,就要提高高度。

首先找對擊球點,肩上高點擊球,給一定的向上角度。好了,球終於飛得高了,這時候發現,對手被逼到了底線,回球線路,速度都受到了限制。可還是不行。

雖然可以打敗70%一起開始打球的同學,但遇到一個打了幾年的,對方好像沒怎麼用力,自己壓到對方底線的球忽然從自己頭上唰地過了,快得不可思議,可偏偏並沒有出界,而是到了最高點,直直地下落。要麼接不到,要麼勉強回球被殺。這就是第三步,快。

於是知道了平高,知道了如何利用手指,如何主動內旋,甚至用上了蹬地的力量,打出了快速的平高。這時候,90%的同學,都不再和你對拉了。有個號稱練過的卻讓你吃了虧。

不知道為什麼,他的球好像總是有那麼一點點地遲滯,他出手前你不得不停下來等著,導致無法快速啟動。剛停下來,他的球忽然就過了你的頂,一下子把你打入被動的深淵。這個慢字,就是第四步。出手瞬間的停頓,之後驚人的爆發力,成了你下一步的追求。

等到終於慢也有了,你還是發現,總有那麼些人,雖然越來越少,能用一個貌似普普通通的高遠,或者平高球,或者讓你措手不及,或者讓你判斷失誤,或者直接變成一個吊球,讓你永遠無法順順利利,舒舒服服地回球。


打羽毛球 記住這5個心得,你就離高手不遠了!


遠,高,快,慢,還有準(專打底線和邊線),同(動作一致性),變(角度,落點),穩(看看林丹的高遠吧,不服不行啊),加上主動,被動;正手,反手,真的是“窮一生之力”的追求了。

[心得錄2]

平高球

殺人於無形的利器

平高球在單打中是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攻擊性後場技術。一個漂亮的平高球,伴隨著比扣殺更響亮的爆破音,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快速穿越對手的頭頂。你輕鬆回位的過程中,看著對方徒勞地跳起或轉身望球興嘆。即便對手勉強回球,你要做的,就是過去以你喜歡的方式終結掉這個回合。


打羽毛球 記住這5個心得,你就離高手不遠了!


比較殺球,撲球等直接見血的得分,平高更象一把無鋒的鈍劍,反覆摧毀對方防守的同時,也摧毀了對方的信心。平高球的特點是快,平,高,遠。因為平而快,因為高而過頂,因為遠而主動。技術動作和高遠一致,唯其擊球點必須在身體前面,高於扣殺,但略低於高遠,這對步法的要求比較高。

發力相對於高遠,也要更集中,更短促。如果能稍稍蹬轉起跳,爭取到高一點的擊球點,就能打出弧度更低的平高(而且起跳擊球節省的那0.1秒,也是剝奪對手回位,反應的0.1秒),取得更好的效果。

平高往往和劈吊結合,反覆使用,攻擊的落點一般是兩個底角。

例如在劈吊對方網前兩邊後,以一個直線或者斜線的平高,往往把正在調整回位中的對方的重心打亂,讓對方無法啟動到位。或者在水平相當的對手來回平高的回合裡,以斜線劈吊網前,也是常用戰術。即便在雙打中,這些打法也是在對方平行站位時很有效的組合拳。在你主動的時候,想想平高;在你被動的時候,注意對方的平高。

注:反手平高,作為我們純業餘的,能不能打出來都不好說,就不提倡了。


[心得錄4]

變化

羽球的魅力 永恆的靈魂

一針見血地指出依賴於單一球路的危險性。如何變化,我相信任何對勝負有追求的朋友,都思考過,摸索過,實踐過。我可以不誇張地說,羽球真正吸引我的,正是對抗中無窮無盡的變化。畢竟,歸根到底,羽毛球不僅僅是身體的運動,更是大腦的博弈。


打羽毛球 記住這5個心得,你就離高手不遠了!


變化從何而來呢?

最容易想到的是線路,角度和落點的變化。在充分調動對方後,對方往往在所處位置較遠處留出空檔,成為下一個攻擊的目標;進一步思考,在對方努力彌補自己的空檔時,進攻重複落點,是不變的變化;也可以判斷對方的行進路線而選擇打出追身,在對方移動中(尤其是前後移動中)頗有奇效。速度的改變也是經常運用的。

吊球,平高的結合;扣殺時加入輕重緩急的變量;平抽快打當中突然的放網。種種戰術,以打亂對方重心,影響對方判斷為目的,直到最後的致命一擊。然後是節奏的變化。人是懂得偷懶的,一旦一種節奏形成,就會產生慣性的依賴,改變它需要全身心的調動。

例如在對拉中,忽然的吊球會讓對方猝不及防(林丹,李宗偉就互吃過虧)。節奏的變化涵蓋了落點和速度的變化,但不僅侷限於此。它可以超越單個分數。例如在連續發小球后,忽然發後場球。它甚至還包括了非技術性的手段,我們業餘選手做到心裡有數,就不追求了。

我們最津津樂道地,恐怕是手法的變化了。動作的一致性,遲滯的出手,良好的爆發力,對場上雙方位置的良好的觀察和掌控,提供了無盡的變化的可能。

我們都樂於稱之為“假動作”。這兒,特別強調一下動作一致性和停頓。

這兩者,應該成為“真動作”的一部分,遠遠比所謂的“花式”的假動作有效,而且不影響正常發力。

很多情況,可以通過改變打法來緩解。我用自己的一個感悟與大家共勉:“如果自己覺得彆扭的回球,對方也會覺得彆扭”。場上以及對手的變化,可以以“瞬息萬變”來形容,我只能列舉一些主要的和球友探討。


打羽毛球 記住這5個心得,你就離高手不遠了!


那麼,如何能夠運用這些變化?

有一個球友說過:“做到能在場上任何一點擁有兩種以上打法”。加上主動和被動回球的變化,提供了我們技術上的支撐,是技術上努力追求的目標。在提高技戰術水平的基礎上,保持放鬆的心態和放鬆的身體,“行有餘力”,方才能夠變化。

羽毛球中,一旦落入被動,往往就被牽著鼻子走,直到落敗,就是因為全身心在追逐,無法變化所致。

對場上的觀察也是非常重要的。“抬起眼睛打球”知道你的對手在哪裡,如何運動,決定了你如何去變化。“變化”,包括各個單項技術,綜合能力的整合,乃至和你對手在場上時時刻刻存在的鬥智鬥勇,構成了羽球的魅力,也是羽毛球上不變的追求。

[心得錄5]

張和弛

力量的源泉 變化的根本

看高手打球,是一種享受。輕輕鬆鬆的高遠,行雲流水的步法,石破天驚的暴殺,遊刃有餘的網前,在高對抗多拍中耐心地尋找機會,直至最後的封喉一劍。

而大家有沒有這種實戰經歷:

腳下時不時傳來短促而頻繁的吱吱聲;被動時手上全力揮拍,球卻疲軟無力,發出“撲撲”的聲音;更糟糕的是,有時呼吸彷彿會突然中斷,產生無以為繼的感覺。

到底高手如何在高速移動中,自如地控制著手上,腳上的力度,而不顯疲態呢?

仔細想想,雖然絕對力量肯定有差異,但正是懂得什麼時候要緊,什麼時候要松,才能做到張弛有道,力量生生不息。


打羽毛球 記住這5個心得,你就離高手不遠了!


何謂張,何謂弛?

肌肉放鬆為弛,肌肉緊繃為張;

精神集中為張,精神放鬆為弛。

局部張,整體弛,小部分時間張,大部分時間弛。這樣,才能做到“靜如處子,動若脫兔”,才能保持節奏,行有餘力。

發力離不開張弛之道。大家都知道,放鬆的肌肉,提供了最大可能的爆發力。

如高遠,擊球前的放鬆,揮拍時肌肉波浪式的加速,隨後手指的握緊,制動後整個地放鬆收拍。正是一個松--緊--松的過程,才有效地傳遞了全身的力量,並給下一拍的發力做好準備。

有人為了體會一開始的松,甚至在引拍時飛快地鬆開握拍,進行一下“松-緊”的預熱。在對方出手前瞬間,停下自己的腳步,腿部放鬆,略為提踵,以一個小跳(從不動或低速開始),或者運動中的自然銜接開始,側身,起跳腳蹬地,完成從0到60碼的提速。

與此同時,對方的手,羽球以及對方擊球后的移動,都被高速運轉的大腦接收,然後得出落點,指導腿部的移動。手上同時開始引拍,放鬆。所以這時候,下肢是張,上肢是弛。步法當然離不開張弛之道。

上網或後退的步法,迅速而輕靈。回位的步法,放鬆而不失彈性。如果回位時依然主動用力,很難保證下一步啟動能有足夠的爆發力。回位的時候也不是機械地回中,而是根據自己的回球和對方的選項進行選擇。

例如放網以後的後撤,自然地斜退一步,注意力60%放在網前,準備起跳,40%放在後場,側身後撤。所以腳下似動非動,手上不高不低,整體保持不緊不松的狀態。


打羽毛球 記住這5個心得,你就離高手不遠了!


網前局部也離不開張弛之道。從迅速的啟動,到穩定的支撐,撲到網前的千鈞之力,化為手腕,手指的輕輕一捻。全身的衝力瞬間煙消雲散,在高點上被切削的羽球,完全沒有前衝的影響,僅僅是一顫,翻滾而下。

網前步法的迅速,手感的柔軟,同一時間巧妙的結合在一起。

張弛之間的變化,也就是0.1秒的瞬間。可以有太多太多的例子,說明羽球上張弛的變化消長。大的可以到整個比賽節奏的控制,小到每回合每一個技術的運用。正是找到了合理的張弛之道,才能得到場上體力和精力的保證,從而在雙方的千變萬化中找到先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