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寫在第108個國際勞動婦女節

婦女節到了。

在我的體驗裡,婦女節是一個分裂的節日,正如女權主義在很多時候,是個分裂的話題。


作為一個新時達的中國男性,我總是希望傳達出積極支持男女平等的明確信號,熱情支持一切為反對歧視和壓迫女性而開展的正當活動。但是在很多的具體問題上,我很尷尬。

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寫在第108個國際勞動婦女節

清博輿情所做的婦女節熱詞圖

我該怎麼對待她?

就比如說吧,面對女性同事,你該不該祝她婦女節快樂?該在3月7日還是8日祝她節日快樂?你該怎麼祝她節日快樂?

《新京報》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女生、女人、女性、婦女”四個詞中,90後大學生對“女生”和“女性”認可度較高,“婦女”一詞對她們來說,既尷尬又疏離,這個詞直接讓人聯想到“底層婦女、勞動婦女”。相比之下,網民更喜愛“小姐姐”這樣的新詞彙。

但與此同時,也有其他網民義正言辭的說,婦女這個詞語在詞典裡本來就是沒有關於年齡的限定的,所有成年女性都是婦女。女孩子最後一次過完兒童節,下一年開始就合理合法地過婦女節。我為我是女性、是勞動女性、是追求平等和自由的女性,而感到驕傲。我過婦女節,希望能牢記前輩的付出,併為爭取女性權益的事業儘自己綿薄之力。淡化婦女節原本的含義,把中性的婦女一詞當作貶義詞來對待,替換字眼以示“尊重”,正是在向“女人老了/結婚了就貶值了”的物化女性的腐朽觀念妥協,本質上是對女性的侮辱。

怎麼辦?怎麼稱呼?

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寫在第108個國際勞動婦女節

動畫《十萬個冷笑話中》一段經典臺詞

再比如吧,我該不該送禮物表達我的節日祝福?

在鋪天蓋地的商業廣告中,比如某貓的“女王節”、某東的“蝴蝶節”,都將這一天(或者這兩天)包裝成了一個消費的狂歡節。支持者認為,這反映當代女性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財務平等,拜託對男性的依賴,女性商品的“粉紅經濟”蓬勃發展,正是當代女性地位提升的標誌。而反對者則認為,把婦女節包裝成女王節、女神節,把這個節日的意義從紀念女性在爭取權利的路上流過的血,變成帶有性別刻板印象的禮物和促銷,對女性一點都不友好。如此濃重的商業味道,是對女性的“物化”。

怎麼辦?我送還是不送?

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寫在第108個國際勞動婦女節

to 送 or not to 送,這問題老艱難了

面對一個女性同胞,即使我滿含善意,我也得先猜測,對於這些分裂的問題,她怎麼看。如果我猜錯了,就可能不但表達不出善意,反而會成為“直男癌”的反面典型。在這一天(或這兩天)看到一個微笑著跟我打招呼的女性同胞,我就覺得自己像是一個面對紅線藍線的拆彈人員,或者是面對著箱子裡的貓的薛定諤。

我很尷尬。

分裂的女權議題,無意義的觀念之爭

然而,不光是我感到女權議題在分裂,事實上在網上簡單瀏覽,就能直觀感受到女權的分裂。很多涉及女權的問題,不能碰,一碰就會炸成一片。(當然,原因多種多樣,豬一樣的隊友和狼一樣的敵人都存在)

女權議題的分裂性有多重原因。既有發源於西方社會的女權理論在我國社會的水土不服,也有我國不同地區、不同職業、不同環境的群眾對於女性權利認知的巨大差異。在這樣的環境下,對於女權話題中各個具體符號的意向和深意達成共識,難度極大。

陷入觀念層面的爭論,往往會忽略當前社會產生歧視女性、男女不平等等問題的歷史發展和現狀,忽略掉問題的本源。僅僅爭論和辨析觀念,會錯失掉對於核心問題和因果邏輯的精準識別,陷入到無意義的文字遊戲中。爭論稱謂,就如同爭論女神節是不是物化女性、女強人的稱謂是不是對女性職業人員的侮辱一樣,可能有答案,但恐怕無幫助。

就比如說吧,婦女的稱謂。粗暴的問一句,假設所有的男性再也不用這個詞稱呼女性了,女性面臨的那些問題,解決了麼?那些在面試中受到了歧視的女職工,那些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發現處處受限的媽媽,那些在想讀書卻不得不讓給弟弟的女童,那些下了班還要給一個男人端茶倒水、洗衣做飯的已婚或者未婚女性,她們所面臨的所有困境,並不會因為稱謂的變化而得到改變。

要產生作用,就需要直面問題的、具體的行動。

那些行動中的人們是怎麼做的?

西安文理學院的副院長王曉萍女士在給全國政協的提案中建議,應當可以把女職工的產假和企業的補貼或者稅收直接掛鉤。企業只有依法保障女職工休產假,才能拿到這部分補貼。這樣可以鼓勵,更多僱傭女性員工。

鳳凰網公益頻道主編孫雪梅女士創立“女童保護組織”,與全國各地數百名女記者聯合發起公益項目,“普及、提高兒童防範意識”為宗旨,積極開展防性侵宣傳教育,培訓家長、老師,改善女童的安全狀況。

律師李瑩承辦過高達200多起涉及性別歧視、針對婦女暴力等領域的案件,為數千名貧弱婦女提供法律援助。她牽頭成立專門從事婦女維權及推動性別平等的公益性機構“源眾”,成立民間倡導反家暴法立法工作小組,聯合7家婦女機構在一起發揮各自優勢推動反家暴立法。

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寫在第108個國際勞動婦女節

Me Too 運動,我們應當看到其對於爭取女性權利的積極作用

她們的共同特徵是,直面那些問題,挑戰它,解決它,阻止它對女性的傷害。

她們所取得的成績,令所有糾纏的觀念之爭黯然失色。

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

在追求平權的鬥爭中,一百年前胡適的這句話很實用: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比起在概念層面進行曠日持久的爭論,腳踏實地的開展女性平權行動,是對婦女權益更好的支持和保障。這也是“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的生動實踐。

當然,最後還是要表個態:

我願意懷著真誠的善意平等對待所有的女性
反對對於女性的歧視,
以一個獨立人格對另一個獨立人格的善意,

選擇你樂意接受的方式對待你。

我願意與你們中的一個共同建設一個美滿的家庭,
我將承擔起我的責任,
珍視你的愛和付出,
成為你堅強的後盾,
而絕不當你奮鬥路上的負擔。

我也願意尊重和善待你們中剩下的所有人,
尊重你通過自己的誠實追求的人生價值,
支持你們同胞自由的追求自己的夢想生活

並願意支持你們,遏制那些阻止你們這樣乾的人。

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寫在第108個國際勞動婦女節

雖然圖中是“女王”,但我尊重你的選擇,願意用你喜愛的稱謂稱呼你

不管你們願意過3月7日還是3月8日,我都祝你們節日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