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關於如何斷夜奶之“哭聲免疫法”的看法

關於如何斷夜奶之“哭聲免疫法”的看法

上週我轉發了璐璐寫的《斷夜奶,原來可以這麼簡單》,後臺收到一些媽媽們的留言。有一部分媽媽覺得文章裡提到的“晚上寶寶再怎麼哭都不要餵奶”就是一直被國內詬病的“哭聲免疫法”(Cry It Out,簡稱CIO)。本來週末是不發文章的,今天大J特地寫了一篇文章想談談自己的看法,防止大家的誤讀。

這篇文章的核心思想是CIO嗎?

文章裡提出的一個核心觀點父母引導式餵養(Parent-Directed Feeding,簡稱PDF),關鍵是規律餵養,保證白天寶寶喝奶是有規律的,而且白天是吃飽的。這個其實是斷夜奶的一個大前提。 小D沒有經歷過斷夜奶的過程,我自己總結最大的原因就是,她從出院開始我就有意識地慢慢過渡到規律餵養,同時是和我分床睡的。白天吃飽了,晚上就不餓了,生理需求解決了;和我分床睡,沒有養成一哭就塞奶頭,迷戀媽媽的氣味來安撫的習慣,心理需求也不存在。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恰恰是很多寶寶頻繁需要夜奶最重要的原因。

至於對於已經養成有吃夜奶習慣的寶寶,璐璐的文章裡提出了,

晚上寶寶再怎麼哭都不要餵奶,但可以去安撫,前提就是延遲響應,同時不給奶而是用其他方法進行安撫。這個其實是有控制地回應寶寶的哭泣,從嚴格意義上講並不是CIO。大家都明白,要幫助寶寶戒除壞習慣,這過程本身一定是會有哭泣和反抗的。試想,從小開始就是晚上一動就有個奶嘴含著,媽媽溫暖的體溫和熟悉的氣味圍繞著,突然有一天這些都沒了,寶寶是一定會哭的。這也是為什麼戒夜奶和其他如何幫助寶寶自主入睡一樣,是一項長期工程。媽媽們一定要想清楚是否開始,一旦開始就要堅持下去。

文章中唯一可能有爭議的一個觀點就是什麼時候開始規律餵養,文章裡提出是從2~3個月開始,如今的主流觀點是4~6個月以後。這是我想特別指出,每個媽媽可以結合自己和寶寶的實際情況再開始,而不用照搬。

被過度妖魔化的CIO到底是什麼?

看到很多媽媽對於CIO的理解,和我知道的是有出入的。我特地又去查閱了不少文章,包括國內國外的,發現國內百度的解釋是過度妖魔化了CIO。

國內首位睡眠諮詢師小土大橙子寫過一篇關於CIO的文章,我覺得特別完整和客觀。我這裡引用部分她的觀點,想看她的這篇長文,可以文章最後點擊“閱讀更多”。同時也可以關注

新浪微博@小土大橙子,或者微信公眾號(小土大橙子,buyateng)。關於寶寶睡眠問題,小土的文章是非常有借鑑意義的。

不管哭聲免疫法具體如何,目前沒有任何科學研究表明,自閉症、精神分裂和哭聲免疫法之間有關聯。

親密育兒倡導者主張用各種安撫手段和回應消除哭泣,客觀上減少了任由哭來解決睡眠問題的盲目濫用。但這種做法的負面作用是忽略了哭的壓力釋放和治癒作用,從而抑制了情緒的健康表達。

睡眠和白天的經歷有可能導致嬰兒的壓力,另外嬰兒越困反而越興奮,兩者衝突掙扎,從而引發哭。而臨近睡眠時段的哭泣,有情緒釋放的功效。Cry it out 字面直譯 “哭出來”,其實從意願看也有類似的意思,哭是由困導致的,允許哭發洩出來,而不是用慣常的方式阻止哭。

有研究論證了溫和的方式和哭聲免疫法一樣會有效,很多孩子其實靠調整作息,溫和陪伴就能夠改善的,就絕不要輕易就採用哭聲免疫法。希望大家既不要神化他也不必妖魔化。

以上藍色文字引用於《哭免|嬰兒睡眠科普之“哭聲免疫法”》作者:小土大橙子(微信號:buyateng)

由這篇文章引發的討論想到的幾點題外話

大J最初想要分享璐璐文章的一個原因是,它從方法論上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所有寶寶的問題應該全面看待,而不是單一化。比如,大家想到斷夜奶就是在想如何讓寶寶晚上不吃,卻忽略了應該從建議一個規律的餵養節奏入手。這個其實是和我之前分享過的EASY(吃-玩-睡)的節奏有異曲同工之處。

我自己也是個媽媽,這一年多學習當媽媽的路上,一開始我也有疑惑,即使是科學育兒,如今理念派別也很多,不知如何進行。經過這一年多,我自己一個最大的體會是,可以用一個開放的心態去學習,但不要只是記住一個結論,然後硬套在自己孩子身上。而是全面瞭解後,選擇你和寶寶都適合的方法,畢竟育兒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個人化的事情,沒有任何一種是最好的,只有更適合的。

育兒很多時候和習武相似,一開始我們都是按照某個門派研究,但突然有一天,我們都開始明白真正的高手是“化無招為有招,可以以一及百”。這也是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這個公號本身就是我自己在學習當媽媽道路上的成長過程。我不是權威,我也不願意只分享一個結論,我想分享的是自己如何學習育兒知識,可以給大家一些思路和方法論以及我自己在女兒身上實踐的心得。

我歡迎交流和討論,我尊重不同觀點的存在。其實,我真的不怕被“拍磚”,但請不要只是丟來一塊磚就走了,希望可以花點時間和我分享原因,推薦好的文章,因為這樣也是在幫助我學習,我也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分享給更多的媽媽們。讓我們一起成為學習型科學育兒的聰明媽媽!

  • 實戰經驗|愛抱睡,放下就醒怎麼破?
  • 這是一場長期的硬仗,早產寶寶小月齡時的哄睡心得
  • 白天黏人,一直要抱,睡眠倒退,我的寶寶怎麼啦?
  • 用EASY幫助寶寶規律作息,一個人帶娃也能so easy
  • 手巧才能心靈-精細運動發展的重要性
  • 動力沙|寶寶玩沙好處多,在家隨時玩不怕髒

大J,座標紐約,曾經知名外企經理,現全職媽媽,分享在美國學到的育兒知識,沒有理論翻譯,只有在兒醫指導下的實踐心得和運用企業帶人智慧的聰明育兒方法。暢銷書《跟美國兒科醫生學育兒》、《跟美國幼兒園老師學早教》的作者,微信公眾號:

大J小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