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尬吹多少K的時代,堆硬件不如搞內容

昨天炸魚哥和朋友聊天,朋友正好在做一個海爾電視的項目,說海爾電視剛剛在深圳開了一個發佈會,和五個戰略合作伙伴簽約,要搞4K電視的內容搭建,跟我吐槽說現場那叫一個LOW,然後我看了看他們的現場圖片,確實一股濃濃的村企座談會風格,不忍直視。

尬吹多少K的時代,堆硬件不如搞內容

差不多就這個感覺...

對海爾印象並不算好,源於以前和海爾的多次合作,覺得企業的“國企官僚作風”太重,朝令夕改都是上頭一拍腦門的事兒。很多所謂的智能,總會時不時露出一些“土味”。

不過這一次,海爾電視在4K內容上的合作和搭建,我覺得還算挺實誠,至少不是虛頭巴腦的概念噱頭。聽朋友說,海爾和優酷阿里有合作,據說加入海爾4K VIP俱樂部,大概能享受超過2000部存在阿里雲庫的4K影視內容。

尬吹多少K的時代,堆硬件不如搞內容

電視模擬信號時代,因為內容的選擇範圍限制,所以硬件即體驗,硬件的提升代表了視聽效果的提升,內容不外乎一個遙控器上那麼幾個衛視臺。而電視進入智能時代後,內容早已無法限制用戶的體驗,硬件同質化問題開始凸顯,同時帶出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體驗永遠跟不上概念。

尬吹多少K的時代,堆硬件不如搞內容

電視機進入幾K時代,我覺得是一個偽命題。但是進入了智能時代是毫無疑問的,智能時代下,硬件不能代表體驗,只是體驗的一個基石。比如手機,4K屏現實效果好嗎?好,但是耗電的問題導致整體體驗上還不如一塊2K屏來的實在。還有三星出了名的安卓堆硬件,之前一直被取笑是負優化,硬件再好,在系統生態圈上的糟糕表現,導致硬件再好也無法帶來體驗的同步提升。

尬吹多少K的時代,堆硬件不如搞內容

4K片都沒看過什麼就要8K了

智能電視也是一樣。現代都說4K時代到來,8K時代也將到來,我聽著都覺得腦闊痛。4K還沒真正做到硬件體驗同步,眼看著8K、10K又要成為新標準了。不是我說,現在大部分電視都是“偽4K”,這裡並不是指硬件不達標,其實4K概念出來這麼久,市面上大部分智能電視都達到了硬件4K的標準,所謂“偽4K”是指一臺有4K硬件卻看不到4K內容的電視。

家裡有4K電視的太多,能看的4K內容卻太少。多少人在用4K硬件繼續1080P,4K偏遠的稀缺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無論是視頻資源還是遊戲資源都一樣。

尬吹多少K的時代,堆硬件不如搞內容

首先,各大視頻平臺並沒有提供4K片源,用戶得自己去下載,如果下載在電視上,現在電視的存儲空間能放幾部4K都是問題,如果下到自己的硬盤裡再去外接電視,個人覺得這樣實在挺麻煩,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體驗,尤其很多4K片源還得自己再去下字幕,電視機內置的播放器能不能支持字幕同步都是一個問題。

其次,網絡平臺提供4K片源,家裡的帶寬和電視自己的運存能不能支持,也是一個問號,最好的解決是本地存儲做大一點當作緩存,這樣應該可以比較流暢的觀看。

尬吹多少K的時代,堆硬件不如搞內容

這就是找4K片源的表情

炸魚哥自己的體驗來說,真是記不得自己有正兒八經的在電視上欣賞過4K內容。所以對於智能電視,廠商尬吹多少K,真是覺得很尷尬,哪怕你給我一個8K電視,我上哪去看8K內容。硬件的提升難道不是為了更好的用戶體驗,如果只是為了一個概念和噱頭,那麼我用4K電視看1080P和用普通電視看1080P的區別何在?

硬件同質化的今天,資本市場的催促下,大家都開始概念賽跑,以求所謂差異化。但是硬件不等於體驗,體驗是“硬件+內容”的綜合體現,個人認為後者重要性更甚於前者。

尬吹多少K的時代,堆硬件不如搞內容

主機配合4K電視,可是遊戲機硬件機能強行4K真的流暢嗎?

手機硬件再高,系統優化本土軟件生態不行,你會願意用嗎?

所以尬吹多少K的時代,堆硬件不如搞內容,拜託讓我們先讓我們用4K電視看4K片子耍耍4K遊戲行嗎?

你好,我是炸魚哥,喜歡就關注!

讓我們一起在互聯網的海洋裡愉快的炸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