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業內:“重慶西進”欲打造城市第二增長極

業內:“重慶西進”欲打造城市第二增長極

圖為2017年4月中迪廣場258米雙塔商務地標奠基活動。 受訪者供圖 攝

中新網重慶9月21日電(陳茂霖 張燕)隨著產業升級和城市建設的推進,重慶渝西等主城版塊迎來發展熱潮。重慶主城區域發展格局在不少業內人士眼中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重慶向西發展可以與重慶現有的產業格局形成雙核同頻共振的效果,進而打造城市‘第二增長極’。”21日,重慶社科院城市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彭勁松在接受採訪時如是說。

“從城市空間結構發展看,重慶主城從改革之初到直轄20年間,經歷了由渝中半島為城區主體的半島型城市結構,向長江、嘉陵江相夾地域擴散的喇叭型城市結構,到跨江穿山後形成的組團城市結構,再到因軌道交通和私家交通發展後組團彌合發展形成的圈層城市結構的轉變。”彭勁松說,“直轄第3個10年,重慶主城將東越過銅鑼山、西跨過中梁山,向由中央槽谷、西部槽谷和東部槽谷並立的槽谷城市邁進。到直轄30年末,主城城市形態將會是一個組合城市(空間上表現為平原型城市+山地型城市的組合),城市的建成區面積極有可能達到16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超過1500萬。”

彭勁松的觀點並非孤案。背靠成渝經濟帶的重慶西區擁有區域寬廣的經濟腹地和良好的產業基礎,其中九龍坡區更是重慶傳統的製造業聚集區域。媒體公開報道顯示,包括成渝高速中梁山隧道擴容改造工程等重大工程順利通過竣工驗收,也開始為重慶發展西進提供基礎便利;而相鄰的成都市更是在2017年第十三次黨代會上明確提出“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城市空間發展戰略,還公佈了《成都市實施“東進”戰略總體規劃(2017-2035年)》公眾意見徵集稿,提出要打造經濟社會發展“第二主戰場”,帶動川東、川南地區發展,更好地落實《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

“目前,以重慶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為發展極核的成渝城市群積聚了近8000萬人口,這樣的人口規模,即使在世界城市群裡,也是難以望其項背的。”重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趙芾表示,重慶城市發展向西主要有四大理由。

一是基於成渝城市未來發展在國家頂層設計上的期望所在,是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主要支撐;二是成渝經濟區構建中國經濟發展第四極是國家戰略要求,而成渝經濟區作為西部唯一的國家級經濟區,與沿渤海灣經濟區、長三角經濟區和珠三角大灣經濟區,行如蓄勢待發的利弓,共同成為國家邁向新時代的戰略框架;三是重慶發揮國家中心城市的歷史使命使然,重慶作為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這其實就是給國家中心城市提出了發展要求和方向,重慶不僅要提升自己,還要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加快建設成渝城市群;第四則是重慶大都市區空間拓展的必然趨勢,重慶作為傳統組團式城市,直轄以來,不斷在探尋城市增長的新引擎,從1998年成立北部新城開始,主城向北成為城市拓展的新態勢,2000年成立北部新區,2010年成立國家級兩江新區,無一不在演繹著直轄後城市高速發展新路徑。

“2000年前後,重慶也開始向東西兩翼試探性發展,1998年茶園新區建設和2003年大學城建設,開始塑造跨越兩山的城市空間形態。”趙芾說,“目前重慶城市形成了四山分隔的三大板塊與五大片區這樣一個城市形態,新時代重慶城市空間拓展,向西成為必然。”

與此同時,嗅覺靈敏的開發商早已紛紛在重慶九龍坡、沙坪壩大學城等區域佈局。在九龍坡新晉誕生的中迪廣場作為楊家坪商圈擴容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總建築面積近80萬平方米,將建成以“歐洲城時尚中心”為主題的商業綜合體,引進“中國最美書店”之稱的鐘書閣和新零售網紅“盒馬鮮生”等新消費業態,預計今年春節前開業。

在重慶大學建設經濟與管理中心副主任王林看來,高度決定了集聚。近年來,地處九龍坡的楊家坪商圈也在“長高”,例如作為中迪廣場,長到258米。縱觀國際國內一線大都市曼哈頓、上海等,都經歷了這樣一個長高、集聚的過程。

據楊家坪商圈辦主任李蒹萌介紹,目前以華潤萬象城、保利時代廣場為主力的九龍坡楊家坪商圈“北進”基本完成,以鐵馬廠為起點,直到九龍半島,將是楊家坪商圈“南拓”的舞臺。根據楊家坪商圈規劃,楊家坪商圈將打造以鐵馬廠地塊為代表的城市高端商業商務區、黃桷坪創意產業基地和九龍半島中央商務區輔中心,進一步豐富楊家坪商圈功能。

業內人士認為,近年來,重慶西部區域的“產品力”提升大幅度帶動了城市的繁華,也為城市生活注入了新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