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河池大學生甘坳回大石山區種葡萄年入20多萬元

河池大學生甘坳回大石山區種葡萄年入25萬元

"剛剛又有外地老闆來拉走了10噸。"甘坳手裡拿著幾沓錢,有點靦腆地笑著說,這些錢也不全部是我的,還有集體的呢。"在都安瑤族自治縣下坳鎮大石山區裡的一個場景。藍鈞帶領村民幾年前種下的毛葡萄,今年大獲豐收。

河池大學生甘坳回大石山區種葡萄年入20多萬元

外地老闆來收葡萄

另類的創業想法,將希望帶回大山發展

在廣西河池市都安縣下坳鎮隆壩村龍磊屯是個典型的石山地區,面積1735.5畝,其中石漠化面積就達1602畝。惡劣的生態環境,落後的生產條件,使該屯農戶大多處於貧困狀態。全屯能夠耕種的土地不到120畝,人均不足0.6畝,而且大多還是"碗一塊,瓢一塊"的石縫地,水土流失嚴重,土地貧瘠。村民只能是靠外出打工才能將日子過得好一點。年輕人就必須要通過刻苦學習來改變自己的明天,奮力的從學校走出大山,才有機改變全家的命運。

河池大學生甘坳回大石山區種葡萄年入20多萬元

甘坳家鄉

2012年,18歲的甘坳順利通過高考走出了大山,被廣西大學農學院相關專業錄取。這是他們一家人的希望,乃至全村人的希望,也是他們命運的轉折點。

2016年,學成畢業的甘坳居然沒有在城裡找個體面輕鬆的工作,而是又回到都安的大山裡,在家鄉創業。他的父親對他很失望說到這鳥不拉屎的地方,你能創什麼業。村裡的親朋好友也感到不可思議。

原來,甘坳還在大學的時候就有了自己的想法,他看中了家鄉里的毛葡萄,這種毛葡萄和山裡人一樣有著頑強的生命力,耐乾旱、耐貧瘠,能在石縫中生長,管理粗放,種植技術容易掌握,既能增加收入,又能綠化山體、保護環境、恢復生態。"這種毛葡萄是釀酒葡萄,和一般的水果葡萄不同,是可以加工增值、保存的。"甘坳說,"能夠加工、保存,就可以延續銷售期限,就不怕增產不增收了。

河池大學生甘坳回大石山區種葡萄年入20多萬元

山區毛葡萄

"但這個產業在大山裡還是封閉的還沒有人大規模的種植,所以他就想帶動村民一起致富,大力發展山裡的資源——種植毛葡萄。

河池大學生甘坳回大石山區種葡萄年入20多萬元

羅城仫佬族自治縣考察

為了說服父親,他帶父親到毛葡萄種植已形成規模的羅城仫佬族自治縣考察,並信心滿滿的與父親說到,如果創業不成功,就一定出去好好找個穩定工作。

葡萄爬滿山,大石山區成金山銀山

2018年,甘坳種植的200畝毛葡萄產量達100多噸,與村名合作種植的150畝毛葡萄產量也有50多噸,總產值達90多萬元。"除去成本,估計今年純收入能有20多萬元。"當然,最高興的就是甘坳的父親和村民了。

河池大學生甘坳回大石山區種葡萄年入20多萬元

村民利用農閒在葡萄摘葡萄

平時,村民利用農閒在甘坳的葡萄園做管護工,一天能有100元收入。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掙錢,村民非常高興,有2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在葡萄園打工增加收入脫了貧。"明年,1000畝毛葡萄全部掛果,龍磊屯所有貧困戶就可以脫貧了,"甘坳笑說。

產業要成功轉型,再次助農民增收

"龍磊就只能種植1000畝毛葡萄,不能再擴種了。我們不能破壞現有的生態去種植毛葡萄,那樣得不償失。"甘坳說,"下一步我們將通過發展鄉村特色旅遊來增加村民的收入。毛葡萄的採收季節剛好在學生暑假期間,我們可以開展采摘體驗等親子活動,搞農家樂,來拉動龍磊的鄉村旅遊。在這裡你可以吃到原生態的綠色食品,可以品嚐純正的毛葡萄酒。"

河池大學生甘坳回大石山區種葡萄年入20多萬元

特色旅遊項目

龍磊屯有個山洞,甘坳已經把它開發成了一個藏酒洞,每年都要用一部分葡萄釀酒。深加工,也是毛葡萄產業的一個方向。它不但可以提高收入,還是應對市場波動的有效有段,解決了增產不增收的問題。

甘坳帶領鄉親種植毛葡萄,讓龍磊群眾脫貧致富,還讓龍磊的山變綠變的更有價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