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血戰關家堖(上)

1940年8月20日夜,華北各地的八路軍(除一一五師和山東縱隊外)按照八路軍總部的統一部署,在華北敵後向日軍控制的各主要交通線發起了規模空前的破襲戰,即後來震驚中外的百團大戰。至1940年10月初,八路軍參戰各部基本上完成了總部賦予的各項任務,取得了百團大戰前兩個階段作戰的偉大勝利。不過,由於八路軍連續進行進攻作戰,參戰各部都已相當疲勞,加之日軍增援過多,八路軍暫時難以繼續擴大戰果。根據戰場形勢的這一變化,八路軍總部決定結束百團大戰第二階段的作戰,要求各部隊在結束作戰行動後適當集結主力進行休整,補充兵員,鞏固部隊,總結經驗教訓,做好部隊的教育工作,為下一階段的作戰做好準備。

自戰役打響一個半月來,在八路軍連續大規模破襲和攻擊下,華北日軍損失慘重。而心氣正旺,一直想在華北有一番作為的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多田駿接連“出醜”,不禁惱羞成怒,叫嚷著要給八路軍加倍回擊,要活捉正在華北前線指揮作戰的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八路軍副參謀長兼前方總部參謀長左權等領導人,徹底摧毀和消滅八路軍的抗日根據地。

從10月6日起,日軍調動數萬兵力向華北各抗日根據地開始進行報復性“掃蕩”。這實際上是日軍作戰的規律,即每次失敗後,必然出兵報復,失敗得越慘,報復得越兇,而且常常是敗兵剛剛收隊,大隊人馬就立即撲來,妄圖趁八路軍“消化”勝利果實時,打八路軍一個措手不及。對此,彭德懷和左權都很清楚。於是,“掃蕩”與“反掃蕩”便成了百團大戰第三階段的主要形式。

與以往相比,日軍的此次報復性“掃蕩”更加瘋狂,手段更為殘酷。在“掃蕩”過程中,日軍見人即殺,見屋即燒,見牲畜和糧食即搶或焚燬,水井用後則一律封埋或下毒,就連老百姓日常用的鍋碗瓢盆和農具也被砸碎、砸爛。日軍企圖通過此舉,將抗日根據地完全變成焦土,以挽回其慘敗的面子,穩定其業已動搖的軍心。在日軍歇斯底里的摧殘下,一些抗日根據地由於事先沒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反“掃蕩”動員不夠深入,致使民眾受到了很大的損失,許多村莊被日軍放火燒成灰燼,片瓦無存,其狀極慘。

日軍的殘忍與暴虐更加激起了彭德懷與左權等八路軍領導人的憤怒與仇恨,他們準備尋找機會,消滅一兩路進犯的敵人,打擊其囂張氣焰。不過,由於日軍來勢兇猛,為了八路軍總部的安全,彭、左兩人率領總部指揮機關在山西武鄉縣境內不停地轉移。同時,他們又急電在前線作戰的八路軍總部特務團,要其火速趕往武鄉縣東北地區,向總部靠攏。10月19日,彭德懷和左權向八路軍晉察冀軍區、一二○師、一二九師等部隊正式下達了反“掃蕩”作戰的命令。命令要求在敵人對各抗日根據地採取拼命毀滅政策的形勢下,各根據地黨政軍民要密切配合,廣泛開展游擊戰,粉碎敵人的“掃蕩”。隨後,彭德懷離開八路軍總部,到晉東南各戰場巡視,瞭解敵情和戰況。當看到因日軍的“焦土政策”而變成廢墟的一個個村莊時,彭德懷如萬箭穿心,痛楚不堪。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決心:決不能允許日軍如此暴虐下去,一定要打一兩個大的殲滅戰,打退敵人的進攻。

血戰關家堖(上)

10月下旬,日軍三十六師團岡崎大隊約500人,瞎打亂撞來到了八路軍總部設在遼縣、武鄉縣、黎城縣交界地區

的黃崖洞兵工廠。該兵工廠是八路軍總部在華北敵後建立的最大的武器彈藥生產基地,曾被朱德譽為八路軍的“掌上明珠”。接到日軍進犯黃崖洞兵工廠的報告後,彭德懷立即命令一二九師三八六旅趕往黃崖洞打退日軍的進攻。日軍見八路軍大隊人馬來援,在兵工廠內放了一把火後即逃離了此地。

岡崎大隊自11日開始沿沁縣—西營—王家峪的路線東進,20日進逼第18集團軍總司令部所在地西井,25日,敵500多人沿桐裕河谷進入了黃崖洞,八路軍總部的水腰子兵工廠就在附近。水腰兵工廠設在太行山脊黎城縣的黃崖洞谷中,四面險峰環抱,唯一的出口是南面絕壁中裂開的一道裂縫,俗稱“翁圪廊”。八路軍總部把兵工廠設在這裡,是經朱德親自察看地形後,精心選定的。被朱德視為“掌上明珠”。經過精心規劃和建設,這個軍械所已形成月產400餘支步槍和大量子彈的生產能力。25日,當正在黎城八路軍指揮所的彭德懷聽到翁圪廊已經丟失,日軍開始進入黃崖洞的消息,不禁大怒,要求嚴查擅自撤離者的責任,以軍法論處,並即刻命令386旅的772團和16團趕到黃崖洞,打退日軍的進攻。

其實,岡崎大隊並不知道黃崖洞有八路軍的兵工廠,當時他們也沒有找到水腰兵工廠。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對當地的地形極不熟悉,且不敢離開地圖上標有的路線太遠。據戰後生還的老兵才田升回憶,岡崎大隊一直在沿西井—黃崖洞—左會這一路線追殺八路軍的指揮機關,但由於八路軍的靈活戰術、對當地地形的陌生和糧彈匱乏且補給困難,使得支隊疲於奔命而戰果甚微,直到10月28日才被迫開始從左會反轉。而回憶中沒有提到發現八路軍的兵工廠的事。

血戰關家堖(上)

日軍見八路軍大隊人馬來援,日軍在放了一把火後即逃離了此地。隨後,岡崎大隊由黃崖洞西犯,很快就竄到了左會、劉家咀地區。不過,在抗日根據地軍民的襲擾之下,岡崎大隊於10月28日被迫撤到武鄉縣蟠龍鎮關家堖附近,準備奪道武鄉,退回沁縣。恰巧,剛打完榆(社)遼(縣)戰役的八路軍一二九師,此時就在蟠龍鎮附近休整。決不能讓岡崎大隊退回老巢!彭德懷決心消滅這股日軍。隨即,彭德懷趕回八路軍總部,與左權等人研究制訂具體的作戰計劃。

10月29日下午,彭德懷從黎城火速趕到武鄉縣蟠龍鎮石門村,決定親自坐鎮指揮。左權及一二九師師長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等人也先後趕來。當晚,彭德懷召集一二九師的師、旅幹部開會,正式下達八路軍總部的作戰命令:由劉伯承、鄧小平指揮一二九師三八六旅、新編第十旅各一部,三八六旅旅長陳賡指揮一二九師三八五旅一部和決死第一縱隊二十五、三十八團各一部,彭德懷親自指揮總部炮兵團山炮連,於10月30日凌晨4時對日軍岡崎大隊發起攻擊。具體攻擊部署是:三八六旅七七二團和總部特務團為一路,從關家堖東北、東南側攻擊;三八五旅七六九團為一路,從關家堖的西北側與前一路並肩攻擊;決死第一縱隊為一路,由南向北推進,在關家堖南側對日軍的左翼進行牽制;新編第十旅為一路,由西向東封鎖日軍西逃之路。會議結束後,各路參戰部隊迅速向指定的攻擊位置進發。

正當八路軍進行合圍時,日軍連夜佔領了關家堖。關家堖位於太行抗日根據地的腹心地區,在武鄉縣蟠龍鎮磚壁村正北13裡處。這一帶山嶺起伏,溝壑縱橫。關家堖是群嶺環抱的一個高高的山崗,山頂是一塊方圓幾百米的平地,很適合排兵佈陣。其北面是斷崖陡壁,下面是一條深溝,東西兩側坡度較陡,只有南坡比較平緩,可作進攻路線。因此,關家堖可謂易守難攻之地。關家堖南坡上面原住著50餘戶姓關的人家,沿山壁構築了一孔連一孔的窯洞。此時,村裡的人早已轉移出去了。南坡的對面是一個比關家堖更高的叫柳樹堖的山崗,與關家堖互為掎角,從柳樹堖上可以用火力控制通往關家堖的小路。岡崎大隊在佔領關家堖的同時,也佔領了柳樹堖,並連夜在兩地構築工事,挖了坑道,拆下當地住戶的門窗架在上面,築成了隱蔽所。在關家堖山頂的平地上,日軍也架起了幾挺機槍。這樣一來,日軍就在關家堖和柳樹堖布成了一個嚴密的火力網。

血戰關家堖(上)

10月29日23時左右,左權忽然接到日軍岡崎大隊已佔領關家堖和柳樹堖的報告。他看了看錶,離預定的總攻時間還有5個小時。敵情的這一變化,對八路軍的攻擊十分不利。原本山路就很狹窄,大部隊難以展開,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進攻關家堖就更加困難了。眼下的這一場戰鬥,很可能是一場惡戰。左權不禁有些擔心。改變作戰計劃已不大可能,彭德懷已經下了作戰命令,並且一再強調務必要殲滅這股日軍。所以左權此時想得更多的是如何指揮部隊去取得這場作戰的勝利。經過慎重考慮後,左權決定讓八路軍總部特務團利用黑夜提前發起攻擊。

下定決心後,左權把特務團的團、營以上軍事幹部召集到指揮所,交代任務:第二營從側後摸到關家堖山頂,30日凌晨3時發起攻擊,除掉山頂上日軍的機槍陣地;第三營從關家堖和柳樹堖中間突擊,斬斷兩股日軍之間的聯繫,得手後向西突進,摸黑逐個消滅窯洞裡的敵人;其他兩個營從西北嶺插上,防止敵人逃回武鄉。左權特別強調,特務團的總任務是掩護兄弟部隊按時進入陣地,然後來個中間開花,與兄弟部隊配合,一舉殲滅敵人。部署完畢後,左權又解釋道:我們之所以要在3時發起攻擊,是因為敵人在我們的圍困下已經疲憊不堪,特別是他們又剛剛構築完工事,肯定是累得不行,困得不行,我們就要趁敵人酣睡時進行偷襲。

八路軍總部特務團受領任務後,團長歐致富要各營營長按照左權的部署立即行動。凌晨3時前,特務團各營就已到達預定位置。第二營神不知鬼不覺地摸到了關家堖的山頂。隨著寒光一閃,兩個日軍哨兵便悄無聲息地倒下了。接著,第二營的戰士把手中的手榴彈甩了出去,沉悶的黑夜頓時被隆隆的爆炸聲打破。

埋伏在山下的特務團各部隨著團長歐致富一聲令下,迅速向各自的目標衝去。起初,戰鬥進展得相當順利,特務團很快佔領了關家堖上的一排窯洞。可正當特務團準備繼續向前攻擊時,左側的一間窯洞中突然響起猛烈的機槍聲,把特務團壓得無法展開。特務團警衛連連長唐萬成端起一挺機槍,率領一個班從斜坡上猛壓下去,拼死衝到窯洞前,隨即甩出一批手榴彈。頓時,窯洞裡黃煙滾滾。隨後,從裡面竄出來20多個日軍。唐萬成端起機槍一陣猛打,10餘個日軍立時斃命。他剛要往前衝,窯洞裡敵人的機槍又響了起來。唐萬成的一隻手臂被子彈擊中,機槍落到了地上。衝在前邊的排長趕緊跑過去,將滾落到日軍前的機槍搶了回來,隨即打出一梭子彈,眾人這才脫險。

原來,日軍將這排窯洞全打通了,每個窯洞都築有機槍陣地,既可獨立構成一個火力點,又可與其他窯洞互相掩護、互相支援,形成交叉火力網。機槍陣地前還挖有防彈壕,如果手榴彈沒有扔到位,掉到防彈壕裡,就難以對日軍構成威脅。窯洞外也挖了工事,構成了裡外相連、窯窯相通的循環作戰工事。特務團不知道此中情況,在同日軍爭奪窯洞時,付出了不小的代價。歐致富一看情況不妙,立即命令各營暫停攻擊,待大部隊發起攻擊後,再裡應外合殲滅敵人。

血戰關家堖(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