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6 安利一本沒有文字的小說,2個小時就可以看完!

若未知的世界讓人心生恐懼,我們是自我封閉,還是勇敢走出去?

——《燈塔》

最近"讀"了一本小說《燈塔》,全書400頁,只花兩個小時就可以看完,看完後感覺酣暢淋漓,必須得安利給大家!

安利一本沒有文字的小說,2個小時就可以看完!

不同於其他小說的文字表達形式,這是一本慢鏡頭圖像小說,豆瓣評分9.1。感受一下讀者的書評:

安利一本沒有文字的小說,2個小時就可以看完!

安利一本沒有文字的小說,2個小時就可以看完!

安利一本沒有文字的小說,2個小時就可以看完!

—1—豆瓣評分9.1的小說到底說了些什麼?

小說主要描繪了一個相貌畸形的怪人"孤獨",自出生起就住在海上的燈塔裡,與世隔絕地生活了50年。家裡的一本舊詞典是他認識世界的唯一窗口,詞典的釋義與孤獨的想象力就是他的全世界。

我們很難計算出人的一生有多長時間需要與孤獨相伴,但一定不會太短。在那些孤獨的生存狀態下,其實我們會變得更加純粹。

在孤獨的狀態下,燈塔怪人只能將那些隨海浪飄來的舊玩具、破碎的羽毛球、樹葉視若珍寶,用那本老舊的字典和僅有的想象力構建自己的精神世界。

安利一本沒有文字的小說,2個小時就可以看完!

小說出自法國著名漫畫詩人克里斯多夫·夏布特之手。

說到克里斯多夫·夏布特,中國讀者對他也許不是很熟,但在法國,這位感情細膩的漫畫家,因擅長改編文學名著,描繪複雜細膩的人性,被業界譽為"漫畫家中的詩人"。

很多小說致力於用文字宣洩情緒,但夏布特認為傳遞情緒的最佳辦法不是寫出來,不是直給,而是啟發。每一位讀者通過繪畫都可以按自己的方式產生情緒,給故事填上自己的色彩。

所以《燈塔》這本小說就充分的展現出克里斯多夫·夏布特漫畫詩人的特性,勾勒出了人性中的美醜、孤獨、恐懼、膽怯……

安利一本沒有文字的小說,2個小時就可以看完!

很多人看完這本小說會想起《巴黎聖母院》裡的敲鐘人卡西莫多。要說有相似的點,就是《燈塔》裡的怪人和卡西莫多都有著醜到極點的相貌:參差不齊的牙齒,獨眼,駝背……

雨果塑造的不僅是一個簡單的"醜八怪",他賦予了卡西莫多一種"美麗",一種隱含的內在美。而在燈塔怪人身上,夏布特想要體現的則是擺脫孤獨追逐自由的勇氣。

安利一本沒有文字的小說,2個小時就可以看完!

主人公"孤獨"

—2—書名《燈塔》到底有哪些意義?

燈塔,可以是迷失水手的希望之光,也可以是以愛之名囚禁的牢籠。

書中矗立在海邊的燈塔就像一座無人之境的城堡,怪人生活在裡面,看似安全逍遙,其實面對的是永無聲息的寂寞,不是城堡,而是監獄。

面對這種無人監管的監獄,是選擇自我封閉,還是勇敢的走出去?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老Brooks吊死在破舊的出租屋裡,老Red不報告就無法小解。

這種被心靈囚禁的生活就像燈塔裡怪人的生活,內心渴望自由,卻缺乏尋求出口的主動性。

所以說夏布特筆下的燈塔也是監禁與自由的映射。

安利一本沒有文字的小說,2個小時就可以看完!

—3—《燈塔》裡有趣的情節

夏布特描繪的景象大多怪誕,正是因為這種不尋常,所以看《燈塔》裡的很多鏡頭都充滿著趣味性。

主人公養的那條魚居然會因為看到他吃魚而害怕;宇航員居然把月球當座椅;蘑菇居然是長在人臉上的。

安利一本沒有文字的小說,2個小時就可以看完!

這種怪誕夏布特以主人公的想象來呈現,看完笑了之餘,又不禁會想:現實和想象之間存在的差距來源於什麼呢?

當主人公在字典裡看到"監禁"一詞的時候,他放走了那條魚,他說:"沒理由也讓你受監禁。"

我們很多人都向往自由。主人公當然也向往外面的世界。但和我們一樣,膽怯常常是禁錮我們邁出外界的最重要的原因。夏布特大概就是想借這一點,激勵膽小的人勇敢向外邁一步。

安利一本沒有文字的小說,2個小時就可以看完!

經常給怪人送補給的水手給怪人寫了一張紙條,紙條上寫著:

你喜歡什麼?

怪人拿著紙條想了很久,回答:

世界的景象

我們每個人心裡應該都住著一個燈塔怪人,膽小孤獨,不敢嘗試。但世界的景象永遠是吸引我們出走的源頭。所以當水手送來那麼多張承載世界景象的明信片時,怪人終於鼓起勇氣,收拾好行囊,踏上駛向外界的航船……

安利一本沒有文字的小說,2個小時就可以看完!

夏布特想要傳達的東西遠遠不止這些,在這個故事裡,你會面對很多人類共同的情感話題:孤獨、空虛、膽怯……也會看到我們所沒有的荒誕而又有趣不得想象力。

他不愧被譽為"漫畫家中的詩人",如果我們順著流動的畫面仔細尋找,我們會發現很多鮮活的生動的細節。

小說的後記有一句話讓我很有共鳴:"生命裡的很多時候,我們只剩獨自一人。就像茫茫大海上的一座燈塔,靜靜守護著屬於自己的島嶼,以抵抗夜以繼日的孤獨。"

安利一本沒有文字的小說,2個小時就可以看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