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9 牧野之戰,奠定周朝八百年江山的關鍵一戰

牧野之戰是周武王滅商尤為重要的一役,是我國曆史上一次著名的戰役,發生在公元前1044年1月9日,是周聯軍與商朝軍隊在牧野進行的決戰。由於帝辛(紂王)先徵西北的黎,後平東南夷,儘管取得勝利,但是窮兵黷武,社會階級矛盾迅速惡化,最終導致兵敗自焚,商朝滅亡。《左傳》載:“紂克東夷而損其身”。

牧野之戰,奠定周朝八百年江山的關鍵一戰

商朝自成湯建立,歷經六百多年後,傳位至第三十一位國王帝辛(紂王)時,幾乎四面楚歌。據《史記 殷本紀》載:帝辛“資辯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錳獸;知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不過“好酒淫樂,嬖於婦人”。喜淫樂、好酒色的紂王,修建許多園林臺榭,如酒池和肉林。酒池大得可以划船,肉林大得可以奔跑玩耍,整日荒淫無度,渴了喝酒,餓了吃肉。其次,紂王還寵愛美女妲己,高築鹿臺,炮烙之刑,命樂師作淫聲怪舞,不分晝夜的飲酒作樂,不理朝政,不祭鬼神,成為一個無道昏君。再次,妄殺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最終諸侯臣屬紛紛離叛。最後,紂王還窮兵黷武,常對東南夷族用兵,取得戰爭勝利,俘虜“億兆(上百萬)夷人”,被譽為“百克(百戰百勝)”。但商軍主力遠征東夷,造成商都朝歌(今河南省淇縣)空虛,無兵可守。

我們再來看看當時的周部落。

在《詩經》裡,我們可以找到很多歌頌周人先祖及歷代周王的作品,如果連綴起來,基本是周人的發跡、興亡史。實際上,司馬遷寫《史記·周本紀》的很多資料均源於《詩經》。

根據史料載,周原是渭水中游的一個古老部落,活動範圍相當於如今陝西中部的一些地區。當時這裡的自然環境十分優越,因此周很快發展起來。

至周文王姬昌時,由於重用呂尚、散宜生、太顛、閎夭、南宮适等賢臣,實力逐漸增強。

不過,直到周文王時期,在經濟上和軍事上週部落還無法與商抗衡。《竹書紀年》載:“文丁殺季歷。”可見商的強大,季歷死,其子姬昌立。文丁之子帝乙即位第二年,周即進攻商,“ ( 帝乙) 二年,周人伐商。”結果是周人輸了,說明周與商的差距還很大。《史記》載:“帝紂乃囚西伯於羑里”,帝辛能囚禁周人的君主,可見商朝絕對還控制著周。

牧野之戰,奠定周朝八百年江山的關鍵一戰

當然,隨著周的實力日益增強,不僅想擺脫商朝的控制,還有取而代之的“企圖”。雖然如此,帝辛時期的姬昌曾率周軍開疆拓土, 揚威天下, 但終其一生都未曾對商用兵。

不過,姬昌卻為其繼承者伐商打下了基礎。

首先,宣揚德教,為滅商做輿論準備,並奠定思想基礎。

針對商王宣稱自己的王權來自“天命”,周人用“天命無常,惟德是輔。”來反對,暗含商王無德,西伯有德,天命開始轉到姬昌身上。

其次,小心事奉商朝。儘管姬昌對內稱周文王,但是對商朝仍殷勤貢奉,甚至在自家祠堂祭祀商朝先王,這樣做都是為了躲避帝辛的耳目。當時姬昌與九侯、鄂侯同為商王朝“三公”,位高權重,帝辛懷疑姬昌圖謀不軌,想將其除掉,但又攝於周部落的實力,就想找一個藉口:九侯將女兒獻給帝辛作妃子,但她因不喜歡宮中的淫亂而被殺,還將九侯剁成肉醬;鄂侯不滿,據理力爭,也被製成了肉乾。三公一下子去了兩公,姬昌發出一聲嘆息,卻被崇侯虎“聽”到並上報帝辛。最後,姬昌被囚禁於羑里,據說他就是在那裡作了《周易》。

再次,姬昌為提高周的聲譽,積極調停各方國間的爭端,諸侯紛紛依附。據《史記》載:“天下三分,其二歸周”。

此外,姬昌還“切斷”商朝同西部屬國的聯繫。先是出兵伐犬戎,接著又討伐侵凌鄰國的密須,解除了伐商的後顧之憂。緊接著出兵東向攻黎、攻邗、攻取了商土寵臣崇侯虎的崇國。最後遷都於豐,使國都不易受戎狄的侵擾並更有利於向東進兵。

最後,向商朝排除間諜。大家不妨想一下,如果沒有間諜人員在商朝內部竊取情報、裡應外合,作為小邦的周怎麼那麼自信地率幾萬將士長途出征商朝?難道就不怕商人以逸待勞嗎?據說,周文王派出的這個間諜就是膠鬲。膠鬲原為販賣魚、鹽的,後周文王把他推薦給商紂王,以作為內應。

至此,姬昌伐商部署全部完成。

公元前1050年,姬昌病逝,其子姬發即位,這就是周武王。

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姬發親率戰車三百乘,虎賁三幹人,步兵數萬,開始東征。同年2月21日,周軍抵達孟津,與庸、盧、彭、濮、蜀、羌、微、鬃等部族會合,聯軍總數達四萬五千人。

之後,聯軍繼續冒雨東進。

27日清晨,周武王莊嚴誓師,歷數帝辛種種暴行(《尚書》“牧誓”)。

翌日晨,聯軍抵達牧野。

《詩經》載:“牧野洋洋,時維鷹揚。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期清明”。

當時商軍的主力還在東南,一時無法徵調,帝辛只好倉促武裝奴隸、戰俘和守衛朝歌的軍隊前往牧野迎戰。據《史記》載,總兵力達七十萬。

關於這場戰役的經過,《逸周書 克殷》有很詳細的記載。周軍先由姜子牙派出數百名精兵出陣挑戰,震懾商軍並衝亂其陣腳;緊接著周武王親率主力跟進衝殺,徹底衝散對方陣形。商軍裡的奴隸和戰俘原本就不想為紂王賣命,幾乎全部倒戈,商軍快速崩潰。紂王見狀,返朝歌,登鹿臺,“蒙衣其珠玉,自燔於火而死”,商朝正式宣告滅亡。周武王抵達鹿臺後,親自斬下紂王的頭顱示眾。

牧野之戰以周武王獲勝而告終,周軍一共殺了商朝士兵十八萬人,俘虜三十三萬人,捕獵一萬多頭虎、熊、犀牛、鹿等動物,搜出大量奇珍異寶,如佩玉就有十八萬塊。

牧野之戰,奠定周朝八百年江山的關鍵一戰

隨後,周聯軍分成四路,“討伐”忠於商朝諸侯,在海濱處殺了商朝大將飛廉。

有趣的是,關於這場戰役時間的確定還跟一次奇異的天文現象有關。《淮南子·兵略訓》中有關於彗星的記載:“武王伐封,東面而迎歲,至祀而水,至共頭而 墜,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這記錄表明:牧野之戰時,木星出現在東方,同時有彗星出現,彗星及其柄的方向都在東方。天文學家張任哲利用電子計算機及大行星 攝動而得三千多年中哈雷彗星的運行軌道,認為《淮南子·兵略訓 》所載的有關 彗星的記錄與哈雷彗星迴歸的年代、月份、方位都吻合。就確認了牧野之戰的時間為公元前1057至前1056 年。

牧野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先發制人的有名戰役,結束了商王朝六百多年的統治,西周王朝的統治得到確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