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我就是演員》|大眾的爭議點,透露著生活閱歷的深淺

《演員的誕生》第二季節目——《我就是演員》自播出後牢牢佔據著熱搜榜,這檔比拼演技的節目從名字到導師陣容,都在變與不變的邊界中來回試探,如果說第一季的舞臺放大了演員與劇本不適應的衝突,第二季則更多的聚焦於演員之間的演技比拼。覆盤目前播出的三期節目演技突出的演員,綜合期待值、演技指數來評價他們的表現。

《我就是演员》|大众的争议点,透露着生活阅历的深浅

左小青VS任素汐:

外放派和內斂派的較量

《我就是演员》|大众的争议点,透露着生活阅历的深浅

期待值:★★★

演技指數:★★★★

任素汐和左小青演繹的片段是電影《1942》,背景是戰爭時代,生靈塗炭、哀鴻遍野。兩位演員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演法,左小青是內斂派,她蹙著眉頭壓抑著流淚,沒有使用激烈的表現手法去詮釋角色,而是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形式訴說對現實的無奈、絕望,哪怕是賣了女兒後的悲慟都是剋制的,但這種“以靜制動”不會讓人忽略她的存在,直擊人的內心。

《我就是演员》|大众的争议点,透露着生活阅历的深浅
《我就是演员》|大众的争议点,透露着生活阅历的深浅《我就是演员》|大众的争议点,透露着生活阅历的深浅

與左小青相反,舞臺經驗豐富的任素汐從拿到劇本開始,就明確了角色的任務,這也是徐崢和吳秀波在點評時意見相左的一點,徐崢欣賞任素汐,認為在她身上看到了角色明確的目的性;吳秀波更加認可左小青,認為她的真情流露才是最寶貴的。

客觀而言,任素汐在整場表現裡更加具有攻擊性,不論是角色使然,還是她為這場比賽所迸發的拼勁。部分網友詬病任素汐在演繹的過程中對待孩子有些“粗魯”,沒有真正理解母親的這個身份,但不得不承認,第一個淚點確實是從任素汐為孩子割腕時產生的,如果說左小青讓觀眾看到了現實的殘酷性,而任素汐頗有張力的演法則讓觀眾真正感受到身處戰爭的絕望。

《我就是演员》|大众的争议点,透露着生活阅历的深浅
《我就是演员》|大众的争议点,透露着生活阅历的深浅《我就是演员》|大众的争议点,透露着生活阅历的深浅

宋洋VS杜淳:

人物角色的歷史碰撞感

《我就是演员》|大众的争议点,透露着生活阅历的深浅

期待值:★★★★

演技指數:★★★

杜淳和宋洋演繹的片段是《軍師聯盟之七步詩》,背景是曹丕登上帝位,擔心才識過人的弟弟曹植會威脅到自己的皇位,以意圖謀反的罪名將曹植押入大牢。曾出演過《我的經濟適用男》《北京青年》等多部熱播劇的杜淳此次暴瘦歸來,在這出戏的後半部分才漸漸詮釋出君王的威嚴和尚存的手足之情:

《我就是演员》|大众的争议点,透露着生活阅历的深浅

而擁有《倭寇的蹤跡》《暴裂無聲》等多部代表作的宋洋則由於沒有堅持自己對角色的理解而把戲演砸了。

《我就是演员》|大众的争议点,透露着生活阅历的深浅
《我就是演员》|大众的争议点,透露着生活阅历的深浅

關於導師吳秀波點評“曹丕是豆,曹植是萁”的這段話有著不少的爭議,主流觀點上,都認為“曹丕是萁,曹植是豆”,但放在歷史大環境下,吳秀波的觀點其實格局更加宏遠,萁最後燃盡了自己的生命成全了豆。從詩詞的角度來說,“曹丕是萁,曹植是豆”;結合史實來說,“曹丕是豆,曹植是萁”。

《我就是演员》|大众的争议点,透露着生活阅历的深浅

爭論《七步詩》中豆、萁的緣由是宋洋飾演的“曹植”究竟怕不怕死?宋洋的演技實力毋庸置疑,換一個角度來說,這場戲的缺憾不是在於他沒有演出不懼死亡的狀態,而是他的“怕死”沒有展現出一個大家之範,歷史上的曹植被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評價為“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文學批評家鍾嶸亦贊曹植“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這樣的人,在面對死亡應該是有著不同的風采。

《我就是演员》|大众的争议点,透露着生活阅历的深浅《我就是演员》|大众的争议点,透露着生活阅历的深浅

齊溪VS塗松巖:

爐火純青,沒有上熱搜的教科書表演

《我就是演员》|大众的争议点,透露着生活阅历的深浅

期待值:★★

演技指數:★★★★☆

《我就是演員》播出三期以來,齊溪和塗松巖演繹的一齣戲是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可惜的是,兩位戲骨級的演員話題度不高。齊溪出生於1984年,代表作《浮城謎事》,憑藉此片獲得第49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演員。塗松巖出生於1976年,代表作《雙面膠》《雙城生活》等。在《我就是演員》的舞臺上,他們共同演繹電影《歲月神偷》,故事背景是塗松巖和齊溪飾演一對在風雨飄搖中苦苦支撐的夫婦,大兒子羅進一得了血癌,給本就清貧的家庭重重一擊。

《我就是演员》|大众的争议点,透露着生活阅历的深浅

大幕一拉開,塗松巖飾演的羅爸爸邊修鞋邊“應付”著妻子的問話,如果苛刻地評價,塗松巖前期進入角色稍微緩慢,與妻子的互動略微僵硬,從掰住妻子的腳腕讓她試鞋開始,他才真正讓觀眾有了代入感,這也為後來勸說妻子放棄大兒子作了鋪墊,從整場戲來說,塗松巖最出彩的一部分在於大兒子去世後,他將妻子摟進了自己的懷抱中,背對著觀眾,那背影卻呈現出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無奈、困頓不堪,塗松巖的表演一氣呵成,自然且真實。

《我就是演员》|大众的争议点,透露着生活阅历的深浅
《我就是演员》|大众的争议点,透露着生活阅历的深浅

相比於塗松巖,齊溪的表演方式引發了導師章子怡和部分網友的爭議,作為母親,齊溪極力要將剩下的粥餵給已經斷氣了的大兒子,從不願相信——“催眠”自己——無奈接受,在這之中,除了喂粥時的小小顫抖,她的表演是剋制的,情緒是往裡收的,以至於導師章子怡點評她“:需要更加激動一點,沒有一個母親在孩子去世的時候能那麼冷靜。”

《我就是演员》|大众的争议点,透露着生活阅历的深浅

網友之間也分成了兩派,一派認為塗松巖和齊溪的這出戏與原作任達華和吳君如相比有些尷尬,過度展現人物的堅韌而抹去了應有的情緒;另一派認為有著豐富閱歷的兩位演員真正演繹出了現實感,哭天喊地撕心裂肺大多存在於影視作品中。

《我就是演员》|大众的争议点,透露着生活阅历的深浅

至親去世,有悲痛欲絕哭斷氣者,有沉默不語恍恍惚惚者。在面對被病痛折磨死去與毫無徵兆死去的親人時,家屬的反應也不盡相同。我們能說那些平靜外表下掩藏的痛苦就不是痛苦嗎?正如齊溪看到二兒子放學回來後儘管還沉浸在重創下,仍然殘存最後一絲理智,顫抖地移動到床頭進行遮擋,塗松巖為了避免二兒子看到哥哥的死亡而假意陪他玩遊戲,生命如螻蟻,活著的人終究要收拾殘局。

《我就是演员》|大众的争议点,透露着生活阅历的深浅

王媛可:

演戲頗有感染力,眼神戲層次分明

期待值:★★

演技指數:★★★

備受期待的楊蓉和王媛可、斕曦分到了一組,意味著是難度加大的三進一,她們面對的劇本是宮廷戲——《後宮》,王媛可飾演的婉貴人和斕曦飾演的安貴人聯手設局旨在扳倒楊蓉飾演的靜妃,從整場戲來看,演技一直備受肯定的楊蓉在舞臺上暴露了語速過快、氣聲弱、臺詞功底差的短板,把心機毒妃演成了驕縱大小姐:

《我就是演员》|大众的争议点,透露着生活阅历的深浅

王媛可的情緒拿捏尤其是眼神戲層次分明,能讓人入戲:

《我就是演员》|大众的争议点,透露着生活阅历的深浅

斕曦由於戲份問題表現中規中矩,但在三人中,她的人物角色是能夠立住的,臺詞以及肢體動作都較為自然。

《我就是演员》|大众的争议点,透露着生活阅历的深浅

在徐崢提出的即興表演環節,王媛可面臨的考題是“接受快要臨終男友的求婚”,在情緒遞進中有張有弛,充滿感染力。

《我就是演员》|大众的争议点,透露着生活阅历的深浅

王媛可出生於1984年,是今年大火的《延禧攻略》裡“純妃”的扮演者,在這部劇之前,她長達11個月沒有戲約,也曾心生放棄演戲轉行的想法,在煎熬中迎來轉折,她感嘆:“你做好當下你想要做的事情,你終究會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金世佳VS宋軼:

方法派與體驗派的交流

《我就是演员》|大众的争议点,透露着生活阅历的深浅

期待值:★★★

演技指數:★★★★

金世佳和宋軼演繹的片段是《催眠大師》,宋軼飾演假裝弱勢的催眠師,成功催眠金世佳飾演的有著心理疾病的心理醫生,從一出場來看,金世佳比宋軼要投入得多,但有一個小細節需要提出,當金世佳在解讀病人症狀時,多了幾分演的痕跡:

《我就是演员》|大众的争议点,透露着生活阅历的深浅《我就是演员》|大众的争议点,透露着生活阅历的深浅

等到中後期,劇情的反轉下,宋軼的情感較為收放自如,但金世佳勝在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人藝出身的宋軼,是名副其實的體驗派,注重真聽真看真感受,她的情感噴發更具人性化;金世佳是典型的方法派演員,他演戲更強調技術上的工整,所以在這出戏中,能給人一種一氣呵成、此起彼伏的遞進。兩位不同流派的演員,反而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我就是演员》|大众的争议点,透露着生活阅历的深浅《我就是演员》|大众的争议点,透露着生活阅历的深浅

金世佳出生於1986年,最為人熟悉的作品是《愛情公寓》中的“陸展博”,但真正能體現他的演技的作品是喜劇電影《一個勺子》,敢於突破自己挑戰極限,刻畫的人物頗為打動人;宋軼出生於1989年,2015年憑藉諜戰劇《偽裝者》中的“於曼麗”走紅,然而,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是,從2015年至今,並未交出一部口碑力作,反而在各種小言劇中折損天賦,舞臺劇經驗豐富的宋軼,在戲路的規劃上確實是讓人擔憂的。

不論是劇本光環的加持,金世佳和宋軼的這場表演完成得確實較為出彩,在滂沱大雨中互飆演技,高潮迭起卻不失自然,劇情內核邏輯嚴謹,給觀者帶來很好的觀感體驗。

《我就是演员》|大众的争议点,透露着生活阅历的深浅

從《演員的誕生》到《我就是演員》,這檔探討演技的節目摒棄了以往狗血劇本帶來的摩擦,減少了因劇本而產生的不合理衝突,更加註重戲劇的邏輯性,為演員的發揮提供了前情基礎保障。但需要警醒的是,在探討演技的同時,作為演員需要做好前期準備功課;作為點評人,面對與自己所期待的表演呈現效果有出入時,是不是需要轉換思路去包容更多元的處理方式?作為觀眾,我們在評價演員演技時,究竟是為能看得出好演技的演員鼓掌還是去嘗試理解不同人生閱歷演繹出的反差?

《我就是演员》|大众的争议点,透露着生活阅历的深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