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是他,一手奠定了中国奴隶制王朝的诞生

天山老狼,一贯坚持不猎奇、不媚俗、不搞华而不实的标题党和排名党,坚持有思考有深度有温度的创作,给大家提供有价值的阅读,不浪费大家时间。

再读这段历史的时候,一个在脑海萦绕很长时间的问题貌似得到了解决,那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奴隶社会是从大禹后代开始的,为什么不是在黄帝或者尧舜之后呢?我们先从大禹的功绩说起吧。

是他,一手奠定了中国奴隶制王朝的诞生

史记说:禹开通了九座大山,疏浚了九个湖泽,决导了九条河流,划定了九州方圆,使其各司其职贡奉物产,不失应有规范。国土开拓纵横五千里,一直到达了荒僻的遥远地带。其功劳可以归为三大类,而正是这三大功劳,注定了原始氏族社会的崩溃和夏王朝的产生,这三个功劳正是:治水、开田和定制。首先、治水的意义影响深远,1:疏通河道,引河入海使得人们可以到地势比较平缓的地方安居乐业,进行生产和生活,这对城市、国家的形成有重要意义,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开辟山路治理了堰塞湖,使得全国河流融会贯通,这为以后水路交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从以前的被动躲水灾,到主动利用水,这些河流对以后的农业发展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也为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次就是开田,在治理洪水之后,因地制宜地指导了农业生产,农业的繁荣势必这导致社会财富积累空前增长,同时也繁荣了畜牧业和手工业,社会发展的规律讲:分工导致交换,从而产生剩余产品,而剩余财富加剧了贫富分化,从而产生特权阶级思想和特权阶级。这可能是导致原始氏族社会崩塌根本原因。第三、定制。大禹根据每个地方的土地肥沃程度定了土地等级和赋税的等级,以及该进贡什么产品。最重要的一个制度就是分田制度,大禹把全国的土地以国都为中心划分为五类,即;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甸服即天子的专属经济区,以国都为中心,方圆500里之内为甸服;甸服之外500里内为侯服,侯服之外500里内为绥服,绥服之外500里内为要服,要服之外500里内为荒服。侯服之内靠近甸服100内为卿大夫专属经济区,100外-200里内是为天子服役的小国,200里外到300里内才是大的诸侯国,后三个服基本一个比一个蛮荒,天子的威严也越来越鞭长莫及,荒服基本是流放犯人的地方,俗话说的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但是最精华最能有效控制的1000里内,天子就实际控制了600-700里,基本算是中央集权的雏形了,而且把大诸侯分到了最边缘的地方,他们与天子之间还有小国和卿大夫等的缓冲地带,这样一来加上各个诸侯大夫小国的进贡,天子的财富自然富可敌国。

是他,一手奠定了中国奴隶制王朝的诞生

大禹制定这些政策的时候,舜还在位。不过从史记记载来看,大禹不仅是才能出众,而且非常有心计,在舜跟前聊天的时候,皋陶、伯夷是就事论事,谈得都是一些治理国家的方法策略,大禹总是恭维不多言,舜点名要他说的时候,他都是委婉地称述自己的功劳和治水的不易,以及现在已经治理的如何好了,而且还建议舜帝要任用有贤能的人。另外大禹的人际关系也不错,在关键的时候能得到有力的朋友支持,比如皋陶。皋陶是舜时的司法官员,舜要广大帝德,皋陶就号召群臣以禹为榜样,向禹学习,使得禹在群臣和民众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在舜帝选继承人的时候,这个光辉高大的形象应该起了一定作用。有这层关系在,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禹登基之后就宣布将来的位置要传给皋陶,由于皋陶过世太早,只能选择益来继位,益辅佐禹时间不长,在群臣和民众中的影响力不够,这就是为什么后来禅让变成真让的原因了。禹传位给益,益效法先前帝王先是谦虚地让禹的儿子继承,想的诸侯也会像先前帝王继位那样都来朝拜自己,结果适得其反。从益这里可以得到两个启示:实力和时机,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行。启接禹位,家天下的时代就这样开始了。大禹在位时候对待先前帝王的后人还是比较尊敬的,从另一方面讲也说明这个时候他是不敢专有天下的。

是他,一手奠定了中国奴隶制王朝的诞生

夏朝从禹一直到孔甲帝前还算发展的凑合,从孔甲开始荒淫无道,政治逐渐走向衰落,诸侯众叛亲离,一直到夏桀达到了荒唐的极致,终招致商汤灭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