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學院和大學到底有什麼區別?

升學與考試


有很多學子,將學院誤解成為大學中下屬的專業學院總稱,例如“經管法學院”,就是經濟管理專業和法學專業的綜合管理統稱。其實此“學院”並非彼“學院”。我們所說的學院,主要指高等教育院校,與大學相似,但是在辦學規模等其他方面,尚未達到升為大學的標準,才被大家稱之為學院,比如,我們眾所周知的安慶師範學院,現在已升級為安慶師範大學。


從硬件設施、師資力量、校園規模等多重角度看,大學比學院更高級一點,各方面綜合能力高於學院,但是細分到具體的專業,有的學院則更具備優勢.因為一般稱為學院的高校,都是各省市當地的特色高校,具有某項特長專業。所以,大學一定比學院好的看法是錯誤的,有所偏差。


那麼大學和學院之間到底有哪些區別呢?它們最大的區別在哪呢?主要體現在以下的三個方面:


第一點是在校生的規模數量差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文件顯示,全日制大學在校生規模應該在八千人以上,其中全日制研究生的數量不得低於全日制在校生總數的百分之五,但是全日制學院在校生人數達到五千人即可。


第二點是教師人數。學院高校專任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數佔專任教師總數的比例低於大學高校20%人數標準,大學高校中博士學位的專任教師人數要不低於專任教師總數的20%,所以兩者的教學師資力量還是有差別的。


第三點是專業設置。高校學科種類至少有7類之多,包括理科、工科、醫學、人文等,學院類高校必須擁有一個以上的學科門類作為主要學科,大學高校要具備三個學科門類。


不僅如此,學院和大學在硬件設施和科研成果等方面,也有很多的差異,但是相對較小。


決勝網


在我們考上大學的時候,我記得我在填報志願的時候,都喜歡優先找一些什麼什麼大學的學校,然後才是考慮名字帶學院兩個字的,因為趕緊有大學兩個字才是真正的大學一樣。(當然這種想法只是從個人的情感出發而已)

很多學子從情感上是比較看中大學的,就像我本科畢業的母校一樣,2008年我們剛進入校園的時候,我們學校的名稱叫天津工程師範學院,一直都希望我們學校可以把學院申請改為大學兩個字。最後終於申請下來了,不過改成了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雖然不是我們想要的天津工程師範大學,但在畢業證上的名稱有一個大學的字樣,我們還是特別的開心,而且是從我們這一屆開始改的。

大學和學院還是有一些質上的區別的:

師資力量的區別

稱為學院的學校在建校初期專任教師總數不少於280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數佔專任教師總數的比例應不低於30%,其中具有正教授職務的專任教師應不少於10人。

稱為大學的專任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位的人員比例一般應達到5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專任教師佔專任教師總數的比例一般應達到20%以上。

科研能力的區別

稱為大學的學校應在近兩屆教學成果評選中至少有2個以上項目獲得過國家級一、二等獎或省級一等獎

學校建築面積的區別

稱為學院的學校,建校初期其總建築面積應不低於15萬平方米;普通本科學校的生均教學科研行政用房面積,理、工、農、醫類應不低於20平方米,人文、社科、管理類應不低於15平方米,體育、藝術類應不低於30平方米。

學科門類的區別

稱為學院的應擁有1個以上學科門類作為主要學科,稱為大學的應擁有3個以上學科門類作為主要學科。

稱為大學的學校綜合實力還是要比稱為學院的學校要高很多。比如現在中南大學,在合併湘雅醫學院、鐵道學院之前叫中南礦冶學院;這樣的3個學院都各有所長,在各自的學科領域都排名前列,但是都只能稱之為學院。在2000年3個學院合併後,就全稱中南大學,排名跨入全國前20。


80後看爽爽


教育部對大學和學院,有一個明確的區分:

大學: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應在8000人以上,在校研究生數不低於全日制在校生總數的5%。學院: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應在5000人以上。




從這個區分上可以看出,大學和學院的區別主要在於規模,也就是說,和學校的辦學水平,社會聲譽沒關係。

從英文上講,大學為University,詞頭Uni有聯合的意思,大學通常可以認為是眾多學院的聯合。

而學院在英語中,通常為college或者institute,沒有聯合的意思,比較突出某一學科特色,比如醫學院,工學院,外國語學院等。




國內常常有一種誤解,認為大學就比學院好,於是乎學院紛紛升級改名為大學,學生人數不夠,就多開幾個專業,將人數湊夠,想來也是滑稽得很。

許多學院在自己的領域做到了世界頂尖水平,一點也不比大學差。國外的麻省理工學院,就比絕大多數理工大學強;而國內的北京協和醫學院,在醫學領域,又有哪個醫科大學敢說協和的實力不行呢?




國之重器,大國上庠。感受大學文化,瞭望科技前沿,親歷一流徵程,敬請關注頭條號“上庠”。

上庠


我國普通高等院校有大學和學院之分,大家可能普遍會認為大學會比學院好,那麼大學一定比學院好嗎?二者究竟有什麼區別呢?具體來講,大學和學院主要有以下區別:



一、辦學規模方面

大學在辦學規模上要明顯高於學院,大學要求全日制在校生要大於8000人,在校研究生數量不能低於全日制在校生總數的5%;而學院只要求全日制在校生大於5000人,而且對在校研究生數量並沒有明確要求。同時,大學在佔地面積、教學設備等方面要求也要高於學院。

二、學科建設方面

教育部對大學和學院的專業學科也做了詳細的規定,大學要求在理學、工學、醫學、人文學科、社會學科等學科門類中,至少有三個主要學科為上述學科;而學院則只需滿足一個上述學科作為主要學科即可。


三、師資配備方面

大學在師資配備方面要求至少400名專任教師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而且專任教師中至少50%具有研究生學歷,20%具有博士研究生學歷;而學院專任教師總數的要求是280人,專任教師中至少30%具有研究生學歷,可見,大學在師資配備方面要明顯高於學院。
四、教研水平區別

教育部對大學的教學水平要求比較高,在科研經費、科研成果、重點實驗室和重點學科方面都有具體的要求,而且對大學要求至少應具有10個碩士點,並且有5屆以上碩士畢業生,而學院並沒有這一規定。

綜上可見,大學比學院的要求更高,規模更大,但這並不能說明大學一定要比學院好,尤其是有的學院專業性比較強,某些王牌專業要優於一般大學,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你認為大學與學院還有哪些區別呢?歡迎留言討論!


實用辦公技能


首先,從學校規模上看。大學和學院要求的辦學規模是不一樣的,大學要求在校生8000人以上,而且在校的研究生數不能低於全日制在校生總數的5%。而學院要求的辦學規模要比大學的低一些,只需達到5000人以上就可以。

其次,從學科上來看。大學和學院在學科上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只有主要學科(指文、理、工、農、醫等等)超過3個的才能稱之為大學,學院只需1個以上為主要學科就行了。況且大學要求至少有2個碩士學位授予點。因此學院比大學相比,在資質上稍有欠缺。

最後從師資隊伍和教學水平上看。大學中教師要求具有研究生學位的要達到50%以上,博士學位達到20%以上,而學院中教師要求研究生學位的不低於30%就可以,因此關於學歷和職稱,大學要比學院要求高。此外,基礎設施要求也是不一樣的,大學的生均校舍建築面積應達到30平方米以上,學院在建校初期總建築面積不低於15萬平方米。也許教育部的這些規定你看起來有些吃力,為此,網友們機智的發揮知識水平分析兩者區別,讓大家讀起來通俗易懂。


紅星書畫緣


大學和學院都是高等教育院校的形式

叫大學的高校有本科和專科,叫學院的高校也有本科和專科,本科的大學一般比本科的學院大,但專科的大學就未必比學院大了,本科的學院也未必比專科的學院大。

各舉一個例子:

武漢大學是雙一流大學,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不知道,還有個武漢學院,是原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轉設的,武漢大學要遠勝於武漢學院。

九江職業技術學院是江西職業教育的領頭羊,同時還有個實力明顯弱些的九江職業大學。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就比衢州學院大。

上面說的是普通教育類型還有專門的職業教育大學類型:

比如南昌職業學院升格為南昌職業大學,作為本科職業技術大學試點。國家審批了15所職業技術大學,這些職業技術大學也不一定強過一些職業技術學院。

但為什麼除了綜合性本科高校要從學院升大學,一些專業性本科高校也要升本科。因為我們的制度設計就是讓人感覺大學就會比學院牛一些。就一般來說,本科學院要升本科大學是有條件的。

教育部在《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中對學校的辦學規模、學科設置、校名變更等多個方面進行了細緻的規定。

根據教育部的規定,稱為學院的本科高校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應在5000人以上,8000人以上且在校研究生數不低於全日制在校生總數5%的本科高校才可稱為大學。

在人文學科(哲學、文學、歷史學)、社會學科(經濟學、法學、教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學科門類中,稱為學院的應擁有1個以上學科門類作為主要學科,稱為大學的應擁有3個以上學科門類作為主要學科。

稱為大學的專任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位的人員比例一般應達到5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專任教師佔專任教師總數的比例一般應達到20%以上;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任教師數一般應不低於400人,其中具有正教授職務的專任教師一般應不低於100人。


職業教育在線


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瀋陽工學院,寧夏理工學院,長春科技學院,這些都是大學,可是到底有什麼不同呢?相信大家已經看見了,後綴有的是大學有的是學院,他們的到底有什麼區別,你想上的是大學還是學院呢?


北京大學

首先你必須瞭解,大學和學院不是隨便取的,關於大學與學院的區別,教育部有著非常具體的規定。

大學和學院的區別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規定,大學和學院都應當具有較強的教學、科學研究力量,較高的教學、科學研究水平和相應規模,能夠實施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總的來看,大學比學院的要求高,但這並不意味著大學就一定優於學院。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普通本科學校獨立設置的學院和大學的主要區別是:

大學: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應在8000人以上,在校研究生數不低於全日制在校生總數的5%。

學院: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應在5000人以上。

大學和學院的要求


學院:在人文學科、社會學科、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學科門類中,學院應有1個以上學科門類作為主要學科,而大學應有3個以上。

大學:大學每個主要學科門類中的普通本科專業應能覆蓋該學科門類3個以上的一級學科,普通本科專業總數至少在20個以上,並且每個主要學科門類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均不低於學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總數的15%。

大學和學院師資區別

學院:學院在建校初期專任教師總數不少於280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數比例應不低於30%,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以上的專任教師人數不低於30%,具有正教授職務的專任教師應不少於10人。

大學:大學的專任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位的人員比例一般應達到5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比例一般應達到20%以上;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任教師數一般應不低於400人,其中具有正教授職務的專任教師一般應不低於100人。

大學和學院的基礎設施


大學與學院在校園佔地面積,生均建築面積(稱為學院的學校,建校初期其總建築面積應不低於15萬平方米),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生均適用圖書數量,實習、實訓場所等方面有著大致同樣的要求。因此,無論是大學還是學院,都能為學生提供滿足學習與發展的基礎設施。

親愛的高三黨們,我們在選擇時大學和學院可以作為一項重要參考,但不能僅憑此來簡單判定具體的大學與學院的水平高低。學校的行業影響力、社會影響力、畢業生就業質量這些軟實力同樣值得關注!


簡愛淼


至少在英國是有區別的,英國的整個教育體系分為5個主要階段:早年——初年——中學——繼續教育——高等教育前三個階段是英國義務教育階段。中學畢業後,英國人參加GCSE或A-levels考試,然後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未來。

這就是大學和學院之間的區別變得明顯的地方。基本上,大學和學院學是英國兩個不同的教育水平,學院和大學之間的另一個關鍵區別是學生的年齡。 在大多數情況下,學院為11至16歲的學生提供法定教育,雖然有些還有第六中心,為16至19歲的學生提供課程。在繼續教育學院,大多數學生已經完成了法定教育,年齡超過16歲。學院還提供成人教育課程,因此也將有各年齡段的成人學生。 他們為16歲以上的學生提供參加A Level課程或GCSE課程的機會,這些課程可能沒有機會在高中通過。

學院通常只為學生提供學習GCSE和A Level課程的機會,儘管有些學生也可能提供其他資格證書,如國際學士學位課程。 繼續教育學院提供更廣泛的資格證書,並且往往側重於較少的學術課程,例如計算機技能和工藝技能等領域的技能課程。

學院的重點是學生及其家長的需求,而富裕學院往往是社區學習的中心,並提供品酒課程和晚間課程等服務,以吸引更多有興趣繼續接受教育的成年人。

世界上大多數教育系統中,學生一旦完成中學學業就進入大學。相比之下,英國的高中畢業生有更多的選擇;他們要麼馬上找到工作,再參加一個繼續教育課程,以獲得在特定行業找到工作所需的特定技能,要麼直接升入高等教育(如果他們已經達到了A級)。

正因為如此,英國的大學和學院之間的差異更大,而且在學位、學時、學習課程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小蔚聊留學


我國的本科院校有大學和學院之分。一般來說,一本和部分二本院校基本上是大學制,叫XX大學。學院一般是地方性高校,特色性強。大學新政級別比學院要高,在學院辦學條件達到一定的前提下,學院是可以申請改名大學的。之前我回答過一篇關於大學和學院的區別,感興趣的可以去看一下。

大學在辦學規模、學科與專業方面、師資方面和在教學與科研水平方面等方面是優於學院的。所以大部分人選擇一般都會選擇大學,之後才選擇學院。

大學的綜合性比較強,也就是說大學有更多專業的選擇,更廣闊的學校資源和更大的發展空間。但也有的學院在專業性等方面是優於大學的。但在中國來說,大學意味著更優質的生源,更高的知名度和認可度。所以很多學院是熱衷於改大學的。

但在國外來說,學院一般是大學下的下屬機構。如劍橋大學下屬的三一學院,也有專門的學院,如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


明日孤風寒


很多考生在報考的時候都會考慮學院與大學,但是這是正確的選擇,一般來說大家都認為末尾是大學的一定比末尾是學院的好,其實在我國來說,這還是很適用的,但是除了一些極個別的學校除外。現在我先來說一下這兩者的區別。

1.學校的學生規模不同:大學: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應在8000人以上,在校研究生數不低於全日制在校生總數的5%。

學院: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應在5000人以上。

2.學校的學科專業不同。大學:在人文學科、社會學科、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學科門類中,大學應有3個以上。而且大學每個主要學科門類中的普通本科專業應能覆蓋該學科門類3個以上的一級學科,每個主要學科門類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均不低於學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總數的15%,且至少有2個碩士學位授予點,普通本科專業總數至少在20個以上。

學院:在人文學科、社會學科、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學科門類中,學院應有1個以上學科門類作為主要學科,學院的主要學科門類中應能覆蓋該學科門類3個以上的專業。

3.師資隊伍不同。大學:大學的專任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位的人應達到5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比例應達到20%以上;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任教師數一般應不低於400人,其中具有正教授的專任教師一般應不低於100人。

學院:學院在建校初期專任教師總數不少於280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數比例應不低於30%,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以上的專任教師人數不低於30%,具有正教授職務的專任教師應不少於10人。

4.教學和科研水平實力。大學:(1)在近兩屆教學成果評選中至少有2個以上項目獲得過國家級一、二等獎或省級一等獎。

(2)科研水平達到以下標準:近5年年均科研經費,以人文、社會學科為主的學校至少應達到500萬元,其他類高校至少應達到3000萬元;近5年來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含省部級)獎勵20項,其中至少應有2個國家級獎勵;至少設有省部級以上(含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個和重點學科2個;一般至少應具有10個碩士點,並且有5屆以上碩士畢業生。可以說對一個大學的要求是挺高的。這也是有差距的原因。

5.基礎設施不同。

土地上的不同:普通本科學校生均佔地面積應達到60平方米以上。學院建校初期的校園佔地面積應達到500畝以上。

建築面積不同。普通本科學校的生均校舍建築面積應達到30平方米以上。稱為學院的學校,建校初期其總建築面積應不低於15萬平方米;普通本科學校的生均教學科研行政用房面積,理、工、農、醫類應不低於20平方米,人文、社科、管理類應不低於15平方米,體育、藝術類應不低於30平方米。

儀器設備不同。普通本科學校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理、工、農、醫類和師範院校應不低於5000元,人文、社會科學類院校應不低於3000元,體育、藝術類院校應不低於4000元。

圖書多少和種類不同普通本科學校生均適用圖書,理、工、農、醫類應不低於80冊,人文、社會科學類和師範院校應不低於100冊,體育、藝術類應不低於80冊。

這就是大學與學院的差別。

6.但是在我國還有很多很厲害的學院是很多大學都望塵莫及的。

比如說,曾經有一箇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經過改造現在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還有中央音樂學院,真的是一個個學習音樂的好地方。

中央美術學院,學習美術就到這裡吧。

外交學院,培養了大規模的外交人才。

北京電影學院,上海戲劇學院,可是說都是影視表演學習的好地方。

以上就是自己的一些總結,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