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珠海如何搭大灣區“順風車”?橫琴探索“關鍵一招”

時代財經APP記者 漆葉青

珠海如何搭大湾区“顺风车”?横琴探索“关键一招”

位於橫琴自貿區的在建金融中心。來演:視覺中國

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珠海。9月19日-21日,第二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廣東)國際傳播論壇(以下簡稱“海絲論壇”)在珠海成功舉辦。有媒體評論稱,“海絲論壇”打開了一扇新窗口,讓珠海和廣東在全球圈粉。

有“中國先生”之稱的法國前總理拉法蘭是一位珠海的老朋友,他首次到訪中國是在1976年,而第一次踏足珠海也是50年前的事了。

“珠海是一個非常有魅力的城市,55公里長的港珠澳大橋通車,將珠海與香港、澳門連接起來,一定能把珠海經濟地位提升到更高水平。越來越多的國際性活動,將會集中在這裡舉行,21世紀的‘加利福尼亞’將在這裡建成。”20日接受多家媒體採訪時,拉法蘭“點贊”珠海發展。

旅遊產業合作為切入點

去年7月,《深化粵港澳合作推薦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在香港簽署,粵港澳三地將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區位優勢明顯的珠海,也就此在此輪大灣區發展中迎來重大的機遇。

8月23日晚,港珠澳大橋收費站車輛通行費收費標準出爐,這意味著距離這項世紀工程正式通車又近了一步。通車後,珠海到香港的車程將由原本的3.5小時縮短至半小時,珠海也將由往日的交通末梢一躍成為聯通粵西的交通樞紐。

廣東省政協常委、廣東粵港澳合作促進會會長、澳門基金會研究所所長楊道匡20日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港珠澳大橋通車之後,粵港澳大灣區內首先能拓展的就是旅遊產業方面的合作,畢竟旅遊點本就已經存在,大橋的建設則使得區域間的交通更加便利。

在當日的分論壇上,楊道匡也以“粵港澳灣區旅遊合作新趨勢”為題作了演講,他表示,珠海與澳門旅遊資源豐富,且兩地之間僅一河之隔,可以成為很好的旅遊觀光區,“關鍵在於,如何把資源規劃好,藉助粵港澳大灣區進行融合”。

對此,楊道匡談及了新加坡舊、新區融合的經驗,新加坡政府通過規劃和引入投資者,在原有的魚尾獅碼頭對面的濱海灣區,建立一批大型酒店、購物中心、娛樂設施和標誌性建築,形成了一個綜合的旅遊商業區。鑑於澳門與珠海相對的“一河兩岸”地形,尤其是十字門水道入口位置與新加坡濱海灣區很相似,他建議,珠海、澳門可參考新加坡模式,在珠澳之間建成類似的綜合體。

與此同時,他援引數據稱,去年珠海、澳門接待旅客人數分別為3900萬、3260萬,並保守估計,在港珠澳大橋通車後,至少有4000萬遊客引入西岸,“珠澳通過旅遊產業為切入點,將先引來龐大消費群,有了消費群就能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

發揮橫琴先行先試優勢

中山大學港澳研究院港澳研究經濟中心主任、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持平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過程中,珠海要充分發揮橫琴自貿區的優勢,大膽探索、先行先試,把橫琴自貿區打造成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示範區,激發珠海發展的新動能。

根據珠海橫琴新區管委會主任楊川20日在分論壇上透露,近年來,橫琴對港澳合作,尤其是對澳門合作成果豐碩。目前,橫琴已有港澳企業2581家,其中澳門企業超過1300家;5平方公里的粵澳合作產業園,澳門政府已推薦83個項目入園,並有18個項目已開工建設;面向港澳、海外及歸國留學青年設立的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已孵化項目298個;辦理跨境人民幣業務3849億元,同時集聚了大西洋銀行、東亞銀行等港澳資金金融類企業170家。

與此同時,在服務港澳企業方面,橫琴也推出了率先試點的創新舉措。例如,對港澳投資的基建項目,採取港人港模式、澳人澳模式,將施工許可證的辦理環節壓縮了50%,另外,在全國率先實行“港人港稅、澳人澳稅”,按照港澳稅收水平先徵後返,5年來,累計向在橫琴創新創業的港澳永久居民發放個稅差額補貼約1億元。

楊道匡亦表示,橫琴口岸與澳門口岸通過蓮花大橋相連,目前已實行24小時通行和海關分線管理,橫琴自貿區自設立以來,延伸了澳門的部分自由港政策,實際上,橫琴已經成為了內地與澳門最為融合的一個區域。

不過,在取得成就的基礎上,楊川也指出了當前橫琴與港澳合作的短板,“對港澳的服務業開放程度遠遠不夠,粵澳合作產業園的載體作用發揮不充分,橫琴與港澳合作深層次的社會民主銜接、制度變通貫通比較少,與香港的合作尚處於起步階段”。

楊川表示,未來將著力推動粵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建設邁上新的臺階。他強調,如何將港澳先進成熟且與世界接軌的自由貿易港系列機制體制和內地制度優勢集成疊加,在橫琴形成“制度接合部”,是橫琴當前重點探索的“關鍵一招”。

對此,楊川表示,橫琴將最大限度發揮特殊區位和先行先試優勢:在經濟領域營造趨同港澳的投資貿易環境:謀劃探索橫琴與澳門之間的貨物貿易實現“一線”基本開放,“二線”高效管住;在民生和社會領域:打造粵港澳三地人員在橫琴混居、和諧共融的深度合作示範區,推動大灣區內人流、物流、資金、技術和專業服務高效便捷流動;建設“未來產業島”、“灣區會客廳”和“內聯外拓的樞紐平臺”,全面助力大灣區協同發展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

【更多相關資訊,請移步各應用市場下載“時代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