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旱地西瓜全膜雙壟溝播栽培技術

旱地西瓜全膜雙壟溝播栽培技術

西瓜果肉含有大量葡萄糖 、 蘋果酸 、 果糖 、 蛋白質 、 氨基酸 、 番茄素及 V C 等物質 , 是一種營養豐富的安全食品 , 堪稱“ 盛夏佳果 ”, 清爽解渴 , 味甘多汁 。 環縣西瓜栽培歷史悠久 ,由於氣候乾旱 、 晝夜溫差大 , 西瓜含糖量較高 , 風味獨特 。 近年來 , 環縣推廣旱地西瓜全膜雙壟溝播栽培技術 , 取得了較好的效益 ,2017 年全縣栽培面積達 1 200 hm 2 以上 。 環縣縣委 、 縣政府因勢利導 , 把全膜雙壟溝播西瓜產業作為全縣一項扶貧產業不斷做大做強 。 為了順利推進此項扶貧產業 、 確保農民增收 、 實現全縣精準脫貧 , 現將旱地西瓜全膜雙壟溝播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 以供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及農民朋友參考 。

1 選地整地

種植西瓜宜選擇地勢平坦 、 土層深厚 、 土質疏鬆肥沃 、排灌方便的川地 、 原地 、 臺地 、 梯田等 , 前茬作物以玉米 、 糜子 、 馬鈴薯 、 大豆等為宜 。 西瓜忌連作 , 不宜選擇葫蘆科作物茬口 。

地塊選定以後 , 在前茬作物收穫後及時深耕滅茬 , 促進土壤熟化 , 改良土壤結構 , 提高土壤肥力 , 增強土壤蓄水 、 保肥能力 。 開春土壤解凍後旋耕耙耱 , 使其耕作層無大土垡塊和殘茬 , 做到深 、 細 、 平 、 淨 , 上虛下實 , 地面平整 , 便於起壟覆膜 。

2 起壟覆膜

起壟覆膜應在春季頂凌進行 , 一般採用人力起壟覆膜機起壟覆膜 , 用寬 120 cm、 厚 0.008 mm 的地膜全地面覆膜 ,覆膜時地膜與壟面 、 壟溝貼緊 。 膜與膜之間不留空隙 , 相接處在大壟的中間 。 每隔 2~3 m 橫壓 1 條土帶 , 防止大風揭膜和攔截壟溝內的降水徑流 。 覆膜後 , —經常檢查 , 防止大風揭膜和人畜踐踏 。 如發現破損 , 應及時用細土蓋嚴 。 覆膜 1 周後在壟溝內及時打開滲水孔 , 以便降水入滲 。

3 品種選擇及種子處理

應選擇產量高 、 色澤好 、 抗旱 、 抗病 、 耐儲運的西瓜品種 , 如金城 5 號 、 西農 8 號 、 金綠 9 號 、 金橋 5 號 、 豐抗 8 號和美國重茬王等 。

新購買的種子可晾曬 1~2 d, 然後用 60~70 ℃ 溫水浸種 , 邊浸邊攪動 30 min 左右 , 冷卻後繼續浸種 8~10 h。 用手搓去種子表面的黏膜 , 撈出後用清水沖洗 2 次 , 瀝乾水分 ,用紗布或毛巾將種子包好置於 35 ℃ 恆溫箱中或熱炕上催芽 。 出芽後降到 25 ℃, 種子出芽達到 70% 時即可播種 。

4 適時播種

播種時間應選在 4 月 25—30 日 。 播種過早 , 出苗後易遭晚霜凍危害 ; 播種過遲 , 生育期推遲 , 病害發生嚴重 , 影響產量 。 直播栽培時 , 在播種溝內破膜點播 , 株距 120~150 cm,寬行距 70 cm, 窄行距 40 cm, 行與行間錯位播種 。 播種時芽根向下 , 每穴 1 粒 , 播深 2 cm, 保苗 1.2 萬 ~1.5 萬株 /hm 2 。 育苗栽培時 , 在日光溫室或塑料拱棚內採用營養缽育苗 , 可縮短西瓜生育期 , 提前採摘上市 , 一般西瓜苗齡約 1 個月 、2~3 片真葉時即可定植 。

5 移栽定植

定植時間應掌握在晚霜凍之後 , 即 5 月 5—10 日 。 定植時在播種溝內破膜打孔 , 定植穴大小 、 形狀與營養土大小 、形狀一致 , 除去營養缽 , 帶營養土移栽定植 , 株距 120~150 cm, 寬行距 70 cm, 窄行距 40 cm, 行與行間錯位定植 。 定植深度與膜面持平 , 將營養土與大田土壤壓實 , 用細土填滿苗穴 , 四周封實 , 破膜處用細土封嚴 。

6 田間管理

6.1 整枝壓蔓

一般採用三蔓整枝 , 即在主蔓 8~9 葉時 , 選留主蔓和2 個健壯側蔓 , 除去其餘子蔓和孫蔓 。 宜在晴天進行整枝 , 以防感染病害 。 當蔓長約 50 cm 時 , 結合整枝進行壓蔓 , 將瓜蔓均勻擺佈在大壟上 。 以後每隔 3~4 節壓蔓 1 次 , 每蔓壓

2~3 次 。

6.2 坐瓜

選留主蔓上第二 、 第三雌花或側蔓上第一 、 第二雌花坐瓜 。 開花坐果期若遇低溫或陰雨天氣 , 應進行人工輔助授粉 , 以促進坐瓜 。 一般在坐瓜時期 ,1 株可坐多個瓜 , 選留形狀正規勻稱 、 長勢良好 、 無畸形 、 無創傷的瓜 ,1 株只留 1 個瓜 。 瓜坐穩後 , 將瓜擺置在大壟中間 , 與瓜蔓擺在一條直線上 , 整細拍平幼瓜下的地面並做成斜坡狀 , 順著斜坡放置幼瓜 。 果實充分長大後及時翻瓜 , 翻瓜時順著同一方向轉動西瓜 , 每次轉動 1/3 左右 。

6.3 施肥

西瓜基肥以優質有機肥為主 , 化肥為輔 。 有機肥最好選用腐熟的羊糞 , 結合深耕滅茬施入田中 , 施用量為 25~30 t/hm 2 ; 化肥結合旋耕整地施入田中 , 一般施尿素 500~600 kg/hm 2 、 磷肥 700~800 kg/hm 2 、 硫酸鉀 300~400 kg/hm 2 。 幼瓜雞蛋大小時 , 視植株長勢追施膨瓜肥 , 一般追施硫酸鉀300~375 kg/hm 2 , 或磷酸二氫鉀 300~375 kg/hm 2 , 或美國鉀寶300~375 kg/hm 2 。

6.4 澆水

幼苗期應儘量少澆水 , 甚至不澆水 , 促使幼苗根系發育 , 形成發達的根系 。 開花坐果前控制水分 , 防止營養生長過旺 。 坐瓜後 , 應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 , 在西瓜膨大期若干旱缺水 , 應及時澆水 , 以利果實膨大 , 增加重量 。 採收前 7~10 d 不宜澆水 , 促使果實積累糖分 。

7 病蟲害防治

7.1 西瓜枯萎病

7.1.1 發病症狀 。 西瓜枯萎病俗稱 “ 死秧病 ”。 發病初期 , 病株葉片自莖蔓基部向前逐漸萎蔫 , 似缺水狀 , 最初的 1~2 d中午萎蔫 、 早晚恢復正常 , 數日後不再恢復 , 逐漸枯死 。 多數情況是全株發病 , 也有病株僅部分莖蔓發病 , 其餘莖蔓正常 。 發病植株莖蔓基部稍縊縮 , 病部縱裂 , 溢出淡紅色膠狀液 , 根部腐爛變色 , 縱切可見其維管束變褐色 。

7.1.2 防治措施 。 一是選用抗病品種 。 選用抗病西瓜品種是防治西瓜枯萎病的首選措施 , 可選用西農 8 號 、 豐抗 8 號等品種 。 二是嫁接栽培 。 葫蘆 、 瓠瓜 、 南瓜等對西瓜枯萎病病菌具有一定抗性 , 以其作為砧木嫁接西瓜是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有效途徑 。 三是輪作倒茬 。 實行輪作倒茬 , 避免連作 , 輪作年限 6 年以上 。 四是藥劑防治 。 發病初期 , 用 25.9% 抗枯寧500 倍液 , 或 0.3% 硫酸銅溶液 , 或 50% 福美雙 500 倍液 +96% 硫酸銅 1 000 倍液 , 或 10% 雙效靈 200~300 倍液 , 或高錳酸鉀 800~1500 倍液 , 或 20% 甲基立枯磷乳油 1 000 倍液灌根 , 每株灌藥液 0.25 kg,5~7 d 灌 1 次 , 連灌 2~3 次 。

7.2 西瓜炭疽病

7.2.1 發病症狀 。 西瓜炭疽病在西瓜整個生長期內均可發生 , 以中後期發生嚴重 , 造成植株落葉枯死 、 果實腐爛 [6] 。 幼苗發病時 , 子葉上出現圓形病斑 、 褐色 , 蔓延至幼莖基部則變為黑褐色 , 導致幼苗根頸部縊縮 , 甚至倒折 。 成株發病時 ,葉片上出現水浸狀圓形斑點 、 淡黃色 , 後變為褐色 , 有同心輪紋 , 病斑擴大相連後易造成葉片穿孔 、 乾枯 。 未成熟果實發病時 , 呈淡綠色水浸狀圓形病斑 , 致幼瓜畸形 ; 成熟果實發病時 , 為褐色凹陷病斑 , 並環狀排列許多小黑點 , 溼度大時生出粉紅色黏狀物 , 嚴重時變黑腐爛 。

7.2.2 防治措施 。 一是選用抗病品種 。 品種間抗性差異顯著 , 可因地制宜選用抗病品種 。 二是種子消毒 。 用 55 ℃ 溫水浸種 15 min 後冷卻 , 培育無病壯苗 。 三是合理施肥 。 減少氮肥用量 , 增施鉀肥和有機肥料 。 四是藥劑防治 。 用 50% 多菌靈 500 倍液 , 或 70% 甲基託布津 800 倍液 , 或 58% 甲霜靈錳鋅 500 倍液噴霧 , 每 10 d 噴 1 次 。

7.3 西瓜蚜蟲

7.3.1 危害情況 。 西瓜蚜蟲以成蟲及若蟲群集於西瓜嫩葉背面和嫩莖上 , 吸食汁液 。 嫩葉及生長點被害後 , 葉片捲縮 ,瓜苗萎蔫 , 甚至枯死 ; 老葉受害後不捲曲 , 但提前枯落 , 造成減產 。 蚜蟲還是病毒病的傳播媒介 , 可引起西瓜病毒病的大量發生 。

7.3.2 防治措施 。 一是清潔田園及周圍雜草 , 消滅越冬蚜蟲 。 二是瓜蚜點片發生時 , 用 30% 乙酰甲胺磷加水 5 倍塗抹瓜蔓 , 挑治中心蚜株 , 能有效控制蚜蟲擴散 。 三是當瓜蚜普遍發生時 , 用 40% 氧化樂果乳油 800 倍液或 10% 吡蟲啉可溼性粉劑 1 000 倍液噴霧防治 。

8 採收

果實成熟的快慢受溫度 、 光照強度和品種熟性的影響 ,西瓜授粉時應註明日期 , 一般西瓜早熟品種在授粉後 30 d左右 、 中熟品種 35 d 左右 、 晚熟品種 40 d 左右採收 。 預計成熟時 , 採取樣瓜剖開 , 測其糖分含量並品嚐 , 確認成熟以後按標記分批採收 。 西瓜採收宜選在上午 。 近郊當天銷售的西瓜 , 可在 9 成熟時採收 ; 長途運輸或貯藏的西瓜 , 可在8 成熟時採收 , 切忌生瓜上市 。

旱地西瓜全膜雙壟溝播栽培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