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關內豆市“風起雲湧” 東北產區收購火熱

關內新豆上市以來,受災地區的收購商深入非受災產區大批搶購後,最早被哄抬價格的河南周口、許昌、漯河豆區,隨著外圍上市區域擴增,搶豆群體陸續分散,價格衝高後逐漸企穩;而山東、河北和蘇北豆區正在接受“考驗”。

由於各地價格均被拉動,本週此現象將緩慢“降溫”。東北產區各類豆源均有不同的需求主體,入市群體明顯增加,活躍了產區收購氣氛,企業入市價格明顯高於收購網點。由於市場食用豆採購量仍然偏弱,在國儲收購尚未啟動之際,短期內行情不會明顯上漲,但受關內行情大幅波動影響,10月底至11月上旬東北優質食用豆將出現一定幅度的上揚。

“搶豆潮”顯現“徽派風範”

受災情影響,安徽大豆主產區的沿淮北部收購市場陷入20多年來罕見的冷清局面,往年此時賣豆車輛排隊的現象,今年在許多較大的收購集散地看不到了,大部分網點至今未收到當地豆源。這種現象導致收購商紛紛轉向未受災產區“搶豆”,有的直接發往市場,大部分“遷移”至本地。

異地倒購增加了成本,進倉的多為賭市豆源,近期流入市場的可能性較小,加之各地行情連續上漲,更加重了豆農的惜售心理。當地收購商四處尋覓豆源,河南、山東、河北、蘇北和安徽的安慶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這類收購群體被人們戲稱為“徽派”,所到之處豆市即現漲潮,抬高了一地再換一地,加之信息傳遞較快,近距豆價偏高已不再貿然倒購,而遠距運輸成本偏高,價格迅速反彈。本週,各地行情已超前被推高,收購商也會陸續“隱身”,但各地惜售情緒濃厚,力挺價格高位運行。

“賺到手”河南“風平浪靜”

河南許昌、扶溝、襄城、漯河是沿淮豆最先上市的區域,由於收穫期天氣較好,大豆質量和水分俱佳,上市之初市場觀望情緒較重,收購和裝車價格均在預期之中處於低值。豫東及皖北地區受災,激發了收購商入市搶收優質豆源的熱情。本來很平穩的行情,在大批皖北收購商介入後,裝車價格大幅提升,收購質量也明顯下降。

從9月下旬新豆上市起,上述地區主流裝車價多在3860~3900元/噸之間,且多為比重或增壓比重篩選的豆源。10月初,許多入倉水分偏高的豆源令人擔憂,災區收購商紛紛入市後,車等糧使得價格大幅攀升。至上週末,河南上述大豆產區許多收購商已經放棄比重設備,散糧上車價多在4260~4300元/噸;受散裝糧倒購現象影響,市場袋裝糧報價高達4360~4400元/噸。

由於運輸費率大幅提高,豆源價格漲幅較大,許多賭市的群體開始轉移到外圍。本週起,河南上述產區的行情將陸續企穩。這一波大幅反彈令河南收購商“大賺了一把”,接下來,在豆農嚴重惜售後收購量將明顯下降,其價格與外圍相比已失去優勢,將轉入企穩狀態。

外圍的山東、河北在上週已開始大面積上市,受河南價格輻射,開秤價突破4000元/噸,此價與河南豆相比有明顯優勢。當安徽收購商增加後,一天多價現象很快顯現。直到上週末,各地淨糧裝車價已由初期的4100元/噸上漲到4300~4400元/噸,部分南下運輸優勢區已達4400~4500元/噸。此價顯現後,許多賭市群體開始放棄囤積。

與此同時,未北上搶豆的群體部分選擇南下,使得安徽安慶及湖北豆區剛剛平靜的市場被打亂。安慶、東至、望江、宿松及華陽河農場豆價由4100~4240元/噸升至4360~4400元/噸,湖北各地優質中熟豆裝車價漲至4400~4460元/噸,因這些地區豆源較少,已有大批河南豆流入。

“等等看”蘇北“錯失良機”

部分市場湖北豆正處於待消化過程,沿淮豆上市沒有積極採購,單方面認為大範圍上市後價格會出現低谷,未曾想到災情如此嚴重。

主產區皖北各地基本收不到地產豆源,收購商這種跨區域“倒購”是無奈之舉。不同區域的市場反應各異,許多市場大戶比小戶反應偏快。雲、貴、川境內因氣候條件較好,許多大戶資金、倉容充足,前期大量採購河南豆,不少商戶存儲的豆源足夠賣兩三個月;江西南昌的經營商距湖北黃梅和安徽安慶較近,從產區上市的低價起就大量存貨,多的上百萬斤,少的也有六七十萬斤。儘管許多市場經營商青睞蘇北豆的品質,但鹽城、東臺、大豐、南通等地上市價多在4800元/噸左右,高價位加劇了市場“等等看”的心理。在外圍價格大幅上漲後,意欲大批採購,而產地價格漲得更高,至上週末,之前的同類豆源已經上漲到5060~5100元/噸,依然有人購買。

市場這種買漲不買跌的心理可以理解,但這隻能助推產區的挺價心理,因前期入市的大戶庫存較多,現行價格小戶已失去競爭優勢,大戶的低價豆源將得到釋放,產區“倒購”的群體很快就會停歇,少進慢補後產區價格將緩慢企穩。當市場大小戶之間的豆源價差縮小、競爭不進一步惡化時,可適當增量補庫,讓持續上漲的行情分解成階段性上漲,讓理性的價格有一個過渡期,這樣,產銷區均可實現利益最大化。

“熱情高”東北“各取所需”

關內部分地區因災出現大面積絕收或失收,但未受災地區收穫期有利的氣候條件使商品質量大幅提升。東北豆區後期出現早霜凍害和低溫多雨天氣,許多地區光照不足,導致區域間質量差異較大。雖然總產降幅不明顯,但商品性和蛋白含量均大幅降低。油用豆、蛋白豆、商品豆分類清晰,收購商根據不同類別,以質論價分倉收儲。

新豆上市以來,國儲拍賣已連續多輪全部成交,且成交價一輪高過一輪,豆粕市場漲幅更加吸引眼球。上週,許多企業開始進入收購狀態,對不同的質量標準有不同的收購價格,在3600~3700元/噸之間均有銷售;油用豆產地和外地入市人員增加,交易價在2600~3100元/噸之間均有需求主體。

貿易商對優質商品豆收購熱情較高,目前各地優質商品豆收購價為3440~3500元/噸,塔選豆主流裝車價3640~3700元/噸,部分優質品種或塔選分離的大粒型豆源裝車價多在3800~3900元/噸之間。最為明顯的是,“690”芽豆去年同期價格為3800~3900元/噸,目前產區裝車價已漲至8200~8600元/噸,市場風險防控意識開始增強。

受利好刺激,東北產區貿易商對現行大豆價格認可度較高,由於不同質量有不同的需求主體,分解了收購壓力,商品豆後市看好心理加劇,收購熱情明顯高於去年同期。

作者:劉從新;來源:糧油市場報;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