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脾胃虛寒,肝膽鬱火,下焦溼熱用啥中成藥?

手機用戶王大海


您好,作為一個養生少女,想給大家分享一些養生乾貨~


先從脾胃虛寒,肝膽鬱火分析。大家可能覺得這兩個沒有什麼關聯,殊不知肝不鬱,則脾不虛,大家都知道“茶飯不思”“氣飽了”,其實形容的都是肝脾不和的故事。

五行相生相剋,“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腎” 木克土,肝不好肯定會影響到脾。如果單從脾胃治療,那麼則永遠不能除根。








生氣動怒憂思鬱結,都會導致肝氣不疏,橫逆克脾胃,導致腹脹氣滯,胃脘不適諸多病症。


要讓脾胃健康,就要養肝柔肝,順暢肝的氣機,讓肝氣可以正常疏洩,這樣肝木與脾土處於和諧關係。因此說,養脾胃就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永遠不要發怒,儘量減少發脾氣,這是舒肝養脾的一個重要因素。








之所以我對這個如此深刻,也是因為以前我找錯了方向,本人之前也是處於肝鬱脾虛的狀態,而脾胃虛弱又會形成寒溼或者溼熱,而我一味地注重脾胃的調節,忽視了肝鬱方面,屢屢不見成效,最後才發現情志是一個大關鍵

肝鬱問題,不可或缺的藥物當屬於——逍遙丸 而逍遙丸分為以下幾種。

  1. 逍遙丸 舒肝解鬱,健脾養血。用於肝氣不舒所致的一些病症。
  2. 加味逍遙丸 此藥適合那些吃逍遙丸會有些上火的朋友,可以疏肝清熱,健脾養血,用於肝鬱化火,肝脾不和。
  3. 丹梔逍遙丸 很多人都會跟我理論,這不就是加味逍遙丸的別名嗎?我想說這還真不一樣。——此藥對於女性朋友的月經先期效果極其好,因為肝鬱化火,導致身體潮熱,盜汗,食慾不振,月經也會提前。


希望我的分享對您有幫助!還有不完善的地方,歡迎補充!

親愛的朋友,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不錯,點個讚唄~~謝謝您!喜歡中醫的可以關注我哦!帶你養生~


獸醫新同學


脾胃虛寒,肝膽鬱火用什麼中成藥調理比較好?

脾胃虛寒,肝膽有鬱火,這在中醫裡面來說是比較典型的肝鬱脾虛證。肝鬱主要是因為平時情致不舒,鬱怒傷肝,肝疏洩失常,肝失調達,橫乘脾土。或者是平時的飲食不節,過於勞累,損傷了脾氣,我們的脾胃一旦失去健運,溼雍木鬱,肝失疏洩。

有這類情況的人,一般都會有下面一些症狀:脾胃虛寒可見舌苔白厚,有嚴重的齒痕,身體浮腫,經常胃脹氣,消化慢,舌頭兩側胃肝膽,可見許多芒刺,舌邊發紅,平時情緒焦慮,神疲懶言,脅肋脹滿疼痛等症狀。

那麼出現脾胃虛寒,肝膽鬱火用什麼中成藥調理比較好?

【加味逍遙丸】

加味逍遙丸並不是女性專用藥,就像六味地黃丸不是男性專用藥,為什麼建議加味逍遙丸呢,因為它與逍遙丸的區別在於,它適合肝火旺,肝鬱化火,此時的熱性也比較明顯了,平時還有口乾口渴症狀,女性月經顏色鮮紅或者閉經,加味逍遙丸可以清熱祛肝火,疏肝理氣,健脾養血。

不過在調理期間,也要注意不吃生冷寒溼重食物,同時保證心情愉悅,平時不要總生悶氣,不要暴躁易怒,適當管理自己的情緒很關鍵。


感謝您的關注,為您推送實用的養生小知識!


脾胃範兒


脾胃虛寒,肝膽鬱火,下焦溼熱是三種中醫上常見三種人體症狀,是病,就得治,怎麼治?我們今天就好好說道說道。

脾胃虛寒

脾胃虛寒和其他兩個病症一樣,都是中醫上對於病症的術語。大部分脾胃虛寒都是由飲食引起的,吃過冷的食物,喝涼水,吃涼性食物如西瓜黃瓜類的過多。當然了,久病床前和思考人生過多,也會導致脾胃虛寒。



脾胃虛寒的症狀就是胃部總會隱隱作痛,這個疼痛能忍到有非常難受,喝點熱乎水不一會就好,有的時候用熱手按壓一會也會消除疼痛。同時大便搪洩,吃啥拉啥,嚴重的可變成習慣性腹瀉,對健康影響很大。

脾胃虛寒不嚴重的人可以養胃健脾,通過食療就可以治療脾胃虛寒的人,可以不必吃藥,只有真的很嚴重了,才可以口服一些中成藥。

脾胃虛寒的人飲食要規律,別飢一頓,飽一頓的,暴飲暴食最傷脾,而且平時零食少吃,讓脾胃得到休息,有助於它自己恢復健康。脾胃虛寒的人也要多吃類似於羊肉、驢肉、雞肉等溫熱的肉,不要吃鴨肉。同時溫熱的水果桃、甘蔗、榴蓮等,尤其是榴蓮,對身體特別好,喜歡吃榴蓮的女孩子可以和男朋友說榴蓮有益健康喲。



脾胃虛寒的人也要注意保護肚子,讓肚子熱乎起來,別受涼。當病情嚴重的人,可以選擇服用人參健脾丸,三九胃泰,香砂養胃片等中成藥用來治療。

肝膽鬱火

肝膽鬱火的人大部分都有口乾口苦的毛病,尤其是早上醒來,嘴裡更不是滋味,而且怎麼喝水怎麼不充水分都沒效果,讓人苦不堪言。

中醫認為,肝膽相表裡,肝膽的火旺就會引起易怒,頭痛,失眠多夢加上口乾口苦。同時很多人肝膽火旺還會引起頭暈目眩,心煩氣躁,大便乾燥等疾病,所以此病需要我們重視起來。

肝膽鬱火怎麼辦?

很多人以為肝膽鬱火吃點養肝護肝的藥物即可,或者吃點去肝火的藥如龍膽瀉肝丸,到其實多數人不知道,脾胃虛寒也是可以導致肝膽鬱火的。

現代人長期的不良生活習慣,天天小燒烤小啤酒的,導致肝和脾胃都受到了刺激,尤其是脾胃,對於這些刺激性的食物那是首當其衝,進而影響到了脾胃的功能,運化的能力下降了,肝火憋在內臟之中,肯定會有影響。當身體有寒熱兼顧的病症的時候,一定不能單純的去肝火清肝熱,否則會加重脾胃虛寒的。嚴重的時候會導致脾虛洩瀉,更麻煩。

如果兼顧兩種疾病,可以考慮服用逍遙丸附子理中丸等中成藥治療。

下焦溼熱


下焦溼熱的症狀多是小腹脹痛、大便糖稀、小便有疼痛感、大便特別臭等,同時也會伴有陰癢、痔瘡、淋濁等病症。人多人也會有白帶增多,下肢關節痛和腳氣的症狀發生。

大部分下焦溼熱都是由不健康的飲食引起的,吃過涼生冷的食物,抽菸喝酒導致下焦氣機堵塞,不能良好的驅散熱氣導致了熱氣集中在了腸道之中,影響甚遠。

下焦溼熱怎麼辦?

身患此病不要怕,有我專門的獸醫來解決~哈哈,下焦溼熱的人飲食上一定要注意(啥樣的人其實都晚注意飲食),要少喝酒,不酗酒,因為酒對於增強溼熱是最嚴重的,喝大酒的人,都會有溼熱的症狀。同時飲食要清淡不油膩,肉吃多了也會導致溼熱的。平時飲食要多吃薏米、綠豆、扁豆等豆類食物,對身體有好處。

中成藥方面,可以服用八正顆粒,或二妙丸、清淋膠囊等。

溼氣果然是百病之首,什麼病症和溼氣都能扯上點關係,所以平時一定要保護好脾胃,讓溼氣無處遁形。


喜歡請關注我,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識的文章給您!


養拉布拉多的老中醫


脾虛的症狀有哪些?9招調理女性脾虛


都說女人是涼性動物,的確是這樣的。女性體寒容易怕冷。特別是在女性月經期間,不僅怕冷,而且抵抗能力也會大幅度下降的。因各種原因,導致女人脾虛的毛病就多,女性脾虛的症狀一旦出現,那麼很多身體的病症就會隨之而來的。


女人脾虛的症狀有哪些?


1、宿便黏膩

如果出現宿便形狀軟爛、黏膩即為脾溼的症狀,說明消化功能出現異常現象。

2、手腳冰冷

有些人一到秋冬季節,人體沒有感覺到寒冷,但是手腳會一直處於冰冷不溫的狀態,這就是脾虛生寒的表現。

3、身體肥胖

身體肥胖的人,90%都是體質虛弱者。體虛是身體脾胃功能減弱衰退導致的。體虛會導致新陳代謝減慢,機體活力減弱,從而消耗營養的能力減低,營養不能消耗掉於是堆積在體內,形成肥胖。

4、貧血

脾虛的女人容易出現貧血的症狀,別的嚴重情況尚且不說,但是每日時常出現二三次的頭暈目眩的症狀,然後還容易是不是精神不愉,難以說笑,等等。此類症狀出現,難免鬱鬱寡歡,嚴重者還可能出現精神抑鬱。

5、胸悶氣短

清晨起床,如果感覺胸悶氣短、頭暈腦漲時,說明我們的脾胃功能較為虛弱。中醫認為,脾氣一虛,肺氣先絕。也就是說脾與肺的功能是相互影響的。脾虛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肺金失養,就容易出現氣短,動則氣促等肺氣虛的表現。

6、食慾下降

當溼氣進入體內後最容易傷脾。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吃到體內的各種食物和液體,把這些物質轉化為能夠被人體利用的營養物質,為人體新陳代謝提供新的能量。

大多數人在夏季溼熱的環境中,都會出現食慾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慾不受影響,有較強的飢餓感,可是吃了東西后卻有飽脹的感覺,這也是胃強脾弱的表現。

7、舌苔厚黃

舌頭的變化是脾的外在表現。健康的舌頭表面應為紅色,看上去很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輕薄且非常乾淨。如果舌頭邊緣已經出現明顯的齒痕,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

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溼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內有溼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同時,在夏季,脾溼的人也常常感覺口內粘膩,舌苔很厚,而且還發黃。


女人脾虛怎麼調理?


1、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體的保健要穴,位於膝眼外下方。每日按揉50~100次,能健脾和胃、調中理氣、導滯通絡,適用於各種類型的脾胃病變。

2、堅持早睡

  最好在十點半就要上床,十一點就要入睡了,讓身體進入深度睡眠狀態,因為十一點到三點是膽經和肝經開始工作的時候,這個時候肝膽開始排毒、代謝、養血。

3、定時起居

  堅持定時起居,定量吃飯,這樣有利於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如果吃飯一直不定時、定量,肝膽每次都要跟著你一起改變,長期已久肝膽會氣血紊亂,損傷脾胃。

4、節制飲食

  做到“飯吃七分飽,茶喝七成香”,過度飲食只會增加肝膽、胃腸的負擔,使脾胃消化不良。

5、吃健脾的食物

  (1)、栗子:味甘、性溫,歸脾、胃、腎經。

  作用:補脾健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宜於脾虛食少,反胃,瀉洩。氣滯腹脹者忌食。

  (2)、扁豆:味甘、性微溫,歸脾、胃經。

  作用:健脾化溼,清暑和中。宜於脾虛溼盛,食少便稀,暑溼吐瀉。氣滯腹脹者忌食。

  (3)、紅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

  作用:補益脾胃,養血安神。宜於脾胃虛弱,食少便稀,疲乏無力。氣滯、溼熱和便秘者忌食。

  (4)、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

  作用:補氣健脾,養陰益肺,補腎固精。宜於脾氣虛弱,食少便溏,慢性洩瀉。溼盛和氣滯脹滿者忌食。

  (5)、香菇:味甘、性平。

  作用:益胃氣,託痘疹。宜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倦怠乏力。屬於發物,麻疹和皮膚病、過敏性疾病忌食。

  (6)、紅薯:味甘、性平,歸脾胃經。

  作用:補脾胃、益氣力、寬腸胃。宜於脾胃虛弱、形瘦乏力、納少洩瀉。多食易引起反酸燒心、胃腸道脹氣。

6、揉臍

  一手掌心或掌根貼臍部,另一手按手背,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每次約5分鐘,每日1~2次。

  此法能溫陽散寒、補益氣血、健脾和胃、消食導滯,多用於消化不良、胃寒、腹脹、腹痛、腹瀉、便秘的患者。

7、堅持泡腳暖脾胃

  因為脾經和胃經都起始於足部,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堅持泡腳來暖和脾胃,養氣血。

  方法:睡前,用40度左右的水漫過腳踝,浸泡10~20分鐘即可,順便用手指按摩足底、足心,通過刺激穴位,打通經絡,將暖和傳導到全身,驅散脾胃寒氣,養護全身氣血。

8、忌憂傷過度

  人有七情六慾,正常時候人體的陰陽處於平衡狀態,而如果憂傷過度,就會打破這個平衡,臟腑等功能異常,脾胃開始運行不暢,就會導致氣血紊亂。

  因此,面對壓力,女性朋友們要學會釋放壓力,跟身邊的朋友傾訴一下,主動與擁有正能量的人接觸,遠離負面情緒;選擇瑜伽


艾諾體檢


脾胃虛寒附子理中丸為佳,肝膽鬱火選丹梔逍遙宜,唯溼熱難暫可用龍膽瀉肝。但效果並非一定滿意。病因病機雖同但個體差異有別,常多兼症無法隨機應變。中醫病講究方證,證變方變,症並方並,證合則方合,一方冶多症,多症用一方。從古至今為大法活法,經方如此,時方如此,而時方大多從經方中化裁而出。經方有祖方亦有化方,難就難在識方活用。


用戶55127447378


肝膽鬱火合脾胃虛寒下焦溼熱辯證準可考濾,二妙或龍膽瀉肝或丹枙逍遙等合附子理中,重要一點要權衡寒熱的多少,必須在醫生指導下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