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廣西曾經出過哪些歷史名人?

華夏聲影


李宗仁:民國副總統、代總統。

白崇禧:民國的國防部長、武漢剿總司令。

李天佑:廣西臨桂縣人,解放軍開國上將。

韋國清:廣西河池人,解放軍開國上將。

韋傑:廣西東蘭縣人,解放軍開國中將。

韋拔群:廣西東蘭縣人,早期革命者,曾任紅八軍軍長。

吳晗:教育家,廣西博白縣人,曾任清華大學教授。

梁羽生:祖籍廣西蒙山,原名陳文統。著名武俠小說家。

梅豔芳:影視歌星,祖籍廣西合浦。

劉志榮:香港影星,曾在《精武門》裡飾演蔡六斤,祖籍廣西容縣。

馮子才:清末名將,曾在鎮南關(今友誼關)大敗法軍,取得鎮南關大捷,廣西欽州人。

陶成:明末將領,在抗擊後金(後來的清朝)中戰死,廣西玉林人。

韋唯:歌唱家,廣西柳州人。

黃紹宏:廣西梧州人,桂系三號人物,民主人士。

李濟深:廣西梧州人,民主人士,民革創建人之一,民革中央首任主席。

李寧:體操王子,我只知道他是廣西人,具體是哪個縣市的就忘了。

石達開:太平天國將領,翼王,廣西貴港人。


血染戰旗紅


一說到廣西呢,很多人的第一印象肯定是廣西太山了,廣西人太窮了,你們一定不知道廣西有什麼歷史人物吧,別看廣西現在雖然山高水深的,可歷史名人卻有不少。



李宗仁:廣西桂林臨桂區人,這個估計大家都知道,

白崇禧:也是桂林市臨桂區人,我想大家也都知道,就不介紹了。廣西的歷史名人有很多,無法一一給大家細說,我就說說我知道的幾位吧。

瓦氏夫人:(1496-1555),明代的抗倭巾幗英雄,廣西歸州(今靖西縣)人,土官岑璋的女兒,又名岑花。瓦氏夫人精通兵法,治軍有方。



1554年(明嘉靖三十三年),中國東南沿海地區頻繁遭到倭寇入侵擾亂,燒殺掠奪,無惡不作。當時朝廷多次出兵討伐都以失敗告終,無法戰勝倭寇的流言蜚語不脛而走。瓦氏夫人1554年已經是58的高齡老人了。卻不顧自己親自率廣西6000千多名俍兵奔赴抗倭前線衝鋒陷陣,更是以“誓不與賊俱生”的決心連連殲滅敵人,俍兵也很勇敢善戰,很快就取得勝利,打破了倭寇不可戰勝的傳言,因此也被皇帝追封為“二品夫人”。



石達開:(1831-1863)又名亞達,還有一個令人敬畏的綽號“石敢當”,是廣西貴縣(今貴港)客家人。是民族的英雄,從小心地善良,樂施於人,小小年紀就被人尊稱為“石相公”。



石達開不僅僅是太平天國早期的名將,更是中國近代史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武學名家。十六歲,洪秀全馮雲山到貴縣拜訪石達開並邀請他共圖大業。十九歲統領千軍萬馬衝鋒陷陣,驍勇善戰,橫掃沙場,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悍將”。二十歲洪秀全封他為“翼王”。三十二歲率領遠征軍進入四川,在大渡河受盡阻礙,欲舍一人之力救將士,卻被清軍陷害,最後英勇就義於成都。一生轟轟烈烈,捨己為人。



李秀成:(1823-1864)原名李以文,廣西藤縣人,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從小受盡孤寒無食的折磨,與父母過著“尋食度日”的生活。



(1851年8月)太平軍在桂平突破清軍圍困,經過李秀成家鄉,一路召集人馬,李秀成也在此時加入了太平軍,在戰場上無畏無懼,勇敢機智,被楊秀清親自提拔為四軍帥,不久又升四監軍。“天京變亂”洪秀全任命李秀成解天京之圍,李秀成與陳玉成也配合很默契的摧毀“江北大營”,而後也成功取得“三河大捷”,李秀成與陳玉成拼死奮戰屢屢為太平天國取得勝利洪秀全看到了李秀成忠貞不渝的表現,封其為“忠王”。1864年,天京淪陷,洪秀全病逝,湘軍攻城,李秀成被俘虜。



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後期著名的政治軍事核心人物之一,他富於謀略,膽氣絕倫,一生為民的英雄。

楊秀清:太平天國革命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也是廣西桂平人。

胡以晃:太平天國將領,廣西平南人。

陳玉成:太平天國將領,廣西藤縣人。




廣西各地都有很多歷史名人,不論貢獻大小,卻個個都是愛國愛民之人。


小史感


廣西在先秦之前是百越大地的一部分,在秦朝把廣西和廣東等地區收歸到統轄下後,廣西開始歸入了我們中原王朝的直接管轄中,自此成為了中華大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廣西的歷史文化或許不如陝西、河南等省份那麼悠久和豐厚,但是這裡所出的歷史名人數量也是不少的,接下來我們從近代史的角度來簡單介紹幾位廣西的歷史名人。

李品仙

李品仙是民國時期廣西新桂系軍閥中的一號大將,出生於1890年的廣西蒼梧縣。

在他進入少年時期後,他開始進入了保定軍校中學習,在那裡接受到了比較系統、現代化的軍事教育。

在走出學校後,李品仙發生了一些波折的變化,他先是在自己的同學湖南軍閥唐生智的手下打下了自己的根基,成為了民國早期軍長級的人物。



後來隨著唐生智勢力的全部崩盤,他這才離開了湖南這片土地,回到了廣西、來到了李宗仁手下發展。

回到廣西的李品仙一路發展未經任何阻礙,憑藉著自己還算不錯的軍事能力很快成為了廣西軍閥陣營中的重要人物。

在黃紹宏和廖磊或走或死之後,他在廣西軍閥部隊的核心陣營中成為了第三號人物,權勢地位僅低於白崇禧和李宗仁。

抗戰中,他的最高成就是坐到了第十戰區司令長官的位置上,終其一生,他也在國民政府內部獲得了二級上將的軍銜,軍銜僅低於特級上將的蔣介石以及其他一級上將的大佬們。

韋國清

韋國清出生於1913年的廣西東蘭縣,是我軍著名的少數民族將領,在55年的時候,獲得了上將軍銜的授予。

韋國清是在少年時期就已經參與進浩浩蕩蕩的戰爭亂世之中的,1929年,年齡也僅僅才16歲的他就已經參加了意義重大的百色起義,從此走上了一條不同尋常的道路。

1932年,年齡才19歲的他就已經成為了我軍的一名連長。

1935年,才22歲的他成為了我軍的特科團代理團長。

在抗戰即將爆發的時候,24歲的他則成為了特科團正式團長,在這意氣風發的年齡,開始走上了高級指揮官的位置上。

在抗戰爆發期間,他更是成長為了旅長級的人物,而我們要知道的是,其他後來的元帥級人物在抗戰時期也才僅僅只是師長、副師長,由此可見他的地位。

李濟深

李濟深出生在廣西梧州,但是在他成年後,他在廣東的粵軍中發展出了極其重要的地位,成為了粵軍中的一號重量級大將。


李濟深曾經在北洋政府開設的北京陸軍大學中學習過,後來又去過日本進行過專門的學習,由此積累下了深厚的軍事知識以及軍事素養,為他後來投靠孫中山、在粵軍中發展出一定地位積攢了良好的基礎。

在黃埔軍校開設成功後,蔣介石開始帶領著他的黃埔學生軍以及其他的軍閥地方部隊吹響了東征北伐的號角。

在1925年的時候,李濟深成為了第四軍的軍長,而第四軍就是廣東粵軍的核心部隊,在北伐時期一度被稱之為鐵四軍,地位和北伐時期名聲卓著的廣西鐵七軍一樣,都是北伐時期真正的勁旅。

不過因為他幾次激烈反蔣的原因,所以在他的反蔣活動失敗後,他被蔣介石剝奪了身上擁有的所有軍權以及在國民政府內部的地位,他原本的手下陳濟棠後來則發展成了廣東的軍閥。

黃紹竑

黃紹竑在1895年出生在廣西容縣,是廣西新桂系軍閥中著名的鐵三角之一,和李宗仁、白崇禧這兩號大佬一同開創了廣西新桂系軍閥的江山,是廣西新桂系軍閥早期最重要的三大創始人之一。

黃紹竑也是保定軍校畢業的學生,不過相比於他所學習的軍事,他更擅長的還是治理方面的事情。



如果說李宗仁是廣西的劉邦,那白崇禧就是李宗仁身邊的張良、黃紹竑就是李宗仁身邊的蕭何,在治理方面,他有著很強的能力。

在北伐戰爭過後,他先是成為了廣西省的治理長官,不過在李宗仁反蔣失敗後,因為對李宗仁和廣西的未來太過於悲觀的原因,所以他就離開了廣西,前去投靠了蔣介石,然後陸續成為了浙江和湖北省的治理長官,開始為蔣介石治理起了這些省份。

所以說這就是廣西近代史中曾經出現過的歷史名人,除了以上介紹的幾位近代史名人之外,廣西近代史中的李宗仁和白崇禧是不能不提的,只不過在這裡我們就不過多介紹了。


孤客生


誠如題目所說,廣西民風彪悍,近代以來出了不少能征慣戰的“狼兵”,當然也有不少名將。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從廣西爆發,因此太平軍將領廣西人佔了相當大一部分。後來清朝滅亡後,軍閥割據,廣西先後被陸榮廷為首的舊桂系和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新桂系佔據,同樣出了很多著名將領。在解放軍的歷史上,也有兩位開國上將出自廣西:韋國清、李天佑。此外,還有一名在建國前犧牲的老革命,大家普遍認為,此人如果活到1955年授銜,軍銜也絕不會低於上將,最後讓我們看看他是誰。

韋國清(1913-1989),壯族,廣西東蘭縣人,我軍政治工作的傑出領導者。1929年12月參加百色起義,1934年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為建立皖東北抗日根據地和鞏固津浦路東抗日根據地發揮了重要作用。率部參加了淮海戰役。建國後曾任廣西自治區主席、黨委第一書記以及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中央軍委常委等,主持全軍政治工作。

李天佑(1914-1970),廣西臨桂人。1928年入桂軍當兵,1929年12月參加百色起義入紅七軍。到中央蘇區後進入紅三軍團和紅一軍團,任師長。抗日戰爭時期,作為團長率部參加平型關大戰。解放戰爭時期,先後率部參加四平戰役、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後任兵團副司令,參加渡江戰役、解放湖北戰役等。建國後任廣州軍區副司令、代司令,副總參謀長等。

韋拔群(1894-1932),壯族,廣西東蘭人。畢業於貴州講武堂。1921年開始領導農民鬧革命,深受大家愛戴,被稱為“拔哥”。他是早期三大農運領導人之一(其他二人為毛澤東、澎湃)。百色起義領導人之一(前述兩個上將當時只是參與者,級別較低),與鄧小平、張雲逸一起領導了這次大起義,建立了紅七軍。他是紅七軍和右江革命根據地的領導人之一。1932年10月,被叛徒殺害。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磨史作鏡


廣西在中國近代出來很多名人,諸如新規系軍閥中的李宗仁、白崇禧、黃邵紅、李品仙、張釜等,在紅軍解放軍中有韋拔群、韋國清、李明瑞等,我今天要介紹的是四野名將李天佑。

李天佑1914年生於廣西臨桂縣六塘圩高坡寨,14歲參加北伐戰爭,在李明瑞部當兵。李宗仁白崇禧被蔣介石打敗時,李明瑞當了廣西省主席。後來李明瑞受到革命影響,組織參加了創建紅七軍、紅八軍的百色起義。自此,李天佑成了一名紅軍戰士。

在紅軍中,李天佑先後擔任紅七軍特務連連長、58團團長,紅三軍團第5師13團團長,參加了第四次反圍剿和第五次反圍剿。長征中,李天佑先後擔任紅5師師長、紅三軍團司令部作戰科長,在軍團長彭德懷的帶領下勇敢作戰,多次以少勝多擊敗敵人。到達陝北後,李天佑調任紅一軍團第4師師長。

全面抗戰爆發後,紅一軍團改編為八路軍115師,下轄四個團,685團楊得志,686團李天佑、楊勇,687團張紹東,688團陳錦秀,獨立團楊成武。李天佑和楊勇帶領686團參加了平型關大捷,這是抗戰以來首次大勝。

李天佑和楊勇帶領的686團,實際上是紅三軍團的老底子,戰鬥力很強。後來這支部隊以呂梁山為依託,建立起晉西南根據地。抗戰期間,李天佑還曾到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

解放戰爭期間,李天佑成為兵團司令級的高級指揮官,擅長指揮大兵團作戰。1947年的四平攻堅戰,他指揮2個縱隊另1個師和配屬5個炮兵營攻打四平,殲敵1萬多人,攻佔城區五分之三,總結出一套適合第四野戰軍的攻堅辦法。後來的天津戰役中,李天佑指揮38軍、39軍,全殲天津國民黨軍13萬人,活捉敵軍司令陳長捷。

李天佑將軍,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不為名不為利,是真正的軍事家,在第四野戰軍,他長期擔任的是第一縱隊司令,38軍軍長,實際上第二縱隊和第二縱隊改編的39軍,也是長期在李天佑指揮下作戰。

抗美援朝戰爭中,李天佑締造的四野王牌38軍在梁興初將軍帶領下入朝作戰,第一次戰役被美軍擊敗,被譏諷為“豆腐軍”,第二次戰役38軍將士知恥而後勇,成功穿插三所裡與龍源裡,並且松骨峰阻擊戰中大敗美軍,被彭老總嘉獎道“中國人民志願軍萬歲!第三十八軍萬歲!”從此38軍有了萬歲軍的美譽。


歷史知事


一說起廣西,我們的眼前那是一片,山山水水,美不勝收的美景,特別是桂林山水的景色讓人流連忘返。

桂林是廣西最主要和歷史文化積澱最多的城市,在這樣的背景下,名人層出不窮。

喜歡旅遊的朋友都知道徐霞客,我們在課本里都學過,他遊歷祖國大江南北,給後人留下來很多珍貴的文獻資料,對日後的研究提供了很多的幫助。

徐霞客他就是廣西人,明末的旅行家 ,地理學家 ,文學家。

我們特別熟悉的一本著作《徐霞客遊記》,裡面就記錄了很多他途徑的山山水水,還有人們不容易去的地方,看到這本書的人,無不佩服和敬仰他。

它不僅是系統考察祖國地貌地質的地理名著還是描繪華夏風景資源的旅遊巨篇,影響至深。

徐霞客喜歡遊歷,小編認為也是很受父親的影響。

他的父親就喜歡旅遊,不願為官。徐霞客的祖上都是讀書人,他年幼受文化薰陶,非常好學,博覽群書,家裡的書不夠看,就到外邊找書看。

他一直都有到外面去看看大好河山,由於母親年邁,她不忍心離開家,去遠行。但母親看出了他的想法,就積極鼓勵他,放心去遠行。在1608年徐霞客正式出遊。

在遊歷期間,不論什麼原因都不能阻止他記錄下來考察的收穫。

他的一生都在遊歷,直到五十四歲逝世,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

現代人喜歡喝茶聊天,古代人喜歡飲酒作詩。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太熟悉了,我們甚至還會背兩句。

這首詩的作者,便是大名鼎鼎的柳宗元,妥妥的廣西人。

柳宗元祖上世代為官,他是唐代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生詩文作品600多篇,是位高產的文人墨客,受後人敬仰。

廣西不僅僅只有文人,還有一位能武的厲害人物,他就是石達開。

當時有人這麼讚美他“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可見,石達開是個多帥的男人啊!

石達開既是軍事家,又是優秀的政治家,年紀輕輕成就不凡,十九歲就統領千軍萬馬,但不幸,年僅三十二歲就犧牲了,真是“天妒英才”啊!

說起廣西名人,三天三夜,小編也講不完,如果您也對名人感興趣,歡迎留言,一起交流。


有書博物館


大家好!請關注南粵文化。

廣西壯族自治區出過的歷史名人有:

唐朝:曹唐,是唐代詩人。代表作品有《織女懷牛牽》


宋朝:儂智高,少數民族的首領。在當時領導壯族聯合各民族對交趾反抗,掠奪騷擾。

明朝:瓦氏夫人,明朝抗倭巾幗英雄。在中華抗擊外敵入侵歷史中,瓦氏夫人是壯族的“巾幗英雄第一人”。


清朝:石濤,清初畫家。他既是繪畫實踐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藝術理論家,代表作有(山水清音圖),(竹石圖)。

陳宏謀,清朝中期政治家。


馮子才,晚清抗法名將,民族英雄。

蕭朝貴,太平天國重要的領袖人,領導金田起義的核心人之一。地位在洪秀全楊秀清之下,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之上。是有名的西王。


楊秀清,太平天國重要的領袖人之一,1851年發動金田起義,同年12月天王洪秀全全封楊秀清為東王。稱九千歲。

李秀成,太平天國後期重要將領,是近代的軍事家、政治家。天王洪秀全全封李秀成為忠王。稱“萬古忠義”。


陸榮廷,民國時期的廣西都督,北洋陸軍上將。人稱“廣西王”。

馬君武,廣西近代史上湧現出的卓越人物之一。在民國時期曾任廣西省長,北洋政府司法總長,教育總長等。是創辦廣西大學,今華東師範大學的執掌人,與蔡元培合稱“大教育家”。


廣西的名人還有很多…………如蒙經,李德山等。

感謝大家的關注,期待你們的評論。


南粵文化


作為地處邊疆的省份,從古至今,廣西的經濟和文化一直難以與中原省份相媲美。但是,廣西在中國的存在感卻從來都不弱。古代有名震天下的廣西狼兵,而近代,將廣西推至巔峰的,則屬於民國時期赫赫有名的新桂系三巨頭: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


李宗仁

也許真的是“亂世出英雄”,雖然亂世給中國帶來了極深重的苦難,但也使得許多優秀的人脫穎而出,李宗仁就是其中一個。1891年生於廣西桂林的李宗仁,在年僅34歲的時候,就聯合了黃紹竑、白崇禧等人,率領麾下僅6000餘人的定桂討賊聯軍,一舉擊敗了陸榮廷、沈鴻英、滇軍等部數萬大軍,一統廣西,一躍成為新桂系的領袖和廣西的統治者。

加入國民黨後,李宗仁所領導的新桂系,一直是國民黨除中央軍外實力最強,對蔣介石威脅最大的勢力。蔣介石一生中三次下野,都與李宗仁的新桂繫有直接關係。

而李宗仁麾下的桂軍,也成為民國期間最具戰鬥力的軍閥部隊之一。桂軍嫡系主力國民革命第七軍,更是赫赫有名的“鋼軍”,第七軍幾乎參與了民國期間所有的戰爭。尤其在1937年淞滬會戰中,面對日寇的槍林彈雨,第七軍表現極為勇敢,以悍不畏死著稱。

1949年1月22日,李宗仁第三次逼蔣下野,併成為了中華民國代總統。這也是他在國民黨內的巔峰,但這樣的巔峰僅僅是曇花一現,大勢已去的國民黨很快敗退臺灣,掌握實際權力的蔣介石再次上臺。李宗仁則退往美國,1965年回到大陸,1969年在北京因病逝世。



白崇禧

如果單比軍事才華,有“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明顯強於新桂系的另兩位巨頭李宗仁和黃紹竑。白崇禧,字健生,1893年生於廣西桂林,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

1924年,在定桂討賊聯軍以弱擊強,以少勝多擊敗各路軍閥,一統廣西的戰役中,白崇禧居功甚偉。也正是在統一廣西的戰役中的卓越表現,使白崇禧獲得了“小諸葛”的外號。


在隨後的軍事生涯中,作為新桂系的軍事方面的代表人物,白崇禧率部參與了蔣桂戰爭、中原大戰、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均有出眾的表現。戰場上的白崇禧以多謀善斷、狡詐多變和極善出奇制勝著稱,被毛主席稱為“中國第一狡猾軍閥”。

白崇禧長於軍事,但也只長於軍事。白崇禧政治上堪稱幼稚,同時,由於其優秀的軍事才華,素來目中無人,也很難容人。1949年,國民黨兵敗如山倒之際,對自己極端自信的白崇禧依然幻想著“劃江而治”,最終,桂系軍隊被徹底消滅。白崇禧也沒有聽從李宗仁的勸說,到達臺灣,1966年離奇去世。



黃紹竑

黃紹竑是桂系三巨頭中存在感最薄弱的一個。但黃紹竑在三巨頭中的作用卻一點兒都不比另兩個人弱。白崇禧長於軍事,而黃紹竑則以政治謀略見長,是新桂系的“智囊”。在新桂系中,黃紹竑排名要高於白崇禧,是三巨頭中的第二位。


黃紹竑,1895年生於廣西容縣,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畢業。新桂系崛起佔領廣西后,黃紹竑則成為了廣西省長。在李宗仁、白崇禧率部北伐後,黃紹竑留在廣西,對廣西從政治、經濟、教育、文化多方面進行大力建設。

黃紹竑在廣西大力興辦教育,並主持創辦了廣西大學,這也是廣西的第一所大學。在經濟方面,黃紹竑制定了全省公路網計劃,兩年的時間,就在廣西修築了5000多里的公路,居全國之冠,工業方面,黃紹竑創辦了70餘家近代工廠。與此同時,黃紹竑還對於全省的行政體系進行了重新梳理,並整理財政,使得廣西的經濟有了飛躍式發展。


1930年中原大戰失敗後,黃紹竑離開了新桂系,進入了蔣介石的國民政府,並歷任湖北、浙江省政府主席、內政部長等職。黃紹竑離開新桂系並非背叛,也得到李宗仁和白崇禧的認可,他的目的是使新桂系融入國民黨,而黃紹竑的努力也為新桂系開創了更廣闊的空間。

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後,黃紹竑則回到大陸,並參加了政治協商會議。黃紹竑在新中國曆任政務院政務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等職,1966年去世。


鳶飛九天2018


廣西在波瀾壯闊的近代史上也是仁人志士、革命英雄輩出的省份,無數桂省子弟在捍衛國家主權獨立和民族解放運動中拋頭顱灑熱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豐功偉績將彪炳千古。

李宗仁、白崇禧、陸榮廷、廖磊、黃紹竑、李品仙、這些耳熟能詳的驍勇善戰、兇悍無比的狼兵大佬們就不一一介紹了,在此說兩個鮮為人知卻功勳卓著的。

第一、抗法名將馮子材

這位仁兄當然也是大名鼎鼎,從33歲入伍參加鎮壓太平天國運動起便開始馳騁於清末的鎮壓農民運動戰場和反帝反侵略戰場。

在鎮壓農民運動的過程中,馮子材總體戰績欠佳。直到開赴西南邊陲參與反帝反侵略戰爭後,這才逐漸嶄露頭角並且創下了一系列豐功偉績。屬於典型的內戰外行、外戰內行、大器晚成的戰將!

太平天國覆滅後的第二年即1865年,年近五旬的馮子材奉命擔任廣西提督,開始了輝煌的人生。先是清剿當地的反清勢力,並且3次率軍進入越南,對於穩定西南邊陲和後來抗擊法國侵略者奠定了基礎。但是戰場上驍勇善戰的馮子材在官場上卻是個低能兒,因為聲張正義遭到排擠,一度告老還鄉。直到中法戰爭爆發,法軍攻克越南直扣廣西,清政府這才想起馮子材,請他出山。面對殺敵報國的良機,馮子材雖然年僅7旬,壯志豪情依然不減當年,靠著自己的聲望拉起一支人數約9000餘人的團練隊伍,稱之為“萃軍”,然後開赴中越邊境。經過馮子材的精心部署並且身先士卒,法國侵略軍在中越邊境的鎮南關遭到萃軍的迎頭痛擊,馮子材率軍乘勝追擊到越南的涼山,接到朝廷的撤軍令後才罷手。法軍領教了馮子材這位老邁而又兇悍狡猾的戰將的厲害後,再也不敢前來找抽。

中法戰爭後,馮子材繼續提領廣西軍務。甲午戰爭時期,馮子材奉命開赴鎮江準備參戰。不曾想前線清軍一潰千里,日清兩國以簽訂《馬關條約》而結束戰爭,憤怒的馮子材再度辭職!直到1896年英國人在雲南邊境製造事端,馮子材以八旬高齡擔任雲南提督,英國人才知難而退。

第二、程思遠

廣西賓陽人,曾經給李宗仁、白崇禧擔任秘書,屬於桂系智囊級人物,在抗日戰爭期間協助李宗仁、白崇禧指揮戰役,深受李宗仁、白崇禧器重。1949年,時任國民政府立法委員會委員長的程思遠又協助李宗仁逼迫蔣介石下野。可以說,桂系能在20世紀初的中國特別是政壇上呼風喚雨,程思遠是立下汗馬功勞的。

但是當他看到桂系勢力和自己的老領導李宗仁並不能完成拯救中國的使命後,毅然決定辭去在國民黨黨內的一切職務,先旅居香港,又於50年代中期回到大陸,看到中共治理國家的業績,程思遠開始轉變觀念,積極支持中共。但是並沒有放棄對旅居海外的故主李宗仁的忠誠與牽掛,1965年客居美國長達10多年的李宗仁夫婦能夠成功歸國,程思遠功不可沒。

晚年程思遠以無黨派人士的身份活躍在中國政壇,致力於社會活動和國務活動。2005年,97歲的程思遠在北京逝世。


大將軍威武K


想到廣西壯族自治區,很少會想到廣西的名人,總是自衛反擊戰、桂林山水甲天下等記憶,用僅有的歷史知識梳理了一下,名人可能集中在清朝太平天國、民國時期、建國初期三個階段。

一、太平天國主要有:洪秀全、石達開丶蕭朝貴丶楊秀清、韋昌輝丶陳玉成丶李秀成.....

二、民國時期主要有:李宗仁、白崇禧、黃邵竑、李品仙、陸榮廷、張釜等。

三、從大革命時期到建國初期主要有:李濟深、韋拔群、韋國清、李明瑞、吳晗、李天佑等。

四、其他。明朝袁崇煥,民間劉三姐等在全國影響力大。

廣西由於歷史原因的確全國名人相對少,無論是文化界還是政界、經濟界。

其實,應該把在廣西建功立業的名人也算進去,雖籍貫不是,畢竟在廣西成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