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新泰:“林改”改活思路,農民樂享成果

一個月能拿2000多元的工資,新泰市羊流鎮朝陽村村民劉培連直呼沒想到。6年前,朝陽村的地有一半是難以耕種的荒嶺地。多以種花生和地瓜為主,人均年收入才幾百元。現在朝陽村的山坡上種滿了百合花等經濟作物,村民的腰包一年比一年鼓。而這個變化和新泰市林業局的幫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新泰地處魯中腹地,枕泰山而襟沂蒙,農業人口近百萬,山區、丘陵面積達78.8%,素有“七山兩水一分田”之稱,是典型的老區、山區。雖然新泰整體經濟實力強勁,但山區特殊的地理環境還是困住了不少人的脫貧致富夢。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上百萬人口的新泰有上千人依山傍林而貧,當地林業局早就坐不住了。2015年初,新泰市被國家林業局確定為集體林業綜合改革試驗示範區,新泰市林業局黨委以讓農民過上好日子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決心借勢改革,帶領山區老百姓走上一條發家致富路。

以林改為動力

做大產業“蛋糕”

新泰林業局通過培育林業龍頭企業、林業合作社、民營林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壯大林業產業,帶動百姓致富。從2012年開始,新泰惠美農牧發展有限公司在羊流鎮陸續流轉了包括朝陽村900畝耕地和800多畝荒嶺地在內的2萬多畝土地,建設百合花繁育基地和生態種養基地,形成集生態林業、旅遊觀光、田園休閒度假於一體的新型產業園區,帶動周邊6個村的1800餘戶群眾走上致富路。

其中,朝陽村是個小村,一共375口人。如今,這個村有100多口人在公司上班。劉培連家的土地也流轉了,按照標準,她每年能拿到2500多元的承包費,還被公司聘為管理員,每月拿2000多元的基本工資。在村裡,70歲的王更榮過得出了名的“緊巴”,現在他也在百合園打工,掙夠自己的花銷綽綽有餘。該公司還投資30萬元,援建黃草村、坦裡村兩處加工基地,方便農家婦女就近就業,吸納了130多名村民,人均年增收4000多元。

據瞭解,藉助規模流轉、股份合作、政府租地等方式,新泰市林業局先後鼓勵規模經營業主流轉土地20萬畝,與農戶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農戶能夠賺流轉租金、掙打工薪金、分入股股金、反包項目賺取本金。泰茶“良心谷”在偏僻丘陵山區發展2萬餘畝有機茶,現已打造成為“三產”高度融合的現代生態農業示範園,帶動周邊近萬農民增收。

林技推廣進園

助力百姓走上富路

依靠科技服務引領百姓走上致富路,也是新泰市林業局富民的路子。“我們建立了覆蓋全市重點山區的林果技術服務隊伍,通過全市130名林業科技人員下沉,實現技術要領直接到人、良種良法直接到園,打通林技推廣‘最後一公里’。”新泰市林業局黨委副書記孝志和說,今年新泰舉辦林果科技培訓班60餘期,培訓林果農1萬餘人次;累計認證“三品一標”林產品78個,依託“新泰蘋果”“天寶櫻桃”等國家地理標誌,以及龍廷杏梅等品牌優勢,帶動全市發展名優經濟林基地85個,總面積達到41萬畝。

“政策上鼓勵、資金上傾斜、技術上幫助,吸引社會力量投入山區生態治理,提升生態功能和景觀效果,發展林業休閒旅遊產業。”新泰市林業局局長李秀新說,林業局先後扶持龍廷鎮兩縣村、汶南鎮盤車溝村等村,將大山深處邊遠分散的經濟空殼村整村搬遷,原地進行綠化修復,發展鄉村旅遊和森林旅遊,使27個窮村一舉摘掉窮帽;新汶街道寺山、石萊鎮白馬山等則依託綠水青山資源,發展起森林旅遊和鄉村旅遊。

據瞭解,為了安排山區百姓就近就業,當地的造林隊、護林隊還專門騰出崗位給當地百姓,先後安置23人。今年雨季,當地共造林1.4萬畝,涉及8個山區村,450位村民通過造林增收;還探索完善政策扶持機制,對山區經濟滯後村新發展的經濟林、生態林,符合條件的全部納入享受國家造林補貼、重點防護林工程補助和林業貸款貼息補貼等政策扶持範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