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明朝頭痛了二百多年的心腹之患,源於朱元璋犯了一個四百年前的錯

有明一代,塞外的蒙古勢力始終是明朝北方的邊境隱患。為了解除威脅,朱元璋為此發動了八次北伐,終於打垮了北元勢力,北元由此四分五裂,其中以瓦剌和韃靼兩大部落勢力最為強大。

到了明英宗時,瓦剌軍力更是強大到可以在土木堡一戰消滅明軍十幾萬人,土木堡之變後,隨著明朝國力和軍力下降,更無力再組織大軍出塞北伐,因此只能沿長城一線設立了多個軍事防禦區,號稱九邊重鎮。

九邊重鎮駐有重兵,目的就是為了防禦蒙古騎兵對北方邊境的進犯。

蒙古部落地處長城以外的寒冷地區,土地貧瘠,氣候寒冷,一到冬季,時常下大雪,許多蒙古部落,因低溫凍死餓死許多的人畜,為了生存,這些蒙古部落經常聯合起來對大明北方邊境地區進行搶掠,每次蒙古人犯邊,明朝邊民死傷無數,明廷也會會派兵阻擊蒙古兵,由此導致漢蒙雙方死傷累累,民族仇恨難以化解。

明朝頭痛了二百多年的心腹之患,源於朱元璋犯了一個四百年前的錯

皇太極圖像

這個問題直到後金――清朝才得到解決。皇太極對蒙古,採取以軍事打擊為主,政治拉攏為輔的手段。後金在蒙古地域設置的盟旗制度,首次把蒙古各部落的遊牧範圍以盟旗的方式固定下來,蒙古傳統的遊牧改為了在固定地域的放牧。

盟為旗的會盟組織,合數旗而成。每盟設盟長一人、副盟長一人。

旗是清廷設在蒙古地區的行政、軍事單位,也是清朝皇帝賜給旗內各級封建主的世襲領地。

旗長也稱札薩克,由蒙古的王、貝勒、貝子、公、臺吉等貴族充任,管理一旗的軍事、行政和司法,受理藩院和將軍、都統監督。

任命札薩克時,不但要考慮在部內的影響及地位,而且還要考慮對清廷是否忠順有功。

盟長不能直接干涉各旗內部事務,也無權向各旗發佈命令,只對盟內各旗札薩克實行監督,有責任隨時告發札薩克的不法或叛逆行為。

嚴格的盟旗制度使蒙古族牧民不能越旗遊牧、耕種及往來、婚嫁,札薩克之間的接觸更在限制之列。

每個盟旗有多少牧民,有多少部落,有多少人丁,都被後金全部記錄在案,各盟旗不得私自改變或擴大自己的盟旗領地。不僅如此,各盟旗還要按照後金的要求,為後金的征戰提供戰馬和騎士,讓蒙古士兵為後金衝鋒陷陣。

之所以蒙古會對後金如此聽話,關鍵就在於後金有一支戰力強悍的軍隊,蒙古各部落即使聯合起來也不能戰勝,多次較量後,後金都是勝利者,後金戰力強悍的軍隊,這才是盟旗制度在草原得以的順利推行堅強後盾。

明朝頭痛了二百多年的心腹之患,源於朱元璋犯了一個四百年前的錯

朱元璋圖像

而明朝二百多年瞭解決不了蒙古問題,就在於明朝自洪武朝以後,就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更沒有能力出眾的騎兵將領。

洪武前期,明朝名將倍出,明軍的八次北伐,基本是追著蒙古軍隊打,多次的勝利,把北元打成了四分五裂的大小勢力,黃金家族的影響隨風而去。

永樂的五次北征戰果寥寥,關鍵原因就在於沒有指揮大規模騎兵軍團出塞作戰的優秀騎兵人才,漢武帝時期,因為有衛青霍去病那樣優秀的騎兵統帥,才有了封狼居胥匈奴遠遁的輝煌戰績。

洪武的八次北伐戰績輝煌,永樂的五次北征,之所以戰果寥寥。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不的情形,根本的原因在於朱元璋對開國將領的大肆屠戮。

在明朝的開國功臣中,傑出的將領除了徐達、常遇春、李文忠病逝以外,其他的基本被朱元璋以各種罪名屠戮一空,馮勝、傅友德、藍玉都是極優秀的騎兵將領,其才華不亞於衛青,但就是這樣的人才,也被朱元璋出於私心送上了刑場。

朱元璋屠戮功臣名將的惡果在建文繼位,朱棣反叛中已表露無遺,面對朱棣的叛軍建文帝朱允炆無將可用,最後落得個兵敗失位,生死成迷。

明軍在長城之內對付朱棣的燕軍都如此困難,更不要說出塞對付比燕軍強大靈活的蒙古部落騎兵了。

明朝頭痛了二百多年的心腹之患,源於朱元璋犯了一個四百年前的錯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劇照

四百多年前,趙匡胤在南北還未統一的情況下,為了趙宋王朝的穩固,在國家還未統一的情況下,就急不可耐的採用杯酒釋兵權的方式,造成了兩宋三百多年的被動挨打,四百年後,同樣的,朱元璋為了朱明王朝的傳承,把趙匡胤1.0版的杯酒釋兵權,升級為2.0版的屠刀奪兵權,這一升級,大明從此失去了對塞外草原的控制能力,導致大明疆域從塞外大幅退縮到長城以內,長城再次成為了中原王朝的國防線,塞外蒙古殘餘勢力死灰復燃,成為了大明心腹之患。

為了防範蒙古的進犯,大明軍費和軍力,一半以上投在了九邊重鎮。

明朝頭痛了二百多年的心腹之患,源於朱元璋犯了一個四百年前的錯

馮勝將軍圖像

馮勝,喜歡讀書,通曉兵法,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馮勝為大將軍,與傅友德、藍玉等率兵二十萬遠征遼東,降伏納哈出,肅清元朝在遼東的勢力

傅友德,至正二十七年從徐達北上伐元,第二次北征北元七戰七勝而平定甘肅,第四次北征北元以副帥之職連敗元軍,第五次北征北元任副帥職,第七次北征北元以副帥之職大勝元軍。

明朝頭痛了二百多年的心腹之患,源於朱元璋犯了一個四百年前的錯

傅友德將軍圖像

藍玉,有膽有謀,勇敢善戰,屢立戰功,於捕魚兒海大破北元,基本摧毀其職官體系而名震天下。

從以上簡述中,可以看出三人完全就是蒙古殘餘勢力的剋星,假使三人不死,憑藉他們豐富的塞外作戰經驗,率領強大的明軍騎兵軍團再出塞討伐幾次,蒙古殘餘兵力只能是被消滅和遠遁兩途,那有後來大明二百多年的北方邊患。

明朝頭痛了二百多年的心腹之患,源於朱元璋犯了一個四百年前的錯

藍玉將軍圖像

漢武帝重用衛青霍去病,開創了強漢的千古盛名,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朱元璋屠戮功臣,造成了宋明兩朝被塞外民族滅亡的歷史悲劇。

兩代人傑,兩朝開國之君,犯一個錯誤,兩個朝代殊途同歸,歷史的悲哀莫過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