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滬港、京港和粵港澳3大高校聯盟相繼成立,對高考填報有何影響

香港是個全球化一級棒的好地方,上海是個國際化相當強的大都市,多年來,無數的中學生、高中生都將香港、上海的高校當成人生夢想的重要起點,能夠讀一所申城名校、乃至到港校學習,都能讓考生和他們的家庭倍感榮幸和自豪,這跟近年來香港旅遊人數猛增同理,隨著傳奇大橋港珠澳大橋的連通,港校的吸引力更是有增無減。

為了強化對京津冀及其周邊、申城、長三角周邊等廣大考生的吸引力,繼京港大學聯盟成立之春,金秋之末,教育界又迎來了一個特大號的喜訊——申港16所名校創立了名滿亞洲的“大學聯盟”,那麼,這個大學聯盟有哪些高校入盟?跟京港大學聯盟相比,有哪些不同?對我們廣大考生,有將帶來哪些利好呢?

據環球時報綜合消息,由上海和香港16所大學發起的“滬港大學聯盟”,11月6日在上海復旦大學舉行成立儀式,中國教育部副部長田學軍和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到場揭幕。林鄭月娥感謝國家教育部的協助,在短期內成立3個合作聯盟。

滬港、京港和粵港澳3大高校聯盟相繼成立,對高考填報有何影響

田部長希望讓香港學生了解及認同國家。林鄭長官說,“滬港大學聯盟”是繼“粵港澳高校聯盟”和“京港大學聯盟”後,香港的大學和內地高校籌組成立的第三個高校合作聯盟。她透露,2017年到內地交流的香港學生有超過30%都是選擇到上海,今年香港和上海高等院校合作交流更趨深化,合作領域更多元化。

據香港“點新聞”稱,聯盟由申城8校、香港8校一起成立,下面是聯盟8@8的構成院校。“滬港大學聯盟”也是滬港兩地組成的非牟利大學合作組織。聯盟分別以香港大學、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作為牽頭單位。此外,目前香港有8所政府資助大專院校,另有2所民辦但獲官方認可的私立大學。

滬港、京港和粵港澳3大高校聯盟相繼成立,對高考填報有何影響

林鄭表示,「滬港大學聯盟」是香港的大學與內地的高校第3個籌組的高校合作聯盟,能加強人才培養等合作。她特別感謝國家教育部的協助,在短期內成立3個合作聯盟。

她認為,籌組聯盟目的是加強滬港兩地高校在人才培養及科學研究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她相信,「滬港大學聯盟」是推動滬港兩地的大學建立更緊密的合作與交流聯繫、發揮滬港兩地優勢互補的重要平臺。將有效深化兩地大學在教學、研究、科技成果轉化,及學生交流等多方面合作,為兩地提供高水平的教育及科技的支撐,以及為高等教育創新及服務國家,作出更多貢獻。她重申,特區政府教育局將繼續鼓勵各間大學,透過聯盟不斷協同創新,提升區域合作層次和水準。她希望「滬港大學聯盟」能帶領兩地教育合作踏上新的臺階,進一步深化成員大學在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領域的優勢互補,並帶來豐碩的成果。

據林鄭女士表示,在香港與內地高校超過300項學生交流協議及1300多個學術研究合作項目中,分別有73項及148項是與上海高校簽訂的。去年到內地作交流生的香港學生當中,超過30%是以上海作為目的地。

分析稱,現在聯盟內部分上海的大學,已經與香港高校合作推行交換生計劃,或者參與由國家教育部資助的「港澳萬人計劃」,這是目前推行中的兩點利好。

作為牽頭方,港大新任校長張翔表示,聯盟將陸續推出一系列合作項目,增強兩地創新研究,培養學生的全球視野,期望聯盟成為兩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平臺。這是預期之中的重要利好。

聯盟亦設有理事會,將會每年至少開一次會議,負責制定聯盟發展規劃,確定聯盟年會主題,及商議新成員加入等重大事項。

此外,據臺灣“中央社”6日稱,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逐步推動,外界相信,香港院校在廣東的合作發展也將更趨緊密,這是對近港周邊地區的關鍵利好。法國國際廣播電臺評論稱,藉由“滬港大學聯盟”,香港可進一步助內地培育人才並開拓國際市場。

6個月以前,4月13日,由北大和香港科技大學牽頭組建的“京港大學聯盟”在香港科技大學正式成立,這是一年籌備的結果。京港大學聯盟與一般的民間非官方大學聯盟不同,它由教育部和香港教育局共同促成,在成立儀式上,部局的一把手都到場了,此外,聯盟擬參與一年一度的京港洽談會、舉辦京港大學校長論壇等活動。

滬港、京港和粵港澳3大高校聯盟相繼成立,對高考填報有何影響

以下是聯盟的成員對照圖。其中,教育部等治下的12所高校,可分為兩塊,一塊是以北大清華為代表的部屬大學,一塊是以北工大為代表的北京市屬高校。然後,香港的聯盟成員是上述滬港大學聯盟的原班人馬。

滬港、京港和粵港澳3大高校聯盟相繼成立,對高考填報有何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兩年以前,2016年11月15日,香港9校(比前面8校多出一所香港公開大學)與粵澳共同成立了粵港澳高校聯盟。粵港澳高校聯盟共有26個成員。

聯盟首屆理事會理事長、中山大學校長羅俊表示,聯盟26所高校應尋找好科研合作的突破口,實現聯盟內高校重大創新平臺的開放共享。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稱,聯盟也鼓勵青年交流,未來可通過高校學生互訪等形式,增進三地師生情誼。

滬港、京港和粵港澳3大高校聯盟相繼成立,對高考填報有何影響

今年7月9日,粵港澳高校聯盟2018年大學校長高峰論壇在中山大學舉行。論壇以“時代機遇•大學使命”為主題舉行了兩輪大學校長圓桌論壇,28所聯盟成員高校代表分別就聚焦大灣區高校人才培養合作與加快推進粵港澳高校的科技創新合作等展開熱烈討論。論壇還舉行了粵港澳超算聯盟創盟揭牌儀式。

粵港澳超算聯盟由中山大學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聯同香港理工大學、澳門大學等粵港澳8所高校發起成立,旨在彙集粵港澳超算應用機構,帶動創新超算應用發展,培養高水平超算軟件開發與應用人才,推動三地共同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攜手打造“粵港澳超算資源共享圈”。

滬港、京港和粵港澳3大高校聯盟相繼成立,對高考填報有何影響

三個聯盟均有香港8校直接參與其中,只有三地各自孤立,相對而言,並無實質性的優劣之分,這對於只能到一所高校讀本科的廣大高考生來說,是這樣的。真正的優劣,主要還是看高校、專業,然後再對照將來準備報名的交換生項目,此外,並沒有更加可靠的對比方式。

不論如何,三個聯盟的相繼成立,給京城12校、廣東10校、申城8校增添了香港色彩,這是很多無法直接前往香港名校讀書的許多學生都非常渴望和期待的,畢竟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名校非常難考,錄取的難度不亞於清華北大,所以,三個聯盟將來能圓不少學子的香港名校之夢,也是值得廣大考生和家長關注。

滬港、京港和粵港澳3大高校聯盟相繼成立,對高考填報有何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