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傳奇的外表,神劇的裡子

“傳奇大劇”何時休?

傳奇的外表,神劇的裡子

《娘道》北京衛視發佈會

2018年9月5日,郭靖宇導演的民國傳奇大劇《娘道》在北京衛視、江蘇衛視首播,並在騰訊視頻、愛奇藝、搜狐視頻等網絡平臺同步播出。看著屏幕上已然青春不再的主演們,不禁回想起那些年我看過的“郭家班”民國傳奇劇。

《紅娘子》《鐵梨花》等早些年的電視劇我沒有看過,所以不做評價,這裡說說看得比較全的《打狗棍》。2013年最火的電視劇恐怕就是這部了,70多集的劇情在當時可謂寥寥無幾,再加上幾位演技派的加盟,更讓本劇的收視率有了很大的保障。按理說當時還算年輕的我是不會選擇追這部劇的,但是在各大電視臺的輪番“轟炸”下(不誇張,當年我們這地級市電視臺都播過),就決定看一看。

傳奇的外表,神劇的裡子

《打狗棍》

看這封面就知道了,激情的演員,濃濃的江湖兒女豪情,時代橫跨清末、民國,直到新中國建立。劇情跌宕起伏,初看卻有一種蕩氣迴腸之感,但時間長了,就會對演員們聲嘶力竭的吶喊感到無趣。

郭導演的劇有個特點,背景幾乎都是清末民初,中間經歷抗戰,最後走向和平與勝利。人物與勢力也總是那麼幾個:官府、大戶人家、土匪、黑幫、侵略者、抗戰隊伍等。而大戶人家和土匪總是會扯上關係,土匪剛開始都是燒殺劫掠無惡不作,最後都在仁人義士的帶領勸說下成為抗日武裝力量。我並不否認這種劇情的真實性,但每部劇皆是如此,不能不讓人產生審美疲勞。

不知道是為節省經費還是什麼,這些傳奇大劇的演員有極大的重複性。一部電視劇,總有那麼七八個去年前年甚至好幾年前的老面孔,變的是角色,裝束,不變的是有些浮誇的演技和一字一頓的念臺詞方式。幾乎每年一部的頻率,同樣相似的背景,同樣的套路,讓人感覺像是在看季播劇,而且是換不換演員的那種。

要說《娘道》最大的驚喜,就要數男主角了。多年來導演的親弟弟楊志剛一直霸佔男一號,最差也是個男二號,那一字一頓的臺詞功底,演什麼都是一副表情的演技,要是沒有其他演員的陪襯,簡直不是“尷尬”二字可以形容的。驚悉楊志剛“單飛”,祝他脫離導演哥哥後能有更好的發展。可是各位有沒有發現,導演不捧親弟弟了,改捧媳婦了!從06年開始,嶽麗娜所參演的電視劇中,導演為郭靖宇的佔了絕大多數,而且部部是主角。演技就不多作評價了,大家自己感受就可以了,不知這樣可以節省多少經費呢?

相信很多人都記得《娘道》開播前導演炮轟收視率作假的那個新聞,當時我還在想,老郭怎麼無緣無故就這麼憤怒了呢?結果幾天後《娘道》開播,心中的疑問終於有了答案。對於這部劇,年輕人當然不買賬,愛看的都是中老年婦女,喜歡它這種傳奇性質的劇,這和抗戰劇一個道理,看著爽。然而《娘道》所傳達的價值觀念,卻讓人不敢苟同。

女主角柳瑛娘幼時身世坎坷,被當做河姑扔進黃河,長大後嫁給了少爺,本來以為終於過上了好日子,卻被另一富少覬覦,富少設計害死了少爺。不明真相的婆婆攛掇小叔子差點害死自己,途中顛沛流離,弄丟了四個孩子,又被土匪拐上山,幸好遇到了老夫人經歷重重險阻才回到隆家。總之,天下沒有比她更倒黴的女人了。但她視名節如生命,寧可死也不背叛自己的丈夫和婆家,是不是像極了《列女傳》?封建社會對女性的評判標準就是“名節”,男人可以三妻四妾,換做女人,對不起,必須從一而終,敢改嫁就要受人一輩子唾罵。不知這位忍辱負重,差點被丈夫和小叔子殺死的柳瑛孃的形象,是否是這部電視劇要表達的對女性的觀點與要求呢?

最後,我不是極力反對導演再拍這樣題材的戲,只是感覺每一部都有極大的相似性,它可以不那麼長,三四十集的長度就可以了。演員的演技可以進一步提升一下,不要老是用那麼幾個老熟人,多進一些新面孔,表演上可以不用那麼誇張,相信整體質量會好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