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9 曇石黃氏祠堂——訴說著曇石黃氏近三百餘年的歷史滄桑

閩侯縣城甘蔗有一個看似普通的村莊,近年來一直走在全縣發展的前列,先後獲得“全國文明村鎮”、“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省級新農村“幸福家園工程”示範村、省級敬老模範村等榮譽稱號。說起這個村的大名,大家一定不陌生,它便是馳名中外的曇石村。

曇石黃氏祠堂——訴說著曇石黃氏近三百餘年的歷史滄桑


▲(“全國文明村鎮”——曇石村•程水建/攝)

談到曇石村,每個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曇石山文化遺址。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在曇石山遺址博物館的旁邊,還有一座曇石黃氏宗祠靜靜矗立,向南來北往的人們訴說著曇石黃氏近三百餘年的歷史滄桑……

曇石黃氏祠堂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四年,迄今存世已近三百餘年,它不但是曇石黃氏宗親奉祀祖先、追本溯源的宗族場所,同時也是閩侯縣民俗文化的重要陣地,如今更憑藉著清廉傳家的“黃氏家風”,日漸成為重要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三百多年來,黃氏宗祠幾經修繕、遷移,於2013年1月31日舉辦盛大的落成典禮,來自全省各地的黃氏宗親、文化界人士及當地村民共300餘人參加了慶典儀式。

曇石黃氏祠堂——訴說著曇石黃氏近三百餘年的歷史滄桑


▲(黃氏宗祠外觀•林金霖/攝)

落成後的曇石黃氏祠堂坐北朝南,寬24米,深40米,建築面積達1860平方米,為三進兩天井,磚木結構。祠堂遠望古樸優雅,近看雕樑畫棟,門口影壁上,一個“廉”字尤為引人注目,令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

大廳正殿除了供奉黃氏歷代先祖牌位的神龕外,樑上還懸掛名流政要贈送的匾聯。位於正中間的這面牌匾,筆力雄勁,大氣磅礴,是原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於2010年所題。正殿四周的迴廊牆上,井然有序地掛著彰顯廉潔文化、家道文化、孝悌文化的書法字畫,這些作品皆是全省書畫家所贈,讓祠堂更添濃厚的藝術氛圍。

曇石黃氏祠堂——訴說著曇石黃氏近三百餘年的歷史滄桑


▲(大廳正殿懸掛賈慶林題字牌匾•林金霖/攝)

再往裡走又是別有一番天地,一個小型的民俗文化館映入眼簾。在這裡,不但有黃氏族人捐獻的眾多珍貴牌匾,還有造型別致的民俗展品,更有舊時農家的生產生活用具。這些文物雖不是價值連城,但無一不展示著黃氏宗親尊主重孝、開拓進取的精神。

每一面古色古香的牌匾背後都有著飽經滄桑的歷史典故,其中最為醒目的是“一葉六知縣”的牌匾。解說員告訴我們,這面牌匾說的是先人黃光週一家出了六個知縣的故事。黃光周家族從其祖父黃日華起,就注重言傳身教,讀詩書、守禮法。為給子孫後代、鄰里子弟創造更好地讀書環境,黃日華還大力支持修復鳳山書院。

曇石黃氏祠堂——訴說著曇石黃氏近三百餘年的歷史滄桑


曇石黃氏祠堂——訴說著曇石黃氏近三百餘年的歷史滄桑


▲(民俗文化館內的展出文物•林金霖/攝)

黃光周家族所傳承的孝廉文化,是黃氏宗族“明事知廉恥,家門福海開”的典範。秉承這條祖訓,黃氏族人開拓進取、自強不息,在近現代歷史上,黃氏宗親裡更是人才輩出,黃瑞霖、黃培生、黃道旭這些人的美名,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如今,曇石村結合孝廉文化進一步推進幸福家園、精神文明建設,制定村規民約:對考上重點高中、重點大學的學生給予現金獎勵,對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村民每月給予現金補貼。

曇石黃氏祠堂——訴說著曇石黃氏近三百餘年的歷史滄桑


▲(曇石村對考上重點學校的學生給予現金獎勵•曇石村村委會/供圖)


曇石黃氏祠堂——訴說著曇石黃氏近三百餘年的歷史滄桑


▲(曇石村村幹部春節慰問老人•曇石村村委會供圖)

據甘蔗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劉伯忍介紹,目前曇石村村委正在將黃氏家訓與廉政文化有機結合,打造廉政文化示範點,距離祠堂不遠處的曇石公園內還有一座廉政文化漫畫長廊,曇石村力爭將黃氏家訓中的“廉”文化發揚光大!

曇石黃氏祠堂——訴說著曇石黃氏近三百餘年的歷史滄桑


▲(曇石村廉政文化示範點宣傳牌•林金霖/攝)


曇石黃氏祠堂——訴說著曇石黃氏近三百餘年的歷史滄桑


▲(曇石公園•林金霖/攝)


曇石黃氏祠堂——訴說著曇石黃氏近三百餘年的歷史滄桑


▲(曇石公園內的廉政文化漫畫長廊•林金霖/攝)

得益於曇石山文化與黃氏宗族“廉”文化的滋養,相信在閩侯這片沃土上,黃氏宗族廉潔家風將繼續生根發芽、開枝散葉,孕育出燦爛的廉潔之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