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中部崛起之一:從“坍塌”走向“崛起”之長沙,跑“瘋”了。

“跑瘋了!”2001年,長沙的經濟總量只有728億元,2018年跳動到11003.4億元,增幅高達驚人的1411%。

從2005年到2018年,長沙經濟總量從全國排名第28位躍升到第14位,上升幅度排在全國第一。

不沿海、不沿江、不沿邊,長沙把區位劣勢變成發展優勢,成為省會城市競爭和全國區域經濟格局上的成功“逆襲者”

為什麼是長沙?

中部崛起之一:從“坍塌”走向“崛起”之長沙,跑“瘋”了。

“跑瘋了”

作為中部省份的一個普通省會城市,長沙近20年的發展增速,完美地締造了“另一個深圳”。

與2017年首次躋身“萬億俱樂部”的驚喜相比,長沙在2018年製造的“黑馬傳奇”還在繼續。這個一直低調的中部省會城市,已經無法遏止住高調的曝光率。

追溯長沙的崛起之路,2005年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年份。這一年夏天,無數人的平靜生活被一檔選秀節目《快樂女聲》所打破,全國各地的“玉米們”用每條1元錢的短信價格,將湖南衛視捧到了全國地方電視臺的王者地位。

中部崛起之一:從“坍塌”走向“崛起”之長沙,跑“瘋”了。

但與芒果臺的輝煌相比,2005年的長沙略顯低調。經濟總量剛過1500億元,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排名第12位,全國城市排名第28位, 離中部“老大哥”武漢還有一定差距。

2006年,長沙開始步入發展快車道,向上的勢頭十分明顯。這一年長沙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790.66億元,比上年增長14.8%,增幅比全國快4.1個百分點。

之後5年,長沙以連續5年超過14.5%的增幅,領跑全國。2011年,長沙經濟總量跨過5000億元關口,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

當時間快速劃過到2017年,長沙經濟總量突破萬億元,並且趕超了蘇南明星城市無錫,躍居全國城市第14位,省會城市第6名。

12年間,長沙從全國排名第28位躍升到排名第14位,14位的上升幅度,排在全國第一。

2001年,長沙的經濟總量只有728億元,2018年跳動到11003.41億元,增幅高達驚人的1411%,在全國41座重點城市中排名第四,外界稱長沙“跑瘋了”。

中部崛起之一:從“坍塌”走向“崛起”之長沙,跑“瘋”了。

長沙躍飛的12年,相繼趕超了福州、長春、石家莊、鄭州、濟南、瀋陽等省會城市,成為區域經濟格局上的成功“逆襲者”。

就省會城市而言,南京正在成為長沙下一個趕超的目標。2018年,二者的差距是1800億元左右。

經濟實力的增強,也讓長沙在中部有了叫板“老大哥”武漢的底氣。

2001年,長沙經濟總量佔武漢的的比例僅有54%,但到了2018年,佔比已高達74%。轉眼一瞬間,長沙從只能站在一邊豔羨武漢,搖身一變,成了中部“新貴”,正在不斷向中部地區領頭羊發起衝擊。

但要衝擊武漢的“老大哥”地位,首先是長沙要成為國家中心城市。2017年,長沙在向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目標上又“邁進一步”。經濟首位度達到29.9%,居全國第11位,在經濟總量前10位的省會城市中,長沙經濟首位度低於成都、武漢、西安,高於廣州、杭州、南京、鄭州,對湖南的引領作用愈加凸顯。

“十年前,長沙還在為擠進全國經濟實力城市二十強而苦苦努力。如今,平添了與全國前十強‘扳手腕’的底氣和勇氣。”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楊順順分析說。

“搶風口”

2005年之所以是長沙的一個特殊年份,還因為在這一年裡,歷史的天平已經眷顧,並傾斜於這個擁有3000多年璀璨歷史的文化名城。

在國家戰略層面上,“中部崛起”戰略得到大力推進。2005年起,包括湖南、山西、河南、湖北、安徽、江西在內的中部六省,作為中國版圖的脊樑位置,開始從“坍塌”走向“崛起”。

中部崛起之一:從“坍塌”走向“崛起”之長沙,跑“瘋”了。

在中部崛起的十年中,武漢、長沙、鄭州和合肥四個省會城市成為國家戰略風口下的受益者,均進入全國視野中的發展快車道。

2015年4月,國務院批覆實施《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長江中游城市群(簡稱“中三角”)正式成為國家戰略層面的四大超級城市群之一。長株潭城市群作為長江中游城市群重要組成部分,一輪新的發展空間由此打開。

長沙在這個風口中搶佔了先機。承接長沙經濟發展主戰場的湘江新區,成為全國第十二個國家級新區,同時也是中部地區首個國家級新區。有專家認為,“湘江新區”之於中部的戰略意義,一如當年的浦東新區之於長三角。

中部崛起之一:從“坍塌”走向“崛起”之長沙,跑“瘋”了。

實際上,回看這一輪中部崛起,長沙擁有湘江新區,鄭州有鄭東新區,合肥有濱湖新區,南昌有紅谷灘新區,武漢則有東湖新區,這些新區成為中部崛起過程中,帶動城市區域發展不容忽視的力量。

國家戰略賦予湘江新區的定位,是高端製造研發轉化基地和創新創意產業聚集區。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湘江新區擁有40多名院士、30多所大中專院校的大學科技城;還有國家超級計算中心(長沙)等120多個國家級技術創新平臺。

在長沙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中,也將三個國家級的戰略中心作為未來五年發展的新目標——國家智能製造中心、國家創新創意中心、國家交通物流中心。而把創新創意上升為國家級中心的,放眼全國,也只有湖南人才敢這樣喊。

早在2008年,中部崛起戰略啟動三年之後,湖南的文化產業逐步形成以長沙為重點的文化產業中心區和京廣線、瀟湘片、大湘西三個特色文化產業帶。

一個以旅遊業、會展業為兩翼,廣電、出版、報業、娛樂為四輪的湖南文化產業航母在全國率先崛起,成為湖南的新興產業支柱。2017年11月1日,長沙從全球多個城市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首座獲評世界“媒體藝術之都”稱號的城市。

除了一向領先的文化“輕”產業的長板之外,長沙的“重”產業同樣風生水起。這直接體現在長沙發展思路與國家戰略的同頻共振上。當國家大力推動沿海製造業向內陸地區轉移時,長沙的發展思路是“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全面提升經濟競爭力”

作為這個思路的代表作,長沙培植了四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即以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為代表的裝備類產業;以比亞迪、菲亞特為代表的汽車類;以遠大住建為代表的材料類;以湖南中煙、旺旺為代表的食品類。並且,新興產業也開始大放異彩。北斗產業、3D打印正成為長沙產業發展中的“新名片”,產業增速均超過50%。在機械製造產業集群的帶動下,2017年,長沙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排名全國省會城市第四位,僅次於廣州、武漢、成都。

產業上的強勢與長沙交通的通達密切相關。近代史上,長沙的第一次騰飛便得益於粵漢鐵路;當高鐵時代來臨之後,京廣、滬昆兩條連接中國南北、東西發展的黃金高鐵,在長沙形成“十字交匯”,長沙也因此成為中國陸運時代的一大節點。

不僅陸路交通佔優勢,長沙黃花機場還是中部地區年客流吞吐量最大的機場。作為國內第五個、中部第一個躋身“國際三星機場”名錄的機場,客運量上已連續6年領跑中部

手握新特區牌子,推進長株潭一體化,“輕”“重”產業優勢,十字交通匯點鑄就了長沙如今的實力。

“新湘軍”

“惟楚有才,於斯為盛”。

歷史上,湖南人外出創業打拼,形成的“湘商”更是成功躋身全國新十大商幫之一。如今,人才的迴流,預示著長沙的宜居宜業環境在強勢反彈,長沙也連續九年入選“全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中部崛起之一:從“坍塌”走向“崛起”之長沙,跑“瘋”了。

與其他省會城市相比,長沙在房價等民生問題上的步伐相當穩健,當別的城市忙著一頭扎進房地產生意經的時候,長沙在“擊鼓傳花”的風氣中抵擋住了誘惑,房價增長速度遠遠低於經濟發展增速,一直被公認為全國省會城市裡房價“永恆的窪地”。

2018年6月,湖南日報曾連續推出5篇促進長沙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晨風”系列評論文章。長沙市旋即出臺樓市調控政策,全面打響“反炒房”攻堅戰,堅決落實“房住不炒”的定位。最終,澆滅了樓市“騷動”的火苗。

十年來,長沙的房價收入比在全國35個主要城市中最小,房價最為合理。這樣的“房價窪地”為更多人才選擇長沙,留在長沙,打開了“機會大門”。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四季度至2018年一季度,在全國15個重點城市的人才淨流入率排名中,長沙人才淨流入率排名第二。2016年,在全國城市人才淨流入佔比排名中,僅次於杭州。2017年,長沙常住人口增量為27.29萬, 僅次於深圳、廣州和杭州,是武漢和成都的兩倍,南昌的三倍。而常住人口增速為3.57%,高居全國第二,僅低於深圳。

人才湧進的背後是長沙攬才計劃的大手筆。2017年8月,長沙推出“人才新政22條”,成為國內少數將補貼對象由博士、碩士擴大為全日制本科生的省會城市,推行“先落戶後就業”,一旦落戶並在長沙工作即可享受最低6000元/年的生活補貼與租房補貼。

毫無疑問,人口將成為二線城市快速崛起的紅利。在這一輪崛起中,比拼的不僅是搶人的誠意,更是思想解放的魄力與改革開放的力度。

這與湖湘文化十分契合。坐等,畫餅,這些都不是湖南性格的秉承,也不是求才若渴的寫實。放開思路,廣開大門,

用真心實意和真金白銀來為湖南打造一支強有力的人才“新湘軍”,已是湖南正在做的事情。

長沙對外敞開進賢之門,對內向市場要紅利,進一步釋放市場活力。截止到2017年末,長沙每千人擁有市場主體數量103個,和杭州接近,超過京滬,每千人新增市場主體為23個,居全國第八位。

人口、市場釋放出的紅利,讓長沙消費型城市日益成熟,成為越來越多大品牌佈局中部的戰略要地。

在阿迪達斯近期發佈的2020年大中華區規劃中,長沙是中國市場發展的23個“核心城市”之一;無印良品把中國面積最大的標準店開進了長沙步步高梅溪新天地;香港九龍倉集團投資的長沙國際金融中心,屬於湖南第一高樓、長沙新地標;亞馬遜則將AWS聯合孵化器湖南區域總部放在雨花區;沃爾瑪、德國卓伯根家居則在湘江新區設立區域總部……

中部崛起之一:從“坍塌”走向“崛起”之長沙,跑“瘋”了。

2018年,長沙經濟總量突破11000億元。有人說長沙是改革開放40年進步最大的省會城市,而現在人們最關心的是,這匹“黑馬”還會在逆襲的道路上拋出怎樣的經濟曲線?

這是屬於“黑馬”長沙未來的想象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