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產後抑鬱症高發!有多絕望,這位媽媽用親身經歷告訴你!

懷著最大的期待和愛意生下孩子,沒想到迎來的卻是意料之外的悲傷、無助、內疚和絕望。

這是一個產後抑鬱症母親寫下的文字。世上沒有絕對地感同身受,只有同樣經歷過產後抑鬱的母親才能明白這種感覺。

來自雲南的陳怡霖,就是明白這種感受的媽媽,樂觀開朗的她從未想過自己會和抑鬱掛鉤。在做完月子後,她開始被抑鬱情緒所控制,久久走不出來。

「莫名其妙地哭、發脾氣,不明白自己怎麼了」;

「沒有奶水,照顧不好孩子,充滿自責」;

「頭髮油膩,身材臃腫,膚色不好,厭惡自己」;

「沒有朋友,沒有工作,丟失自我」;

「老公、公婆都不理解我的抑鬱,以為我在矯情」;

「孩子不停地哭,睡不了覺,無盡的折磨」……

陳怡霖一條一條地述說自己當時的苦楚,那是她人生最無助的時刻,感覺身邊沒有人在幫助自己,沒有人能理解自己。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她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坐在窗邊聽風都可以坐一整天,她一次次在內心深處拷問自己:「我到底怎麼了。」

產後抑鬱症高發!有多絕望,這位媽媽用親身經歷告訴你!

產後抑鬱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圖:originoo.com

被忽視的「小問題」

有些丈夫說,我老婆生完孩子後,我都變得不認識她了,那個原本很溫柔的女人去哪了?

這個溫柔的女人正在單槍匹馬和「孕激素變化」作鬥爭。生產前,孕婦的體內激素達到頂峰,有些女性的孕酮值可能會達到170。生產後,孕酮可能降至20~30,這種激素的下降就是發生產後抑鬱的生理基礎。

如果不瞭解這種現象,產後媽媽們敏感、脆弱、情緒不穩定,就變成了矯情、敏感、作。

近幾年來,因產後抑鬱而發生的悲劇不斷出現在新聞裡,這種被忽視的心理疾病開始被大眾所瞭解。產後抑鬱的發病率在15%~30%,再次妊娠則有20%~30%的複發率。

2015年10月,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全面放開二孩政策,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生育二孩。

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的第二年(2017年),國內二孩比例就已高達51%,超過了第一胎的比例,也就意味著二次生育的媽媽數量超過了新手媽媽。

在人們的刻板印象當中,產後抑鬱這事只會發生在頭胎,有過生育經驗的媽媽能從容地避開或處理它。其不然,二胎媽媽產後抑鬱症的發生也越發頻繁。

產後抑鬱症高發!有多絕望,這位媽媽用親身經歷告訴你!

產後抑鬱障礙的臨床表現。|圖:選自 2014 產後抑鬱障礙防治指南的專家共識(基於產科和社區醫生)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解放軍第89醫院醫學心理科主任、央視特約心理專家圖南告訴39深呼吸:「造成抑鬱症復發有兩個重要因素。一個是場景重現,曾經抑鬱過的產婦,又要經歷相同的場景,難免會再次陷入抑鬱之中。另一個則是心理預期,總覺得自己依然會發生產後抑鬱,太過在意這件事,反而受預期行為影響,行為被情緒所支配。」

所以無論妻子第幾次生孩子,依然會遇上產後抑鬱這個「惡魔」。

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數據顯示,20%的產後死亡由自殺導致,而抑鬱是導致自殺的第一成因。2017年9月,穀雨實驗室在《看見產後抑鬱:丈夫無法逃避的真相》中提到,目前國內產生抑鬱但沒有被診斷出來的產婦比例高達60%,而50%被診斷出來的產婦都沒有接受任何治療。

產後抑鬱症高發!有多絕望,這位媽媽用親身經歷告訴你!

由產後抑鬱引發的悲劇時有發生。|圖:網絡截圖

產後抑鬱,這個被忽視的「小問題」關係著每一個懷孕媽媽的心理健康,關係著每一個家庭的幸福。

生了孩子,丟了信心

每個新手媽媽,都在如履薄冰地走在生產的路上。對於抑鬱症,有人提前準備並且預防,有些人則突如其來,猝不及防。有些媽媽能通過自我調整或者家人幫助走出抑鬱,有些媽媽則沒有那麼幸運,只能在痛苦和無奈中苦苦掙扎。

2007年,16歲的李坤坤,兜裡揣著400元,坐了兩天大巴車來到北京,成為北漂大軍中的一員。第一份工作是美容師,夜裡學習美容知識到凌晨兩三點是常態,還曾經累到昏厥,靠著這份韌勁和勤奮,25歲時,已經成為資深美容師。月入3萬的她,在北京周邊買了房,結了婚,並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美容院。

本應幸福美滿的李坤坤,卻在26歲生育後,陷入極度自卑的情緒之中。孩子出生後,溼疹、黃疸、腹瀉……她都認為是自己的原因。有一次,孩子不小心從床下摔下來,婆婆說她連個小孩都照顧不好,她更加自責,內心充滿負罪感,神經處於極度緊張狀態。甚至寶寶打個噴嚏,都擔心會不會出了毛病。極度焦慮的她常常因為小事和丈夫發脾氣,和家人、丈夫的關係一度很糟。

她內心的驕傲、自信,統統不見了,這種糟糕的感覺,維持了4個多月,直到開始上班才有所好轉。提起那段日子,她說道:「以前最窮的時候,兜裡只有3塊錢,那時候都沒對生活絕望過,剛生完孩子的那段日子,我真是對生活失去了信心。」

產後抑鬱症高發!有多絕望,這位媽媽用親身經歷告訴你!

圖南醫生對39深呼吸表示:「李坤坤的這些症狀屬於典型的產後抑鬱症狀,臨床表現為:出現持續情緒低落、對生活缺乏信心、自我評價降低等等。大部分的產後抑鬱可在三到六個月以內自行恢復,有些人比較嚴重,可能需要兩年才能恢復。」

來自家人的拯救

產婦和老公提前瞭解產後抑鬱,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產後的焦慮和緊張。中國精神科醫師協會的一份數據調查顯示:在患有產後抑鬱症狀的人群中,有超過10%的人如照料不周會發展成嚴重的抑鬱症。

霍思燕曾在節目中提到自己的產後抑鬱。生完孩子後的第二天,她爸來病房看她,等爸爸走後她就開始狂哭,覺得爸爸只看孩子不看她。

後來老公杜江提醒她:你現在的孕激素在急劇下降,所以造成情緒的不穩定。她才意識到自己的敏感是源自身體變化。

同樣是娛樂圈的何潔,她就沒有這樣一個老公。產後的她,對自己不自信。總感覺老公赫子銘不夠關注她,可能會不愛外表變得又醜又胖的她。所以經常問「你是不是不愛我了」之類的,而老公的回答是卻是:「你猜」。

霍思燕走出了抑鬱,和老公杜江成為娛樂圈的模範夫妻,每次一家三口出現在熒屏前都讓人覺得無比幸福。何潔和老公赫子銘的關係越來越糟,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沒辦法繼續前行,還想過自殺,最後兩人的感情以離婚收場。

同樣的產後抑鬱,不一樣的老公,造成的結果可能截然不同。

陳怡霖就感覺自己經歷了「喪偶式」坐月子,無數次覺得委屈,無數次想離婚。「明明是兩個人的孩子,為什麼發生改變的只有我自己一個人?為什麼深夜裡餵奶的是我,老公卻在呼呼大睡?為什麼深夜裡,換尿不溼的還是我?孩子不停地哭鬧,我想喊醒老公一起照顧小孩,他卻生氣。婆婆也總是不能理解我的情緒變化,種種事情堆積在一起,都讓我面臨奔潰。」

北京婦產醫院產科主任劉曉巍告訴39深呼吸:「生完孩子後的女性特別脆弱,這個關鍵期,丈夫一定要關心妻子,理解她的種種變化,提供有效性支持。陪伴並不僅僅是你在她身邊,而是跟她交流溝通,告訴她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給予妻子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劉曉巍主任和她的團隊曾經做過一個心理調查,其中有一個部分問「產後,誰照顧你坐月子,會讓你更焦慮」?結果非常具有中國特色,自己的媽媽和婆婆一起伺候月子容易起矛盾,反而讓產婦覺得不開心。排第二位的居然是自己的媽媽,由於中國媽媽和自己的孩子界限感不強,沒有把孩子當獨立個人,讓產婦不舒服和不開心。

而丈夫卻沒出現在答案之中,大多數產婦都沒有把丈夫列入到產後人際關係的圈子當中。原因可能有兩點,一個是丈夫可能漂浮在外,也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妻子情緒調節的重要性;另一個則是,妻子沒有很好地把丈夫拉入育兒和分娩的圈子之中。

通過這個調查結果,再聯繫實際生活,我們可以發現,丈夫遊離在產後人際關係當中,而婆婆則是產後人際關係的重中之重,產後抑鬱這件事,也需要婆婆的理解。

產後抑鬱症高發!有多絕望,這位媽媽用親身經歷告訴你!

愛丁堡產後抑鬱量表( EPDS)是應用廣泛的自評量表。|資料圖

同樣是生育過孩子的婆婆,為何卻不能理解兒媳的產後情緒?面對這個問題,劉曉巍說道:「兩輩人的生活經歷和思維方式差異太大,父母輩的人覺得生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餵奶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現在的年輕人和老一輩的思想有所差距,也沒有經歷過老一輩人的艱苦生活。生孩子讓母親脫離原本光鮮亮麗的生活,失去了社交,失去自我,這種一下從天堂掉下地獄的經歷是老一輩的人所不能體會的感受。」

「對於產科醫生來說,面對產婦的心理抑鬱,很多時候都只能做到聆聽,產後抑鬱大多和家庭相關,家人的理解和包容對產婦的情緒事關重要,能很大程度上緩解產婦的產後抑鬱問題。」劉曉巍如是說。

來自自己的救贖

曾有生完孩子的媽媽這樣形容產後抑鬱,這是吃人的深淵!

《新世相》裡有個媽媽說,在寶寶出生的第三天就想過跳樓自殺,直到看到新聞,同小區一個媽媽帶著寶寶跳樓了。她才明白,原來這個想法並不是病變想法,還有很多人和她有相似的經歷。

那英回憶起自己產後抑鬱的那段日子:「唯一的念頭就是想死。」

而名校博士,工作很好,家庭也不錯的陳夢卻嘗試自殺十餘次,看到樓、河、車,甚至一切事物都能產生死亡的想法,最後實施了一次自殺。幸運的是,陳夢被救回,還從抑鬱中走了出來,她開始在母嬰論壇上更新自己的故事,並幫助有一樣遭遇的新媽媽。

這吃人的深淵還在不停地折磨著產後媽媽,生理因素、心裡因素、社會因素、家庭因素都有可能導致孕婦產生產後抑鬱,除了家人的幫助,在痛苦當中的準媽媽也要自我救贖,一定不要向抑鬱低頭,儘快走出抑鬱的狀態。

產後抑鬱症高發!有多絕望,這位媽媽用親身經歷告訴你!

對於產後抑鬱症的感覺,曾患上此病的好萊塢女星格溫妮絲·帕特洛形容「好像掉進了黑暗的深淵」。|圖:quanjing.com

陳怡霖一度接受不了身材走形的自己,後來她適當轉移自己的注意力,關注自己的嗜好,身體力行地去參加一些活動,來給自己帶來愉悅感。開始在屋裡跳舞、運動、和朋友去打球,通過這些焦點的轉移,有效減少對身體和心理消極狀態的過度關注,把更多關注點投向積極的方面,並逐漸恢復了身材。

而女強人李坤坤選擇在產後三個月重回職場,當她去關注事業,並重獲自豪感後,自責感和挫敗感大大減少。很多剛生完孩子的媽媽都會認為寶寶離不開媽媽,其實是媽媽離不開寶寶,時時刻刻把心思放在孩子身上,完全忘記自己、忘記社交、對孩子過分細心,導致整個人極度焦慮。所以在產後抑鬱的時候,學會調節自己,去做些其它事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轉移注意力。

每個人的性格特徵和抑鬱情緒不同,選擇戰勝抑鬱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心理諮詢師和產科專家給大家支了一些招:

1、建立正確的自我意識

首先要意識到自己心理和身體發生的變化是正常的。要告訴自己,所有人都會產生輕微的產後抑鬱,這很常見。

2、加入產婦群,多和產後媽媽交流和溝通,進行及時的傾述和宣洩

當你發現身邊的媽媽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情緒,這時候就能更加寬容地去看待產後抑鬱這件事情,也可以學到很多方法來戰勝產後抑鬱。

3、要恢復過去的社交、生活圈

睜眼閉眼全部是孩子,這樣簡單枯燥的生活,很容易讓人產生心裡上的厭倦,這個時候就會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感。

4、多看到自己的優點

點上一杯咖啡,嘗試把自己的優點寫下來,多想想積極的一面,能更快地戰勝抑鬱。

5、理論的轉變

我是為自己生孩子,不是為他生孩子,也不是為他家生孩子。

6、焦慮的人群需提前做準備

產後抑鬱在產前有徵兆,如果懷孕之前就是一個焦慮的人,在產前就要多做準備,多看相關書籍,和老公共同商討對抗辦法,不要等到爆發的時候再做處理。

如果以上方法還不起作用的話,可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每一個媽媽都曾是被捧在手心裡的小公主,新生命突然來臨,面對身份和身體的巨大轉變,總會讓媽媽們感到措手不及,也感到心力交瘁。

產後的媽媽們希望被專注傾聽,被愛人接納自己的情緒,被擁抱安慰,如果看到這篇文章前,你還不瞭解產後抑鬱。那麼,看完這篇文章後,一定要多給產婦一些關心理解與支持,別讓她單槍匹馬地「戰鬥」還不被理解。

願所有悲劇都能被提前阻止。

(應受訪者要求,本文除專家姓名外均為化名)


丨本文指導專家:

中國心理學會軍事心理學專委會青年委員、央視特邀心理嘉賓 圖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