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9 中牟最大的古廟會一一雙塔崗十

雙塔崗概述

為宋代建築,距今約有800餘年的歷史。雙塔分東塔和西塔,其中東塔四層高18米,西塔七層高30米,雙塔建築均為六角形無塔頂,由此而派生出許多民間故事。雙塔雖經數百年風剝雨蝕,人為破壞,仍傲然挺立,平時有不少人前來觀光。塔四周有內塞和外寨雙重土寨牆,內塞牆至今保存完好。

中牟最大的古廟會一一雙塔崗十

雙塔崗佔地約400餘畝。塔後原有壽聖寺,座北朝南,毀於五十年代,塔西為一寬約100米,長500米的自然壕溝,稍加整修即可蓄水建水上樂園。整個雙塔崗地貌複雜,高低錯落。雙塔崗遠離村莊,四周皆為田地,且聲名遠播,為旅遊開發提供了絕佳條件。八六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確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牟最大的古廟會一一雙塔崗十

雙塔崗的傳說

相傳很早以前,有兩隻鳳凰落在這土崗上。舊社會人們把皇帝比作真龍天子,而皇帝的老婆就是鳳凰轉世。鳳凰落在這裡,是要出娘娘的,娘娘一出,就有真主出世,天下就要大亂。所以雙塔崗上出娘娘的話一傳到京城,皇帝就急忙和大臣們計議對策。一位大臣出班奏道:“主公且莫著急,只需在雙鳳崗上修一座廟宇、兩座寶塔就可以鎮住了。”皇帝一聽,連說妙計。就派這位臣子來中牟主管建廟修塔。為了修塔。這位大人可費盡了心機,他用土抬高了塔基,卻把塔北挖成了很深的窪地,所以千年以來,塔旁就成了南高北低,懸殊有七八米的地形。

中牟最大的古廟會一一雙塔崗十

這位大臣在兩塔中間修起寺門,往後是一溜的三個大殿,塑著玉皇大帝四大天王的金身。在寺院的後邊收繳四鄉的鐵器,鑄成一個大鐵佛。這鐵佛和玉皇大帝、南海大士連同塔裡塔外大大小小的佛爺共同鎮壓雙鳳崗,嚴禁真主出世。這位大臣還不放心。又命人在塔的東北角打了一眼二十多丈深的水井。水是大地的血液,把津夜抽乾,也便達到了破壞風水的目的,也是這股風水不該破,這眼井打成是乾的,後來又在高臺的下邊,小寨西北角處打了一眼井,才算有水。

中牟最大的古廟會一一雙塔崗十

據說塔才修起,非常壯觀,塔上彩色的佛像與青磚綠瓦的寺院相映生輝。東塔稍高於西塔更加別緻。可是好景不長,沒有幾年,在一個風雨交加雷鳴電閃的夜晚,兩個塔都倒了半截。中牟縣令差衙役去打探。當地老百姓對修塔勞民傷財恨得要死,深怕重修,就對衙役說,修塔時太陽神和月亮神路過這裡,看著百姓勞累太甚,就發善心,親自出力支持,太陽神修東塔、月亮神修西塔。但是等塔修建起,他們才知道修塔是壓風水的,後悔自己做錯了事,就在一天夜裡用巴掌向塔打去。太陽神力大,把東塔打去大半截,磚頭都飛到冉墳西邊。月亮神力小,塔身打去小半截,磚頭也無遠去。衙役往冉墳西邊一看,果然佛塔磚遍地都是。他們就如此這般地回覆了上司。縣官又修了道表章,送往京師。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所以直到如今,還是西塔高,東塔低。

中牟最大的古廟會一一雙塔崗十

雙塔崗的文化內涵

雙塔融合了佛、道兩教文化,一個代表道教文化,一個代表佛教文化,雙塔周圍原來有座皇封赦建寺院,雙層寨牆保護。當地流傳千年的神話傳說給雙塔增添了太多的神秘色彩。西塔高30米,共7層。塔身呈等邊六角形,第一層邊長為4米,越向上塔身越小。塔身全部是灰色磚壘砌,每層都有券門、真窗和盲窗。每層塔身上都有佛像浮雕。塔內有塔心室和螺旋狀梯道,順著梯道盤旋能到達塔頂。

中牟最大的古廟會一一雙塔崗十

雙塔崗古廟會的淵源

唐代貞觀年間,李世民為了鎮壓風水,於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26)敕建壽聖寺。壽聖寺規模宏大,佛像眾多,居高而建,威名傳於中牟、新鄭、尉氏、洧川、開封等縣,高僧雲集,致使善男信女,燒香拜佛者絡繹不絕。後來,又修了兩座佛塔,更是讓文人墨客常來此春遊秋覽。

中牟最大的古廟會一一雙塔崗十

中牟、尉氏交界地區的民間有“寧忙大年初一,不忙正月十陸”的習俗。老人們囑咐兒孫們說:如果正月十六那天干活了,到老年時兩手會不停地顫抖(俗稱忙病)。所以,正月十六那天人們都放下手中的活計,出外遊玩。俗稱遊綠。

中牟最大的古廟會一一雙塔崗十

年輕人都穿著過節的新衣裳,來到壽聖寺爬雙塔以覽勝。一些結婚後未生育的則上香求子,沒有定親的年輕人則拜佛求籤問婚姻,而更多的是祈求佛爺保佑,致使壽聖寺人來人往,熙熙攘攘。而那些做小本生意的則把眼睛盯在孩子們的磕頭禮上,到壽聖寺賣些小吃和玩具。後來,又發展到有賣飯的,以解決遠路遊客的午餐問題。

中牟最大的古廟會一一雙塔崗十

明洪武三十年,第六次重修壽聖寺。這年三甲李村李首戶的老奶奶重病臥床不起,兒子來寺許願,祈求母親痊癒,並唱三天九場大戲。也不知是神靈保佑,還是醫生用藥到位,兒子盡心侍奉,老人家病有起色,一月後痊癒,能夠吃飯,還能下床走幾步。

中牟最大的古廟會一一雙塔崗十

老人家病好後,其兒子從開封城裡請來戲班連唱三天。起戲那天正好過了小年,是正月十六日。李家、馬家、圪當街和袁家村的大戶在一起商議,決定正月十六那天為會日,每年正月十六開始唱戲三天。千百年來壽聖寺正月十六廟會便沿襲下來。

壽聖寺正月十六廟會,原來附近各村並不待客,都是早飯後去趕會,中午下會回家。附近村莊的人見自己的親戚來趕會,便讓回家吃飯。後來一些趕會人便帶上禮物走親戚順便趕會。這樣,天長日久形成了附近村莊待客的習俗。

中牟最大的古廟會一一雙塔崗十

建國前,待客之風不盛,後來有所發展。1960年三年自然災害時轉入低潮,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待客之風開始上升,特別是近幾年大量盛行,由親戚發展到朋友、戰友、同學和同事。家宴的酒菜也日漸豐盛,禮物由原來的兩封乾點心和兩串柿餅到麻花、油饃。近幾年來,人民生活不斷提高,又變為整箱方便麵、各類飲料和奶製品等。一些社交廣泛之人更是廟會頭天晚上就有宴席。待客村莊由原來的圪當街、馬家、李家、袁家等村發展到郝營、冉家。近幾年連野王村南街也待起客來。

中牟最大的古廟會一一雙塔崗十

壽聖寺廟會的商品也由原來的小吃、玩具、針線、絲絨變為農副產品、牲畜、樹苗。趕會人的範圍也由方圓十里八村,擴大到方圓二十多里。遠至尉氏大營、尚村、莊頭、新鄭、薛店、八千。

中牟最大的古廟會一一雙塔崗十
中牟最大的古廟會一一雙塔崗十
中牟最大的古廟會一一雙塔崗十

日寇佔領中牟縣期間,壽聖寺還起過集日,會上,人們買賣糧食和農具。解放後,集遷丁莊村而逐漸自然消止。

壽聖寺正月十六廟會已年深久遠,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廟會的規模越來越大,在縣南古廟會中獨樹一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