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觀點」高長力:如果在這兩個方向上努力,廣播電視會長生不死

12月24日下午舉行的“TV地標”(2018)中國電視媒體綜合實力大型調研成果發佈會上,國家廣電總局宣傳司司長高長力作了講話。高長力司長從“5G來了”是不是“狼來了”說起,引出廣播電視未來的兩個奮鬥方向。他說:“廣播電視不會死,即使面臨5G這樣的重大技術革命。”“只要我們朝著這兩個方向努力並取得成果,廣播電視就不會死!”

「观点」高长力:如果在这两个方向上努力,广播电视会长生不死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大家好!

“TV地標”中國電視媒體綜合實力大型調研活動每年都在年底搞,這給了我們一個機會,讓我們可以前瞻一下,下一年我們行業的發展方向。

最近,我也在努力地思考這個問題,努力地往前看,往遠看,看我們廣播電視的未來會怎樣。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會議部署了明年若干項重要工作。其中有一項工作,我發現在我們總局的工作群裡最受關注,就是“加快5G商用步伐”。

5G來了,很多人說,狼來了。因為對廣播電視來講,這個技術的迭代帶來了巨大沖擊,也有巨大的危機。但是我個人認為,5G的商用不僅是挑戰,也是廣播電視的一次機遇。

廣播電視幾年將死?這個問題,我們討論了七八年。那麼,會不會死?我個人還是堅信,廣播電視不會死,即使面臨5G這樣的重大技術革命。

我的理由有兩條,也是兩個奮鬥方向。只要我們朝著這兩個方向努力並取得成果,廣播電視就不會死!

第一個方向,就是做平臺。我們一定要去擁抱新媒體,加快媒體融合。換句話說,廣播電視要轉型升級。再說得直白一點,在經營廣播電視平臺的同時,我們要建設好新媒體平臺。

在這方面,有一些廣電機構有進展,但還沒有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果。我堅信,未來會有成果。

廣播電視應該轉型,去建一些新媒體平臺。因為群眾在哪裡,我們的宣傳就應該覆蓋到哪裡。這是我們的一個基本目標。

我們建新媒體平臺,關鍵是要符合新媒體發展的規律。我們建設的新媒體平臺,要樹立起品牌,在受眾中產生強大的影響,去佔領新媒體的頭部,我們才能說自己建的平臺有效果。

媒體融合,絕不只是簡單地建設一個“中央廚房”,也不只是搞縣級融媒體中心,這些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更大的終極目標,應是我們擁有具備強大影響力的新媒體平臺。

媒體融合不僅是技術的平臺、投資的平臺、傳播的平臺,也是方方面面的平臺,包括創作、合作的平臺。

上週五,我們開了一個策劃會:兩家衛視,加上一家視頻網站,再加上一個著名的新媒體,四家共同策劃一檔科技節目。

大家知道,科技節目是很冷門的。但是策劃完以後,大家非常興奮,一定要在會議室裡照一張合影,他們說這是有歷史意義的。照完之後點了一下人數,正好18個人。大家開玩笑說,十八羅漢要幹成一件大事。

40年前,改革開放的起點——小崗村,當時在小黑屋裡按紅手印的就是18個農民。我們這18個人上週做的這件事情,會不會成為媒體融合發展中一個歷史性的事件?大家對此有著強烈的期待。

為什麼這麼興奮?就是因為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第一次坐在一起,共同商談合作,談的很愉快。最後大家發現,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過去大家彼此認為是競爭對手,甚至是敵人,現在大家發現,攜起手來從創作環節開始融合,能夠共贏!

第二個方向,就是做內容。內容為王這句話沒有過時。

未來的電視,只要內容好看,它是不會死的。將來客廳裡那塊大屏,不應該僅僅是移動端的一個顯示屏,而應該是精選優質節目的一塊大屏。如果我們走精品化的道路,在內容創新創優上下大功夫,電視頻道能夠給大家提供最優質的節目內容,我想觀眾是會喜歡的。

網絡媒體是一個內容極其豐富的汪洋大海,這是它的優勢,也是它的劣勢。這片汪洋大海中良莠雜蕪,你要想從中選擇一些好的內容,成本非常高。

正如我們雖然有眾多書刊,依然需要《讀者》;我們雖然有海量的網絡視聽節目,仍然需要能給大家挑選精品的電視頻道。

我想,未來的廣播電視,需要我們有創新精神去搞媒體融合,需要我們有匠人精神去生產優質內容,如果大家能夠在這兩個方向上一起努力,它會長生不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