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風景在路上(14)我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的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一個大家都知道的地方,小編就不多做詳細介紹,只做一些簡介。在介紹前,先說一下上一集中的幾個筆誤錯處在此更正一下:南朗高速,應為蘭朗高速。合作州,應為合作市。

站在曬佛臺遠觀拉卜楞寺。拉卜楞寺,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藏語全稱為:“噶丹夏珠達爾吉扎西益蘇奇具琅”,意思為具喜講修興吉祥右旋寺。

拉卜楞寺是藏語“拉章”的變音,簡稱扎西奇寺,“拉章”意思為活佛大師的府邸。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譽為“世界藏學府”。

遠觀拉卜楞寺全景。天氣不是太好,拍的不夠清晰。

鏡頭上的雨雪成水滴了。

聽說拉卜楞寺在鼎盛時期,僧侶達到4000餘人。寺主是第六世嘉木樣呼圖克圖,其他領導人包括八大堪布、四大賽赤等。

拉卜楞寺在歷史上號稱有108屬寺,是甘南地區的政教中心,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國最好的藏傳佛教教學體系。

整個寺廟現存最古老也是唯一的第一世嘉木樣活佛時期所建的佛殿,是位於大經堂旁的下續部學院的佛殿。

拉卜楞寺本名噶丹夏珠卜達吉益蘇奇貝琅,是我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第一世嘉木樣阿旺宋哲大師創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

康熙五十三年建立“拉章”,“拉章”音變為“拉卜楞”,意為寺院最高活佛府邸。

寺院坐北向南,主要殿宇90多座,包括六大學院、16處佛殿、18處昂欠、僧舍及講經壇、法苑、印經院、佛塔等,形成了一組具有藏族特色的宏偉建築群,房屋不下萬間。

拉卜楞寺宗教體制的組成以聞思、醫藥、時輪、吉金剛、上續部及下續部六大學院為主,在全蒙藏地區的寺院中建制最為健全。

聞思學院是其中心,又稱大經堂,有前殿樓、前庭院、正殿和後殿共數百間房屋,佔地十餘畝,為藏式和古宮殿式的混合結構,頂上有鎏金銅瓦、銅山羊和法輪、幡幢、寶瓶等裝飾物。它以顯宗為主,著重研習印度佛學家所著的五部大論。

全寺所有梵宇,均以當地的石、木、土、茴麻為建築材料,絕少使用金屬。

拉卜楞寺整體建築下寬上窄,近似梯形,外石內木,有“外不見木,內不見石”之諺。各廟宇依其不同的功能和等級,分別塗以紅、黃、白等土質顏料,陽臺房簷掛有彩布帳簾,大中型建築物頂部及牆壁四面置布銅質鎏金的法輪、陰陽獸、寶瓶、幡幢、金頂、雄獅。

部分殿堂還融合和吸收漢人建築成就,增蓋宮殿式屋頂,上覆鎏金銅瓦或綠色琉璃瓦。

拉卜楞寺內珍藏的民族文物和佛教藝術品共計1萬餘件。各殿堂內高8米以上銅製鎏金或檀香木雕的大佛就有十六尊。各種質地多樣的中小型佛、菩薩、佛塔、法器等不勝枚舉。

寺內還珍藏有歷代嘉木樣大師的衣物和其它生活用品,又有帝王冊封和贈賜的金敕、印鑑、封誥、大幅匾額、千佛樹、珍珠塔、玉如意、隕石、海馬牙等。

拉卜楞寺寺院組成主要建築有:大經堂,時輪學院經堂,醫學院經堂,喜金剛學院經堂,續部上學院經堂,續部下院經堂,彌勒佛殿,釋迦牟尼佛殿。

拉卜楞寺還有藏經樓、印經院、夏丹拉康、菩提法苑、嘉木樣別墅、銅塔、廚房和牌坊等建築。

拉卜楞寺下設六大學院,其中一個顯密學院,五個密宗學院。

拉卜楞寺的六大學院,最大的是聞思學院,屬於顯宗,其餘五學院屬於密宗及其他。顯宗重理解,要系統學習佛學原理;密宗重修持,學僧接受專門教育。

顯宗是佛教的宗派之一,亦可以教稱為“顯教”,其中字義微有差別,於今日則即一詞。根據情況,有時候“顯宗”可包括小乘,有時則不包括。

密宗,中國佛教宗派之一,由印度傳來,可分為兩派,一為胎藏界,一為金剛界。

顯宗此名為密宗根據自己的教判,將與之相區別的佛教諸派別稱為“顯宗”,即和密宗“秘密之宗”相分別的“顯了之宗”。從密宗教理上說,即是由因向果施設,不重密咒修行的諸宗總稱。

小編對佛教諸派是弄不清楚的,這拉卜楞寺給我的感覺就是象一個學校,從小學到大學,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學科學習。

拉卜楞寺將一年劃分為九個學期。大學期,每學期為一月;中學期,每學期為二十天;小學期,每學期為十五天。其他時間應該是自學了吧。

拉卜楞寺聞思學院主要學習五部大論,共分十三級。

因明部。5年學程,分5年5級。般若部。4年學程,分4年4級。中觀部。2年學程,分2年2級。

俱舍部。4年學程,為一學級。第一年學初四品,第二年學後四品,第三四年總複習。學習的著作有世親的《俱舍頌》、《俱舍自解》,宗喀巴的《俱舍論》和第一世嘉木樣的《俱舍大疏》等。

律學部。只此一級。修業期限不定。主要學習功德光的《戒律本有》及宗喀巴師徒3人的《菩薩戒釋》和《比丘戒釋》,第一世嘉木樣的《律部大疏》。下一集近觀拉卜楞寺並講一講五個密宗學院:時輪學院、醫學院、喜金剛學院、續部上院、續部下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