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不丹這個國家沒有跟任何一個常任理事國建交,而且願意受印度的指導?

果爾修斯


這話說的,寄人籬下哪有“願意”二字?就像刀架在脖子上一樣,想要活命就只有屈從,這種情況無疑是最適合不丹的。

作為我國的鄰國,不丹卻是比蒙古還要陌生的國家,因為直到今天我們也沒有和這個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小國建立外交關係。這個名義上的主權國家,內政外交全被南方的印度控制,是真正的傀儡之國。

難聽點兒,就是殖民地。

作為世界舞臺上的奇葩,印度從未因遭受英國殖民者200多年的殖民統治而自暴自棄。相反他們在走向獨立後,化悲痛為力量,化屈辱為榮耀。在英國殖民者前腳離開後,印度後腳就主動承擔起了英國殖民者在南亞的殖民擴張政策,對同樣被英國殖民者壓迫的其他小國進行瘋狂打壓,周邊的巴基斯坦、尼泊爾、不丹和斯里蘭卡等深受其害。

因為此時兩極格局的國際背景,特別是北方大國的迅速崛起,美蘇兩極都認識到印度對北方大國的巨大牽制作用,因此蘇聯和美國都爭相拉攏印度,對印度在南亞次大陸的擴張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特別是1971年之後,美國放棄南亞的傳統盟友巴基斯坦,轉而支持印度,這使得印巴對抗的天平迅速失衡。並由此導致第三次印巴戰爭的爆發,東巴基斯坦走向獨立。

而有恃無恐的印度似乎並不想就此罷手,在肢解巴基斯坦之後,印度將擴張重點轉向北方,尼泊爾、錫金和不丹三國岌岌可危。

和英國殖民者因人數少而推行“以印製印”不同,印度在侵略周邊小國的過程中,因為鄰近周邊國家以及人口眾多的優勢,印度先通過外交威脅迫使周邊國家打開國門,允許印度向此地移民。然後,大量印度人湧入該小國,印度人佔該國人口比例迅速上升,而像錫金這樣的小國,比例更是佔到一半以上。

再然後就是所謂的全民公投,在印度人佔了總人口相當比例的情況下,公投結果約等於內定,錫金就這樣在1975年成為印度的一個邦。

尼泊爾和不丹之所以沒有遭遇錫金這樣的厄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尼泊爾和不丹相比於錫金而言,體量都大出好多,題量大意味著目標也大,印度仿造蘇聯式的公投伎倆難以迅速發揮作用。

尤其是尼泊爾,雖然體量遠遠小於印度,但印度如果執意吞下尼泊爾,在導致印度消化不良的同時,勢必引發國際社會,尤其是北方大國的干涉。因為尼泊爾和北方大國之間有幾百公里長的國界線,作為和印度之間的緩衝國,北方大國對尼泊爾的淪陷不會坐視不管。

相比之下,不丹就比尼泊爾好得多,因為不丹比尼泊爾小得太多,而且不丹的西部是關乎印度東北部得失的西里古裡走廊,東部是印度非法侵佔的西藏南部,極端的重要性使得印度對不丹傾注了更多的心血。

且相比於尼泊爾,迷你的不丹也和錫金一樣容易容易被國際社會忽略。

不丹作為典型的山地國家,缺少豐富的礦產資源和人口,它的最大意義在於戰略意義。

因為不丹太過迷你,所以不可能和巴基斯坦一樣對龐大的印度起到牽制作用,也不能像尼泊爾一樣發揮和印度之間的緩衝作用。所以對於北方大國而言,不丹的意義並不大。

而作為小國的不丹,和世界上的其他小國一樣,在國際社會並沒有多少話語權。

而小國想要生存下去,在“永久中立”路線走不通的情況下,只能選擇投靠周邊大國,而不丹的選擇只有北方大國和印度兩條道路。

根據古往今來的歷史經驗,小國在投靠大國時,選擇強國比選擇弱國更有好處,比如美蘇爭霸時投靠美國的小國比投靠蘇聯的小國經濟更為發達,國家安全更有保障。

但很明顯,這種經驗不適合印度和北方大國。因為雖然北方大國的綜合國力要遠遠強於印度,但不丹距離北京的距離要遠遠超過新德里,而且不丹地處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地形也使印度比北方大國更容易對不丹施加影響力。

換句話說,即使北方大國能夠奪過不丹,成為不丹的保護國,但地形的阻隔也註定了北方大國在不丹勞神費力,得不償失。

62年北方大國和印度的邊境戰爭,之所以在吊打印度後退回實際控制線以北,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地形不利於我,退回實際控制線反而可以居高臨下,對印度形成高屋建瓴的壓迫態勢,迫使印度不得不在西藏南部常年保持超過15萬的常備軍隊,成為印度的巨大負擔。

所以在北方大國對喜馬拉雅山南麓鞭長莫及的情況下,不丹投靠印度是當下生存的最佳選擇。再加上北方大國在東西兩個方向,特別是克什米爾方向對印度形成巨大壓制的情況下,印度急需在東線的不丹方向找回所謂的優勢,所以印度對不丹勢必更加上心。

順從擴張成性的印度得過且過,總好過被印度直接吞併,所謂的喜歡印度只是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和走出印度的桎梏,擁抱五大常任理事國並不衝突。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這問題問的,😱若是不丹能和五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建交,不丹會不願意嗎?若是不丹能夠不接受印度的指導,不丹會不願意嗎?所謂非不為也,實不能也,用在不丹的外交上是比較貼切的。

澳大利亞籍英國作家內維爾馬克斯維爾在他的書中曾經引用過這麼一句話~每一個新生的前殖民地國家,都會本能地試圖把殖民者留在的每一分家當都抓在自己手裡。不僅如此,一些殖民地獨立國家還會將殖民時代的一些特權當做理所當然的遺產繼承下來。印度就是這樣一個典型,他們是沒有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的想法的,至少在對待周邊弱小國家時沒有。

不丹淪為被保護國是在英印殖民政府時期,印度獨立後,將之繼承下來並且有所擴大,形成了對不丹的全面控制。這不是不丹的問題,而是印度的問題,也是國際社會對印度的地區霸權主義不聞不問的問題。

不要說什麼不丹願意接受印度的指導這種胡話,面對持械歹徒,普通老百姓不去反抗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說老百姓沒有反抗就意味著願意被搶劫。最後補充一句,不丹所謂政府不關心經濟發展,老百姓幸福指數高,這種說法極其不靠譜,全民免費醫療是有,醫院能不能治病就難說了。


葉海林


問:“你想跟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建立外交關係嗎”?

不丹:“我想!” 印度:“不,你不想!”

不丹:“不,我真的想!” 印度:“哦,這樣啊,看看你的鄰居錫金,想清楚了再說話!”

不丹:“我不想” 印度:“你很乖,這就給你買條gai”!

這就是如今不丹所面臨的困境,由於國力弱小,處處受印度節制,不得不接受印度在其外交上的“指導”!

不丹是南亞地區的一個小國,地處喜馬拉雅山南坡,位於中國與印度這兩個大國之間,由於地理地形等因素,歷史上,不丹雖曾是吐蕃的藩屬國,但後來與印度的交往聯繫更多!

如今的不丹,還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也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但由於其境內仍就以農業經濟為主,汙染小,擁有原始自然環境和宗教文化,因此成為“地球最後的秘境”!

是許多遊客所向往的世外桃源,傳說中的香格里拉!

歷史上,不丹也曾遭受過英國的入侵,還因此而喪失了近2000平方千米的領土,後在1910年,不丹同英國簽訂《普那卡條約》,規定不丹的對外關係接受英國“指導”!

1947年,印巴分治,獨立後的印度便一直以英國在南亞的繼任者身份自居,想要繼承大英帝國在南亞地區的一切特權!

正是在這樣的思想下,印度在南亞地區作威作福,不僅在1949年8月,與不丹簽訂《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規定不丹對外關係受印度“指導”。

更是在1975年吞併錫金,使原本獨立的錫金成為如今印度治理下的錫金邦!

關於印度在不丹的作為,也就是“胡蘿蔔加大棒”的做法,一方面給予不丹一部分援助,也就是好處,另一方面則是使用印度強大的武力來進行威懾!



因此,迫於印度的淫威,不丹這樣一個落後的小國,並不敢公然與之作對,更有錫金這樣的前車之鑑近在眼前!

因此,兩相權衡,不丹當然“願意”接受印度的指導了,這也是迫不得已的保全之法!

那麼,大家覺得,除了向印度委曲求全,不丹還有其他更好的方式來尋求國家的獨立與發展嗎?


對於這樣的問題,大家又有何看法呢?歡迎留言評論!


期待您的關注與支持,十分感謝!


Mr種茶家



不丹這個國家的國旗還是三角形國旗?而且這個國家還是龍爪的,就說明一個事情,它和我們國家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繫。不知某個年代,但是呢,至少在清朝之前,不丹這個國家和我們清朝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繫。因為我們清朝的時候。所使用的國旗都是4爪龍,這證明著我們的國家是宗主國,其餘國家只要是3爪龍,就是我們的附屬國,他們只能稱之為王。這在當時的朝代是有嚴格的階級分別的,如果這個龍爪和我們做的一樣,肯定是龍顏大威,就是找死。



但是自從清朝衰敗以後, 向清朝的一小片訴求 ,不能及時回覆。所謂弱國無外交嘛。所有就歸屬了印度。而印度自從建國以後,就沾沾自喜,以為是南亞第一,做起了南亞小霸王。
當時正是文革時期,中國不能自顧,所以,實力較弱的錫金、尼泊爾、不丹等國家。成了印度的小弟。錫金成了印度的一個邦,不丹因為國家較弱,它的政治、經濟和外交只能聽從印度的。 這也只是能說,在玩國家平衡吧。 也只能這樣了,慢慢來吧。希望將來以後不丹和尼泊爾能有自己的主見。這只是個人的一些看法。喜歡的點個贊吧。


啃泥弟1


早在英國殖民統治期間,英印政府就開始向不丹、錫金這些西藏屬國擴張,1772年英國入侵不丹,不丹淪為英國的保護地。1865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強迫不丹簽訂《辛楚拉條約》,被迫割讓2000平方公里土地。1910年1月,英國同不丹簽訂《普那卡條約》,規定不丹在對外事務上受英國指導。

印度1947年獨立以後,自認為是英殖民者在不丹特權的“繼承者”。1947年,不丹成為首個承認印度獨立的國家。1949年,印度與不丹簽訂《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規定“就對外關係而言,不丹政府同意接受印度政府建議的指導。”還規定不丹購買軍火要得到印度許可。關於這條規定,印度版和不丹版的條約語義並不相同,印度英文的意思是不丹有條約義務接受印度的指導,不丹文字的意思是不丹“可以”接受印度的指導。2007年此友好條約雖得以修正,規定不丹有權決定自己的內政外交事務,且可以從其他國家購買非殺傷性武器裝備,但同時附有前提條件,即不丹的行為不能損害印度的國家戰略利益。印度還一直在不丹設有常駐部隊。

印度一直認為不丹是自己翼下的“受保護國”,1959年尼赫魯在下院發表聲明,稱保衛不丹邊界、保持不丹領土完整是印度政府的責任。直到21世紀的今天,即便籤署了新的《印不友好條約》,印度精英界依然不改其看法,筆者在與印度專家交流時,印度一專家仍以“protectorate”(受保護國)稱呼不丹。

其實不丹一直對印度的嚴密控制心存不滿,但是無奈自己受制於印度多年,國民經濟一直依靠印度的經濟援助,煤油、食用油等基本物資都被印度掐在手裡。印度吞併錫金對不丹政府是值得警惕的教訓,長期以來,不丹對印度的政策以柔和順從為主,在“令印度放心”的大背景下努力爭取自身的獨立和權益。

(不丹國王與印度總理莫迪)


北海圖


不丹並非不想和幾大常任理事國建交,而是印度“指導”說:“你不要和他們建交,和他們關係你不懂,我怕你上當,以後和他們的事兒由我來給你處理就好了,你不丹和我玩就好了。”於是不丹聽了印度的“指導”。但是,要說不丹願意,顯然就不對了。哪個國家的內外事務都不想被外國干涉,不丹如果有辦法,肯定也是。如果接受印度指導,那肯定有難言的苦衷。

不丹在英屬印度時期,由於殖民者太過彪悍,於是被迫接受了英國殖民政府的保護,淪為了保護國。瞧見沒,那時候,不丹雖被保護,但是好歹有國家,有政府,但是印度確是殖民地,按五十步笑百步看,不丹境遇比印度好點。話說後來英國後來身體不行了,不得已退出了南亞,而印度實現了獨立。

按說實現獨立的印度曾經受過殖民主義之苦,應該以同理心去理解其他國家,比如幫助不丹這樣的國家重獲獨立自主。但是印度並沒有這麼做,反而全面繼承英帝國各項遺產,包括了霸權思維和殖民遺產。印度在英國走了之後,將南亞地區當做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對這一地區實行地區霸權政策,其中之一就是強化了對不丹的控制,逼著不丹明確簽訂條約,讓不丹接受自己指導,啥事兒都得聽印度的。不丹本身非常不樂意,但是瞧瞧自己這身量,再看看印度這塊兒頭,這要不答應,估計被滅了都有可能,就想錫金那樣,沒有辦法,打碎牙往肚子裡咽,咬著牙籤了這個條約,接受了印度的指導。

當然,時代在進步,印度的做法以前行得通,但是越來越與國際道德背離,不丹柔性反抗日重,在進入21世紀之後,印度與不丹重新簽訂條約,取消了指導二字,不過僅僅是字面取消了。印度對不丹的控制從來沒有減輕過,相反,隨著不丹離心傾向漸起,以及域外大國積極參與南亞事務日盛,印度對不丹的實際控制不僅沒有減弱,還更加變本加厲。這樣情況也不是不丹一國能解決能擺平的,非常需要大國出面幫幫不丹。到時候,不丹能和五常建交,自身也更加開放與繁榮。


北玄武


首先不丹是一個和平,安詳,沒有戰爭,與其它國沒有矛盾的國家,不丹是一個小國,國土面積只有3.8萬平方公里,人口差不多一百萬,不丹原來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退出南亞地區之後,不丹便成為了印度的保護國,並且印度與不丹簽訂了相關的和平友好條約,所以與任何國家建交都得經過印度同意。

其次;印度控制著不丹的經濟,國防和議會,如果不丹不停印度的話印度就會操控其議會,廢除國王並且把不丹併入印度。所以不丹害怕印度因此只能聽印度指導。

最後,由於地理位置原因,不丹與印度相鄰,但不丹的經濟相對落後,國力不行,世界上許多國家不願意幫助不丹,而不丹需要建設國家,需要大量資金,印度願意為不丹提供幫助,而不丹也願意跟著印度走,願意被印度控制和指導。


HI大城市小夢想


不丹國家外交,國防被印度把持,怎麼和其他國家建交?不是不丹不想,是阿三不讓!如果拉美是美國的後院,那不丹就是印度的臥榻!第三次印巴戰爭,印度肢解巴基斯坦之後,南亞霸主就已經是阿三了!印度在南亞次大陸擁有絕對的優勢,周邊小國根本無力應對,美國是世界警察的話,印度就是南亞警察!它干預尼泊爾,孟加拉,斯里蘭卡,馬爾代夫的內政還少嘛?


past穎甜


不關咱家的事兒,少參和為好,多一個受援國對中國有什麼好處?不丹能投中國的票嗎?不丹有礦嗎?不丹能充當緩衝國嗎?人口少的就一縣城規模,膽小怕事左右縫圓,要啥沒啥,它要啥你還得給它啥,還是維持現狀吧,它自已有幸福感就好,大家“都挺好”的,不要去打攪它的幸福生活-----。


一光榮之鷹一


印度下手早,而且很強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