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西北最早的紅色政權“南樑政府”

 南梁,位於陝甘交界的橋山中部。解放前,這裡是一個陝西不管、甘肅不管、土豪劣紳也不管的“三不管”地區。70多年前,就在這座溝壑縱橫、綿延數百里的大山中,誕生了西北最早的紅色政權——蘇維埃南梁政府。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新生的中國革命力量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在這血雨腥風的歲月裡,陝北的早期革命領導者劉志丹、高崗、謝子長等來到甘肅華池縣的南梁一帶。他們走村入戶宣傳馬列主義,大力發展工農武裝,積極進行革命活動,很快便組建了一支擁有300多人的游擊隊,撐起了西北革命鬥爭的紅色大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從此,隴原大地的革命鬥爭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九一八事變後,由謝子長任總指揮、劉志丹任副總指揮的“西北抗日反帝同盟軍”宣告成立。翌年2月,“西北抗日反帝同盟軍”在甘肅正寧縣的三嘉原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陝甘游擊隊成立後,按照陝西省委的指示,開始揮師南下渭北,依託橋山山脈,創建陝甘革命根據地。1932年9月,陝甘游擊隊雖然在照金一戰中大獲全勝,但卻遭到敵重兵合圍,只好撤到南梁的平定川、豹子川一帶,邊休整邊進行武裝鬥爭。

1932年12月,根據陝西省委的指令,陝甘游擊隊在陝西宜君縣的轉角村正式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第二團,由杜衡(後叛變)任軍政委兼團政委。與此同時,謝子長、劉志丹等人被扣上“右傾機會主義”的帽子,離開了領導崗位。紅二十六軍暨紅二團組建後,在陝西耀縣、三原、淳化、宜君等6縣交界的地區開展游擊戰爭,並在耀縣西北的照金建立了革命根據地,組建了紅二十六軍渭北游擊隊總指揮部,成立了中共陝甘邊特委和陝甘邊區革命委員會。1933年4月,楊虎城、井嶽秀以4個正規團和6個縣民團約8000餘人的兵力,分4路對照金革命根據地進行圍攻,均被紅軍一一擊潰。正當形勢好轉時,杜衡卻執行了“左”傾路線,強令紅二十六軍南下創建新蘇區,結果使500多人的部隊被敵人打得只剩下100多人。

1933年11月,照金根據地淪陷後,突圍轉移到甘肅合水縣包家寨的陝甘紅軍臨時總指揮部召開會議,決定撤銷臨時總指揮部,恢復紅二十六軍建制,並於11月9日首先成立了該軍第一個師即紅四十二師(下轄紅三、團和騎兵團,1934年9月、10月又組建了紅一、紅二團)。根據包家寨會議確定的根據地重建方針,11月中旬,紅四十二師在師長王泰吉(後劉志丹、楊森)、政委高崗(後楊森、張秀山)、參謀長劉志丹的率領下,再次回到南梁,全面展開了創建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鬥爭。1933年底,以南梁為中心的隴東革命根據地迅速擴大到東至豹子川、南至東華池、西至柔遠川、北至吳堡川的廣大地區,並在這些地區相繼建立了臨時鄉政權——農民聯合會。在紅軍的幫助下,地方群眾武裝也很快發展到5個赤衛軍大隊近千人。

1934年2月15日,由紅四十二師黨委主持,在小河溝川四合臺村召開群眾大會,選舉產生了根據地的臨時政府——陝甘邊區革命委員會,習仲勳任主席,下設土地、勞動、財政、糧秣、肅反、軍事、文教等委員會。陝甘邊區革命委員會建立後,開展了轟轟烈烈的群眾革命運動,成立了威震八方的農民聯合會和赤衛軍大隊。對此,國民黨統治者驚恐萬分,於3月初糾集了8個團,兵分8路對南梁根據地發動了第一次“圍剿”。為避敵鋒芒,師長劉志丹等率領紅軍主力轉移到外線打擊敵人。敵人進入南梁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先後用鍘刀殺害了農會主任白楊珍、土地委員曹思忠和紅軍機械所工人李青山等6人,活埋了游擊隊員、地方幹部和群眾數十人,隨後又撲到保安縣(今志丹縣),抄了劉志丹的家,挖了劉家祖墳,殺害了劉志丹的數名親人。在反“圍剿”鬥爭中,陝甘邊區革命委員會率領游擊隊掩護群眾,堅壁清野,靈活運用戰術戰法,奮勇殺敵。由於紅軍主力外線作戰的節節勝利,加上根據地內線鬥爭的有力配合,迫使敵軍很快退出了根據地。

反“圍剿”戰爭勝利後,陝甘邊區革命委員會一方面積極幫助根據地人民重建家園,另一方面大力發展武裝力量,使赤衛軍很快發展到18個大隊,紅色區域擴大到以南梁為中心的數百公里外。為加強陝甘邊紅軍和陝北紅軍的聯繫,搞好兩地戰略協同,同年7月,總指揮謝子長等率領陝北工農紅軍游擊隊和赤衛軍來到南梁與紅二十六軍會合,並召開了陝甘邊和陝北軍政聯席會議,統一了對革命形勢的認識,促進了兩區的瞭解和團結。隨著南梁根據地的不斷鞏固與擴大,1934年11月,陝甘邊在南梁荔園堡召開了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西北最早的紅色革命政權陝甘邊蘇維埃政府(史稱“南梁政府”)和陝甘邊革命軍事委員會,習仲勳當選為蘇維埃政府主席,劉志丹當選為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

南梁政府的成立和陝北革命力量的不斷壯大,令國民黨統治者寢食難安。1935年1月,蔣介石急忙調集陝、甘、寧、豫、晉、綏6省7個師計5萬多兵力,準備對陝甘邊和陝北根據地發動第二次“圍剿”,企圖將新生的革命政權扼殺在搖籃中。為集中力量共同抗敵,2月5日,陝北特委和陝甘邊特委在赤安縣(今志丹縣)的周家嶮召開聯席會議,正式成立中共西北工作委員會和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統一領導兩塊根據地和兩區的革命武裝。會議確定了反“圍剿”的戰略方針,成立了由劉子丹任總指揮、高崗任政委的前敵總指揮部。根據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粉碎敵人二次“圍剿”動員令,為集中紅軍主力到陝北與敵作戰,4月13日,陝甘邊蘇維埃政府由南粱地區轉移到甘泉縣的下寺溝開展工作。面對強敵的殘酷“圍剿”,根據地人民與游擊隊密切配合,把糧食、灶具埋入地下,將牛羊趕入山中,神出鬼沒地襲擾牽制敵人,針鋒相對地與敵鬥爭。以劉志丹為首的前敵總指揮部帶領紅軍主力,充分利用國民黨雜牌軍之間的派系矛盾,與敵人鬥智鬥勇,經過長達5個多月的浴血奮戰,先後消滅了井嶽秀的一部和高桂滋的兩個團等正規軍5000餘人,消滅民團地主武裝3000餘人,繳獲各類槍支8000餘支,相繼解放了安定(今子長縣)、延長、延川、安塞、靖邊、赤安等6座縣城,在甘泉、富縣等20多個縣開闢了游擊區或建立了工農民主政權,發展紅軍4000多人,實現了陝甘邊和陝北兩塊根據地的統一。同年7月,紅軍勝利收復了南梁,第二次反“圍剿”鬥爭取得全面勝利。

南梁政府的成立,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陝甘革命鬥爭中一個歷史性的轉折,它使革命委員會這一臨時政權轉變為蘇維埃政府,使陝甘革命鬥爭由流動的游擊區域變成鞏固的革命根據地。以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標誌著陝北紅軍在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指導中國革命鬥爭實踐上的成熟,為黨中央將革命大本營的“落腳點”定在延安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