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小麥什麼時候施肥?

手機用戶87588126372


小麥什麼時候追肥好,追什麼肥?

隨著春節過後,氣溫也在不斷回升,春暖花開萬物復舒,正是冬小麥的返青時候,因為去年冬天雨雪較少,所以年還沒過完村裡就有很多人開始澆返青水了,俗話說的好,莊家一枝花,全靠肥當家,那麼小麥什麼時候追肥好呢?應該追什麼肥呢?下面我們就簡單的討論一下!


首先我們大家都知道,小麥返青期正是快速生長階段,如果缺水缺肥肯定會對產量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施肥不對不光不會增加產量,而且還容易出現小麥燒苗,倒伏等造成不必要的減產,另外還造成肥料的流失浪費,所以這個肥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恰到好處,才能起到增產增收的效果。

一般來說如果年後小麥只是土地乾旱,麥苗粗壯健康,長勢較旺,那麼在返青時候只需澆水即可,因為麥苗這個時候長勢較好,說明土地肥力較好,根本不需要追肥來增加肥力,而如果麥苗發黃,長勢較弱,這個時候不光要澆水,還需要配合灌溉施入一定的尿素,來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助於小麥的返青。


一般情況下,一畝小麥追施5~10公斤尿素,當然這個要根據自己土地的肥力以及小麥生長情況而定,沒有絕對的數據。在這個範圍以內都是可以的。

為什麼要用尿素呢,因為現在我們大家種地基本採取的都是一炮轟施肥,也就是說在播種的時候就把基肥一次給足,所以後期基本上啥都不缺,只需用些氮肥來提勁即可,而尿素就是我們小麥追肥的最佳選擇。

除了返青追肥以外,小麥的拔節期也是一個生長關鍵時期,拔節抽穗需要大量的肥力和水份,所以同樣的觀察方法,如果土地比較乾旱,麥苗長勢較弱,就說明小麥比較缺肥,反之就不用追肥,這個時候到楊花期間如果肥力過多,小麥極易發生倒伏現象。以上為個人觀點,僅供大家參考!


賣柚子的小夥子


關於小麥施肥,在小麥整個生育期,大概可以分為3個方面,第一是底肥,第二是追肥,第三是葉面噴施肥,這3種情況,都是施肥的一部分。

小麥生長是需要養分的,一小部分來自土壤自身提供,另外一大部分是外部人工施肥提供的,下面針對小麥生長過程中施肥的細節,給大家說說。

一、底肥

底肥的施用是在播種前進行,一般的做法,在犁地、旋地前,先把肥料撒到地裡,撒完後隨即開始犁地、旋地等整地工作。

肥料選擇的話,很多種植戶會使用三元的複合肥,用量一畝地(667平標準畝)大概在100斤-120斤之間,如果是比較貧瘠的地塊,可能會使用到150斤。

另外一部分種植戶,會選擇自己搭配,比如用磷酸二銨+尿素+氯化鉀(硫酸鉀),用量大概如下:磷酸二銨30-50斤左右、尿素20斤左右、氯化鉀20-30斤左右。相比使用複合肥來說,成本上會少一些,但比較麻煩一些,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兩者都可以選擇。

除了上面說的化肥外,如果有農家肥的,配合化肥使用效果會更好,不過,近些年來,有農家肥的越來越少,使用者也越來越少,但效果是很好的。

二、追肥

關於小麥追肥,如果按照理論來說,次數有很多,比如返青肥、拔節肥、孕穗肥等,但是在實際種植過程中,追一次肥的情況佔大多數,兩次或者以上次數的情況不多,一是要考慮到成本問題,二是要考慮到時間和人工問題。

比如,以我們這邊的農戶來說,追肥往往會選擇在年後返青到拔節的時候進行,原因有二,第一這時候的溫度開始回升,小麥進入生長旺盛的階段,同時又經過了一個冬季的“洗禮”,小麥為了安全越冬,已消耗很多的營養,這時候對小麥進行追肥,剛好為小麥的快速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

第二,這時候大家比較有時間,說個現實中的現象,一些農戶(散戶)種植小麥不會放在重點上,往往種植下去以後,就外出打工了,不可能說為了追肥或者為了打藥專門回來一趟,而年後追肥的話,剛好是過了年沒多久,這時候,大家還沒有外出打工,所以會選擇這個時期進行追肥、殺蟲防病等操作。

上面說的可能只是一部分的情況,有些朋友,有時間、有精力,主要以種地為主,這種情況下,可以根據田間小麥的長勢情況,在不同的時期進行追肥。

追肥的話,一般都是以尿素為主,或者直接追尿素,用量一畝地在20-30斤左右,有些農戶會加一些磷酸二銨,這種情況更好,但是就像上述說的那樣,不少人會考慮到成本問題。

關於追肥,再提醒大家幾點,第一,當田間出現旺長的情況時,可以往後推遲追肥的時間;第二,當田間墒情不好的情況時,追肥後可以進行一次灌水,但不要漫灌;第三,保水保肥能力較差的地塊,可以適當多追肥。

三、葉面噴施肥

使用葉面肥時,相比底肥和追肥而言,簡單一些,正常生長的小麥,一些農戶使用一次即可,還是和殺蟲劑殺菌劑一塊噴施,省一次人工。

針對小麥發黃、生長弱的田塊,可以多噴施幾次,根據小麥的生長情況,來決定噴施的次數,選擇葉面肥的話,市面上有很多,一般都是補充中微量元素,也有小麥專用葉面肥,一畝地成本在幾塊錢,對於小麥的生長,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綜上來看,小麥施肥是一個系統性的過程,不論底肥、追肥還是葉面肥,目的只有一個,為小麥生長提供所需的養分,最終達到增產的目的。

關於此,如果你在種植過程中,有其他更好的經驗,歡迎在下面評論中分享,大家一起討論學習。


農民的小幫手


對於您的提問,我和大家講講小麥施肥的4種方法以及注意事項,更利於小麥的長勢和增產,希望能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隨著春季的到來,對於小麥施肥來說利於小麥的長勢以及產量,進行正確的科學管理施肥方法很有必要。

一、小麥施肥的方法:因為進行小麥施肥來說建議大家可以用有機肥和無機肥配合施用,基本上在很多地區都是施腐熟的餅肥最為常見,腐熟的農家肥也是不錯的選擇。

二、小麥播種前施肥:建議大家在小麥播種前可以施化學肥料和有機肥,然後進行耕作,利於小麥長勢,具體品牌可以自行選擇。

三、小麥開春後施肥:為了使的小麥更優質、高效、增產,對於開春後施肥是很關鍵,大家可以要進行適當的施磷肥,然後進行多施鉀肥,進行適當的控制氮肥的使用,這樣更利於開春後的小麥生長以及穩產作用。

四、小麥施肥的基本原則:可以根據小麥種植土壤的實際情況,建議施鉀肥、磷肥等,大家可以進行適量的鋅肥,更利於小麥的長勢。
最後,大家對於小麥的施肥方法覺得怎麼樣?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評論,喜歡文章的可以關注,每天都會和大家分享三農種植的科學管理方法。


農事百態


一般來講,小麥的施肥時期主要有三個。

第一個是小麥播種之前,我們稱之為底肥。這個時期,使用的肥料主要是為了滿足小麥苗期生長髮育所需要的養分。同時根據肥料釋放的特點,小麥全生育期所需要的全部的磷肥和鉀肥,也通過小麥播種之前的底肥施到田間。因此底肥中,氮磷鉀的比例一般為,全生育期氮肥的50%和全部的磷鉀肥。同時為了培肥地力,一般每畝地要增施有機肥一到兩方。

第二個時期是春季的返青期。返青期是小麥經過了一個冬季的營養消耗後恢復生長的起點,此時的麥苗比較弱,對養分的吸收也比較弱,因此返青期追肥以速效肥為主,也就是尿素。用量為剩餘50%氮素的1/3,一般尿素10到15斤,同時澆水10到15方(結合土壤墒情)。第三個重要時期拔節期。拔節期是小麥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並進的關鍵時期,也是水和肥需求的臨界期。因此施好拔節肥澆好拔節水。建議每畝追施尿素30到40斤,同時澆水30到40方。

當然,小麥什麼時間施肥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要結合基礎地力和小麥的長勢,合理確定施肥時機,以滿足小麥生長對養分的需求。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歡迎多提寶貴意見。


南繁北育2017


聚焦“三農”,歡迎大家關注免費了解更多三農動態。

您提出的小麥什麼時候施肥,下面我們來說說!

基肥什麼時候用

基肥不僅對幼苗早發,培育冬前壯苗,增加有效分孽是必要的,而且也能為以後的小麥狀稈和小麥的大穗以及增加粒重增加高產打下基礎。土壤質地偏粘,保費性強,無灌溉水田的的麥田,可以採取一次施做基肥,我們稱之為“一炮轟”,具體的操作方法是,把全量三分之二的肥料撒施地表後,進行深耕,剩餘的肥料灑在垡頭上,在隨即耙入土中,這樣可以全層都有肥料,有利於形成壯苗,又可以防止後期脫肥早衰,對於保肥性差的水澆地,可採用重施基肥,巧施追肥的分次追肥的辦法,可以把三分之二的氮肥和全部的磷鉀肥作為基肥,其餘氮肥最為追肥。

追肥什麼時候用

巧施追肥施獲的小麥高產的重要措施,追肥的時間要早,多在冬前追施,追肥有“年外不如年裡”的說法,追施肥料大都習慣追施氮肥,但當基肥沒有使用磷肥和鉀肥時,且土壤供應磷鉀肥又處於不足的情況下,必須適當追施磷鉀肥,對於供鉀不足的高產田,也可以在冬前撒施150公斤的草木灰,對供肥充足的麥田,切記過量追施氮肥,且追施時間不宜過晚,否則引起貪青晚熟,招致減產。

為了提高小麥的產量,可以進行跟外施肥,在小麥的抽穗期,可噴施2%-3%尿素溶液或0.3%-0.4%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可以有效的加強光合作用,增加小麥的粒重,增加產量,每畝需要的尿素或二氫鉀溶液50-60公斤。選擇在下午四時以後的無風天氣進行均勻噴施。


米麥農視


小麥追肥一般掌握在土壤解凍,小麥苗開始生長時為最好。肥料可用尿素和複合肥,也可用二銨或三銨。追肥時可分三種情況。

第一,弱小麥苗,一般是由於土壤墒情差,或播種期晚,土壤肥力差造成了弱苗。這種情況要適時早追肥,肥量可以加大一些。結合澆水或下雨,每畝用尿素40至60公斤,複合肥30至50公斤。或二銨40公斤左右。天晴後及時中耕鬆土。有利小麥苗生長,達到壯苗的目的。

第二,中等苗,在上面弱苗的基礎上少施一半或三分之一的肥就行了。時間稍遲點。其它方法一樣。

第三種壯苗,可以不追肥。要以控帶促為主。要追肥以磷鉀肥為主,氮肥為副。以防後期倒伏。


老農大黎


小麥底肥應以有機肥料為主,適量配合施用

氮、磷、鉀等化肥。一般畝施農家肥1000-

1500公斤、尿素10公斤或碳銨25公斤、高濃

度復混肥25-30公斤。現在上級農業部門推

廣的小麥配方肥補充,建議使用。


農民小飛飛


小麥是中國的重要糧食作物,其播種面積和總產量僅次於水稻,居第二位。小麥種植範圍南起海南島,北至黑龍江,西起新疆,東抵沿海各省的平原高山。中國既種冬小麥,也種春小麥。那麼,小麥在種植過程中什麼時候施肥比較好?小麥施肥技術要點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小麥什麼時候施肥比較好 小麥施肥技術要點有哪些

小麥什麼時候施肥比較好?

1、冬小麥追肥一般以氮肥為主,追肥時間多在來年春天的返青至拔節期。小麥返青後,便進入以根、葉、櫱為生長中心的時期,當年冬小麥的產量水平對此時期氮營養供應的反應非常敏感,這也叫氮營養臨界期。

2、春小麥:(1)種肥:由於肥料集中在種子附近,小麥發芽長根後即可利用,其具體方法是在播種前進行土地平整做成畦以後,按預定行距開溝,再於溝內撒肥、播種、覆土、鎮壓。如果地干時,可先播種、踏實,然後再撒、覆土、鎮壓。一般每公頃施碳酸氫銨150千克,過磷酸鈣225-375千克,與優質農家肥1500千克混合施用,或者是二元氮磷複合肥150-300千克。近年來,春小麥產區用一次施肥法,全部肥料用作基肥和種肥。一般在施足農家肥的基礎上,每公頃施氨水600-750千克或碳酸氫銨600千克左右,施過磷酸鈣750千克。播種時,結合施少量種肥,每公頃施磷酸二銨75-120千克,以後不施追肥。這一方法適合於旱地。

(2)追肥:春小麥是屬於“胎裡富”的作物,發育較早,多數品種在3葉期就開始生長錐的伸長並進行穗軸分化。4葉期開始幼穗分化,要求較多的養分。因此,第一次追肥應在3葉期或3葉1心時進行。這次肥稱為分櫱肥,要重施,大約佔追肥量的2/3.每公頃施尿素225-300千克,主要是提高分櫱成穗率,促壯苗早發,為穗大粒多奠定基礎。拔節期進行的第二次追肥,稱為拔節肥,一般輕施,大約佔追施量的1/3,每公頃施尿素105-150千克。在未追施過分櫱肥的地塊,應早施、重施拔節肥。孕穗期酌量施保花增粒肥。絕大部分施了拔節肥後,就不再施肥了,主要進行葉面施肥,與冬小麥相同。


劉翰予


小麥什麼時候追肥比較好?應該追什麼肥? 由於小麥生育期長,需肥多,因此為保證在小麥的整個生育期有充足養分供給,生產上要採用基肥於追肥相結合的多種施肥方法,尤其追肥要根據施肥及長勢情況選擇肥料種類進行,以保證小麥關鍵時期有足夠養分。

目前從南到北小麥已經逐漸進入返青拔節期,對於習慣追施返青肥地區要及時根據小麥長勢進行追肥。通常長勢比較好麥田一般不宜追施返青肥,而是重視拔節孕穗肥,利於小麥高產,但是對播種晚、苗弱苗黃、群體密度不足田塊,一般可以趁下雨下雪撒施或耬條施尿素10-20斤為好,條施墒情不足的,施肥後還要及時澆水,以水促肥,能加快根系和分櫱生長,促進苗情轉化升級,進而增加基本苗數,提高成穗率,增加產量。但是對於基肥不足田塊,宜選用高氮複合肥(氮磷鉀25:8:12)30-40斤條施。其中複合肥越早施效果越好。而小麥拔節至抽穗期,是其一生中生長最為旺盛,水肥需要吸收量最大時期,因此對於沒有追施返青肥田塊一般要在小麥拔節後10-15天左右(安徽一般在3月中下旬)畝施尿素20-30斤,或追施氮鉀二元複合肥,利於促進分櫱成穗,增加畝穗數和穗粒數,提高產量。對於追施返青肥田塊,可以視長勢情況進行追肥,一般可畝施尿素10-15斤即可,小麥孕穗期間,對拔節肥不足,葉片發黃脫肥早衰田塊還宜及時畝撒施尿素10斤左右。而小麥抽穗後追肥的,一般選用磷酸二氫鉀加美洲星或海藻酸葉面肥噴施2-3次即可,七天一次。也可結合穗期病蟲害防治混用噴施,減少噴藥次數。

總之,小麥追肥要根據基肥情況,小麥長勢及天氣等,並確保在小麥需肥關鍵生育前進行,以保證有足夠養分滿足小麥高產需要。


農業植保管理技術110


淺談一下我正在推廣的一種小麥追肥模式,供大家參考指正!

小麥管理分二大類,第一是噴施農藥除草、防蟲、防病,第二大類是追肥!

先談談除草和防蟲病。小麥年後管理必須要做的是除草一遍兼防紋枯病和紅蜘蛛蚜蟲、控制倒伏、弱苗要促苗成櫱!4月中月到5月初防赤黴病兩遍!有的朋友覺得防赤黴病的第二遍藥如果不下雨,可以不用噴施!稍微解釋一下,只要晴天,露水就上來了,小麥處在灌漿初期,安全高效灌漿對外界環境要求高,赤黴病害孢子活動氣溫適宜,連續幾場大的露水也能引起它發生!這一遍藥還是必須的!

必要要做的是3月底一遍管理防晚霜凍!這一遍可以完全看天氣預報,如果4月1號到4月7號,氣溫完全正常,可以不用!如果氣溫有低於5度的天氣,如果還無降雨,清明時節沒有雨紛紛,那就必須在3月底前採取措施預防晚霜凍!去年就是鐵證,當時還下了雨,有效的緩解了凍害,還是發生瞭如此大的凍害!

意思是說,年後小麥至少要田間噴施農藥3到4次!

第二件重要的管理是小麥怎麼追肥?

小麥追肥,把握住三個點,拔節期、孕穗期、灌漿期,這三個時期對肥料需求迫切,如果缺失肥料比較敏感!

在底肥充足的情況下,土壤中磷肥和鉀肥持效期比較長,緩緩釋放! 拔節前土壤中磷肥和鉀肥濃度高、溫度低,釋放速度慢; 拔節後(孕穗期),溫度適中濃度也適中釋放速度也中等; 孕穗後(灌漿期),溫度最高、濃度最低,釋放速度最快!

氮肥相比磷鉀肥釋放快而集中!溫度低的時候100天用盡!溫度上來的時候45天用盡!

這樣一分析,小麥全生育期220天左右!拔節時土壤層氮肥已經不足,磷鉀肥肯定不缺!孕穗期氮肥短缺,磷鉀肥夠用!灌漿期,是水肥高峰期,三大肥料在土壤中的存量偏偏是濃度最低,都是不足時!

肥料施入土壤到利用按一週計算,大大概什麼時候施肥都應該很清楚了!

這是理論,實際上怎麼樣呢?隨著土地集中,勞動力升值,施肥是必須的而又是越來越難操作的,況且糧價十幾年如此平穩!大家都會考慮成本!

大面積施肥無論機械還是人工,除去肥料成本以外,工錢就成了一筆龐大的費用!例如,撒一畝肥料20斤大概工錢需要十元,施一畝地肥料那更多!肥料利用率還不一定能用十元的呢?

拔節前要除草,大部分苗是追肥期(主要是氮肥);

孕穗期需要防晚霜凍,是追肥期(最好營養補全點);

灌漿期需要提前防赤黴病,是追肥期(最好全營養)!

這三大追肥期,正好能和除草、防蟲防病、後期一噴三防時期基本吻合!

果匠的存在,正好能把管理二大項給結合起來!

每次噴施農藥就混配果匠補肥替代追肥,果匠的數項功能正好能隨農藥噴施滿足小麥補肥、抗倒春寒、抗晚霜凍、抗倒伏、抗乾熱風、促分櫱、提高結實率、飽粒……一句話一系列功能都是為提高小麥的抗逆性和產量服務的!隨著小麥生育進程及發育狀況,稍微調整一下果匠濃度即可!

對農藥怎麼樣?好多人問,對除草有沒有影響?對防蟲防病又沒有影響?

現在統一答覆:不但沒有影響,而且還促進除草、防蟲、防病的效果!兩年來,在小麥、玉米、大豆、山芋、花生、菊花、園林綠化苗木、蔬菜、果樹上都等到了驗證!

這個過程就是大家熟悉的根外追肥!

這應該是最便捷高效、實用、省工、節本的小麥栽培方式了!國內應該最為前沿和先進的了!

為什麼果匠可以如此用、如此混,果匠內含足量有機活性物質可以保護小麥不受農藥傷害!

另外,苗情特別差的,年前就需要提前一遍果匠或者年前除草的一起進行!

總體來講,隨農事來噴施果匠替代追肥也是一種省力、節本的栽培模式,值得推廣!

肯定有些朋友會問,年後四遍果匠能增產多少?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等待果匠使用者,在6月份小麥收穫後回饋!地裡能見到的是小麥基本不倒伏,小麥葉片濃綠髮黑,有光澤,秸稈硬、籽粒水份降到13%秸稈還泛青!誠懇的歡迎朋友們用後實事求是的反饋結果!看看和已經使用兩年的朋友反饋的一致否?

果匠的核心技術益土酶可以具備打破土壤板結、改良土壤,進而提高底肥利用率,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因此,越是災害年份、越是小麥低產田,橫比增產幅度越大!

果匠配套任何作物栽培,科學使用,都能達到“高產、節本、省工”的六字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